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_第1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_第2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_第3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_第4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1题目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人苏轼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的一首词。该首词被选入初、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选自《东坡乐府笺》。江城子,词牌名。密州,现在山东诸城。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图片乃后人所作,尽显豪放之气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作词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一首经典。

题目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人苏轼作于神宗熙宁八年(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3。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派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4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今存。

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5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6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7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8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9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3]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4]。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会挽[6]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10[1]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

[1]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11[2]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与今《史记》文略异。《梁书·张克传》:“值克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2]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123]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倾城远追送。”“为报”云云,为了报答大家追随的盛意。

3]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13

[4]《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郎自比,即上所谓“少年狂”也。

[4]《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14

[5]“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事见《史记·冯唐传》。这里盖以冯唐自比,兼采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及王勃《膝王阁序》所谓“冯唐易老”等意,承“鬓微霜,又何妨”来,亦即上文所谓“老夫”。其实作者年方四十。冯唐在武帝时,年九十不能为官,亦见本传,他在文帝朝,持节赦免魏尚时,也并不太老,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式。

[5]“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15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老。如上录《蝶恋花》词亦云“人老也”,而作者年方三十九;又如元丰七年有《除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奇怪。近来注家,或释本句为作者以魏尚自比。按史所载,魏尚时因有罪,下吏削爵;东坡于元丰七年自杭州通判调密州太守,是升官,非贬职,更非有罪下狱,与魏尚事不合。其另一面,史载冯唐其时不但持节为使者,且做车骑都尉,带了许多兵,也和本词下文“挽雕弓”“射天狼”等等意思得相呼应。审文意,仍以自比冯唐为较恰当。以有异说,故附记所见。

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16[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17赏析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赏析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18上阕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上阕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19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20下阕

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下阕

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21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22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23典故孙权射虎

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孙权曾骑马射虎,马被虎抓伤,他用长枪投刺,虎被吓退,此处是苏轼以孙权自比。

典故孙权射虎

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孙权曾骑马射虎24冯唐

下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用的是冯唐的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打败匈奴上书报功,因杀敌数目与实际数字略有出入而被削职。郎官冯唐向文帝直言劝谏,文帝便派他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复任云中太守,作者这里是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冯唐

下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用的是冯唐的典故。汉文25天狼

下片中的“天狼”指天狼星,该星在天空的西北方,主侵略,在词中指西夏军队。

天狼

下片中的“天狼”指天狼星,该星在天空的西北方,主侵略,26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27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28题目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人苏轼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的一首词。该首词被选入初、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选自《东坡乐府笺》。江城子,词牌名。密州,现在山东诸城。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图片乃后人所作,尽显豪放之气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作词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一首经典。

题目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人苏轼作于神宗熙宁八年(2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30。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派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31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今存。

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32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33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34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35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36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3]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4]。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会挽[6]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37[1]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

[1]作者在密州《与鲜于子骏(侁)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38[2]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与今《史记》文略异。《梁书·张克传》:“值克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2]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族部393]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倾城远追送。”“为报”云云,为了报答大家追随的盛意。

3]倾城,有万人空巷,看热闹的意思。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40

[4]《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郎自比,即上所谓“少年狂”也。

[4]《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41

[5]“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事见《史记·冯唐传》。这里盖以冯唐自比,兼采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及王勃《膝王阁序》所谓“冯唐易老”等意,承“鬓微霜,又何妨”来,亦即上文所谓“老夫”。其实作者年方四十。冯唐在武帝时,年九十不能为官,亦见本传,他在文帝朝,持节赦免魏尚时,也并不太老,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式。

[5]“节”以竹竿为之,使者所执,以为符信。汉文帝遣冯唐42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老。如上录《蝶恋花》词亦云“人老也”,而作者年方三十九;又如元丰七年有《除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现在看来,都觉得很奇怪。近来注家,或释本句为作者以魏尚自比。按史所载,魏尚时因有罪,下吏削爵;东坡于元丰七年自杭州通判调密州太守,是升官,非贬职,更非有罪下狱,与魏尚事不合。其另一面,史载冯唐其时不但持节为使者,且做车骑都尉,带了许多兵,也和本词下文“挽雕弓”“射天狼”等等意思得相呼应。审文意,仍以自比冯唐为较恰当。以有异说,故附记所见。

但词人遣词每不拘。古代文士又有叹老嗟卑的习气,年未半百即已称43[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狼星。古代谈天文者以为主侵掠、盗贼、贪残等等。《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时西夏常与宋开衅,词意盖有为而发。云“西北望”,地望亦合。

[6]“会”,将要。假定的口气,有预期意。

[7]“天狼”44赏析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赏析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45上阕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上阕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46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