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_第1页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_第2页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_第3页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_第4页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警官学院函授毕业论文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视频媒体对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的影响正日益加深,而如何预防未成年受到视频媒体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现代社会的共同难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短视频媒体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对未成年人心理产生的危害以及其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之间形成的密切联系和影响,从而帮助实现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短视频;未成年犯罪;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modernonlinemedia,theinfluenceofvideomediaonminorsinmodernsocietyisdeepening,andhowtopreventminorsfrombeingadverselyaffectedbyvideomediaisalsoacommonprobleminmodernsociety.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shortvideomediainChina,furtheranalyzesitsharmtothepsychologicalofminorsanditscloserelationshipandinfluencewiththecriminalpsychologyofminors,thushelpingtoachievethepurposeoffundamentalpreventionofminorscrime.

Keywords:shortvideo;juveniledelinquency;criminalpsychology;crimeprevention

目录

4897_WPSOffice_Level1

一、绪论 2

21935_WPSOffice_Level2

1、研究背景 2

1735_WPSOffice_Level2

2、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3

21935_WPSOffice_Level1

二、短视频概述 4

3542_WPSOffice_Level2

1.短视频的定义 4

14457_WPSOffice_Level2

2.短视频的特点 4

1735_WPSOffice_Level1

三、我国未成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5

15109_WPSOffice_Level1

四、短视频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6

15541_WPSOffice_Level2

(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危害 6

21935_WPSOffice_Level3

1.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 6

1735_WPSOffice_Level3

2.边缘群体、弱势群体沦为娱乐的对象 6

15109_WPSOffice_Level3

3.容易引导受众进行高风险行为的模仿 7

6531_WPSOffice_Level2

(二)短视频媒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态运行逻辑 7

21160_WPSOffice_Level3

1、极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畸形发展 7

3542_WPSOffice_Level3

2、心理状况的畸形发展极易造成未成年人人格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9

21160_WPSOffice_Level1

五、预防短视频媒体对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措施 9

9412_WPSOffice_Level2

(一)借鉴国外对社交媒体监管制度 9

17265_WPSOffice_Level2

(二)我国司法保护措施 9

14457_WPSOffice_Level3

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立法体系 9

15541_WPSOffice_Level3

2、加强执法监督,净化网络环境 10

30154_WPSOffice_Level2

(三)社会保障措施 10

6531_WPSOffice_Level3

1、政府部门监管短视频平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0

9412_WPSOffice_Level3

2、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11

1168_WPSOffice_Level2

(四)家庭保障措施 12

17265_WPSOffice_Level3

1、引导未成年心理发育,正确善用短视频平台 12

绪论

1、研究背景

如今,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短视频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视频媒体的内容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美国学者雷夫克威茨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后发现,在小学三年级时喜欢暴力视频的儿童其10年后的行为也于暴力倾向。英国心理学家对大概1500左右的12-15岁的未成年研究也表明,在那些喜欢看暴力色情节目的少年中,约有47%有不良举止或犯罪行为。美国作为社交网络工具的发源地,研究各种措施短视频,直播平台管理,其中不乏卓有成效的方法,奥巴马在任期间,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都开始招聘大量人工审查人员专门监控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信息;2015年签署《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扩大监管范围。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研究也表明任何人包括未成年都是潜在犯罪人,个人和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反社会准则的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当这种联系薄弱时,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意进行犯罪行为,未成年犯罪就是这种关系薄弱的结果,国内已经有学者进行了未成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在刘邦惠老师的《犯罪心理学》中,研究了影响犯罪心理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也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是怎么导致犯罪个体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并且,之后的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中更加深入的分析了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比如内外化机制,四阶段论等。虽然这些著作中都有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还是不够充分的。即使2017年6月1日正式开始新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也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重点改进方向之一,只是说明了立法水平的进步,但对于是视频社交媒体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影响的研究和可实施性措施,未真正从源头解决未成年可能在网络视频中接触内容。

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对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因此,研究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对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鉴于目前的刑事法律研究方面尚未对社交平台短视频媒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分析新视频媒体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学意义,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外界不良的干扰往往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

\t"/398/_blank"

和谐

社会的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政治学意义。

2、应用意义

现在是网络时代的主流,社交媒体在近年发展迅猛。直到现在,短视频社区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记录、直播、分享生活,成为人们甚至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网络监管不足下,注定了视频提供者会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反复试探,提供恶俗、色情,暴力,重口等内容的视频来吸引眼球。但由于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和辨别能力薄弱,导致其沉迷于充斥不良内容的短视频中无法自拔,将其本应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被分散开来,在无限刷屏状态下被消耗殆尽,娱乐至上、享乐主义这种消极状态成为未成年人的主流心态,而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此外,盲目跟风模仿这类不良行为更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断送大好前途,甚至走向犯罪。因此,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就需要对短视频平台制约,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作用。

然而,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对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因而研究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短视频概述

1.短视频的定义

短视频又可称为短片视频,一般指的是在新媒体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给受众,供人们观看,内容主要以搞笑、新闻、唱歌、创意等为主,从而帮助人们达到娱乐消遣目的的视频短片,其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

短视频的特点

①制作简单,传播方便快捷。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不同于长视频那般复杂,它更加简便通俗,且创作门槛低。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秒拍、美拍等视频软件,大大简化了视频制作成本,极具实用性及工具性的开发,也更易激发用户的创造性。②碎片化传播模式,受众接受度高。短视频的长度一般都不超过五分钟,极其方便用户利用零碎时间观看,既丰富了大众生活,也满足了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犯罪年龄较低。如今网络技术日益发达,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和快捷,这也使得他们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以至于未成年人很容易在更小的年纪就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从而走上歧途。据资料显示,现如今未成年人在17岁左右就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例子越来越多,相比于上世纪的犯罪情况,这个犯罪年龄至少前进了2到3岁,且14-16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未成年犯罪愈发年轻化。

侵财犯罪占主导地位。当前,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侵犯财产类的犯罪类型占据加大比例。其中,尤以盗窃、抢劫、抢夺侵犯财产为典型。然而,与成年人侵财类犯罪不同,在未成年犯罪中,这些侵财类犯罪却并不以财富的原始积累为动机。

暴力犯罪突出。最近这些年以来,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难看出性质严重的案件在不断增加。如伤害、抢劫甚至暴力杀人等。表现出暴力犯罪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之大。且犯罪手段极其残暴。

犯罪手段倾向于帮派。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一切都处于发展阶段,都不够成熟,独立性不强,更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而如果其团体里有不良行为的人,则很容易受其影响,共同犯罪。这些人在犯罪的时候,往往互相鼓励,在犯罪过程中的危害程度也会逐渐升级。

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趋向多样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成员建设的多元化趋势方面,主要组成部分有闲置的青年、学生、农村“留守”的青年,乞讨的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未成年人因为缺少社会的关爱而犯罪的事实不在少数,从而导致学校和社会广大群体的高度警惕。

(六)犯罪模式从简单轻松到成人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个别的扒窃偷摸向蒙面抢劫、绑架敲诈等更为严重的行为发展,而且在作案前都是有预谋、有组织、有分工的详细作案计划,作案之后面对警察的追捕有相应的对策,反侦查手段十分娴熟。其中成人化主要表现在,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此外犯罪后果严重的恶性极端案件时有发生。而智能化指的是:一是其作案使用工具已经越发的先进,如:电脑、无人机等高科技工具。而且越来越多是高科技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进入网络诈骗、高利贷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二是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未成年人犯罪的反侦查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案前会精心设计,案后会处理作案现场,销毁证据,因而越来越成人化、智能化。

四、短视频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危害

1.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

短视频成为内容创业的风口,但很多平台上出现了掐头去尾、未经许可随意下载或转发短视频的侵权现象。而除了著作权方面的侵权盗版外,大量的短视频在内容素材中也存在违法行为。比如部分短视频内容利用观众猎奇窥探心理,采用偷拍等方式将他人隐私作为“卖点”,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是一种性质恶劣的侵权行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指出:“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这类低俗内容的传播迎合了一些用户追求的感官冲击,其庞大的点击量和粉丝群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参与奇观和窥探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满足了其具有的人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

2.边缘群体、弱势群体沦为娱乐的对象

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总会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因为不适应变化而被甩入边缘地带,在新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势化而变为弱势群体。在社会转型期,潜在的社会冲突在弱势群体身上时有发生,这使弱势群体及其活动必然成为大众传媒的追逐对象和重要的新闻资源。对弱势群体的消费狂欢也成为短视频增加吸引力的手段,如戏耍老人、残疾人的视频。当狂欢式的群体娱乐消费代替了个体化的审美体验,视觉消费将变成一种视觉困境。

容易引导受众进行高风险行为的模仿

当前,短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不乏有存在潜在风险的内容,有一些整人视频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猎奇类视频,极易引发网民效仿。但相关短视频平台对这些不良内容缺乏监管甚至有恶意引导、任其发展之嫌。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胶带”视频曾一度风靡,即视频录制者会提前在门框中间贴上胶带,然后再用录制视频的方式观察一些朋友或动物的反应。这样的行为也被当作一种“整人”方式受到众人模仿。有一名8岁男童因模仿这样的“整人”方式而使自己6岁的弟弟不慎摔伤。用户生产内容、伴随式场景、被动式行为成为短视频去中心化的特点,用户感觉到心理接近与心理认同,用户容易沉迷于其预设的情景中。短视频具有瘾性机制,其内容大多着力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提供浅层次的感官愉悦和苍白的狂欢式表演。

(二)短视频媒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态运行逻辑

1、极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畸形发展

1).“尖叫效应”猎奇心理

所谓“尖叫效应”,就像人在满街的人群中,如果突然尖叫、竭斯底里的表演,往往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种效应在未成年人资讯传播中也是一样,类似于未婚生子、出轨,早恋直播以及非法抓取、剪拼改编的低俗、恶搞、色情内容,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关注。各种内容低俗的视频充斥人们的眼球,而未成年人尚未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基于猎奇心理而容易产生不轨意图。

.强烈的贪欲和攀比心理

当短视频的商品化趋势和精神消费功能逐渐凸显时,算法的意义就在此诞生。通过个民众的无意识选择,互联网强大的算法功能只为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从而无形中使得人们省略了批判思考、理性建构的思维过程,彻底地沦为了毫无思考力的快节奏观感体验,网络短视频也逐步沦为人们闲暇之余追求瞬间精神刺激的娱乐工具,而在此过程中,随着炫富视频的推送,攀比虚荣、拜金奢靡、盲目跟风等低俗内容大量地涌入民众视野时,青少年的理性思维就很容易被狂热的低俗价值观攻陷,从而丧失原有的正确的三观。

.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炫耀心理

每个人都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来作为自我价值的确认。短视频分享平台实则是一个巨大秀场,在这里,无论是明星红人,还是各种领域的兴趣爱好者,如舞蹈大师,宠物宠儿,艺术宠儿等都可以成为这个平台的主角,视频平台都为他们提供了曝光的可能性,给了他们张扬个性色彩的机会和渠道。而许多普通人通过网络秀场的平台一跃成为红人明星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这就容易催生大众娱乐倾向下的全民意淫。让年轻的未成年人整日幻想成为主角,自我表现欲、自我炫耀的心理也愈发强烈,并把臆想的身份、情景与对话大量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社交的新时尚。

.强烈的模仿和性体验心理

部分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吸引流量,总是通过刻意制造爆点,引入一些新奇的话题来博取眼球,提高话题和曝光度,内容通常是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等,而在这过程中,青少年群体就很容易接触到包括暴力、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视频,这些不良内容容易让年轻学生们形成漠视法律、无视道德的态度。而如果他们大量接触这类不良短视频,就很容易忽略这些内容性质的严重性,从而进行盲目模仿和追捧。

心理状况的畸形发展极易造成未成年人人格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格的动力系统决定的,在心理动力系统中,最原始、最深刻、最根本的原动力是本能。原始本能和

欲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一定的遏制,而如果不加约束地任其发展,就成为了畸形发展,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正常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将学会压抑自我的原始本能,并把另一部分本能冲动加以深化和转移,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就是因为没有成功地压抑本能导致犯罪的本能冲动,而使得本能系统中的破坏欲望和爱的欲望比例不均衡,破坏欲占了上风,从而导致了心理状态的畸形发展。如果这种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形成人格上的缺陷,甚至形成犯罪人格。

五、预防短视频媒体对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措施

借鉴国外对社交媒体监管制度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韩国国会2006年底通过“促进通过信息通讯网及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法律”修正案,规定了网络用户实名制,特别是在点击量超过10万的门户网站和公共机关网站的用户群体,规定他们在留言栏上登载照片、视频、文章等内容时,必须是实名登记,并且对自己所上传的内容负责,若有网站违反这一规定,则会接受到要求修改的强制要求,若继续违反,则处以三千万韩币以内的处罚。这种网络实名制的方式就有助于内容提供者增强自律意识,在传播发布内容时有意识地进行甄别。

我国司法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立法体系

要加强互联网方面的立法,这种立法是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出台互联网治理方面全国人大层面的法律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网络安全法》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但仅仅止步于框架式的规范,下一步还需要行政法规对于相关的制度进行细化和规定。从在规范性文件方面来看,网信办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分别在信息搜索领域、应用程序领域、以及互联网视频直播领域进行了规范,在实际的架构上,网信办已经充当着统领互联网治理领域的顶层治理的角色。但这些立法对于行为的规范以及侵权后果的救济与惩罚规定尚不足。另一个层面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相关行政机关的行政组织地位和架构,在原有网信办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起法律地位,明确法定职责,前文已述,虽然《网络安全法》已经对网信部门的职责有所规定,但与其他部门尚未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下一步,还需建立起有反馈机制和处理机制的行政组织架构。

加强执法监督,净化网络环境

一方面落实平台的主体管理责任,赋予平台一定的管理权限,无论大小平台一律对其内容进行审核,同时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需要不断健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现实是由于利益驱动少数平台仍然存在无视法律法规或者审查不严格的情况,主播逾越道德与法律底线,平台管理松懈。应当依法加大对平台的巡查力度,联合工商管理部门对其销售的商品抽样检测。鼓励拥有数据的各大小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技术匹配图像、文字、声音。推广人工智能监控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交媒体环境。另一方面平台要开通各种举报渠道,便于网民更好地实行监督,网民既是用户,也是监督者,所以必须动员网民协助监督,对于涉及违规的短视频一律举报投诉。政府监管部门和短视频应用平台要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及时受理、办理和回复网民的投诉、建议,并及时整改。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监督理念不能守旧,而是必须转变更新,通过平台、网民、政府三方联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2018年5月6日,抖音邀请社会各界、广大用户代表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地研讨拟订《抖音社区公约》。

社会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监管短视频平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整个短视频媒体治理体系是在法治体系下运作的良性循环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最初的指令,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架构性。短视频媒体平台与政府之间存在着鲜明的行政关系,而行政主体对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隶属性的关系,因此,行政主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规范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政府规制也有着其他主体规制不具有的优势,如:政府比自我规制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中立性和民主正当性,出于对公民利益的维护,政府并不会偏向企业利益的一方,保证了监管主体的中立性和民主性。此外,因受到公法的约束,政府机关往往比行业自我规制具有更高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整个短视频社交媒体的治理体系中,短视频媒体传播平台直接受到政府的规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信办出台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直接将规制的对象指向了目前用户数量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网信办作为统一管理互联网事务的机构,应当进一步明确其在行政组织意义上的地位,明确其法律地位,这样在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其他部门发布的文件产生冲突时,才能明确其适用的范围和顺序。《网络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得我国在互联网治理上有了立法层面的规定,相比之前的部门规章,无论是从层级效力上还是在管理框架上都有所增进,但是这些规定基本集中于网络安全、网络硬件设施方面,且多属于框架式的设定,由于网信办本身的组织法地位尚不明确,导致在具体履行这些职责时,仍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网信办的管理事项及管辖范围,在相关的行政法规中明确网信办的管理领域以及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另外,应当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如工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其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领域的管辖范围,避免出现交叉管辖的情况,另外,在需要联合发文的情况,也应当明确其属于该机关的管辖范围。

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大量的心理学实证研究表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素养教育可以改善青少年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如今,思想道德法律素养已成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帮助年轻学生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来分析媒体中的各种信息,区分真假,善恶,丑陋。毕竟,个人意识形态和道德的获得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学会批判性地识别各种信息,还要区分是非。在此过程中,可以批判性地创建信息。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可以从道德批评和法律合规的角度分析他们创造的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在课程中增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素养教育。

家庭保障措施

1、引导未成年心理发育,正确善用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在年轻学生中流行的原因是它们有助于满足年轻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因为短视频媒体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体验不同身份并自由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个人自我认同的获得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