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1.gif)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2.gif)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3.gif)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4.gif)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6f9c610232481082a686715b899669bc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历史高考命题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指导思想、题型结构、评分操作诸方面围绕着知识和能力的对比关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步形成一些鲜明的持色。1、材料解析题异军突起,主、客观题平分秋色,题型结构三足鼎立。……2、知识与能力并重,总趋势是加大能力考查度,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有进有退。……3、命题依托历史教材,依据《考试说明》。……4、命题不回避热点和重点,也不拒绝几年“重复”,但灵活多变,“神鬼难测”。……5、渗透学科意识,注重实实在、潜移默化的历史教化作用。……二、三种题型分析(一)选择题从设问形式看,选择题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1)排序类……。(2)比较类……。(3)最佳类……。(4)表述类……。(5)材料类……。从设问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问原因动机。……(2)问主次矛盾……。(3)问时间空间……。(4)问现象本质……。(5)问历史人物……。(6)问共性个性……。选择题答题方法:选择题在历史题总分中的比重已达一半。而涉及历史内容则点多面广,且角度花样翻新,很能检验高考应试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是最主要的训练题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完全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如何对付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审”。审题准确与否,对解题正确与否有决定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这里,一点也不错。先审题干,要做到字字推敲,尤其是中心词和限制词的推敲。准确、全面掌握题干到底问什么: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角度?层次?不可遗漏。再审题肢,即全部选项。实际上是对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斥表面现象乃至假象,去掉枝节和无关紧要的叙述,找出题干所要求的历史内容。第二是“辨”。辨,其实也是审;审,也是辨。二者本来就没有本质区别。这里“辨”,仅仅是针对选择题的具体解法而言。一辨是非,尤其是似是而非者;二辨偏全,也就是抓个性和共性、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是信息。这主要是针对材料选择题而言。对材料要抓住全部信息(二)材料分析题材料解析题是1949年推出的新题型。其结构和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现课本历史知识的几段材料,或者文字材料,或者表格材料,或者图片材料;一部分是角度灵活、明确能力层次分明的设问。材料解析题可以说全面体现考试说明要求的四类十条能力要求,最能检验考生历史学科能力。因而,材料解析题的解答好坏,往往是拉开考生成绩档次的关键之一。第一步,要读懂材料,这是前提。要确切弄清试卷提供的全部材料到底围绕什么问题提供了哪些信息。材料中的按语、提示、注释、引文出处,都不能放过。是史料,要抓住全部史实;是议论点,要抓住全部观点(看法、主张、认识、态度),总而言之,心要细,把全部有效信息抓在手,切莫大意有遗漏。第二步,要仔细辨真伪明是非。即对掌握到的全部信息,对史实要辨其真伪虚实异同;对观点,则要辨正误、时是非,不带偏见。张三步,推敲设问中的常用词语,切实把命题者设问的意向和确定的要求,如“不得摘抄原文”、“表达应成文”等,以免答题走题或犯规失分。第四步落笔回答,特别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有问有答,一问一答,落到实处。材料解析题设问较多较杂,因而切忌跳跃。最后还有两点要特别指出,这就是材料解析题中提供的材料和需要回答的观点,如有与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观点(结论)不一致,甚至相反。如1998年的巴黎和会题。该题提供三段材料以及关于中国代表要会上的外交努力的观点,就与平素在教材上得到的教育印象大相径庭。怎么办?这只能是从试题设计的新的历史情境依据试题提供的材料,作实是求是的分析。这是;第一,材料解析题中往往有概括材料的史实(或观点)的要求。如无不得摘抄原文的规定的话,则可以大胆摘抄。这样做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言简意赅,保险系数大。这种做法在文言文材料中作用更明显。(三)问答题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最传统刀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所以如此说,其根本就在于它容量大、变化多、综合强、难度高,是典型的主观题,有利于测试考生综合能力(识记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和整体水平(历史知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表达水平),拉开考生间的差距,适应选择性考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90年代历史高考命题改革,题型屡有变化,而问答题始终不变。基分数比例一直在36%—21%之间。……综观十年高考27道问答题,虽然变化多端,但仍然可以找出一定之规。第一:从命题形式看——基本是个动宾词组结构。例1:概述1840—1949年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动)(限制词不)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1991年高考题)(宾)例2: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动)(限制词)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宾)(限制词)(动)(限制词)主要不同之处。(1996年高考题)(宾)第二,从命题的动词来看——大致有三类:论证评价类,一般用评价、评论、评述、说明、证明等常伤脑筋词语。分析比较类,一般用比较、对比、异同、分析、为什么等常用词语。叙述类,一般用试述、简述、概述、阐述等常用词语。从命题用名词或名词性宾语结构来看,也可大致分为六类。一类是背景、原因、目的、动机、意图类;二是结果、结局、后果、效果类;三是意义、作用、影响、地位、性质、实质类;四是途径、措施、发展、变化、兴衰、消长类;五是原则、教训、认识、启示类;六是特征、特点、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等等难于尽列。至于“限制词”,也就是限定解答的内容和对象。可以说,考试说明涉及的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知识,都是可能触及的内容。所谓命题中的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也大都发生在此部分。不过从形式上看,不论其如何变,都跳不出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事件限制、观点限制等。第三、考试内容看——几乎覆盖考试说明的主要知识点,但又有所侧重。点多面广,最有说服力的是选择题。有所侧重,则经材料题、问答题为典型。……中国古代史……问答题的重心落在唐和明清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显然与唐的强盛、繁荣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相关。而明清部分,则不仅是中国古代史的终结又是与西方世界相比开始由先进而落后的时代,可资借鉴的历史内容特别丰富,也不能不引起命题者较多的关注。经济史本来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在十年问答题中比例如此之低?原因一:是材料题材中占的比例较大。……因而问答题中相应减少;原因二:……。由于历史的漫长,从政治领域给今人提供的历史教训也特别的丰富,如杨贵妃题、秦亡汉兴题、唐用人题、简直就是“政治教育”试题,在特别提倡反腐倡廉科教兴国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重点还是在近代部分。……从形式上看,中国近代史的问答题特别突出民比较题。横向比较,共4道题……;纵向比较,共2道,……。纵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部试题,可以发现贯穿其间的主线是四个坚持的教育,特别是中共的伟大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历史启示。世界近现代史共10道题,……。重点在世界近代史。从国别史来看,试题又集中于英、美、法、德、俄、日六个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之间的国际关系,……。从这种试题材的各种构成来看,不难发现世界现近代史特别近代史非常强调以生产力为标准,实践标准来评述历史,并反复以此立意设计考。……。如何解答问答题呢?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复杂是题目内容千变万化,实在难找一用就灵的法宝。说简单,是因为任何问答题的解答都有一定的规律。概括地说是八个字“扣死题目,落到实处”。所谓扣死题目,就是要仔细审题。动词、限制词、名词(名词性结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结果、作用,要扣字眼,通过字眼,准确全面抓题意。落到期实处,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有几问就答几问,不可遗漏。说到技巧,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宁可“胡答”,不可不答。当面对考题感到无从下手的时侯,聪明的办法,就是围绕试题的中心,搜肠刮肚,尽量解答,没有“实在”的东西,就答抽象的,一般化的东西,千万不能空卷,因为“胡答”可能有分,而空卷无答是绝对没有成绩的。三、常用词语的运用为了更好地总结十年历史高考,这里将试题中常用词语不失繁琐作一专门的分析。……(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二)背景、历史背景、原因、社会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条件、前提条件、前提和条件。此类常用词语多用于选择题、问答题中。……背景,一般是指一历史事物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当然,这也是不是绝对的,如“抗战为什么能胜利?”等,原因就不仅仅是“必要性”。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的界限较为明显;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不过仔细推敲依然有细微的差虽,“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些,在论及成败时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历史背景”与“背景”本质是一致的,在这里“历史”并无实在意义。“原因”与“社会原因”、“基本原因”其实也是一回事。……“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相对的。前者是根源性、本质性、决定性的原因,一般应在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中去寻找;后者则是因果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导火线之类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导致历史事物发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单项选择题中,与根本原因没有多大区别。客观原因是相对主观原因而言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凡是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的原因就不是客观原因。“前提”,本来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断。前提条件,也就是先决条件,若干条件中主要条件。……。前提和条件,实际是指主要条件和其它一般条件。……(三)说明、表明、体现、反映、表现、意味“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中山舰和整理党务案表明什么?”。这里的表明就是说明,说明也就是表明。而表明什么,说明什么,就是结论是什么。此外,还含有阐述、分析的含义。……。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体现是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现象。表面的能能直接看到的现象的东西决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表现,则指历史情况、历史史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四)联系、结合、据、依据、根据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一般设问形式是“联系(结合)……,分析(说明)……”。……结合(联系)的对象,实际是作为分析(说明)问题的背景、依据而存在的。因而,重点在分析说明的事物而不是结合(联系)的对象。这类设问中,“联系”、“结合”也可以换成“依据”、“根据”、“据”,题意并未发生变化。(五)性质、实质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是事物、问题的实在内容。二者都有本质的意思。……就问题来看,实质就是性质,性质就是实质,完全可以替代。但究起来,两者在本意上、使用范围上又略有区别。性质,着重于区别,定性于是什么;实质着重于去虚,定位于实际如何;本质着重于寻根,着眼于固有。如: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是指其性质;1861年改革,表面看是对农奴的解放,实际上是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这是指其实质。又如:“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其性质是——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996年)。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97年)。前者就是问本质属性是什么,后者就是问实际怎么样。(六)效果、结果、后果、成果、成绩、结局这类用词,其实都是指某种事物、某种力量、某种做法、某种态势、某种因素产生或发展的阶段或是最后状态。但在使用的范围,表达的感情色彩以及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区虽。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果)。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以及结果如何?……”(1995年)……后果,多指坏的结果,但在高考命题中也不完全如此。……结局也可以说是中性词,可以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手工艺教材店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拳击耐力训练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散状物料自动称重与配料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租赁及绿色建筑认证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奖杯定制与品牌授权许可合同
- 2025年度兼职健康顾问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窗帘行业绿色生产与环保认证合同
- 2025年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建筑模板及脚手架租赁合同
- 茶文化与茶健康教学课件
- 建筑公司工程财务报销制度(精选7篇)
- 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 工程设计方案定案表
- 第一章-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课件
- 虚位移原理PPT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QE工程师简历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 2021年酒店餐饮传菜员岗位职责与奖罚制度
- 最新船厂机舱综合布置及生产设计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