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业化发展_第1页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业化发展_第2页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业化发展_第3页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业化发展_第4页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业化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北京市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凌内容结构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三、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问题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教师职业是崇高的社会职业,在科教兴国、科技立国,在把我国建设成由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教师职业尤其显得更加重要,倍受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已不再被看作是多个学科领域低水平的专家,而是整个学科中专家。教师职业也正由经验化、随意化向专业化转变,2001年10月29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说法语者比较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法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目的就在于应答国际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的召唤。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

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发表了《明天的教师》报告,要求建立三级教师证书制度以保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见,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任何一个专业,没有专业性,没有不可潜代性,是不会受到社会高度重视的。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走教师“专业化”道路是教育事业腾飞的关键,是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内在功力。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涵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作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一个公民要想成为教师必须在学习完一门学科或在学习一门学科的同时接受教师专业的教育,达到一定学历标准并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等能力。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实现教师专业化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建立教师教育专门机构,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领导在2002召开的年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师资培养层次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个职前、职后相互沟通,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其它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正逐步形成。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是一个专门职业.一方面,要求从业者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技能实践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因此,要想把住教师的入口关,就必须有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教师专业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客观环境”,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创建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信息化社会里,新旧知识更替的周期逐渐变短,社会已经变为学习化社会,一个人的学习是终身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仅有一缸水是不够的,而是要有一潭流动的活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接受职前教育,还要在职进修.社会在发展,教师专业化内含也将随之发展和深化教师专业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古今中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论述很多.其中,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然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也是一种认识、一个奋斗过程,又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一)体育教师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实现教育方针的目标下,全体教师都各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体育教师担负学校体育工作重要任务,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体育教师具体进行各项体育工作,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来实现的。因此能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不仅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大问题。一、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审定通过的配套教材以及地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人才的启蒙者和培养者。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也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观察和发现有体育才能和专项竞技特长的学生,启发引导他们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刻苦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为攀登竞技运动技术高峰,奠定牢固的思想、身体作技术的基础。因此,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结合体育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课余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并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奠定良好的基础。(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社会劳动,它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的具有创造性活动。其特点是工作对象广泛,任务繁重,以及工作范围具有社会性。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1.工作对象广泛

由于体育教师教学覆盖面广,服务半径大,接触学生多,对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这是由于一名体育教师不仅授课班级多,而且要组织全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指导各种全校性集会活动等。在与学生广泛接触中,体育教师的庄重仪表、高尚的道德品质、熟练的体育技术、强壮的体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起着教育作用。

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中小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的一生中长身体的重要时期,需要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使他们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无论是从对象的年龄特征,还是从他们的生理特点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既不能操之过急,短期完成,又不能延误这一黄金时期,应抓紧这一最佳时期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体育教师既是发展学生身体的设计者,又是培育者。我们要珍惜学生大好年华,绝不能错过这一时期,精心培育,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体格健壮的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工作任务繁重

这是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工作任务的特点和教学过程及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又要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作风,使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不仅动脑,而且动体,既有理论,又要实践。要使青少年身体得到发育,促其体质不断增强是一项非常繁重细致的工作。为完成上述多方面工作任务,要经常与学校教育、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等方面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还要协助总务部门选购、制作、维修和管理场地器材。这些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强度大,任务重,而且艰巨。所以说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全面的业务知识与技能。3.工作范畴具有社会性

学校体育也属于群众性工作,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面向社会。学校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体育竞赛,其他部门也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一般邀请体育教师承担一些社会活动任务,担任裁判、教练、辅导、讲座、组织、检查评议、观摩教学、训练等工作。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四)体育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根据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特点,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如下。

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钻研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原理,认真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好课的组织与教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健全课堂常规,严格考核制度,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开展好课外体育工作

体育教师要切实组织好早操、课间操(或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搞好运动队训练工作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工作,以及其它各项体育活动,此外,要广泛开展其他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同时还应以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要关心学生全面发展,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文化与体育的关系,要经常与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家长联系,统一认识,互相配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如合理饮食结构,科学的作息制度,既耐心热情,又严格要求,全面关心学生身体心健康。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5.协助学校和教研组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体育教师应根据教研组的分工,做好体育宣传、体育骨干培训;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包括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测定,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研究;协同总务部门搞好体育场地、器材的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

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五)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教育规律;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能为人师表。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特点.。

1.具有较高的政治方向和信念,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

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重任,认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较强的学科素养,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安心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教师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热爱,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上。体育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献身体育教育事业,才能有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乐趣与信心,才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作风教师是学生的师表,中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中小学生年龄中,可塑性、模仿性极强、他们对教师尊重和信任,随时随地向他们学习,把教师当作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信托给教师,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是容易接受影响的人,信托教师来培养、发展和造就这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完全嘱托给他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体育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博学笃行,为人师表。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在治学上应严谨;在工作作风上应具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在体育道德作风上,执行规则大公无私,胜不骄、败不馁,礼貌待人,团结友爱;在文明习惯上,应该谈吐文雅,谦虚谨慎,朴素大方,讲究卫生,穿衣整洁。体育教师应有敬业求实之风,才能垂博学笃行之范,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成为学生的榜样。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4.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工作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兴趣方面,应具有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情感方面,体育教师应具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教师才能全面、主动、积极地关心学生,对技术差、体弱或思想品德差的学生更多地关怀他们,认真负责地教育他们。体育教师热爱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尊敬教师、信任教师,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陶冶,并模仿教师的言行,使学生以同样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同学,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在意志方面,体育教师应具备机智、果断、自信、勇敢、顽强、坚毅等良好意志品质。良好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战胜各种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保障,同时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好会有较强的感染力。5、广博的知识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惟其自己有文化,方可传播;教师是学生智慧的开拓者,惟其自己在智慧的火种,才能点燃学生的智慧。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有效地启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1)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师要熟悉并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这一门学科或者对这一门学科知道很不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在成绩。”只有掌握体育科学理论方法,了解学校体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地掌握体育课程标准及各类教材的基本教法、锻炼方法、保持方法,错误动作保护方等等,体育教师才能在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中,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规律,不遵循这些规律就不能教好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体育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等,必须懂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懂得教学、教育过程的规律、原则、途径、方法等,并能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工作,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教育效益。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生物学知识为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学习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化学、人体测量学、体育保健学等生物学知识,了解人体的结构,懂得人体生长过程及其运动过程中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性,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提高教学质量。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4)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知识的发展具有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在各种知识具有广泛渗透性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现代知识体系,了解哲学、语言学、数学、外语、音乐、舞蹈艺术等方面基础知识,才能教好体育课,才能在学校体育实践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各方面知识、技能,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全面的教育技能与能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怎么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们没在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仅仅有知识素养而无教育技能与能力,不可能完成教育任务。因此,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必须具备以下各项从事体育工作的能力。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1)教学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教学,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学最基本本报能力。教师要具有钻研课程标准和组织教学能力,课标、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教师只有掌握教材并善于对教材进行教法研究,才能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有组织能力。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不同年龄、性别和个别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有条不紊的开展集体活动。缺乏组织能力的人,是无法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一专多能”的体育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全面掌握体育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的各项教学内容,做到“八会”会讲解、会示范、会教授、会保持与帮助、会组织课余训练、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会管理体育场地器材,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专长。除此,体育教师还应具备编写各项教学计划、文件的能力,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科研论文等能力。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2)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具有调查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学生既有共同的特点,更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师要善于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身体健康状态、技术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特点,才能从实际出发,把一般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培养出各具特点的人才。

体育教师还应具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抓住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3)运动能力体育教师要全面、正确地掌握体育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即要熟练地掌握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技术上要“多能”,在此基础上,要在技术上有所专长,即“一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运动能力满足教学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满足业余运动训练的需要,使学校体育工作的普及和提高,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工作。(4)训练能力体育教师除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教学,教育工作能力外,还要对一两项体育项目训练工作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掌握与训练项目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以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方法,并能组织与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二、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5)组织实施与指导能力学校体育以普及为主,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一项广泛而细致的工作。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计划、组织和指导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培养与使用体育骨干的能力,以及宣传、动员的能力,与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因此组织实施与指导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缺乏组织能力的体育教师,是难以胜任工作的。三、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制约影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因素从2001年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以来,到现在近十年了,这十年是从国外全面引进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十年,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的十年,更是体育课程教学发生较大变化的十年,这十年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人认为,我们应该本着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精神,对学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探索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我国学校体育实际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三、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这种努力既需要我们以宽广的胸怀面向世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经验,更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国情,站在我国国情这个基本点上理性思考问题,既要以远见卓识的目光面向世界,也需要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审视过去,规划未来。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是继承性与发展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碰撞的结果,任何事物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关键在于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下面就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究竟怎么改,以及制约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1.如何客观地看待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科学准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这既是重中之重,又是当务之急,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改革问题,本人认为,任何改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均存在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即改革即成功,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推进改革;第二种,即改革即失败,及时停止,另辟蹊径;第三种,即改革中出现问题,及时修正完善改革方案,继续推进改革。我们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改革,属于第三种种情况,就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革,继续前进。(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2.就课程实施层面而言,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异性,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应该避免制定过于强调统一性、约束性的要求;应该允许学科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不能简单采取行政指令性的管理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学科教学层面而言,体育学科属于实践类技能性课程。它既要遵循科学类课程、人文类课程认知性学科的教学规律,又要遵循人体动作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身体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这是体育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复杂性所决定的。(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囿于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改革,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有限时间解决国家必修课程所需达到的目标,而是要统筹兼顾,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家庭体育之间的联系,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社会与家庭三者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网络;惟有如此,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沿着健康协调的轨道,向着预期的目标继续前进,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目的。(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3.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正在步入小康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青少年的体能和健康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持续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质监测数据表明,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工作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这些数据给我们以强烈的警示。2005年青少年的监测结果显示: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但从1985年五部委第一次全国体质调研以来,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指标二十年来持续下降。究其原因有三,其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尚未建立,其二,现代健康的观念尚未树立,全民健身的氛围尚未形成;其三,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尚未深入人心;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许多孩子在奥数班、提高班、补习班、辅导班中疲于奔命,体育与健康被忽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只见“升学率”,不见“近视眼”,在他们看来体育教师可有可无,体育教学设施缺乏投入,体育课程被随意挤占,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4.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被边缘化的学科;在学校体育中又是重竞技,轻教学,重少数,丢多数,体育课程教学处于两个边缘化状态,地位极其尴尬。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最不被重视的学科。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评选、评优结构工资分配等方面,常常受到不公正对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里,要为体育教师讨个公道,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都是人民教师,他们担任体育教师,只是教授的学科不同,社会分工不同,他们在人格上应该受到尊重,劳动应该受到承认,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5.有些学校管理者思想认识上根本不重视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他们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置之度外,置广大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于不顾。在学校课程中,体育课被称谓“小三门”之一,因此,在安排课程时,优先排文化课“主科”(中高考学科),占据最好的时间段;体育属于“副科”,处于“打补钉”“为主科让路”,哪有“空裆儿”就插在哪儿,大多数学校上午第一节、第二节不安排体育课,体育场地闲置,体育课大多被集中安排在三、四节,五、六节,致使本来就有限的体育场地器材更加难以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根本没办法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6.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应尽快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情况,追究行政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督导制度,对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通报制度。(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7.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配置是按原来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每周两节体育课标准配置的,2001年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体育课时由原来的两课时增加为“四、三、二”的课时结构,但教师数量没有增加。教师配置与新的课时结构需要的教师数量不匹配,主要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应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体育教师的配备,保证开展日常教学的需求。对目前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制定规划,逐年改善,尽快达标。要根据教育部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数的规定,合理配备体育教师的数量,为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

8.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各地方和学校应按《学校体育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投入,增加生均体育活动面积,使办学条件均衡、完善,全面提高学校整体规模,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办学条件;学校应建造符合国家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标准的教学场地设施;应购置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的体育器材,以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为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改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生态环境,努力创设适宜教学改革的良好条件。9.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教育,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开展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教育。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有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尽最大努力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点;学校有义务帮助体育教师积极妥善地处理问题,运用法律途径维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唯有如此,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切不可因噎废食以安全为由而禁止或影响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扭转对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职能错位的问题。

1.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内,设置专门学校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关心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从另一方面来讲,体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属于弱式学科(弱式群体),所以,国家从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加大力度,强化体育学科管理。教育部设置体卫艺司,各省、市教委(教育厅)设置体卫艺处、区县教委(教育局)设置体卫艺科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全面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发展规划与目标;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法规,并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及其教学改革进行指导、监督和宏观调控;组织学校体育竞赛。(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扭转对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职能错位的问题。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总则第三条中明文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相当数量的地方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机构改革时制定的“制定政策、宏观管理、检查监督,管办分开”的职能定位,依法行政,依法执教。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行政管理缺位,不到位或错位,乃至越位的现象,这些做法与教育行政部门定位不符,与政府机构改革方向不一致。(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扭转

对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职能错位的问题。在学校体育中只重视课余训练、运动竞赛、体育各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从目前我们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划分情况来看,管理竞技体育的部门是体育局,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管理好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学校体育管理中,对体育课程教学基本不管不问,因此,地方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时,学校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参与权,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决策权,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课程实施方案时,根本不考虑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最终导致体育学科课程方案出台后难以实施。(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扭转对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职能错位的问题。

3.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不可否认,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打基础的任务,学校体育同样承担为国家培养输出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任务,但这只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学校体育的工作主流。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学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体育教学课教学,课间操、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扭转

对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管理缺失、职能错位的问题。

4.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体育课程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怎样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确保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呢?核心问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1.关注常态的教学:何谓常态教学,“常态”顾名思义,是正常状态。对应“变态”,或“非常态”。由此可见常态教学,是指在正常状态下进行的教学活动。那么以此为据,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的体育课程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教科书;其次,实施国家课程应该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颁布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的要求配置体育器材,应该具备课程实施所必须最低限度的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按照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具备以上要素属于常态教学。(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常态体育课(简称常态课),是指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师用书、教科书,并依照实施方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具备以上要素属于常态体育课常态课。与之相对应非常态课,或称之为表演课,做秀课。非常态课,是指为了某种目的,不按课程实施方案,不按教学进度,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反复演练一堂课,甚至长达一个学期,更有甚者跨越学年,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视而不见,任其漫延,必须遏制非常态课。(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按照以上界定的常态教学、常态体育来审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人认为,相当一部分地方及学校达不到这个“标准”,有人会讲这个“标准”太高了。其实不然,这个“标准”是“基本标准”,基本标准的制定应该有一个底线,就是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中等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应该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基本标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理由不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体育课。(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2.回归真实的教学:回归:回到原来的地方或回到原来的状态。真实: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真实的教学:这一提法,主要基于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有些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和学校打着引进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旗号,不考虑体育学科的性质,一味的迎合某种新的教学方式,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这里以一堂小学三年级投掷垒球为例进行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投掷垒球技术,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电脑上查找投掷垒球动作,身体哪部分肌肉用力,并要求分组讨论;这一要求,不但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违背学科教学规律,对学习掌握投掷垒球技术毫无意义,这种教学就不是真实的教学,是改变了学科的性质异化体育教学。(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真实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地方课程实施方案,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教科书,制订水平、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进行教学。一堂真实的体育课,应该具备以下要素:一是选择教学内容,二是制定教学目标,三是选用教学方法手段,四是实施教学过程,五是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是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练环节,七是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安排适宜生理负荷,八是及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九是要有保护与帮助(体操教材)。(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常态的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

3.实施有效教学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概念,源于20世纪中叶,在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核心要义是强调教学效能的核定。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国内学者借用经济学上的“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解释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对有效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人以为“有效教学”对应“无效教学”,构建有效教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从教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诸多因素精心设计并付诸实施。(四)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国家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监测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1.国家应当尽快制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体育学力与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地方和学校实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况进行监测;各地区建立对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长效监控机制坚持常年对区县和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国家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监测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2.制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体育学力与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教科书。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体育锻炼和个人健康习惯等身体健康方面进行监测,同时也对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个人行为习惯、与他人交流合作等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监测。(四)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国家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监测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3.制订统一的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体育学力与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对不同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体育课学业水平进行监测,是检查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监测能够客观反映学生体育学业水平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四)改革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国家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监测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4.为什么要制订统一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体育学力与体质健康)监测标准,这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国家层面来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未来公民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质量(体育学力与体质健康)监测标准,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中等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均应该基本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问题

为了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国家于2007年5月7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也是建国以来关于体育工作下发的最高规格的文件之一,其中,对于学校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中共中央下发7号文件

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1.国家近几年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2.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引导着目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3.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对于促进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仅此一例。专业技能考核工作概况介绍

2

此次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发文要求全面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2007至2010年,我市应有1148名适龄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考核,实际考核人数为1026人,占应考人数的89.37%;其中,943人合格,83人不合格,考核合格率为91.91%;至今仍有171人未通过考试,其中,83人参加考核未通过,占考核人数的8.01%,88人申请缓考,占应考核人数的7.67%。考核3年来,共有34人转岗,占应考核人数的2.96%。目前,首轮考核已经完成。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些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而体育教育则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早在1999年6月就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也曾指出:“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那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靠什么?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理清楚这个问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一名高素质体育教师的真本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体育(1-6年级)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身体练习不等于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是先天就具有的本能,是随意的行为。而身体练习则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这种手段和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技能,它是体育课上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也是体育课程教学其它功能的载体。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改革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要义可以概括为“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运动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与健康”。运动技能在我市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做好全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必然要求一批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3、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导向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开始不久,由于部分学者对《课标》的误读、误解,因此误导了一线教师,出现了“淡化运动技能”的言论和倾向,“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类似于“扁担、南瓜进课堂”的这种“情景教学”甚至被作为体育教学评优展示活动的优秀课参加评选,严重扰乱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的发展势头,我国学校体育界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不少学者明确指出“《课标》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教学”。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境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在进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展示活动”征集评选时,提出了九条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其中就有两条明确提出了“运动技能”在中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该《要求》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虽然北京市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淡化运动技能”的倾向,但是,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保证全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为什么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是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和现状的需要

4、北京市中小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要求我们应该进行考核据市教委2009——2010学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共7243人,小学共4305人;中学3208人,三年考核人数1949人占总人数27.8%,特点(1)在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上突出了首都特点全市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达标

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

三个达标一个领先

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和体质健康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引起媒体关注2008年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媒体热度不减2007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

考核仍受媒体关注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仍然引起媒体关注2008年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媒体热度不减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仍然引起媒体关注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剪影怎样进行考核?——周密策划、加强领导、保证考核的顺利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