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_第1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_第2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_第3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_第4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8——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申请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公章)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联系人及电话:马慧/p>

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上海电机学院创办于1953年,前身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是国家一机部直属重点中专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举办高等技术专科教育,更名为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2007年,学校被上海市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94年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7%以上,签约率始终稳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被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电机学院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共管,在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举办“高等技术教育”正确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学校传承“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践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矢志不渝、锐意改革,坚持错位发展,走高等技术教育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办学定位:学校积极开展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校实际,明确提出“举办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在深化内涵建设中谋求与普通本科院校错位发展”的特色化办学定位,逐步确立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致力于面向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应用型高等技术教育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技术教育的开路先锋。(2)功能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依托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文化发展。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深层次、制度化”合作(1)面向生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主要培养满足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即在工作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提出要成为“现场工程师的摇篮。”(2)发挥优势,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学校充分发挥行业背景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的合作与交流,结成了产学研合作联盟。首先,学校与企业对接双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即由产业集团选派总工程师或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学校选派执行副院长共同管理二级学院,从战略角度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各个领域的校企共建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内培外引,打造“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包括与企业联手建设产学研教师践习基地,加大选派博士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的力度等;通过特聘、全职聘用、柔性流动等方式聘请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充任专兼职教师;第三,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开展“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吸纳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开设与行业深度合作实施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等。(3)突出定位,凝炼人才培养原则:学校将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凝炼为“定性在技术、定向在行业、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在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中,强调人才培养重点:一是强调技术的转化、实施和创新,以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许可为代表;二是强调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三要求在通才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注重实践和应用,在理论学习中突出知识的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上海电机学院申请开展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聚焦培养国家急需的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1.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能作为新能源之一,近年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为44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在未来十年,我国每年将新增约1500万千瓦的风机容量。《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国家能源战略,聚焦风电领域,推进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等新能源高端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使上海成为我国新能源技术领先、应用率领先、产业高端的主要基地。2.风电产业发展迫切需求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硕士研究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风电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差距悬殊,就业前景看好。一方面,风电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根据《国家能源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风能领域对本科以上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6万人左右,且主要集中在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设备运行和维护、风电工程项目管理等;中国工程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表明: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每万千瓦需要风电从业人员约37人,按照2020年我国2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规划计算,每年约需增加5.5万的风电从业人员。在上海电机学院参与制定的《上海新能源领域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企业每年约需30-50名能够从事海上风机整机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提出,到2020年,上海风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16万千瓦增加到190万千瓦,同时随着西门子风电、华锐风电等产业巨头落户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可以预见,未来上海风电产业从业人员将达到近万人。(相关人才需求报告参见附件1-1)另一方面,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风电产业发展需要。风力发电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气、机械、动力等多个学科,需要建立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到运营管理等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不仅需要解决风电核心技术的高级人才,同样需要大量能够从事风电设备整机集成、现场设备安装与调试、风电设备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国内有关高校在风电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大多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且主要是面向风电设备关键部件开展研究。对于当前风电产业紧缺的、能在实际生产制造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却较少有高校进行系统培养。目前新能源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其他行业或专业领域,与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上海迫切需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高等院校来培养风电人才,这恰恰是上海电机学院开展风电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3.上海电机学院聚焦“风电整机集成和故障检测”培养工程硕士人才,在国内风电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具有独特性。学校邀请了来自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风能协会、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10余位风电领域资深专家,对上海电机学院开展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方案、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实践基地等进行了论证。专家们经过论证一致认为:“上海电机学院已经具备了开展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和可行性,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提出的培养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风电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建议启动此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项目”。(论证意见参见附件1-2)三、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情况上海电机学院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并扎实实践“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电气学院)”,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开展产学研合作。1.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电气学院)的顶层设计(1)进一步明确学校与风电产业集团顶层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已与上海电气集团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成立“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电机学院战略联盟委员会”,签订了《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电机学院联合开展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和《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协议》。(相关协议材料参见附件2-1,2-2,2-3)(2)在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与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校企共建电气学院管理委员会”,其中来自企业的人员占50%以上,聘请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袁建华任学校电气学院院长,学校选派执行副院长。校企共建电气学院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就二级学院的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企业关键技术难题、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及教学过程安排等展开讨论与决策。(相关材料参见附件2-4)2.校企共建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举措(1)共同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由电站集团的企业技术主管和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共同担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双负责人”,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学位建设团队。为更好地加强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学校将在与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2)共建硕士生导师队伍。学校派遣硕士生导师到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研究;企业委派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的导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同时,企业的研发创新人才与学校的教师采用“结对子”方式,开展传帮带;资助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赴国外一流风电企业培训、参加风电国际交流。(3)共建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共建,在课程内容中引入新知识、新技术,课程内容符合风电企业需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较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根据风场工作实际需要,校企共同确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三类专业课程,包括风电设备整机集成、风电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和风电工程项目管理等。为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均来自企业,共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4)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将继续与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车间、试验中心、研发中心、风场等为基地,加强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日,学校已与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和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5)共建教学场所。校企共建的实验室,从方案的确定、实验内容的开发和实验过程的实施,均由二级学院的教师与企业开发人员协同设计。电气学院已经与上海电气集团联合共建了工程项目综合实验室、DSP电机传动实验室和DCS综合应用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建设海上风场实验平台以及风机结构、风机故障等案例教室,扩展和提升实验室功能和水平,满足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四、如何理解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及如何准确把握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办学定位1.正确理解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专业学位是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针对特定职业领域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的一种学位类型,体现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高度统一,它与学术学位一起构成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区别:一方面,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虽处于同一层次,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所区别,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过程及人才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1)培养目标:学术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基于知识传承和学术创新的,从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强调的是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偏重实践和应用,主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能够解决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定位决定了专业学位必须具有较强的行业或职业背景,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导向。(2)知识结构:学术学位基本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比较偏重陈述性知识,主要关注“是什么”和“为什么”,重在学理的学习和研究,强调在相应的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而专业学位更多是围绕特定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来构建知识体系和组织课程,比较偏重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怎么做”,重在事理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能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合理地解决专业问题。(3)培养过程:学术学位的人才培养以大学为主体,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而专业学位则要求学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实现人才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学术学位的课程重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特别注重基础、注重理论、注重原创,而专业学位的课程则包含大量的实践性活动,注重应用和实践教育,旨在提升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能力。(4)人才质量标准:学术学位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评价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为主,其论文强调理论价值和对未知领域的原创性发现或理解;而专业学位对学生的质量评价重在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职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论文强调实践价值和意义,重在探索职业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问题。2.准确把握工程硕士的办学定位(1)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内相关高校风电专业人才培养,大多侧重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以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为主。我校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企业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风电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此类人才要掌握风电基础理论,能胜任风机设备整机集成(整机制造)、风机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风机项目管理等工作领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较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素养。(2)关于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由校企共同设置课程,除公共课程外,选修课按工作领域(职业倾向)设置,如风机整机集成类课程(包括电气、机械、控制等)、检测与故障诊断类课程、项目管理类课程。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强调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践相互交融、有机结合。(3)关于实习实践。构建风场认知、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风机整机集成与测试的一体化实践体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在风场、风电公司和风电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对实习实践实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4)关于师资构成。加强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实施“双导师制”,吸收来自企业实践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学位教学工作,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设计与论文指导等工作。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着力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研究、投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5)关于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方法和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风电案例教室或在风电企业授课,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联合共同开课;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6)关于论文要求。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某一技术在风机整机中的应用研究、某个风机项目的技术方案,风机项目工程的实施等,重在体现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论文答辩成员中来自企业的人员不少于50%。五、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涉及的本科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目前在校生约700人左右。1.本科专业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所办专业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的本科专业,也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优势专业。200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学位办公室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积极探索与实践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目前该专业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上海市特色专业;全国首批实施CDIO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2011年又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人才培养情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8年起开始首批试点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通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机制创新,共同打造满足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的“现场工程师的摇篮”,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1)研制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制造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自身特点,邀请上海市10余家企业技术负责人,研究确定了本专业核心技术能力要求,并据此制订了特色鲜明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实施整体化设计,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贯通,形成课程集群,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2)构建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要求出发,以课程集群为建设单元,发挥每门课程对课程集群建设的作用,实施课程的技术整合,突出课程学习目的性,突出应用知识的学习。按照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以课程集群为基础,构建了实验教学体系,强调将工程实践技术多方位渗入到实践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及素养。(3)探索适应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适应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鼓励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究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教学法、案例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4)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成员的上海电机学院,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风电产业企业联合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风电方向)本科人才。通过双方共同制订的“3+1”培养模式(3年在校,1年在企业),本专业已连续5年为风电公司输送本科毕业生100余人,成为上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与安装调试的主要人才培养基地。(5)专业建设获得多种奖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先后获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项目一等奖;建设上海市教学团队1个,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5门。本专业学生先后在第10届、第11届全国“挑战杯”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获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25项。(6)“双结构型”师资队伍。电气学院现已初步构建了具有鲜明工程技术教育特色,兼具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身份的“双结构”型师资队伍。近年已派遣12名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的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有22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学生的技术讲座、技术导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7)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7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以来,连续5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就被企业提前预定。(8)多学科专业支撑。风电工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点,上海电机学院拥有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以及产品质量工程等专业,对学校开展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六、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师资队伍情况1、专职教师职称正高19015401718副级66000334初级00000000合计4213245033727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78.6%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85.7%专职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者所占比例64.3%2、兼职教师161852550412033000030030000000000001948525804150七、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拟采取的培养模式上海电机学院充分发挥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风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招生办法、培养方案、评价机制,共建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措施联合培养满足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程硕士人才。1、招生办法(1)生源及学习方式: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成绩合格,修满34个学分、完成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2)复试方式:由于风电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从事风电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学校将组成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复试工作小组,采用笔试、面试(风电工作的认识)、实验设备使用、组装实际项目等方式,兼顾考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倾向等,体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点。(3)招收人数:根据风电产业对工程硕士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拟每年招收30--50名的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2.培养方案(1)培养方案:工程硕士人才特色的体现,取决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程度。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共同研究制订。(参见附件3)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坚持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实践螺旋交叉的教学进程,突出工学交替,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在企业完成的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不少于1.5年。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工程硕士的职业性,按照职业领域,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2)课程体系:主要由3部分组成:①学位课程(含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按照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专业学位标准和风电技术基础知识要求,由学校、企业联合设置。②非学位(岗位核心)课程。按照风电设备整机集成、风电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风电设备项目管理等工作岗位设置,由企业为主负责设置。③必修环节。包括实习实践、风电新技术讲座、文献检索与专利查新、开题报告等,由学校、企业联合设置。(3)教学内容:=1\*GB3①学位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数学、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再学习能力,拓宽知识结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原理、风机结构、风电机组控制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风力发电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风力发电基础知识。=2\*GB3②非学位(岗位核心)课程。包括与未来工作岗位类别相适应的风电技术专业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工作岗位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3\*GB3③必修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产权和实际工作经验等。(4)实习实践:时间6个月,包括2个月左右的风场认知实习、2个月左右的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企业实习、2个月左右的风电公司测试中心、工程部实习,目的是熟悉风电设备集成、测试、制造等工作流程,积累风机安装、调试等实际工程经验,主要由企业负责安排。(5)教学方法:课程的授课实施“双教师授课制”(即1位学校教师、1位企业教师),并通过由学校、企业共建的风机结构、风机电控、风机设计、风机故障、风机防雷与箱变等案例教室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相互统一的格局。(6)学位论文:时间1年,在企业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将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意向和岗位性质,有目的地选择毕业课题,突出工程硕士的职业性。学位论文的要求将按照全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要求,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以及调研报告等。学位论文的指导、答辩及学位授予由学校、企业共同负责。(7)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不低于2.5年、不超过5年。论文完成时间不少于1年。(8)国际合作:巩固发展与英国杜伦大学(DurhamUniversity)、英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NaREC)、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UniversityofAlberta)等建立的教师、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机制,积极拓展与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UniversityofDenmark)等高校的研究生互换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9)职业证书:引入国际公认的BZEE培训标准(BZEE即德国风能协会、德国风电企业联合成立的新能源技术培训中心,经该培训中心测试合格的人员可授予在欧洲及北美均认可的风电技术人员岗位证书),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3.联合培养(1)实施“双导师”制: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明确的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将根据学生入学时所选的职业方向,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职业规划和培养方案相互交融。(2)建立实践基地:发挥上海市教委与上海电气共建共管我校的优势,与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3)1+1.5学制:采用“1+1.5”学制,即学校学习1年、企业学习1.5年的联合培养模式。在学校的1年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企业1.5年的学习,主要包括半年的实习实践和1年的学位论文,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风电实际问题的能力。(4)组织方式:根据学生入学职业倾向,安排到不同教学实习基地完成企业培养;学习内容按照岗位要求,重点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如风机设备整机的调试、测试结果与实际故障的对应关系等;学习指导、成绩评定由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共同负责;同时学校企业通过实施定向培养、优先招聘等措施,探索与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体制与机制。4.教师队伍(1)校内师资队伍:学校先后从三一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引进了多名具有丰富的风力发电产业工程和研究背景的高级人才,培养了多名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的骨干教师,开展了多项风力发电方向的项目研究。目前已形成42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17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33名,有企业实践经验教师27名。(2)企业兼职教师:学校聘请19名风电领域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承担风电工程技术课程的授课任务;并遴选10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兼职硕导;形成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详见附件2-4),共同实施风电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3)交流与激励机制:与企业联合制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企业技术骨干赴学校研修的人才交流机制(详见附件2-5),通过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建立风电研究团队,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学校、企业在教师工作考核、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激励政策。5.考核评价由学校、企业共同组成工程硕士人才质量评价小组,从以下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1)人才质量评价:从学生职业道德、学习成绩、工程能力、技术能力、国际化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以此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的依据,鼓励学生全面发展。(2)学位论文评价:学位论文是否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是否带来经济效益;学位论文是否有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学位论文是否与工作岗位类型一致等。(3)激励机制:上海电气集团出资100万元,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解决风电领域实际工程问题。学校除常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制度外,对毕业进入风电行业且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学生,给予减免一定比例学费或给予一定奖学金的激励。上海电机学院与风电产业企业间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合作优势,学校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培养等方式,努力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人才。八、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管理及投入方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更好地开展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切实培养出符合工程实际需要,满足企业需求的工程硕士人才,学校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1)组织保障措施=1\*GB3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管副校长、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依托院系负责人参加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领导小组,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与学校“十二五”内涵建设紧密结合。=2\*GB3②成立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的作用,成立由学校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开展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提出制订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3\*GB3③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同成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成员由上海电机学院学科学位办公室、电气学院和上海电气集团及其相关下属企业的技术部等单位和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的各项具体事宜。(2)建立和完善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研究生管理制度。为规范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学校通过广泛调研,拟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办法》、《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奖学金评定办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等七大类34个文件(拟出台的研究生管理文件目录参见附件4)。学校将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3)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拟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检查工作规定》等5个文件。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条件保障、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的监控与评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投入方面的主要措施(1)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海上风电试验平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平台保障。学校将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项目纳入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规划,并计划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海上风电试验平台,该项目预计总投入1.2亿元(其中学校投入4000万元,上海电气集团投入8000万元)。(2)设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项经费,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建设5个用于工程硕士培养的案例教室、10个研究生实验室、10门左右风电领域专业技术和国际化合作课程等,为学校顺利开展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经费保障。(3)实施“振兴上海电气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计划,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提供载体。由上海电气集团出资100万元,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实施“振兴上海电气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计划,用于资助与电气集团企业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资助不改变科研成果的归属,也不影响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产业化。课题确定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同时上海电气集团将提供相应的设备和现场资源,为学位论文的实践环节创设良好的环境。总之,学校将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培养等方式,探索与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培养机制,建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培养具有良好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九、申请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申请单位意见:上海电机学院高度重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全力支持开展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国家和上海的风电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我校是上海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是上海市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成员单位,在满足电气工程领域(风电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特殊需求,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开展风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我校开展试点工作,必将会为上海乃至全国风电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工程硕士人才;必将创设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必将锤炼出特色鲜明的“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必将促成高水平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我校已具备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条件和水平。多年来学校紧密贴近风电产业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