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练习题TOC\o"1-5"\h\z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o"CurrentDocument"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o"CurrentDocument"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9\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测评 16第二章神经调节 26\o"CurrentDocument"第I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6\o"CurrentDocument"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9\o"CurrentDocument"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4\o"CurrentDocument"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2\o"CurrentDocument"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48\o"CurrentDocument"第2章测评 52第三章体液调节 64\o"CurrentDocument"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64\o"CurrentDocument"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69\o"CurrentDocument"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76\o"CurrentDocument"第3章测评 82第四章免疫调节 94\o"CurrentDocument"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4\o"CurrentDocument"第2节特异性免疫 98\o"CurrentDocument"第3节免疫失调 106\o"CurrentDocument"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114\o"CurrentDocument"第4章测评 120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31\o"CurrentDocument"第I节植物生长素 131\o"CurrentDocument"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 137\o"CurrentDocument"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44\o"CurrentDocument"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52\o"CurrentDocument"第5章测评 161第一章ス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ゝ基础巩固.人体体液中占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淋巴液解析:I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3〇.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血液答案:|b解析:]人体脑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脑细胞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组织液。.人长时间行走导致脚掌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此时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ggD解析:I水疱里面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进血浆。.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细胞和肾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牽D解析3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可表示为()
血浆一组织液ー慧淋巴液血浆血浆一组织液ー慧淋巴液血浆ー组织液-讐豐ヽ/内液淋巴液
B血浆ー淋巴液血浆一组织液—豐卫
|[ ヽ/内组・液=器 淋巴液C DggD解析ゴ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部分组织液可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〇.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性与HC%、H2co3等物质有关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答案:ヒ解血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大量流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和应对措施分别是()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庭显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流汗,水分失去过多,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为了维持渗透压相对平衡,要适量补充淡盐水。.一般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是()A.葡萄糖 B.CCh和〇2C.H2O D.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ヨ葡萄糖、CO2、〇2和H2O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B.单细胞生物不具有内环境C.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答案:ヒ解析: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的含量较多,约占体液的2/3;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必须经过内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浆蛋白、02和葡萄糖③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解旋酶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进入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的青霉素A.②③⑦ B.②④⑥C.①②③⑦ D.③⑤⑦gg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中有血浆蛋白、〇2、葡萄糖、CO2、激素、氨基酸等。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的成分。胃中的牛奶和口服的药物都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的青霉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人喝醋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1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人喝醋后,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的pH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12.下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D(1)若①为毛细血管壁,写出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名称:②,③,⑤,⑥0(2)细胞②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细胞⑤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〇(3)写出液体③④⑥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用箭头表示方向):〇答写(1)红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浆组织液(3)③一ー⑥一④解析惜图中①为毛细血管壁,则②为红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细胞内液,⑤为组织细胞,⑥为组织液;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可根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关系以及细胞外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写出液体③④⑥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二、能力提升.(不定项选择题)下表表示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单位:mmol/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体液1②③Na+14214710K+5.04.0140Ca2+2.51.252.5Mg?+1.51.010.35Cl103.3114.025有机酸6.07.5一蛋白质16.01.047A.③属于细胞外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Z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Ibd解析:]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①属于血浆滁蛋白质相差较多外,①与②的成分相近,②属于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扩散到①依次经过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肝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共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层。.下图表示人体中某类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丁表示细胞内液,甲为组织液B.在乙处可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内环境各成分中,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人体缺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较小解析:I图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完成的,乙为组织液,不能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其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r,所以人体缺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某同学给健康的实验兔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20mL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组织液中;虽然输入实验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卡排出体外;由于Na卡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卡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定项选择题)根据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泌尿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
岡答案:
岡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泌尿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减少A答案:
薪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液是由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答案:
薪.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肝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A.消化道一>血浆ー细胞内液B.消化道ー组织液一・血浆ー组织液ー细胞内液C.消化道一组织液ー淋巴液ー血浆ー细胞内液D.消化道一淋巴液一血浆ー组织液ー细胞内液B答案:
繭葡萄糖在消化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经组织液进入血浆,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肝,由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答案:
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甲7.图甲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外界环境中的物质甲乙(1)若图甲中A、B、C分别代表与人体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系统,则A和C依次为 系统、 系统;人体依赖B系统主要完成
这项功能〇(2)图甲中②和④对应图乙中的②和④,则a是图乙中的[],b是图乙中的[](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在图甲方框内用箭头表示a、b和④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3)①②③④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填序号)。答案:(1)消化泌尿氧气的获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体交换)答案:⑵①淋巴液③组织液②外界环境中的物②外界环境中的物质ArBC-④.a-r———!——————"循环系统⑶②解析:系统A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质,所以应为消化系统;系统B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相互交换,所以该系统应为呼吸系统,可吸收氧气,排出ニ氧化碳;系统C向外界排出物质,所以该系统为泌尿系统。图甲中的②和④分别对应图乙中细胞内液和血浆,因此b为组织液,a为淋巴液。图乙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②细胞内液。解析: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那么,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溶液)?请设计实验对这ー问题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已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rio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己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〇(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试管编号NaCl浴;攸的酷红细胞的形态10.5①体积变大,涨破20.7② 30.9③ 41.1④体积缩小51.3⑤体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〇(4)结果与讨论①某学生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NaC!溶液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这将导致他的探究值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〇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注射过多的生理盐水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答案マ(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的形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注射过多的生理盐水会打破体内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一、基础巩固.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ggA解枷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以及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A.细胞内的酶正常发挥作用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D.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答案:|b解析:I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ggc解析:I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的pH为7.35-7,45〇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虽然产生了大量乳酸,但血浆中存在HCg、HP(片等缓冲物质,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或磷酸氢二钠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些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可能出现紊乱ggc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机体健康。.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仁解析:1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包括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渗透压上升或下降,若胰岛素含量下降,则可能引起糖尿病等。.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的14④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答案:|a解析乎乎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④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故③是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连接其他三大系统,故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使之进入循环系统,故①是消化系统。HC10NaOHA.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I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的变化与滴数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HC10NaOHA答案:|D解析:I新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当滴加少量的酸或碱时,pH的变化幅度不大;当滴加量较多时,由于超过了缓冲物质的调节能力,滴加过量稀HC1会使pH降低,滴加过量稀NaOH会使pH升高。.在血液生化六项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ー种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D.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ggD|解析:|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机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A.自来水 B,肝匀浆C.马铃薯匀浆 D.磷酸缓冲液ggA解析[在等量的不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所决定的。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HzPOi/HP醒ー、H2cO3/HC%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自来水pH显中性,不含有缓冲物质,因此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最大。.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Qル令@I端b]10 什—.口端(1)图中A〜E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部分的是(填字母)。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的四个系统包括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〇(3)B与A、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〇(4)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n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和氧气含量较。(5)某人饮用少量食醋后,血浆pH最终仍能保持在ー,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物质。答案:|(1)D、EA、C(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ー体液ー免疫调节网络(3)B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C中蛋白质含量很少⑷6低(5)7.35-7.45缓冲解析:1(1)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D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内液,E是血细胞内的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主要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泌尿系统主要排出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有的蛋白质很少。(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需要通过红细胞的1层细胞膜进入血浆,之后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了3层膜,共通过了6层膜。血液经过脑细胞,为脑细胞提供葡萄糖和氧气,故II端比I端的氧气和葡萄糖浓度低。(5)人体pH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与酸性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pH保持在7.35-7,45〇二、能力提升.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C.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D.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飙B解析:I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人体能适应较大的气温变化,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c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B.单个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的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态D.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ー体液ー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ggc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因此单个细胞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内环境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稳态。.(不定项选择题)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属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是()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カ、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ABD解析ヨ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加强是由于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所造成的,并非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4.(不定项选择题)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A.H2co3/HC均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B.通过呼吸作用可不断排出CO2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随尿液排出体外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答案:|abcI解析:|h2co3/HCH等缓冲对可起到缓冲作用;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随尿液排出体外;缓冲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浆pH的。.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充足的反应物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答案:|D解析七项描述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并非稳态意义的表现。.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细胞和肝细胞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而使细胞破裂后,大量转氨酶会进入血浆。这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ggB解析;据题意可知,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的组织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破裂会导致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由此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可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图甲、图乙和表丙记录了某航天员的3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摄取葡萄糖溶液71P•M如塞!V!摄取葡萄糖溶液71P•M如塞!V!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024681012141618202224乙体温的日变化消化液或血浆胃液唾液血液肠液胰液pH0.9-1.56.87.47.78.0丙不同消化液和血液的pH(1)①上述3项生理指标中正常的是〇②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〇(2)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3)从表丙可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〇客第⑴甲、乙、丙甲、乙(2)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3)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解析:|(1)血糖含量和温度分别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消化液的pH不属于内环境的生理指标。(2)从图乙可知,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ヒ。(3)表丙中不同消化液的pH不同,说明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zHPCU、KH2P0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向3组烧杯中加入25mL实验材料ー测pH一滴加5滴0.1mol/L的盐酸,每滴之后都要摇匀测pH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加入30滴为止ー倒掉烧杯中的溶液后充分冲洗一重复实验并记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⑴实验开始时应测量3种实验材料的pH淇目的是〇(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〇(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步骤是筌弱(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2)①清水向清水中滴加盐酸后,溶液的pH应下降②对照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该能力丧失。(3)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pH的变化情况I解析:|(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3种实验材料的pH,以便与加入盐酸后的pH作比较,得出实验材料是否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结论。(2)①向清水组加入盐酸,酸性增强,pH应降低。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作对照。清水组不能维持pH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从坐标曲线图可知,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该能力丧失。(3)本实验从加酸的角度探究了3种实验材料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为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以保证实验的完整性和客观性。第一章测评ー、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甘酸ggB解析:|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苛酸发生在细胞内,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B项符合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血浆和淋巴液中含量很少ggA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和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数据(单位:mmo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体液成分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解析J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〇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细胞或结构,①②③④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可进入甲、乙、丙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D.乙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答案:ヒ解栃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①是淋巴液,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甲、乙、丙、丁表示的细胞或结构依次是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血细胞。尿素是小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毛细血管壁由③组织液进入④血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庭眼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0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项错误。.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渗透压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氨基酸平衡⑥CO2、02平衡A.③⑤⑥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S^|d解析: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为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①〜⑥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③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ー免疫调节网络④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ー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会遭到破坏。.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液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C.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共同实现内环境稳态D.葡萄糖、胰岛素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答案:|d解析J葡萄糖、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胰蛋白酶是分泌蛋白,位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液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答案:|C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A项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液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B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项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D项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战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D.ロ渴时,尿量明显减少量B解析:I寒冷时出现寒战是机体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是为了清除病原体,保持内环境稳定;ロ渴时,内环境渗透压上升,体内会通过调节作用使尿量减少,以维持渗透压平衡。肺水肿是病理表现,说明内环境的渗透压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更换ー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肝匀浆更像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ggD园近!盐酸和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但不能揉搓。为避免各试剂发生混合,影响实验结果,在更换实验材料时,应将烧杯充分洗净。生物材料和缓冲溶液的调节机理一样,都能对由酸或碱引起的pH变化进行缓冲。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可将实验数据画成变化曲线,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答案:|b解析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且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ggD解析:I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二者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唾液、尿液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故不属于体液。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根据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B.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C.组织液中的物质会发生变化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ggCD解析個中a、b、c3个过程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等重要,通过这3个过程,使得组织液中的物质不断发生变化。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过多,出现组织水肿。组织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可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CO2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端苞後目丨0电事0>高'n端
卒/c先す洋A.b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则饱饭后b中H端比I端葡萄糖含量高D.细胞内液与a可以相互渗透假相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A项错误。组织液a中的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c,B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则饱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经I端到H端的过程中,会通过组织液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II端葡萄糖的含量较低,C项错误。.取甲、乙2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徳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I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オ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镭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储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客氣ADgg“等量”是为了排除数量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为了平衡无关变量。“摇匀”是为了让参与反应的物质混合均匀,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甲试管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乙试管是空白对照,不含缓冲物质,因此各自加入HC1或NaOH溶液后,甲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pH变化明显。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18.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Ch和吸入〇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abc解析:|A、B、C3项是对细胞外液成分的调节,而红骨髓产生新细胞不属于对细胞外液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运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中a、b、c、d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肌肉注射 静脉点滴由静脉—心脏—动脉ー叵卜・蠶A.a、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内最终被组织细胞摄取至少需穿过6层细胞膜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客氟A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A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B项正确。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内最终被组织细胞摄取至少需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项错误。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中,从而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水肿,D项正确。.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在人体内环境中可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心肌细胞以内环境为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在细胞内|答案:|bcdI解析:|hiv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增殖。低等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21.(8分)下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凰①②③④表示相关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都需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和cr,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〇(2)人体中③的量与①②④部分的总量相比,更(填“多”或“少”)。(3)①②③④中,02浓度最高的是,CO2浓度最高的是〇答案:|a)Na+7.35-7.45⑵多⑶①③解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和C「来维持;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2)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液,其中①②④组成细胞外液。在人体中细胞内液总量(约占体液的2/3)多于细胞外液。(3)02和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0Z的运输方向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因此①②③④中,〇2浓度最高的是①血浆;CO2是由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由组织细胞运输到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运输到血浆,因此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22.(14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的皮肤被烫伤后,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用图中标号表示)。(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用图中标号表示)。根据下图所示关系,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名称。t I(3)人体中组成②的细胞,其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和[]〇与④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是〇(4)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③④⑥⑦中,02浓度最低的是。02浓度最高的是。(填序号)(6)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〇(7)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客粟⑴⑥⑵①④⑥血浆ヒロー组织液|——1淋巴液⑶①淋巴液⑥组织液蛋白质(4)HC6、H遮(5)⑦⑦(6)组织液(7)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3.(10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人体血液中的0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H的方式运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CO2进入红细胞后,HC%数量 0根据细胞特点和HC%的含量,可推测HCtt.进入血浆的方式为,这表明细胞膜具有性。(3)碳酸分解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Hb)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发生改变,促进02释放并扩散到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4)由于红细胞内的被消耗和的进入,使细胞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国冤(1)细胞的呼吸作用(或有氧呼吸、细胞呼吸)(2)增加协助扩散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组织液(或血浆、内环境)(4)水分子cr解析:1(1)血浆中的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2)据图可知,HC%来自碳酸的分解,CO2进入红细胞后,与山。反应形成碳酸,HC%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HC%的浓度,可知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这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碳酸分解形成的H+与血红蛋白(Hb)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促进〇2释放并扩散至血浆中,进而进入组织液。(4)据图可知,由于水分子与CO2结合而被消耗和。-的进入,红细胞的渗透压升高。24.(10分)细胞的生存对内环境条件的要求很严格,内环境各项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与外界环境的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由于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本身不断扰乱内环境的稳态,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为此,机体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必须不断地进行调节,以纠正内环境的过分变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稳态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①内环境的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 ;②内环境的稳态是平衡。(2)从整体水平看,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的调节下,通过机体而实现的。(3)稳态是机体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个生命系统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条件。度弱(1)①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明显变化②动态(2)神经一体液ー免疫调节网络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作用⑶必要25.(12分)下图为某单位“职エ队”队员与专业运动员在ー次足球比赛前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赛前阶段“职エ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比赛的后半场“职エ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有所降低?(3)在比赛过程中,专业运动员的血液乳酸含量始终比“职エ队”队员低,主要原因是什么?匿冤(1)“职エ队”队员骨骼肌相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呼吸加快加强,使骨骼肌获得了较多的氧气,有氧呼吸加强(3)专业运动员的呼吸肌和心肌发达,肺活量和心排血量均较大,能较好地满足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对氧气的需要解析:I在剧烈活动过程中,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ATP的量增加,而通过增强呼吸运动不能满足人体对ATP的需要,容易造成人体相对缺氧。“职エ队”队员骨骼肌相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使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迅速增加。后半场时,呼吸加快加强,使骨骼肌获得了较多的氧气,有氧呼吸加强,所以血液中乳酸含量有所降低。专业运动员的呼吸肌和心肌发达,肺活量和心排血量均较大,能较好地满足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对氧气的需要,无氧呼吸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剧烈运动过程中专业运动员血液中乳酸含量比普通人的低。第二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ゝ基础巩固.人和高等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这主要依靠()A.内环境 B,神经系统C.内分泌系统D.循环系统答案:|b.神经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B.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C.脑和脊髓D.脑神经和脊神经答案:[A解析:I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外包的髓鞘构成了()A.神经 B.神经纤维C.神经末梢 D.感受器ggB解析: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外包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细胞B.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并传导信息的作用C.神经末梢就是神经元细胞体上的突起D.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外面包膜构成的.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ー种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一般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D.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飙BI解析:I长的轴突和外包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ggD廨而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参与体温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与生物节律性有关④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二、能力提升.下列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不受大脑控制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解析:皮配消化道的神经受大脑的控制。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即ー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ー种神经则引起抑制。.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B.神经系统中有神经胶质细胞C.神经末梢仅位于轴突末端D.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ggc嚴捌神经末梢位于轴突和树突末端。.小明因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到,他的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时出现的应急反应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C.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ggc解析: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不定项选择题)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有()A.不具有紧张性作用B.均有双重神经支配C.一般情况下,双重神经的作用是对立统ー的D.调节作用与效应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答案[bcdgg自主神经系统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具有双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与效应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运动员在跑动或跳跃中依靠[]协调运动,维持平衡。(2)比赛中,假如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他应该是损伤了腰部的[]〇(3)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有。客氟⑴②小脑⑵④脊髓(3)①②③④⑤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基础巩固L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刺激 B.兴奋C.神经中枢 D.反射弧ggD假眼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组成不包括()A.感受器 B.中枢神经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牽B.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游向食物B.植物的根向水生长C.鱼游向食物D.含羞草的叶子受触摸后会合拢嚴血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不是反射;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的根向水生长和含羞草的叶子受触摸后会合拢都不属于反射;鱼游向食物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反应,属于反射。.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丽j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ー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ー传出神经ー效应器。.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bbA.a是效应器B.b是传入神经C.d是神经中枢D.e是传出神经ggA解析個中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d、e、f分别为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乙处神经受损,可以感觉到刺激C.甲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D.乙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ggA解析:|甲对应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甲为传入神经,乙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受损,兴奋不能传导到脊髓,更不可能传导到大脑皮层,也就不能产生感觉。.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A.对刺激的性质作出判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对任何刺激都能产生感觉D.将不同的刺激转化为相同的适宜刺激答案:|b飽同感受器主要由特化的神经末梢构成,其主要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小萌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热水,她会立即缩回手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小萌的反应()A.前者是条件反射B.前者与脊髓的活动无关C.后者是非条件反射D.后者与大脑皮层有关飙D隆加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下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①⑥A.①② B.③④C.④⑤ D.⑤⑥艇眼根据题图所示,②上具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ー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下列关于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C.前ー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ー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D.前ー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后ー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答案:k解栃ー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不经过大脑,这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经过大脑的思考,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下图所示是反射弧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反射弧的,也就是,其功能为(2)图中c表示反射弧的 ,其功能为 。(3)图中有个神经元,该图能否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什么?(4)仅依靠图中的反射弧能否完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客熟(1)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3)3不能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4)不能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图中仅含脊髓,没有大脑皮层二、能力提升.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A.肌肉B.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C.腺体D.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I解析:I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但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由于反射后引起肌肉收缩,没有激素等的分泌,所以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量会迅速增加。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ー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ー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ー过程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庭正]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效应器为唾液腺。.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含有3个神经细胞,神经中枢在脊髓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C.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D.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答案:|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D项错误。.赛场上,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后,会跑得更快,这ー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声音一・感受器ー传入神经一大脑皮层ー传出神经ー效应器B.声音一感受器T传入神经T脊髓T传出神经T效应器C.声音一感受器ー传入神经一下丘脑ー传出神经ー效应器D.声音一感受器ー传入神经ー小脑ー传出神经ー效应器解析:所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加油’‘声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经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处理后,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表现为跑得更快。.(不定项选择题)给某人脚部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A.感受器 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 D,效应器匿第A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还能运动说明引起运动的反射弧结构完整,但没有痛觉,而药物是注射在踝关节处,所以可能作用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均能进行反射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C.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整是反射发生的条件之ー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答案:|bc解析:〕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进行反射;参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ー种突触(使兴奋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而不能由骨骼肌传到传出神经)。回答下列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ー(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⑵用b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藝(1)不属于(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基础巩固L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两点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神神经纤维A,在膜内是b—»a.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C.在膜外是b-aD.在膜外是a—b2.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1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的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外流D.Na+和CT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答案:匕解析:I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向前传导。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Na+和。-的含量。3.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B.静息时,细胞膜仅对K+有通透性,K+外流C.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D.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量B解析:I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细胞膜对其他离子也有通透性,只是通透性较小。.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膜内和膜外都会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答案:|b解析[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时,刺激部位发生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则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膜外相反。.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④⑤⑥共同组成突触B.图中的①代表神经纤维树突的一部分C.图中的②是高尔基体,参与神经递质的加工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牽A解析[④⑤⑥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共同组成突触,A项正确。图中的①代表神经纤维轴突的一部分,B项错误。图中的②是线粒体,C项错误。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胞吐,D项错误。.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b膝也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在没有受刺激时不会释放神经递质。.aー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aー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ggA解析:laー银环蛇毒,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r内流,使下ー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 B C D答案:|b解析:I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具有单向性;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r内流,使下ー个神经元产生抑制,仍保持静息电位。.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下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图中肌肉中的感受器,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T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匕解析:I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T电信号。.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用插入脑中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ggB解析:I当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主要是K+大量外流,表现为内负外正;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Na+大量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下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增强人的兴奋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巴胺转A.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b
I解析:I可卡因是ー种神经类毒品,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较多,A项错误。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B项正确。由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不是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是经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又转运回突触前膜内,C项错误。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性兴奋,D项错(5)•⑦12.下(5)•⑦(1)分别刺激图中①②③④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〇肌肉或腺体和支配它的ー 合称为效应器〇(2)刺激③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0(3)a神经元与b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〇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方向是,是因为此处所包含的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进入作用于[]〇答案:1(1)①②③传出神经末梢(2)内正外负(3)突触单向的⑧突触前膜突触间隙⑨突触后膜二、能力提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会出现ー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动作电位峰值不变B.动作电位峰值先升高后降低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ggD解析:I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内流,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会使进入细胞的Na+减少而引起动作电位峰值下降。.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①②③构成突触闕好由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项正确。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项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C项错误。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项正确。3.下图表示3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2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edA.刺激a点,甲发生1次偏转,乙发生2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ggc便近!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ー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a点时,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神经细胞D神经细胞C神经细胞B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时,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答案:|b解析3兴奋从细胞B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弹簧混响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16倍红外线一体化彩色摄像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专业医疗机构消毒杀菌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塔吊工程安全监管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5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不锈钢板材市场拓展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5版团购合同范本四套全面升级的团购服务协议3篇
- 销售与销售目标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寒假课内预习重点知识默写练习
- 2024年食品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全屋整装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高中生物学科学推理能力测试
- 2024年公安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沂正祥建材有限公司牛心官庄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100题及答案
- 死亡报告年终分析报告
- 棋牌室禁止赌博警示语
- 公转私人转账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