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设备和放射防护课件_第1页
导管室设备和放射防护课件_第2页
导管室设备和放射防护课件_第3页
导管室设备和放射防护课件_第4页
导管室设备和放射防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线特点波长短、频率很高、能量(30KV-150KV)极高的电磁波X线的效应

物理效应:穿透性、荧光性、电离作用

化学效应:感光性、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X线特点波长短、频率很高、能量(30KV-150KV)极高的X线的产生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类似于白炽灯泡的钨丝。分为大、小焦点,只有不到1%的能量转换成X线,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因此球管的热容量至少2.0MHU以上.球管都有一定的寿命。阳极靶面:材料主要是钨真空X线管X线的产生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类似于白炽灯泡的钨丝。分为数字减影血管机的基本组成X线发生系统数字减影血管机的基本组成X线发生系统C型臂:分为双C、坐地C、悬吊CC型臂:分为双C、坐地C、悬吊C导管床:标准床、步进床、摇篮床(主要用于hybrid手术用)导管床:标准床、步进床、摇篮床(主要用于hybrid手术用)影像采集和存储系统:心脏采集速率理论要求不低于25F/S;至少512*5128bit的图像;若是在图像采集期间突然断电,很有可能损坏图像存储储硬盘。影像采集和存储系统:心脏采集速率理论要求不低于25F/S;至计算机控制系统:工控机,相当于一台电脑。计算机控制系统:工控机,相当于一台电脑。平板冷却系统平板冷却系统显示系统显示系统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减影技术蒙片(mask):不含造影剂的背景组织影像,一般选择第2帧图像造影像:即有背景组织又有造影充填的血管影像减影像=造影像—蒙片,减影过程中病人不要动,否则会有移动伪影;roadmap(透视下减影)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DSA血管造影机分类影像增强器型:图像分辨力高于数字型,但是X线利用率低、衰减多、辐射剂量高;超过5年左右的时间易老化DSA血管造影机分类影像增强器型:图像分辨力高于数字型,但是数字平板探测器型:X线信号穿过人体后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无需光电转换,主要是非晶硅、非晶硒。数字平板探测器型:X线信号穿过人体后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无需DSA系统的维护专人专管关机时保持在停机位,手术结束主动关闭X线,床降到最低,平板视野调至最小,设备自检启动时禁止操作设备,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过局域网系统进行连接设备操作禁止用力过猛(导管床的操作),听到设备报警声后要停止操作定期清洁、保养、维护机房温度20摄氏度左右;湿度40-75%防护设施定期检测DSA系统的维护专人专管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第60号出版物建议的剂量限值(1990)从事放射职业人员的剂量限值公众的剂量限值有效剂量20mSv/年1mSv/年眼睛3mSv/年0.3mSv/年皮肤10mSv/年1mSv/年注:每年20mSv的有效剂量指平均5年时间,但任何一年不得超过50mSv1931:500mSv1947:150mSv1977:50mSv1990:20mSvICRP建议剂量限值的变迁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第60号出版物建议的剂量限值(1常规X线影像检查技术的辐射量TechniqueEffectiveDose(ED)TypicalHeilicalcardiacCT15-25mSvDSCTHeilicalcardiacCT10-25mSvHeilicalcardiacCTwithVCTMethords8-15mSvVCTXTsnopshotPluseTypical4-6mSvVCTXTsnopshotPluseAggresive<1-2mSvDiagnosticCath3-6mSvCAG+PCI6-10mSvChestX-ray0.02mSv注:自然环境下人体接受的本地辐射剂量约为2-3mSv/年常规X线影像检查技术的辐射量TechniqueEffecti放射线损伤阈值剂量: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性损伤的剂量确定效应:辐射剂量超过阈值剂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放射线损伤的几率和损伤程度而增加。皮肤损伤和白内障属于该范畴随机效应:与阈值剂量无关,但是随着剂量的增高发生随机效应的几率要增高。肿瘤和基因异常属于该范畴放射线损伤阈值剂量: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性损伤的剂量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总的规律是分裂和代谢旺盛的细胞较不旺盛的细胞敏感;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

高敏感组织:淋巴、胸腺、骨髓、性腺、胚胎组织和胃肠上皮。

中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轻敏感组织:肌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X线成像原理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冠脉成像利用造影剂与周围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而成像X线成像原理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及影响成像因素KV:决定穿透力,尽可能使用高管电压mA:决定图像对比度,尽可能使用低mAX线光束滤过(固有滤过)散射线:降低对比度、增加吸收剂量图像噪声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及影响成像因素KV:决定穿透力,尽可能使用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损伤

设备参数1、X线脉冲频率:括透视和电影

的采集速率,利用透视存储。

以间断、规律的曝光方式进行图

像采集。周围血管造影脉冲频率慢

脉宽为数十毫秒,心脏采集脉冲频

率快,脉宽一般为十毫秒以下。

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损伤设备参数

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因素1、减少透视和影像采集时间:利用位置记忆功能2、使用遮光器:减少感兴趣区以外组织不必要的照射,

不用踩射线即可调节,半透野(心脏用)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因素2、图像放大倍数

辐射剂量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影像增加器的几乎是倍增关系,随着体厚的增加倍增关系越大;数字平板增加的比例略低。2、图像放大倍数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合理选择透视脉冲帧数,动态器官快帧数(心脏、儿童),静态器官低帧数(周围血管)4、调整X线接收装置和球管的位置:在保证C型臂与导管床不发生碰撞的同时,尽量减少平板与球管的距离,平板尽量贴近病人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合理选择透视脉冲帧数,动态

5、控制C型臂的投照角度

5、控制C型臂的投照角度6、造影时在获得正常图像信息的同时能避开脊柱尽量避开,特别是CTO病人需要一个体位长时间透视时。6、造影时在获得正常图像信息的同时能避开脊柱尽量避开,特别是7、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剂量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合理应用屏蔽:铅眼镜、铅裤衩等设备、正确应用DSA自带的防护设备

9、监测患者剂量7、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剂量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患者因素

对肥胖患者,DSA设备自动曝光控制(负反馈的闭环回路),设备自动增加剂量。

采取放大倍数降一档、使用遮光器、减少放射源与患者和平板之间的距离患者因素X线防护的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都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个人剂量限值:对个人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利用个人剂量限值加以限制X线防护的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X线防护的一般方法时间防护: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距离防护: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X线防护的一般方法时间防护: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屏蔽防护: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屏蔽材料:铅、砖、混凝土(15cm厚混凝土或25cm厚砖墙相当于2mm铅当量)、铅钡粉(5mm厚相当于1mm铅当量)

铅衣:0.5mm、铅眼镜:0.5mmX线束的主方向2mm铅当量防护、其余1mm铅当量

屏蔽防护: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

X线特点波长短、频率很高、能量(30KV-150KV)极高的电磁波X线的效应

物理效应:穿透性、荧光性、电离作用

化学效应:感光性、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X线特点波长短、频率很高、能量(30KV-150KV)极高的X线的产生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类似于白炽灯泡的钨丝。分为大、小焦点,只有不到1%的能量转换成X线,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因此球管的热容量至少2.0MHU以上.球管都有一定的寿命。阳极靶面:材料主要是钨真空X线管X线的产生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类似于白炽灯泡的钨丝。分为数字减影血管机的基本组成X线发生系统数字减影血管机的基本组成X线发生系统C型臂:分为双C、坐地C、悬吊CC型臂:分为双C、坐地C、悬吊C导管床:标准床、步进床、摇篮床(主要用于hybrid手术用)导管床:标准床、步进床、摇篮床(主要用于hybrid手术用)影像采集和存储系统:心脏采集速率理论要求不低于25F/S;至少512*5128bit的图像;若是在图像采集期间突然断电,很有可能损坏图像存储储硬盘。影像采集和存储系统:心脏采集速率理论要求不低于25F/S;至计算机控制系统:工控机,相当于一台电脑。计算机控制系统:工控机,相当于一台电脑。平板冷却系统平板冷却系统显示系统显示系统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减影技术蒙片(mask):不含造影剂的背景组织影像,一般选择第2帧图像造影像:即有背景组织又有造影充填的血管影像减影像=造影像—蒙片,减影过程中病人不要动,否则会有移动伪影;roadmap(透视下减影)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DSA血管造影机分类影像增强器型:图像分辨力高于数字型,但是X线利用率低、衰减多、辐射剂量高;超过5年左右的时间易老化DSA血管造影机分类影像增强器型:图像分辨力高于数字型,但是数字平板探测器型:X线信号穿过人体后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无需光电转换,主要是非晶硅、非晶硒。数字平板探测器型:X线信号穿过人体后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无需DSA系统的维护专人专管关机时保持在停机位,手术结束主动关闭X线,床降到最低,平板视野调至最小,设备自检启动时禁止操作设备,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过局域网系统进行连接设备操作禁止用力过猛(导管床的操作),听到设备报警声后要停止操作定期清洁、保养、维护机房温度20摄氏度左右;湿度40-75%防护设施定期检测DSA系统的维护专人专管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第60号出版物建议的剂量限值(1990)从事放射职业人员的剂量限值公众的剂量限值有效剂量20mSv/年1mSv/年眼睛3mSv/年0.3mSv/年皮肤10mSv/年1mSv/年注:每年20mSv的有效剂量指平均5年时间,但任何一年不得超过50mSv1931:500mSv1947:150mSv1977:50mSv1990:20mSvICRP建议剂量限值的变迁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第60号出版物建议的剂量限值(1常规X线影像检查技术的辐射量TechniqueEffectiveDose(ED)TypicalHeilicalcardiacCT15-25mSvDSCTHeilicalcardiacCT10-25mSvHeilicalcardiacCTwithVCTMethords8-15mSvVCTXTsnopshotPluseTypical4-6mSvVCTXTsnopshotPluseAggresive<1-2mSvDiagnosticCath3-6mSvCAG+PCI6-10mSvChestX-ray0.02mSv注:自然环境下人体接受的本地辐射剂量约为2-3mSv/年常规X线影像检查技术的辐射量TechniqueEffecti放射线损伤阈值剂量: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性损伤的剂量确定效应:辐射剂量超过阈值剂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放射线损伤的几率和损伤程度而增加。皮肤损伤和白内障属于该范畴随机效应:与阈值剂量无关,但是随着剂量的增高发生随机效应的几率要增高。肿瘤和基因异常属于该范畴放射线损伤阈值剂量: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性损伤的剂量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总的规律是分裂和代谢旺盛的细胞较不旺盛的细胞敏感;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

高敏感组织:淋巴、胸腺、骨髓、性腺、胚胎组织和胃肠上皮。

中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轻敏感组织:肌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X线成像原理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冠脉成像利用造影剂与周围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而成像X线成像原理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及影响成像因素KV:决定穿透力,尽可能使用高管电压mA:决定图像对比度,尽可能使用低mAX线光束滤过(固有滤过)散射线:降低对比度、增加吸收剂量图像噪声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及影响成像因素KV:决定穿透力,尽可能使用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损伤

设备参数1、X线脉冲频率:括透视和电影

的采集速率,利用透视存储。

以间断、规律的曝光方式进行图

像采集。周围血管造影脉冲频率慢

脉宽为数十毫秒,心脏采集脉冲频

率快,脉宽一般为十毫秒以下。

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损伤设备参数

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因素1、减少透视和影像采集时间:利用位置记忆功能2、使用遮光器:减少感兴趣区以外组织不必要的照射,

不用踩射线即可调节,半透野(心脏用)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因素2、图像放大倍数

辐射剂量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影像增加器的几乎是倍增关系,随着体厚的增加倍增关系越大;数字平板增加的比例略低。2、图像放大倍数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合理选择透视脉冲帧数,动态器官快帧数(心脏、儿童),静态器官低帧数(周围血管)4、调整X线接收装置和球管的位置:在保证C型臂与导管床不发生碰撞的同时,尽量减少平板与球管的距离,平板尽量贴近病人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合理选择透视脉冲帧数,动态

5、控制C型臂的投照角度

5、控制C型臂的投照角度6、造影时在获得正常图像信息的同时能避开脊柱尽量避开,特别是CTO病人需要一个体位长时间透视时。6、造影时在获得正常图像信息的同时能避开脊柱尽量避开,特别是7、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剂量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合理应用屏蔽:铅眼镜、铅裤衩等设备、正确应用DSA自带的防护设备

9、监测患者剂量7、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剂量与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