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_第1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_第2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_第3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_第4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一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二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一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概念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为

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为

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概念及类型基础梳理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海洋淡水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概念生2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上的动物以奔跑和挖洞生活的居多;任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逐渐递减的;分解者和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对应训练D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3

2.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解析

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代谢加强,分解者的活动旺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弱,但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C2.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4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2.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是

,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成分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基础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归纳深化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3、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6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

对应训练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7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消费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及含有叶绿素的光合细菌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还有蓝藻,它们都是自养型,所以也是生产者。消费者是异养类型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如以上所述的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都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除了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真菌外,还有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等。秃鹰以腐肉为食,撕咬后的食物碎屑也便于分解者分解,所以将它们归入分解者的行列。答案

A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82.(2007年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C项中漏掉了其他动物和微生物等。C2.(2007年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9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2)特点①生产者为

。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

。(2)成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被

所食。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

的食物。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基础梳理食物第一营养级食物链营养关系多种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10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课本图中的蜘蛛与蟾蜍,两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深化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归纳深化1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

考查对食物网特征的理解。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由于能量沿各营养级流动过程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随着营养级增高而减少,当这些能量不足以维持最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也就不存在了。对应训练C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12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13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基础梳理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

的过程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输入:绿色植物的

开始了能量的输入光合作用固定光能总能量:

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过程:以

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散失的是三大功能类群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有机物特点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分热能b.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传递效率为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研究意义: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14

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与含义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归纳深化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与含义归纳深化能15

2.能量值的呈现形式

(1)以金字塔图形式呈现如下图所示,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食物链:树→昆虫→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依次表示为A、A、C。2.能量值的呈现形式16

(2)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形式呈现

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果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对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能量也最多,应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其次,甲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即食物链乙→丙→甲。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发生波动,表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17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可以看作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据此可以推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18(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生物体A19对应训练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解析

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因此,B项中的能量去向并非来自于兔的同化获得能量。答案

B对应训练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202.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a<b+dD.a<c+d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B2.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21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100%

(1)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和,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2)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但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确切的比例数总会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归纳深化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及传递效率的理解能量传递效率归纳深化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及传递效率的221.(2008年长沙模拟)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对应训练1.(2008年长沙模拟)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23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5.5%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GPNPR①15.912.8113.23②871.27369.69501.58③0.880.340.54④141.2062.0779.13⑤211.8519.26192.59答案:D单位:102千焦/m2/年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24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B.28kgC.100kgD.280kg

D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其计算能力。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25kg;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25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

的循环过程,该生态系统是指

,其物质循环带有

,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碳循环(1)范围:在

之间的循环。(2)形式: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各营养级间传递以

的形式进行。(3)特点:具有

性。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

的大量燃烧。(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梳理C、H、O、N、P、S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全球性生物群落无机环境CO2有机物全球化石燃料上升1.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梳理C、H、26

如何确定图示中A、B、C、D分别代表何种成分?

提示

先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剩余B和C,一个是消费者、一个为分解者就很容易判断了。归纳深化对应训练(2007年天津,31)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如何确定图示中A、B、C、D分别代表何种成分27

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微生物的分解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细菌(或硝化细菌等)的细胞核ca和b有核膜包围化能自养请据图回答:微生物的分解生物群落与无机28

解析

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或某些化能自养型生物的合成作用(常见的有硝化细菌等),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另外,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被利用,又可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分解产生。解析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29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对应训练D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能量30课时二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时二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1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内环境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基础梳理信息传递(1)信息:可以

的消息、情报、

、数据与信号传播指令(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物理信息概念:系统中的光、声、温度、磁力等通过

过程传递的信号来源:无机环境、生物物理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体外激素等来源:生物代谢活动化学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内环境及其与外界32

信息行为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来源:动物特殊行为(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调控生物体调节生物的

关系,以维持种间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生态系统的稳定(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行为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33归纳深化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生物或无机环境多种途径信息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归纳深化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341.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2.光照周期可以作为外界的“线索”,对生物体内的生物钟起到“扳机”的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过程。(1)这

(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若是,属于哪一类信息?

。(2)试举光照周期影响生物生理活动的具体例子。

。对应训练A是物理信息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动物的换毛、迁徙、繁殖、滞育和冬眠等1.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35基础梳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结构和功能

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基础:

调节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负反馈组成抵抗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

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营养结构越

,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也越低,反之则越高外界干扰单纯简单

稳定性恢复力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

的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恢复到原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基础梳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36归纳深化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归纳深化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372.负反馈调节(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2)与人体内的负反馈调节进行对照a.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b.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变化。2.负反馈调节a.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383.正反馈调节(1)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2)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3)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学案28课后巩固T33.正反馈调节学案28课后巩固T3394.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5.(2007年长春模拟)如图表示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A.生物因素B.共生关系C.非生物因素D.物质循环对应训练DD4.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401.(2007年南通模拟)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A.不输入太阳能B.应封闭而不开放C.缺少分解者D.水进行物质循环2.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应训练BC解析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1.(2007年南通模拟)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1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基础梳理1.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

亿位公民降生。2.1982年,我国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3.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4.人口发展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亿内,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中叶达到峰值

亿。5.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

;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

。60计划生育高的出生率和低的死亡率人口基数过多13.3161/31/4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42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对应训练C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对43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

,主要原因是

。基础梳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物质循环全球性归纳深化主要的污染情况成因危害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富营养化水中富含N、P营养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危害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主要原因是4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A.②④B.⑥⑦C.⑤⑦D.②⑤⑦对应训练B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451.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三个方面。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基础梳理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间接潜在1.生物多样性包括、465.(2007年广东,14)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2007年广东,14)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47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生存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遗传(基因)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各种生态系统因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中而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答案C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48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

两大类。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3.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

的关系。4.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就是最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基础梳理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就地保护人与生态环境合理利用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生物多样性49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地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解析

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对应训练A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地建立丹顶鹤自然保50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富营养化对环境的影响营养物质(N、P等元素)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51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一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二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一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52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概念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为

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为

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概念及类型基础梳理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海洋淡水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概念生53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上的动物以奔跑和挖洞生活的居多;任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逐渐递减的;分解者和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对应训练D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54

2.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解析

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代谢加强,分解者的活动旺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弱,但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C2.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55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2.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是

,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成分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基础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归纳深化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3、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5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全解课件57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

对应训练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58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消费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及含有叶绿素的光合细菌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还有蓝藻,它们都是自养型,所以也是生产者。消费者是异养类型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如以上所述的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都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除了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真菌外,还有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等。秃鹰以腐肉为食,撕咬后的食物碎屑也便于分解者分解,所以将它们归入分解者的行列。答案

A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592.(2007年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C项中漏掉了其他动物和微生物等。C2.(2007年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60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2)特点①生产者为

。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

。(2)成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被

所食。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

的食物。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基础梳理食物第一营养级食物链营养关系多种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61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课本图中的蜘蛛与蟾蜍,两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深化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归纳深化62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

考查对食物网特征的理解。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由于能量沿各营养级流动过程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随着营养级增高而减少,当这些能量不足以维持最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也就不存在了。对应训练C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63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64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基础梳理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

的过程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输入:绿色植物的

开始了能量的输入光合作用固定光能总能量:

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过程:以

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散失的是三大功能类群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有机物特点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分热能b.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传递效率为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研究意义: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第2、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65

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与含义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归纳深化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与含义归纳深化能66

2.能量值的呈现形式

(1)以金字塔图形式呈现如下图所示,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食物链:树→昆虫→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依次表示为A、A、C。2.能量值的呈现形式67

(2)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形式呈现

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果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对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能量也最多,应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其次,甲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即食物链乙→丙→甲。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发生波动,表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68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可以看作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据此可以推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69(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生物体A70对应训练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解析

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因此,B项中的能量去向并非来自于兔的同化获得能量。答案

B对应训练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712.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a<b+dD.a<c+d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B2.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72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100%

(1)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和,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2)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但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确切的比例数总会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归纳深化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及传递效率的理解能量传递效率归纳深化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及传递效率的731.(2008年长沙模拟)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对应训练1.(2008年长沙模拟)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74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5.5%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GPNPR①15.912.8113.23②871.27369.69501.58③0.880.340.54④141.2062.0779.13⑤211.8519.26192.59答案:D单位:102千焦/m2/年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75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B.28kgC.100kgD.280kg

D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其计算能力。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25kg;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76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

的循环过程,该生态系统是指

,其物质循环带有

,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碳循环(1)范围:在

之间的循环。(2)形式: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各营养级间传递以

的形式进行。(3)特点:具有

性。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

的大量燃烧。(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梳理C、H、O、N、P、S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全球性生物群落无机环境CO2有机物全球化石燃料上升1.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梳理C、H、77

如何确定图示中A、B、C、D分别代表何种成分?

提示

先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剩余B和C,一个是消费者、一个为分解者就很容易判断了。归纳深化对应训练(2007年天津,31)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如何确定图示中A、B、C、D分别代表何种成分78

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微生物的分解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细菌(或硝化细菌等)的细胞核ca和b有核膜包围化能自养请据图回答:微生物的分解生物群落与无机79

解析

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或某些化能自养型生物的合成作用(常见的有硝化细菌等),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另外,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被利用,又可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分解产生。解析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80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对应训练D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能量81课时二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时二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82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内环境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基础梳理信息传递(1)信息:可以

的消息、情报、

、数据与信号传播指令(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物理信息概念:系统中的光、声、温度、磁力等通过

过程传递的信号来源:无机环境、生物物理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体外激素等来源:生物代谢活动化学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内环境及其与外界83

信息行为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来源:动物特殊行为(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调控生物体调节生物的

关系,以维持种间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生态系统的稳定(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行为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84归纳深化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