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第六单元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所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古人云:腹有读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古诗苑,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整体感知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以来,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看看他是怎样理解秋天的。整体感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走近作者整体感知诗词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时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精读细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悲叹冷清萧条。春天。赏析: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赏析:次句直接表明诗人对秋日的态度——秋天胜过春天。由此可知,诗人是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天的,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意识的一个有力挑战。译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精读细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推开白云。排,推开。蓝天。赏析:第三句中的“排”字写出了一种精神,突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赏析:第四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的诗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到云霄了。译文: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碧蓝的天空。合作探究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已的颂秋进行对比,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的乐观豁达。合作探究2.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首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度。合作探究
3.关于本诗里边的词语运用,你认为哪个词语用的好,能说说理由吗?晴空:这里只指秋日晴空,并以此为全诗大背景。排:排云而上。表现这只孤独的鹤所呈现出来的非凡的气势。引:“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总结提升主题思想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新诗导入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诗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整体感知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走近作者整体感知诗词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精读细研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赏析: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精读细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时将要。回头说,追述。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合作探究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和妻子团聚后在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合作探究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设想来日重逢,夫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股权分配合同样本
- 信托合同与合同标准文本
- 儿童影楼转让合同样本
- 2025公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模板
- 内墙腻子劳务合同样本
- 凤爪贸易合同标准文本
- 出售个人铣床合同标准文本
- 3人投资合同样本
- 创新思维与项目推进计划
- 养殖用地出租合同样本
-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 用电知识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联考语文试卷
- 保密知识题库含答案
- 共享农场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建设项目智能化专项工程技术要求
- 2024年中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2.2城镇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压轴题12个(84题)含答案
- 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