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_第1页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_第2页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_第3页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_第4页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摘要: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开展。本文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展系统梳理的根底上,归纳出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并逐一进展述评,这五大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的回报、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学的运作及本钱、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和学术劳动力市常这些研究主题大多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议题亲密相关。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经济学;政策研究论文联盟.Ll.中图分类号:G6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22)04-0005-06TheEnisfHigherEduatin:ResearhTpisintheUnitedStatesZHANGLiang(DepartentfEduatinPliyStudies,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A16802,USA)Abstrat:TheEnisfHigherEduatinhasflurishedduringthelastseveraldeades.Basednastudyfvariusstrandsfliteratureinthisarea,thepapersuarizesfiveajrtpisinthestudyfHigherEduatinEnisasflls:theenireturnsfhighereduatin,thedeandfrhighereduatin,prdutinandstsfhighereduatininstitutins,highereduatinarketandpetitin,andaadeilabrarket.learly,anytpisdealithiprtantpliyissuesinhighereduatinintheUnitedStates.Keyrds:Highereduatin;Enis;Pliystudies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并没有学科专属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其研究主要是借鉴和利用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可能受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影响最大。比拟而言,高等教育经济学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分支,一般被认为起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于人力资本理论(huanapitalthery)以及大学教育回报的研究(Beker1964,iner1974,Shultz1960,1961)。高等教育经济学在最近二三十年获得了蓬勃开展,这主要得益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大学教育回报的关注。如今经济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很多领域,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研究。本文将围绕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从研究内容的流变、研究方法和存在的争议等方面展开述评,希望能对国内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高等教育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要做到面面俱到当然不可能。其二,教育政策研究因时因地而异,一些在美国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可能在国内并不相关。比方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各人种间的教育平等,特别是黑人学生、西班牙裔学生和白人学生之间的差距问题。当然国内并没有人种差异问题,但是各人群间教育平等的理念完全可以应用到省市间、城乡间、民族间、贫富家庭间的教育平等问题中。我将美国教育经济学的主要议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高等教育的回报、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学运作及本钱、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和大学劳动力市常一、高等教育的回报高等教育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议题也许就是教育回报问题,因为它将决定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社会或个人对教育(包括各个层次和类别)的最正确投入取决于其边际回报的相对大校在宏观层面上,人们非常关注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开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一般利用国家或地区间的高等教育程度和经济开展速度的数据,或利用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进展回归研究。此类研究往往由于不能完全控制国家和地区间的个体差异性和内生变量,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因此,对高等教育回报的研究主要是在个人层面上进展。从学生和其家长的投资角度看,高等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假设一个社会的消费才能是个人消费才能的简单总和,并且个人收入表达个人消费才能,那么高等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当然这个假设有点牵强。其一,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品,其外部性不能被忽略。其二,收入和个人消费才能可以有很大的差距。大学教育对个人收入影响的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普通四年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异。这方面的研究LeslieBrinkan(1988)有很精练的概述。平均看来,在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之后,大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在10%-12%,这个数字要高于很多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尽管从如今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标准看来,很多在这方面的早期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主要是学生自选择的问题),大学教育对于个人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根本上已是学术界的共识。近二三十年这方面的研究趋于细化,主要是看大学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其中一个热点问题是教育质量或大学排名。这方面的早期研究可参考EisbrdKarpff(1968)、Reediller(1970)和ise(1975)。近期研究可参考BreerEhrenberg(1996)、Breer,Eide,Ehrenberg(1999)、DaleKrueger(2002)。Zhang(2022)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了很好的综述。尽管研究人员在教育质量或大学排名的定义以及学生自选择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对于学校质量的影响的一般共识是毕业于好的学校特别是顶级私立大学对个人收入有很显著的影响,大大超过学校间学费的差异。DaleKrueger(2002)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例外。大学不同专业的经济回报也存在很大差异(Berger,1988;GrggerandEide,1995;RubergerandThas,1993)。大致说来,工程类和商业等专业的毕业生工资最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次,人文和教育类毕业生工资比拟低。因为各专业间学费并没有差异,所以各专业间的回报差异对于学生专业选择决策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专业选择还受到知识背景和各论文联盟.Ll.个学科容量的限制。另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是大学课程学分以及不同层次学位的回报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看在不考虑大学课程学分的影响的情况下,大学文凭本身对个人收入有多大影响(JaegerPage1996)。考虑到美国有超过40%的大学生开场于二年制的社区大学,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是二年制社区大学的经济回报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Grubb(1993),KaneRuse(1995)和Hiler(1997)等。二、高等教育的需求假如将大学教育看作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那么其决策必然受到经济回报和本钱的影响。经济回报的问题已经在上面有所讨论,所以这里将概述关于教育本钱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问题。需求理论认为,教育和其他商品一样,其需求受到个人或家庭收入和教育价格的影响,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大,随其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弱。其中大学学费作为教育价格的主要载体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政策变量。大学学费对大学教育需求的研究举不胜举,LeslieBrinkan(1987)和Heller(1997)对这些研究进展了总结。他们发现大学教育需求弹性的均值在-0.6左右,即学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大学在学人数下降0.6个百分点。当然这个弹性也是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少数民族(不包括亚裔)和贫困家庭学生的需求弹性比拟大一些(Dynarski2022)。由于公立大学的收费有州内和州外之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一般是看一个学校的州外学费如何影响外州学生的比例。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ursSingell(2002)及Zhang(2022)。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区分需求与供应的问题。大学教育的价格往往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自二战完毕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以鼓励学生承受高等教育。这方面的例子有二战之后的退伍军人法案(GIBill),70年代以来的根本教育时机资助工程(PellGrant),以及最近十几年来各州的奖学金工程。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公共政策对鼓励学生承受高等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比方Angrist(1993)和BundTurner(2002)研究了退伍军人法案对美国退伍军人承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关于根本教育时机资助工程的研究可参见PhersnShapir(1991)及SeftrTurner(2002)等。最近十几年来,各高等院校和各州出台了一系列基于学习成绩的奖学金政策,其目的在于吸引优秀学生进入本校或留在本州承受大学教育,而传统的资助方式是基于学生经济困难的助学金。这些政策自出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是这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即使在没有奖学金资助下也会选择进入大学学习,而且这些学生往往来自中高收入家庭,他们也付得起学费。所以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这些奖学金工程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Hellerarin2002)。当然这些奖学金工程在吸引优秀学生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rnell,ustard,Sridhar,2022;ZhangNess,2022)。高等教育回报和需求的研究涉及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谁应该为高等教育买单,是社会(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还是个人。这个资源最优化配置问题目前还没有也许将来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经济学答案。此类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一个政治过程,虽然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可以给予有力的学术支持。在美国,一般的共识是学生负担高等教育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三分之二由政府资助。但是假如把学生个人参与高等教育的时机本钱也算在内,个人大概承当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又有很大区别。学生学杂费在公立学校财政总收入中占20%左右,而在私立学校中超过50%,尽管从对社会奉献的角度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毕业生并没有区别。与之相关的一个敏感的政策问题是社会应该为谁买单,即大学录取和奖学金、助学金政策的倾向性。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总投资一定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简单的零和问题。一类学生得到更多的时机往往意味着另一类学生的时机减少,所以不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选择。这类问题的解决往往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政策倾向性。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其实不然。研究说明,弱势群体从高等教育获得的收益要比其他学生更高(BenBk1998;Zhang2022),所以效率与公平并不矛盾。基于对平等教育时机的追求,美国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向少数民族(不包括亚裔学生)学生倾斜的。在同等学习成绩和社会经历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得到更多的时机。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不佳。所以政策倾斜也不能完全弥补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在承受高等教育时机上的差距。当然,这种既成事实的不平等不是高等教育政策所能解决的。三、大学运作及本钱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其消费过程和其他企业组织一样,都可以用投入产出模型进展描绘。这方面的早期研究包括Garvin(1980)和Jaes(1990)。大学投入产出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投入和产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多样性是指大学消费过程中存在多种投入和产出,多种投入包括学生、老师、设备等,产出主要是知识,而知识又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学生、研究成果、公共效劳等。其复杂性主要表达在投入和产出不容易被明晰地界定。比方学生本身是最大的投入也是最大的产出。另一复杂性是大学消费的最大化问题。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学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利润最大化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假设。这方面的研究一般认为大学在追逐名声最大化(Ben1980;instn1999)。由于一个大学的名声很难用一个指标进展测量,所以在实证研究中往往使用学生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这方面的研究通常使用线性回归或前沿消费函数(prdutinfrntierfuntin)对大学的投入产出进展研究,其着眼点往往是大学运作的效率和最正确规模(DlanandShidt1994,DundarandLeis1995,Rbst2001)。这些研究的自变量通常是学校颁发的各类学位等。随着近年来学校间竞争的加剧,学校的科研产出愈来愈受到重视。科研产出一般用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科研专利以及联邦政府授予的科研工程资金等(Tutkushianetal.2022,ZhangEhrenberg2022)作为指标加以衡量。与学校运作严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本钱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校运作和企业运作一样,其本钱由消费函数决定。比方说一个学校要教育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展一定规模的科研,那么就需要一定数量的老师和设备(Brinkan1981)。从这个角度看,近几十年来大学教育本钱的持续增加可以用大学消费的特殊性进展解释。随着技术的开展,其他行业的消费效率得到了很大进步,而大学教育中老师学生比例几十年来并没有多大变化(BaulandBen1966)。另一种高校本钱理论那么基于高校追求名气最大化的假设。假如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学校可以花无限多的钱来做一些对提升名气有利的事情,比方给学生更多的奖学金,聘请知名教授,建立高档的学生公寓和健身设施,等等。其结果就是高校的钱总是不够花,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增加资金来源,然后花掉所有的钱(Ben1980)。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的运作本钱并不是由其消费函数决定的,而是由其投入决定的。这与一般企业的本钱理论大相径庭。四、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高校对声誉的追求势必会引起高校间的竞争。颇有争议的大学排名就是其中一种详细的表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排名都是由一些民间机构举办的,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sandrldReprt)杂志的大学排名。这个大学排名对全美3000多所大学按卡耐基分类(arnegielassifiatin)进展归类,然后对每一个类别的学校进展排名。排名的指标包括高校学术声誉(25%)、学生资源(15%)、师资程度(20%)、一年级新生续读率和六年毕业率(20%)、财政状况(10%)、校友捐助(5%)以及相对毕业率(5%)。Ehrenberg(2002)对美新周刊的排名有详尽的阐述。具有挖苦意味的是尽管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此类排名一般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在私底下又不得不对这些排名重视有加,因为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有研究说明,当一个学校的排名上升时,会有更多的学生申请这所学校,其结果是学校可以有更低的录取率和更好的新生(nksEhrenberg1999)。大学排名也给高校竞争提供了风向标。各个高校都在排名指标上大做文章,希望能有所打破。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各个高校对学生生源的争夺。生源好坏的其中一个指标是SAT成绩。学校可以通过给高考分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吸引他们来校学习(EhrenbergSheran1984)。还有一个常用的技巧是增加提早录取新生的比例。因为提早录取的学生不计在新生录取比例中,进步提早录取的比例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录取率,由此可进步学校排名。对新生生源的竞争势必增加学校对优秀学生奖学金的支出,这样可能会降低学校对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Ehrenberg,Zhang,andLevin2022),由此加剧教育时机的不平等。除了对学生生源的竞争外,各高校还在老师资源和财政资源等方面展开剧烈竞争。由于高校间的体育运动比赛特别是各大球赛成绩对新生生源和民间捐助有重要影响,体育比赛也成为高校间竞争的重要一环(Turner,eserveandBen2001)。五、大学劳动力市场大学老师在大学运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学劳动力市场也是高等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其他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一样,大学老师劳动力市场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老师工资的决定和各人群之间的平等问题。大学老师工资的决定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不考虑一些常见因素如年龄、级别、专业的情况下,老师的消费力和工资之间的关系(Haeresh1988,BellasTutkushian1999)。这方面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老师的消费力和工资之间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科研成果对工资的影响要比教学成果大。在科研成果方面,科研的质量(通常用顶级杂志论文数和论文引用数来衡量)要比数量更加重要。从对大学老师工资的研究中发现,老师每次更换雇佣学校都会对其工资有显著的正影响。换言之,假如一名老师在一个学校工作太久,他的工资增长就会受到影响。Rans(1993)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雇主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Hallk(1995)和nksandRbinsn(2000)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个论断。大学老师工资决定中的一个经典话题是男女间的工资平等问题。自1964年?同工同酬法案?(EqualPayAt)以来,关于大学老师男女间平等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Ransandegdal(1993)对这些研究有一个很好的综述。近期对男女间工资和其他薪酬的研究包括Tutkushian(1999)和Perna(2002)。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即使排除了很多个人因素,男女老师间在工资和职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最近对其他行业的研究说明,雇主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可能是导致男女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Ransaxaa2022)。近二三十年来美国高校老师队伍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切又是围绕着老师终身制展开的。二十年以前终身制老师占到老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最近几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40%左右。老师队伍成分的变化给高校管理和将来的开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方面的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非终身制老师(主要包括非全时老师和全时合同制老师)的比例迅速增长,二是老师队伍的变化会对高等教育产生什么影响。ZhangLiu(2022)认为学校的财政状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近二三十年各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降低,从80年代初占公立学校财政总收入的44%下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