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_第1页
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_第2页
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_第3页
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_第4页
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发展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开展状况

摘要:隋唐时期台湾科技有了一定的开展:农业方面,掌握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酿酒技术;纺织方面,掌握了贝衣和罗纹白布的纺织技巧;建筑方面,已制造干栏式建筑。但与祖国大陆相比,此时台湾的科学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隋唐时期台湾科技的开展深受祖国大陆的影响,织贝、腰机纺织、铁器、干栏式建筑等无不深化地打着大陆古越人的烙樱关键词:隋唐时期;台湾;科技开展对于台湾的历史,多数学者讨论的是日据时代以后直至现代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等问题,而在此之前的科技开展问题,那么鲜少有人研究。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开展情况时,学者们也甚少提及台湾早期社会科技开展的状况。本文拟对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开展状况作一研究,并通过与同时期祖国大陆科技开展状况的比较,提醒祖国大陆科技开展对台湾的重大影响。一、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开展状况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台湾曾经有过许多种不同的名称。三国前,主要称其为“岛夷〞、“岱员〞、“瀛州〞和“东鳀〞等。三国前后,台湾始称为“夷州〞。隋唐时期起,台湾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流求〞,在此以后的近千年时间里,台湾一直都被称为“流求〞。“流求〞(琉球)这个名称,可能是由Lu-Keu音转而来的。Lu-Keu其实是指台湾一个古老的港道,即鹿耳门港道。因为鹿耳门港对于台湾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所以隋朝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台湾一直都被称为“流求〞。隋朝对台湾开发的史料在史书中多有记载。据?隋书·流求传?记载,隋朝对台湾的开发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隋大业三年(607),当时隋炀帝“命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隋朝羽骑尉朱宽以海师何蛮为向导,虽然到达了流求,但却因语言不通而返。第二次是在隋大业四年(608),朱宽奉隋炀帝之命,再次前往流求“慰抚〞,“复遣朱宽招抚流求〞,但由于“流求王不从,朱宽取其布甲而归〞。第三次是在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遣虎贲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陈棱最后使用武力登上了台湾岛,也由此对台湾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此时台湾的科技开展状况,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台湾居民主要从事渔猎和较原始的农业消费,其土地耕作方式是:“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这种土地耕作方式应属于火耕水耨的一种水稻耕作栽培形式。做法是先用火燃烧杂草,不用牛耕而直接播种,再用水淹草,不用中耕。这种耕作方式不同于旱地的刀耕火种,而比较适宜地广人息畜力缺乏、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这恰恰正与台湾当时“无牛、羊、驴、马〞、四周环海等情况极为吻合。此时的台湾居民已经懂得用烧荒草来肥田和引沟渠灌溉的方法来增加消费,但其所用的农具较原始,?隋书·流求传?记载:“持一锸,以石为刃,长尺余,阔数寸而垦之。〞锸〞读作“ha〞,古时此字的含义是指长针,好似今天的行针。?说文解字?中说:“锸,郭衣缄也。〞锸也指锹,亦作“臿〞、“插〞,汉代才有专名。?汉书·沟洫志·名歌?曰:“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注曰:“臿,鍪也,所以开渠者也。〞又九九上?王莽传?曰:“父子兄弟负笼荷鍤,驰之南阳。〞这里,锸系为锹,是从事农业消费的属于石铲一类的翻土工具。锹,即掘土器,?景德传灯录?十五?仲兴禅师?曰:“师一日将锹子于法堂上,石霜曰:‘作么?’师曰:‘觅先师灵骨来。〞’锸在挖掘沟渠时尤为适用。此时台湾的农业消费中出现了少量的铁制农具,“其处少铁,刃皆薄小,多以骨角辅助之。〞这时所出现的铁,还没有在农耕中广泛使用,所以这时台湾的农业应还处于金石并用的时期。这时农作物的品种已经比较丰富了,所种植的农作物有“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其中已经有稻,而且已成为农作物之首。畜牧养殖方面,已经知道驯养猪、鸡等动物为家畜,“多猪鸡〞,但还不知道利用畜力来耕作,“无牛、羊、驴、马〞,“有熊、罴、豺、狼〞;而且“于木槽中曝海水为盐,木汁为酢,酿米面为酒,其味甚北。台湾居民已经懂得将农产品进展加工,出现了家庭手工业。基于台湾当时的科技开展程度,我们认为,此时的酿酒过程是将吃剩的米、面盛在容器中,在气温高且潮湿的环境中,霉菌很容易在上面生长,同时分泌的酶水解变性淀粉为糖,夹在霉菌中生长的酵母就会利用糖发酵而生成为酒精。从“木汁为醣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酿酒的过程中参加了某些植物的汁液作为发酵的材料。酿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微生物进展选择、接种、培养和应用的过程。这说明:一方面台湾的农业消费获得了一定的开展,因为酿酒是在农业消费开展到一定程度,农产品有了剩余的根底上才产生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于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已经具备了朦胧的生物学概念。(二)纺织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之后,就开场了对穿着的重视。最初,人们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纤维纺纱织布,“人类最早的穿着原料是树叶和树皮,随着狩猎经济的开展,兽皮也逐步被人们所利用。〞隋朝时,台湾人民用兽皮制成衣物,“编芝为甲,或用熊豹皮。〞此外,台湾人民还穿着用树皮制成的穿着。?太平御览?卷八二。引杜宝?大业拾遗录?日:“(大业)七年十二月朱宽征留分还,获男女口千余人,并杂物产与中国多不同,缉木皮为布,甚细白,幅阔三尺三寸,亦有细斑布,幅阔一尺许。〞?隋书·流求传?也有“织斗缕皮并杂色纻及杂色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的记载。这种树皮布,通常是以楮树或构树皮为原料,因为“流求多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发之下垂〞。这种斗镂树形状与榕树颇为相似,在夏天选取树皮水分多、比较柔软的时候,先用石刀将树皮剥下,再进一步经过槌打、揉软、晒干后,最后制作成外衣、前遮、腰裙、袖套、头巾、被褥、背带等服饰用品。这种树皮布出现于农业民族之中,工艺还是比较先进的。此外,“贝衣〞也是此时台湾人民擅长的一种纺织技艺。?隋书·流求传?记载:“缀毛垂螺为饰,杂色相间,下垂小贝,其声如佩〞,这种“织贝〞实际上是一门令人惊叹的服饰工艺。其主要做法是将贝珠缝制成衣物,一般工序是先从海岸捡拾贝壳,将砗磲贝切磨成小片,然后将其一一穿孔张于弓上,用砥石打磨成扁圆形贝珠,再将经过加工的贝珠穿缀成串以后缝在衣服上,最后制成珠衣或珠群。“这种‘织贝’确确实实是一种用贝壳制作而成的织物——贝珠衣,而且,这是台湾原住民特有的服饰。〞其实,制作珠衣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例如,现存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的一件无领、无袖、无扣的对襟珠衣,以红纹白麻布为底,在长约100厘米、宽44厘米的衣服上共缀珠串2700多排,贝珠总数竟然超过了8万。现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一件珠衣所缀的贝珠也达66300多颗。这说明珠衣不仅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盛装之服,而且还是一种非常精巧的工艺品。中国论文联盟.ll.

除了珠衣以外,台湾人民还会消费罗纹白布。“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正方。〞丧葬用品中也使用布帛,“浴其尸,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这些布是用平地腰机纺织而成的,这种织机由卷布棍、纬刀、综杆、织梭等部件组成,在纺织的时候两端用木棍拉紧经线,经线尾部是缠绕在经线筒上的,织机夹布板的两端挂在纺织者的腰部,其中一端用两脚蹬住,另一端那么用绳系在腰部,使用时用两脚同时蹬进展操作,使人体起到支架的作用,同时借助腰部与两脚的蹬力,使经线被拉紧。分经棍的作用是将经线按单双上下分开,形成梭口。提综杆那么用来提起下层经线,再由织梭穿经引纬。与此同时,用纬刀打紧,以保证织物的严密均匀。这种织机还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织机,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密三个方向的运动。这种织机还应用了提花技术。提花技术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是由挑花技术开展而来的。它用综或花本将复杂的织机开口信息储存起来,并且反复使用,以控制另一次开口,从而织出图案精巧、色彩缤纷的织物。这种提花技术是比较初级的综杆式提花,即在一根刚性硬杆上绕线成综,手提开口,方法虽然简单,然而非常巧妙。腰机提花和挑花织做的工具虽然原始,但是对织工的技术程度要求很高,不管是花纹的构思设计,还是织物的上机和织做过程,都需要织工个人独立完成。使用这种腰机织造而成的织物,大多仅限于平纹组织,但是织物的品质却已经相当细密了。在这里,还有一点应当引起我们注意:使用腰机进展纺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利用弹弓之力的过程,利用弹力,即先施力,使一弹性件变形而储存变形能,然后在需要时释放此变形能而做功,这实际上是对机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当然,这种应用仅仅停留在直观的根底之上,还没有形成对有关科学思想的逻辑推理认知。(三)建筑隋朝时台湾人民主要居住在波罗檀洞。?隋书-流求传?记载:“所居日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王所居舍,其大一十六间,雕刻禽兽。〞波罗檀洞是一种用石块垒成的房子,屋前有流水。领袖所住的房屋比较大,有16个房间,虽然上面雕刻了禽兽等一些装饰品,但还属于比较简陋的建筑,没有修建巩固的城池。唐朝时台湾的建筑形态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南平僚传?记载:“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干栏式建筑最早由古越人创造,他们模拟鸟筑巢,先在树上造小屋,后来又将房屋盖在两树之间,进而开展到在地下打桩,桩上置地梁,地梁上铺上木板,板上立屋架之后建成房屋。干栏式建筑大多由桩、柱、板、梁、坊等构件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要素就是掌握了榫卯的联接方法。在木制构件的各种联接方式中,榫卯联接的强度较好且具有美观的优点。干栏式建筑非常合适在南方修建,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建造干栏式建筑,人可以住在地板上,家畜住在地板下,这样即可以防潮湿,又可以防止虫蛇野兽的滋扰。干栏式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创造,中国古代以木构造为主的建筑都是在干栏式建筑的根底之上开展起来的。相较于隋朝而言,唐朝台湾科技开展的状况,在史书中记载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从施肩吾所写的诗中看出一些端倪。唐朝中期,“施肩吾始率其族迁居澎湖。〞施肩吾,洪州人,元和十年(815)进士登第,他写下了一首诗记载当时在澎湖的所见所闻,“其?题澎湖?一诗,鬼市盐水,足写当时之景象。〞?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四载施肩吾?岛夷行?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诗中描绘少年们白天劳动以后,晚间还举火捕蚌采珠,进展渔猎活动。此时台湾海边腥臊味重,鱼市兴盛,证明他们仍然是以捕鱼为主业的。此时的捕蚌采珠应指从蚌中获取珍珠,最早记载我国人工培育珍珠的典籍是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1085),所以台湾此时所采的珍珠应是天然形成的珍珠。二、隋唐时期台湾与中国大陆科技开展状况比较早在三国时代,孙权就曾经派遣卫温经略台湾。在公元230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及亶州。〞孙权经略台湾的主要目的是想“普天一统〞,即开拓疆土。但这次开发台湾却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军行经岁,士众疾疫者十有八九〞,由于对当时台湾的地形不够熟悉,加之将士们不能适应台湾炎热的气候,水土不服,许多士卒纷纷病倒,造成了这次开发活动的失败。虽然孙权开发台湾的行动失败了,但是却对台湾居民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是其科技开展的情况,在随后沈莹所撰的?临海水土志?中有详细的描绘。我们将?临海水土志?所载的三国时代台湾的科技开展状况与隋唐时期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隋唐时期台湾的科技程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重要特色。其一,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孙吴时,台湾“其地亦出铜铁,惟用鹿胳矛以战斗耳〞,说明此时已经有了铜铁却不知如何使用,还在大量使用石器,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他们的冶炼金属程度很低,还不能大量消费铁器。而隋唐时期山民已有“刃皆薄斜的铁工具与石臿等,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提醒其时消费已有了一定的进展。其二,农作物品种增加,农耕技术程度有了进步。孙吴时,台湾“土地饶沃,既生五谷〞,而隋唐时期台湾已经种植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多种农作物,说明此时农业耕作的程度比孙吴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其三,采用火耕水耨耕作技术,标志着水稻消费受到了重视。隋唐时期“以火烧而引水灌〞的农业消费技术是一种火耕水耨的耕作技术,这种技术较多地应用在水稻的消费当中,标志着在这一时期水稻消费日益受到重视。而南方的饮食习惯是以米饭为主食,对水稻消费的重视无疑将促进农业消费的进一步开展。其四,适应海岛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推行了水田和旱地并重兼宜的种植业。台湾属一个海岛,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水稻等农作物尤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所以台湾尤其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又因为台湾的地形较为复杂,既有平地又多高山,所以也适宜种植一些豆类。但是,孙吴时还不熟悉水田灌溉,农田主要是旱田种粟。从隋唐时期台湾所种植的作物品种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利用所处的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推行了水田和早地并重的种植形式。其五,广种苎麻,消费罗纹白布、苎绳等大批日用品。孙吴时,台湾就已经“能作细布〞,而隋唐时期那么开场广种苎麻,消费出了罗纹白布、苎绳等大批日用品,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此时的纺织技术程度比三国时代更为进步。其六,岛内山地丘陵众多,热带树林滋生,林木苍茂,且富热带水果。台湾因为多山地和丘陵,所以热带雨林滋生。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热带水果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隋唐时,台湾“果药同于江表〞,说明这时台湾的水果种类已经与大陆长江以南所谓的江南地区颇为一致了。中国论文联盟.Ll.

而与同时期祖国大陆的科技开展程度比照,台湾此时是远远落后的。隋唐时期开展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朝,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农业消费非常兴旺,形成了长江、黄河两大经济区相结合的盛世景象。隋唐时期鼓励垦殖,农民的消费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度进步。隋朝刚刚建立不久的开皇十七年(597),就已经“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唐朝时,农业消费得到继续开展,到开元盛世时,已经“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伴随着粮食产量大幅进步的是农业消费技术的进步,唐朝先后创造了先进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此时,台湾的消费工具是以石质和木质为主,仍然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和采猎业并存,完全符合原始农业的根本特征。而大陆那么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消费技术建立在直观经历的根底之上,其典型形态是铁犁牛耕,农业消费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台湾。隋唐时期大陆的纺织技术同样获得了飞速开展,纺织品的产量和花色品种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唐朝的丝织品以绫、锦最为重要。绫多以变化斜纹为地或花纹组织而织成的织物,锦那么以纬线显花的纬锦为主。唐朝在印花工艺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出现了绞缬、夹缬、蜡缬和介质印花等很多种印花工艺。此时台湾虽然可以制作精巧的珠衣,会织罗纹细布,但是这些与大陆制造的各种精巧丝织品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隋唐时期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完好的以木构造为主的建筑体系,这一特色在都城建筑与寺院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就令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宇文恺修建大兴城。宇文恺将整个城市设计得非常规整和合理,布局东西对称,里坊区划清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考虑到了城市的环境美化和排水问题,表达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高超程度。唐朝又在隋朝根底上进一步改建了大兴城(唐时称长安城),增建了大明宫等一系列宫殿建筑群。隋、唐长安城的规模非常宏大,唐时长安甚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长安城的修建,为后世的城市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除了宫殿建筑之外,隋朝还修建了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的建筑特色是首创了敞肩拱的构造形式,将精巧的建筑艺术与施工技巧极其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中外桥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陆在建筑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是还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且还没有巩固城池的台湾所无法比较的。三、隋唐时期中国大陆科技开展对台湾的影响其实,台湾科技的开展长期以来是深受祖国大陆影响的,隋唐时期也不例外。台湾先住民①的许多风俗习惯与大陆南方少数民族古越族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史式和黄大受二位先生将其归纳为断发文身、龙蛇崇拜、缺齿与墨齿、拔毛去须等共16条。其中有关腰机纺织与织贝的风俗,就充分说明了台湾隋唐时期的纺织技艺是来自于大陆南方的百越族。隋唐时期台湾已经出现了铁器,使用铁锤作为死刑的行刑工具,“决死刑用铁锤,大如筋,长尺余,钻顶而杀之。〞虽然“其处少铁,刃皆薄斜,但是铁器的应用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铁器,是由越人传到台湾的,“越人……来到台湾,不仅会带来实物,也一定会把冶炼金属的技术带来……台湾先住民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必然和这一大批移民的到达亲密相关。〞隋唐时期台湾的干栏式建筑,其最早的创造人也是大陆的古越人。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开展,普遍有“北人穴居,南人巢居〞的看法。最早的巢居是人类模拟鸟类在树上造窝,这样的窝只能起到躲避风雨的作用,进出的时候必须爬进爬出。而后来古越人创造的干栏式建筑那么完全是一种木构造式的房屋了。在古越语系中,“栏〞的意思是“家〞,“干〞的意思与“荆〞、“荆蛮〞一样,都是古越人的自称,所以“干栏〞的含义就是“我们的家〞、“荆人的家〞。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干栏式建筑正是古越人的创造。而台湾干栏式建筑的出现,是由于古越人来台后传入台湾的。隋唐时期台湾的织贝、腰机纺织、铁器以及干栏式建筑无不深化地打着大陆古越人的烙印,正如台湾阮昌锐先生所说:“泰雅族是我国古代古越民族之一,其祖居地可能在华南地区,可能是台湾诸族中来台最早的一族……保存较多的古越文化特质。〞台湾的科技开展是与祖国大陆严密相连的。隋唐时期到达台湾的大陆居民如何将大陆先进的科学技术传人台湾,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日益集中在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上,能不能在科技领域获得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而精湛的科学思想的指导是获得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重要途径。科学思想是科学产生、开展的思想根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科学成果所蕴涵的思想精华。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科学思想,特别是中国科学思想的研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最近,被党和国家指导人称之为“战略数学家〞的吴文俊院士一再呼吁应该加强对中国数学思想的研究。中国科技思想史的研究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缺乏的根底性研究,而对台湾这一特定区域进展科学思想的研究也显得非常必要。对台湾科学思想的研究可以给海峡两岸的科技开展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珍贵经历,从而促使双方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