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_第1页
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_第2页
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_第3页
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_第4页
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伤寒论复习资料重要资料整理编辑版伤寒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

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

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

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

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

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

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

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

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

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二、简答题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

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

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

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

汤温涩固脱。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1/3相合而成。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

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5/12,麻黄汤剂量的2/9,相合而成。

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

○1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

现出亢奋状态。故发热,不恶寒。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温病变化

迅速。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

与后世温病并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

○2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

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

组成: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

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10、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欲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

11、桂枝甘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

草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

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

柴胡桂枝各半汤

病机:太少二阳合病。

14、阳明四个热证

○1栀子豉汤证、○2白虎汤证。

○3白虎加人参汤证

○4猪苓汤证

15、结胸三症?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16、《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

○1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2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

○3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

18、试述阳明病初起恶寒有何特征,机理?

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19、阳虚烦躁有何特点?

○1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选方小建中汤○3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细,身无大热。选方干姜附子汤

20、苓桂术甘汤证为什么出现“起则头眩”?

一者头目为上冲的水气所蒙蔽

二者由脾转运之清阳为水饮阻碍不能上升于头目。

21、厥证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厥?及各自代表方?

厥证的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

临床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

代表方:○1热厥——白虎汤○2寒厥——四逆汤○3气郁致厥——四逆散○4血虚致厥——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

○5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6痰厥——瓜蒂散

○7脉厥——四逆汤○8蛔厥——乌梅丸

22、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

2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9、简述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1.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充分反映了寒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2.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充分反映了风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3.温病的典型脉症:发热而渴、不恶寒。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有区别。

24、简述少阴咽痛各证的证型及治疗方剂。

○1.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猪肤汤证——猪肤汤

○2.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甘草汤、桔梗汤

○3.少阴痰热阻闭而咽伤生疮的苦酒汤证——苦酒汤

○4.少阴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

25、附子汤和真武汤如何区别运用?

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异:真武汤—水湿泛滥(变动不居)—见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浮肿,小便不利—附术半量,重

用生姜以温散水饮,不用人参—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附子汤—寒湿凝滞,经脉不利—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疼痛—倍用术附,去姜加人参以温补阳气—温补元气,以祛寒湿

26、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

条文(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因阳明腑实,腑气不通,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等。

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根据条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从条文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太阴脾主大腹,中焦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

28《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同: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数

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表证。

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利

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

29、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判断寒热真假?

条文(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一般真热者,恶热:真寒者,恶寒。今“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则与常情不符。因为真有大热之人,应不欲衣被。今身虽大热,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阴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证。“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亦非常情,因为确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今身虽大寒,而病者反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则表明邪热壅盛于内,阳气不能透达于外,为内真热外假寒证。

30、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水饮,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甘草温补中阳

31、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

○1.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

○2.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

○3.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

○4腹痛吐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

32、试述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主证及方药。

病机:中焦虚寒,太阳犯表

主证: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伴表证发热恶寒头痛下利稀塘,小便清白,口淡不渴等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理中汤加桂枝

33、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证侯、病机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侯有心下痞,伴口渴心烦,小便赤,舌红,苔黄等理论热征象。

病机为邪热郁于中焦。其煎服法:将大黄、黄连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钟,取其汁分再服。

临床意义: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形之邪。

附子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闷不适,伴身热、口渴、心烦、尿赤、脉数,在此基础上复有恶寒,汗出,卫阳不足之证。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其煎服法:附子别煮取汁,三黄(黄芩、黄连、大黄)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钟,取两者汁混合分服。

临床意义:三黄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气之轻扬以泄热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则辛热醇厚之性,尽收其中,以利温经复阳。

3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实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见四肢浮肿,症见发热,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小便不利等。

三、病案分析。(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4、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岁。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

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8、陈某,男,12岁。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