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_第3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_第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单选和多项选择精编一、单项选择题

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

)。

A、地方政府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2、对受处罚人无故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依法予以(

)。

A、执行罚

B、行政处分

C、代执行

D、适当减免

3、对某省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

)申请复议。

A、该省人民政府

B、该省人大常委会

C、该省纪检部门

D、该省政法委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属于国务院的(

)。

A、职能机构

B、直属机构

C、归口管理机构

D、办事机构

5、下列(

)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为的特征。

A、不可诉性

B、效力反复适用性

C、行政性

D、行为对象特定性

6、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

)计算。

A、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B、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的5倍

C、受害人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D、受害人丧失人身自由期间日平均工资

7、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

)批准,可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A、复议申请人

B、原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

D、人民法院

8、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委托(

)代为诉讼。

A、1—3人

B、2人

C、3人

D、1—2人

9、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

)。

A、行政征收

B、查封、扣押

C、没收违法所得

D、行政征用

10、某市公安局民警杨某在执行巡逻任务时,非法殴打他人致残,受害人应依法向(

)提出赔偿请求。

A、民警扬某

B、市公安局

C、市财政局

D、市政府

11、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

)。

A、不具有强制力

B、具有强制力

C、部分有强制力

D、无法律意义

12、依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

)。

A、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D、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13、公务员对所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奖惩、任免决定不服的,可以(

)。

A、不执行

B、申请行政复议

C、提出申诉

D、提起行政诉讼

14、行政执法的效力表现在(

)。

A、行政执法行为生效后,非依司法程序不得改变、撤销

B、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C、只约束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D、行政机关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决定

15、(

)都是行政合同。

A、凡是由行政机关参与签订的合同

B、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与他人签订的合同

C、由行政机关批准的合同

D、凡是由行政机关仲裁的合同

16、下列行为中属于非行政处罚的是(

)

A、没收财物

B、开除公职

C、行政拘留

D、罚款

17、乡人民政府根据公安机关的委托所作的治安处罚,若发生错误,相对方有权要求(

)给予赔偿。

A、乡人民政府

B、委托的公安机关

C、县人民政府

D、委托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18、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权(

)。

A、提出上诉

B、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C、作出停止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D、改变自己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19、对(

)争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A、因限制人身自由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引起的

B、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C、公务员因其工资、福利待遇或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20在行政诉讼中,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是被告。

A、复议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与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复议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21、行政机关行使职权(

)。

A、须征得相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B、受国家强制力保障

C、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确认

D、只接受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22、《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在(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半年

B、1年

C、2年

D、5年

23、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应依法由(

)负责赔偿。

A、该工作人员

B、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

D、该行政机关的同级财政机关

24、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

A、都是追究违法者行政责任的形式

B、都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实施的

C、都可以处以罚款、没收、拘留等

D、被处罚、处分的人都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25、行政赔偿诉讼,(

)调解。

A、可以适用

B、应当先行

C、必须先行

D、不能适用

26、在行政诉讼中,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是被告。

A、复议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与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复议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2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

)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A、行政处罚不服

B、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不服

D、民事纠纷调解不服

28、国务院发布行行政法规由(

)签署。

A、总理

B、主管部长

C、秘书长

D、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29、行政合同是一种(

)

A、单方行政行为

B、双方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30、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

)。

A、单行条例

B、地方性规章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31、行政复议权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

)专门享有。

A、行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32、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

)权利。

A、职位保障

B、依法执行公务

C、享有报酬、福利

D、申诉控告

33、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是(

)。

A、查封、扣押

B、强制检疫

C、冻结、划拨

D、执行罚

34、以下行政处罚形式属于行为罚的是(

)。

A、行政拘留

B、责令停产停业

C、劳动教养

D、因违章驾驶被罚款

35、对省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基层

B、中级

C、高级

D、最高

36、经人民法院(

)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按撤诉处理。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7、行政复议决定以(

)名义作出。

A、复议机构

B、专职复议人员

C、复议机关

D、复议机关法定代表人

38、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

A、居民委员会

B、街道办事处

C、区公所

D、行政公署

3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申请复议,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该时限的除外。

A、20日

B、30日

C、60日

D、3个月

40、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

)。

A、不具有强制力

B、具有强制力

C、部分有强制力

D、无法律意义

41、依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

)。

A、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D、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42、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

A、行政立法行为B、行政司法行为C、行政执法行为D、依职权行政行为

4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44、行政诉讼法规定,(

)显示公正,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A、行政裁决

B、行政复议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

45、对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

)管辖。

A、该派出所

B、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C、派出所所在区人民政府

D、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

46、主持行政诉讼活动的机关是(

)。

A、审判机关

B、行政机关

C、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47、乡人民政府根据公安局的委托所作的治安处罚,如发生错误,相对当事人有权要求(

)给予赔偿。

A、乡人民政府

B、委托的公安机关

C、县人民政府

D、委托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48、在国有土地使用合同中,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国家支付(

)。

A、管理费

B、租金

C、所得税

D、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49、《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在(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半年

B、1年

C、2年

D、5年

50、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金最高额为(

)

A、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

C、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倍

D、国家上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5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仲裁权

D.行政审判权

52.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公安局法制科

D.街道办事处

5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

A.有效的行政行为

B.无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54.公安机关对吸毒者强制戒毒的行为,其性质是(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

C.行政强制

D.行政给付

55.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C.行政受托人

D.行政相对人

56.某市区公安分局下设的一个派出所,对公民甲的违法行为予以50元罚款,并对其予以警告。甲不服,欲提起行政复议,享有行政复议权的机关是(

)

A.某市区政府

B.某市区公安分局

C.某市市政府

D.某市市公安局

57.下列选项中,对于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的责任性质相同,均为国家的法律责任

B.二者承担责任的方式相同,均表现为支付金钱的形式

C.二者发生的时间相同,均是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D.二者发生的基础不同,赔偿是因违法行政而导致的后果,补偿是因合法行政而产生的

58.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

B.对行政诉讼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不得适用调解

C.行政诉讼中适用不得调解原则是行政诉讼在程序上区别于民事诉讼的一个显著标志

D.行政诉讼的法定撤诉方式有自愿申请撤诉和视为申请撤诉两种

59.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60.下列何项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效力(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裁量力

61.行政赔偿的主要方式是(

)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赔礼道歉

62.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合同的,受到损失的相对方(

)

A.应当得到补偿

B.应当为公共利益忍受损失

C.只能得到赔礼道歉

D.不能得到法律救济

63.行政程序由方式和步骤构成,其中所谓方式,是活动过程(

)

A.时间的表现形式

B.空间的表现形式

C.时限的表现形式

D.顺序的表现形式

64.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裁决(

)

A.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B.人民法院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C.行政机关对特定民事纠纷的裁决

D.行政机关对行政区域边界纠纷的裁决

65.吊销许可证属于下列何种处罚(

)

A.科以义务

B.剥夺行为权

C.限制行为权

D.影响声誉

6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6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合法性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68.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69.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71.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72.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

)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73.专利行政许可属于(

)

A.共存行政许可

B.非排他性行政许可

C.特殊行政许可

D.排他性行政许可

74.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受托人

75.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76.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

)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补偿

D.行政给付

77.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78.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

A.行政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职务纠纷

D.特定的民事纠纷

79.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

A.当事人是双方或多方

B.合同成立以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合同的目的是便于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实现特定行政目标

D.合同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80.行政指导属于(

)

A.消极行政

B.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C.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D.行政主体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8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不属于治安处罚必经程序的是(

)

A.传唤

B.听证

C.取证

D.裁决

82.现代行政程序的基础性原则是(

)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情报公开原则

83.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

)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84.行政违法的主体是指(

)

A.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方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D.公务员

8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质性行政违法内容的是(

)

A.行政主体不合法

B.行政主体超越了行政权限

C.意思表示不真实

D.违反法定程序

8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

)

A.通报批评

B.行政处分

C.赔偿损失

D.行政拘留

87.某甲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当他被执法车辆撞伤后,赔偿请求人应该是

(

)

A.甲的父母

B.甲的配偶

C.甲的兄弟姐妹

D.甲某本人

88.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89.行政相对方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

(

)

A.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主管行政机关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上级机关

90.下列各项中,不能进行行政复议的是(

)

A.行政处罚行为

B.行政裁决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行政征收行为

91.某县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联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县百货公司罚款2万元。百货公司提起行政诉讼的被告是(

)

A.工商局

B.技术监督局

C.工商局或技术监督局

D.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

92.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B.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C.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93.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

)

A.原告负担

B.法院负担

C.被告负担

D.原告被告共同负担

94.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

A.行政审判庭

B.合议庭

C.独任法官

D.审判委员会

95.在司法审查过程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

)

A.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B.申请财产保全

C.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申请回避

96.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的,向(

)申请复议.

A.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

B.继续行使其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C.被撤销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D.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

97.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我国听证费用由(

)负责。

A.申请听证的申请人

B.行政机关

C.经听程序证确认过错一方

D.行政争议的双方当事人

98.按照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

(

)裁决。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人民法院

99.行政委托的职权来源于(

)。

A.法律法规授权

B.权力机关的决定

C.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

D.行政裁决的决定

100.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均为行政机关或一方为行政机关另一方为(

)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B.公民

C.法人

D.其他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

)等费用的征收属行政征收的范围。

A、排污费

B、行政诉讼费

C、建设资金

D、强制金

2、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

)权利。

A、选择合同相对方的

B、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

C、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与指挥的

D、对相对方进行制裁的

3、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

)形式。

A、查封、扣押

B、执行罚

C、冻结、划拨

D、代执行

4、下列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有(

)。

A、涉外行政案件

B、海关处理的案件

C、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

D、不服省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5、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有(

)。

A、金钱赔偿

B、清除影响

C、返还财产

D、恢复原状

6、撤销判决适用于有(

)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

A、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越权或滥用职权

7、行政确认是(

)的行政行为。

A、要式

B、自由裁量

C、默示

D、羁束

8、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

)进行审查。

A、及时

B、合法

C、适当

D、准确

9、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

)和开除。

A、降职

B、降级

C、罚款

D、撤职

10、行政机关作出(

)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营业执照

C、行政拘留

D、数额较大的罚款

11、下列(

)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12、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下列形式(

)。

A、安置

B、补助

C、抚恤、优待

D、救灾扶贫

13、《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判决形式有(

)。

A、确认判决

B、变更判决

C、维持判决

D、履行判决

14、《行政复议法》中的派出机构是指(

)。

A、公安派出所

B、区公所

C、工商所

D、税务所

15、有权撤销或改变县人民政府所作出的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

)。

A、县人大常委会

B、县人民法院

C、县政法委

D、县人民政府

16、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包括(

)。

A、听证提出

B、听证通知

C、作出处罚决定

D、举行听证会、制作听证笔录

17、受害人取得行政赔偿,可以通过(

)等多渠道实现。

A、向赔偿义务的机关提出

B、行政复议时提出

C、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D、行政赔偿诉讼

18、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A、复议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代理人

19、下列属于声誉罚的有(

)。

A、警告

B、记过

C、通报批评

D、公布开除

20、我国行政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

)。

A、权属纠纷

B、侵权纠纷

C、行政纠纷

D、劳动纠纷

21、下列(

)情形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受害人的损害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C、行政机关用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行为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下班后的行为

22、行政合同缔结的方式主要有(

)。

A、邀请发价

B、招标

C、拍卖

D、直接磋商

23、下列机关中(

)属于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A、国家商检局

B、工商局

C、物价局

D、审计署

24、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相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

A、国家强制性

B、从属法律性

C、单方意志性

D、效力先定性

25、属于行政诉讼的证据有(

)。

A、书证、物证

B、当事人陈述

C、视听资料

D、现场笔录

26、罚款属于(

)。

A、抽象行政行为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C、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

D、设定义务的行政行为

27、税务机关对某企业的财产进行查封,属于(

)。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罚

C、行政复议的范围

D、司法变更权的范围

28、公民李甲因殴打吴乙而受县公安局处罚,李甲不服向地区公安局申请复议,复议受理后,在本复议程序中,复议参加人包括(

)。

A、地区公安局

B、李甲

C、吴乙

D、县公安局

29、下列费用的征收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

)。

A、工商管理费

B、行政诉讼费

C、机场建设费

D、公路养路费

30、在行政处罚中,没收的对象包括(

)。

A、违法所得

B、违禁物品

C、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D、财产

31、撤销判决适用于有(

)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

A、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越权或滥用职权

3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效率原则

33、下列(

)的案件属行政处罚规定的听证范围。

A、吊销执照

B、责令停产停业

C、数额较大的罚款

D、行政拘留

34、我国行政赔偿的方式除金钱赔偿外,还包括(

)。

A、恢复原状

B、恢复名誉

C、赔礼道歉

D、返还财产

35、撤销判决适用于有(

)情形的具体行为。

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法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

36、行政赔偿的费用,依法(

)。

A、从国家财政列支

B、由行政机关承担

C、由公务员个人承担

D、由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

37、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北京税务分局

C、国家烟草局

D、某行政公署

38、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有(

)。

A、即时生效

B、受领生效

C、告知生效

D、附条件生效

39、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

)可以撤销。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D、上级行政机关

40、有权撤销或改变县人民政府所作出的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

)。

A、县人大常委会

B、县人民法院

C、县政法委

D、县人民政府

41、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

)。

A、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B、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与不当的证据

D、答辩状

42、以下哪几种属于行政诉讼的证据(

)。

A、物证

B、勘验笔录

C、诉状

D、视听资料

43、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A、复议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代理人

44、在行政诉讼中采用裁定形式的情形有(

)。

A、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B、管辖异议

C、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D、中止诉讼

45、属于行政指导的行政活动有(

)。

A、行政命令

B、发布座谈纪要

C、行政立法

D、行政机关发信息情报

46、下列(

)情形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受害人的损害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C、行政机关用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行为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下班后的行为

47、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含义是(

)。

A、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行政主体

B、处罚的对象是法定的

C、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D、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

48、维持判决适用于下列(

)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

A、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

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C、事实清楚

D、符合法定程序

49、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

A、主体合法

B、内容合法适当

C、程序合法

D、形式合法

50、下列(

)的行政处罚属于行为罚。

A、责令停产停业

B、行政拘留

C、劳动教养

D、吊销营业执照

51.国家公务员任用的主要方式有(

)

A.选任

B.考任

C.委任

D.调任

E.聘任

5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

)

A.行政主体

B.国家公务员

C.行政机关

D.行政相对人

E.国家工作人员

53.下列何种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

A.交通局发布的《桥道收费管理办法》

B.教育局向李某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C.农牧局与张某签订的《粮食收购合同》

D.税务局向孙某送达的《个人所得税缴费通知》

E.公安局与第三建筑公司签订的《住宅建筑协议书》

54.行政诉讼的履行判决主要适用于(

)

A.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程序

B.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或对相对人的相应申请不予答复

C.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或对相对人的相应申请不予答复

D.行政机关不依法发给相对人抚恤金

E.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义务

55.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采取的方式有(

)

A.邀请发价

B.招标

C.拍卖

D.直接磋商

E.发包

56.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判决依据的是(

)

A.法律和行政法规

B.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性法规

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D.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

E.其他规范性文件

57.某甲因行政侵权死亡,有遗产被继承。其亲属乙在甲死亡前,一直由甲赡养。问谁有权请求赔偿(

)

A.某甲的继承人

B.某甲的父母

C.某甲的兄弟姐妹

D.某甲单位的领导

E.某乙

58.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关系

E.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59.现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关裁决的有关争议案件主要涉及下述领域(

)

A.权属争议

B.家庭纠纷

C.知识产权争议

D.民事侵权赔偿争议

E.环境污染争议

60.下列行为哪些属于行政给付(

)

A.民政局发给烈士家属生活补助费

B.街道办事处发给贫困户生活救济款

C.财政局送给灾区一笔职工捐献的赈灾款

D.军队发给退役军人安置费

E.保险公司发给被保险人的理赔款

6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关系

E.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62.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

A.授予权益或科以义务

B.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C.变更法律地位

D.确认法律地位

E.确认法律事实

63.《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

)

A.表明身份制度

B.裁执分离制度

C.听证制度

D.听取意见制度

E.告知制度

64.行政复议的主要特点是(

)

A.行政性

B.职权性

C.监督性

D.程序性

E.救济性

65.在司法审查中,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原则是(

)

A.高层级法律规范优于低层级法律规范

B.新的法律规范优于旧的法律规范

C.特别法的规范优于普通法的规范

D.送请或报送有权机关解释、裁决

E.参照行政规章

66.行政法形式上的特征主要有(

)

A.尚未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

B.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C.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D.常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身

67.行政法内容上的特征主要有(

A.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B.具有很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地废、改、立

C.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D.常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身

68.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内涵是(

)

A.职权法定

B.权责统一

C.依程序行政

D.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69.合理行政原则又称公平、公正原则,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应(

)

A.职权法定

B.客观

C.适度

D.符合理性

70.合理行政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

A.行使权力的动机应符合法律授与该权利的宗旨

B.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C.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也应当公平、适度、合情合理、具有可行性

D.违反合理行政原则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7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包括(

)

A.物

B.行为

C.政治权利

D.精神财富

72.现代行政法学研究的几种理论观点是(

)

A.管理论

B.控权论

C.平衡论

D.服务论

73.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4.行政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有(

)

A.依法成立的组织

B.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职位和人员编制

C.拥有自己的独立职权与职责

D.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和承担法律责任

75.行政职权的具体特征有(

)

A.公益性

B.优先性

C.先行有效性

D.确定性

E.强制支配性

F.不可自由处置性

76.行政法上的受委托人是指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并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委托范围内的行政职务的(

)。

A.公务员

B.组织

C.个人

D.委托机关

77.行政职务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

A.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委托关系

B.内容上是行政职务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C.具有劳动关系因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

D.属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78.导致行政关系产生的程序和行为是(

)。

A.选任行为

B.委任行为

C.聘任行为

D.考试录用行为

79.引起行政职务变更的法律事实有(

)。

A。转换任职

B.升职

C.降职

D.开除公职

80.行政职务的消灭是指国家公务人员身份的丧失而终止与国家的行政职务关系,具体情况

有(

)。

A.退休、离休、退职

B.辞职、辞退

C.罢免或开除公职

D.转换任职

E.取消录用丧格

F.判处刑罚,丧失国籍或死亡

81.具体确认行政公务行为综合考虑的相关因素有(

)

A.时间要素

B.名义或标志要求

C.公益要素

D.目的要素

E.职权与职责要素

F.命令要素

82.行政法规定的行政管理相对方的权利主要有(

)

A.参与行政管理

B.要求提供管理服务方面的

C.有关处理相对人利益的权利

D.控告检举,揭发的权利

E.行政处罚权

F.申请复议权

83.行政法规定的行政相对方的主要义务有(

)

A.遵守行政法规范

B.服从行政管理

C.遵守职业道德

D.协助行政管理

84.行政法规定行政相对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是(

)

A.具有违反行政法的行为或情形

B.符合法定责任能力条件

C.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

D.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是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没有法律规定的,不予承担

85.有权确认行政主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确认机关是(

)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86.行政公务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是(

)

A.具有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或情形

B.具有一定的主观过错

C.行为产生损害后果

D.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87.有权确认行政公务人员行政法律责任的机关是(

)

A.国家权力机关

B.任免行政机关

C.行政监察机关

D.人民法院

88.对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处分的内容与方式主要是(

)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降职

F.开除

89.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

A.从属法律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确定性

E.无偿性

F.服务性

90.行政行为构成的要件主要有(

)。

A.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职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B.行为主体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C.行为产生了法律效果

D.行为已经作出并为相对人知晓

9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有行为(

)合法。

A.主体

B.根据

c.内容

D.程序

E.客体

F.形式

92.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表现在行为的(

)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无偿性

D.拘束力

E.单方性

F.执行力

93.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包括(

)。

A.即时生效

B.公告生效

C.送达生效

D.附条件生效

94.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制定(

)的行为。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行政措施

D.行政命令

95.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

)

A.地域效力

B.时间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对事的效力

96.行政立法活动的一般原则包括(

)

A.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E.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F.依法立法

97.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

)

A.立项

B.起草

C.审查

D.决定

E.公布与实施

F.行政法规的解释

98.行政法规的适用规则主要是(

)。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一般不涉及即往

99.规章的制定程序包括(

):

A.立项

B.起草

C.审查

D.决定

E.公布与实施

F.规章的解释

100.其他规范性文件具有如下特征(

)

A.制定主体广泛

B.效力具有多层级性

C.内容受到极大的限制

D.制定程序简单

E.具有强制性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练习答案

科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D

6.A

7.C

8.D

9.C

10.B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B

18.B

19.C

20.A

21.B

22.C

23.B

24.A

25.A

26.A

27.D

28.A

29.B

30.B

31.A

32.A

33.D

34.B

35.B

36.A

37.C

38.A

39.C

40.A

41.C

42.B

43.C

44.C

45.D46.A

47.B

48.D

49.C

50.B

51.D

52.C

53.B

54.C

55.D

56.B

57.D

58.B

59.D

60.D

61.A

62.A

63.B

64.C

65.B

66.D

67.B

68.A

69.D

70.A

71.A

72.B

73.D

74.C

75.C

76.B

77.C

78.D

79.C

80.C

81.B

82.A

83.B

84.C

85.D

86.D

87.D

88.D

89.A

90.C

91.D

92.D

93.C

94.B

95.C

96.B

97.B

98.B

99.C

100.A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C

4.ABCD

5.ABCD

6.ABCD

7.AD

8.BC

9.BD

10.ABD

11.CD

12.ABCD

13.ABCD

14.ACD

15.AD

16.ABD

17.ABCD

18.ABCD

19.AC

20.AB

21.ABD

22.ABCD

23.AD

24ABCD

25.ABCD

26.BCD

27.AC

28.BCD

29.ACD

30.ABC

31.ABCD

32.AB

33.ABC

34.ABCD

35.ABCD

36.ABD

37.ABCD

38.ABCD

39.BCD

40.AD

41.AB

42.ABD

43.ABCD

44.BCD

45.BD

46.ABD

47.ABCD

48.ABD

49.ABCD

50.AD

51.ABCD

52.ABC

53.BCD

54.ABCDE

55.ABCD

56.ABC

57.AE

58.AD

59.ACDE

60.AB

61.AD

62.ABCDE

63.ACDE

64.ABCDE

65.ABCD

66.AC

67.ABD

68.ABCD

69.BCD

70.ABCD

71.ABD

72.ABCD

73.ABCD

74.ABCD

75.ABCEF

76.BC

77.ABCD

78.ABCD

79.ABC

80.ABCEF

81.ABCEF

82.ABCDF

83.ABD

84.ABD

85.ABC

86.AB

87.ABC

88.ABCDEF

89.ABCEF

90.ABCD

91.ABCDF

92.ABDF

93.ACD

94.ABC

95.ABCD

96.ABCEF

97.ABCDEF

98.ABCD

99.ABCDEF

100.ABCDF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竹材重点知识1竹材及非木质材料作为原料的应用特点与局限A非木质原料应用中具有的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原料单一,对稳定产品质量有利,生产工艺易于控制;备料工段设备简单(竹材除外);工业生产中动力消耗较木质原料少(加工、干燥等)。B不利因素原料收获季节性强。为保证常年生产,工厂需储备8-9个月的原料,而该类原料体积蓬松,占用地面与空间很大,造成储存场地之困难;原料收购局限性强。非木质原料质地松散,造成收集与运输上的不便,为降低成本,收集半径一般不超过100公里;非木质原料储藏保管较难。非木质原料所含糖类、淀粉及其它易分解的物质较木质材料高,易于虫蛀或产生霉变与腐烂(采取的措施:高密度打包储存,切段堆积储存,干燥后储存,喷洒药剂储存等,但增加了工序和成本);非木质原料含杂杂物多(蔗渣含20%以上的蔗髓,棉杆含残花和泥沙,芦苇有苇髓和叶鞘,稻壳含米坯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生产前应分离,增加了工序与成本;其它尚未解决的问题:棉杆皮韧性大,缠绕设备造成堵塞、起火;原料易水解,湿法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大;稻壳板硬度大,对刀具磨损十分严重等,目前尚无参考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克服。2.分布概况: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中国竹类资源分为四个区: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西南高山竹区。3地下茎: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萌发而为新的地下茎或发笋出土成竹,俗称竹鞭,亦名鞭茎。因竹种不同,地下茎有下列三种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复轴型。4.竹秆:竹秆是竹子的主题部分,分为秆柄、秆基和秆茎三部分。1)秆柄: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或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短缩、不生根,俗称螺丝钉或龙眼鸡头,是竹子地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2)秆基: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10数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秆基各节密集生根,称为竹根,形成竹株独立根系。秆基、秆柄和竹根合称为竹蔸。3)秆茎:竹秆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形圆而中空有节,上部分枝着叶。每节有两环,下环为箨环,又叫鞘环,是竹箨脱落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秆环,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下的环痕。两环之间称为节内,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间有一木质横隔,称为节隔,着生于节内。竹秆的节、节间形状和节间长度因竹种而有变化。5.竹子各部位之间的关系竹连鞭,鞭生芽,芽孕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增殖,互为因果,鞭竹息息相关的统一有机整体。6.竹林的采伐竹林采伐时必须做到“采育兼顾”,才能达到竹林永续利用、资源永不枯竭之目的。正确确定伐竹年龄、采伐强度、采伐季节、采伐方法四个技术环节是竹林采伐的关键所在。7.采伐竹龄:竹林为异龄林,一般只能采取龄级择伐方式,根据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竹笋成竹后,秆形生长基本结束,体积不再有变化,但材质生长仍在进行,密度和力学强度仍在增长和变化,根据其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材质增进期,材质稳定期和材质下降期。竹子的采伐年龄最好在竹材材质稳定期,遵循“存三(度)砍四(度)不留七(度)”的原则。8.伐竹季节:春栽夏劈秋冬伐。一般竹林应该在冬季采伐,应在出笋当年的晚秋或冬季(小年春前)。花年竹林,应砍伐竹叶发黄、即将换叶的小年竹,而不应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孵笋的大年竹;丛生竹林,一般夏秋季节出笋,采伐季节选在晚秋或早春,使新竹能发枝展叶。原因:a.该季节竹子处于休眠状态,竹液流动慢,同化作用较弱;b.可溶性物质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储存,竹材力学性质好,不易虫蛀;c.冬季,林地中主要害虫处于越冬状态,不会对采伐后的竹林造成伤害;d.该季节新竹尚未发出,可避免采伐时造成损伤。9.竹材的储藏与保管具体要求:1)按照不同质量分类保管;2)按照规格大小,分别存放;3)先进先出,推陈出新;4)防虫防蛀,喷熏药物。10.竹材的缺陷及其发生规律:1)虫蛀和霉腐一般发生规律如下:a.竹黄较竹青严重;b.6-7年生竹材较轻,3-5年生以下较重;c.冬季采伐的较轻,秋季次之,春季采伐的较重;e.山地生长的较平地生长的轻;f.通风透光储藏遭受损害的较少,阴暗不透风的则多。11.竹壁:竹秆圆筒状的外壳。一般根部最厚,至上部递减,自内向外分为竹青、竹肉和竹黄三个部分。12.影响竹材密度的因素:竹种: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分布在气温较低、雨量较少的北部地区的竹材(如刚竹)密度较大,反之,则密度较小。竹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不断的提高和变化(因竹材细胞壁和内容物是随竹龄的增加而逐渐充实和变化的),可根据其规律性作为确定竹材合理采伐年龄的理论依据之一。立地条件:气候温暖多湿,土壤深厚肥沃的条件下生长好,竹竿粗大,但组织疏松,维管束密度小,从而密度小,反之密度大。竹秆部位:同一竹种,自基部至稍部,密度逐渐增大,同一高度上,竹壁外侧高于内侧,有节部分大于无节部分。13.竹材特性竹材与木材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刚性好、易加工等特点,使竹材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但这些特性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优越性的发挥,竹材的基本特性如下:1)易加工,用途广泛:剖篾、编织、弯曲成型、易染色漂白、原竹利用等;2)直径小,壁薄中空,具有尖削度:强重比高,适于原竹利用,但不能像木材一样直接进行锯切、刨切和旋切,经过一定的措施可以获得高得率的旋切竹单板和纹理美观的刨切竹薄木;3)结构不均匀:给加工利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竹青、竹黄对胶粘剂的湿润、胶合性能几乎为零,而竹肉则有良好的胶合性能;4)各向异性明显:主要表现在纵向强度大,横向强度小,容易产生劈裂5)易虫蛀、腐朽和霉变:竹材比木材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造成;6)运输费用大,难以长期保存:壁薄中空,体积大,车辆实际装载量小,不宜长距离运输;易虫蛀、腐朽和霉变,不宜长时间保存;砍伐季节性强,规模化生产与原竹供应之间矛盾较为突出。14.竹材人造板的构成原则:以克服竹材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使竹材人造板具有幅面大且不变形、不开裂等特点为出发点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对称原则:对称中心平面两侧的对应层,竹种、厚度、层数、纤维方向、含水率、制造方法相互对应。奇数性原则:主要针对非定向结构的多层人造板15.竹材人造板的结构特性:1)结构的对称性:尽可能的克服各向异性2)强度的均齐性:材料在各个方向强度大小的差异,以均齐系数表达(竹纤维板、碎料板趋于1)。3)材质的均匀性:能提高板材外观质量,也可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板材优于竹材,结构单元越小的板材均匀性越好).16.胶层厚度:不产生缺胶的情况下,越薄越好(20-50微米)?1)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2)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流动或蠕变的几率增大3)胶层越厚,由膨胀差而引起界面的内应力与热应力大4)坚硬的胶粘剂,胶合界面在弯曲应力的作用下,薄胶层断裂强度高5)胶层越厚,气泡或其他缺陷数量增加,早期破坏几率增加17.竹材胶合板:是将竹材经过高温软化展平成竹片毛坯,再以科学的、比较简便的、连续化的加工方法和尽可能少改变竹材厚度和宽度的结合形式获得最大厚度和宽度的竹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胶粘剂用量,从而生产出保持竹材特性的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损的工程结构用竹材人造板。竹材的高温软化-展平是该项工艺的主要特征。A原竹截断截断:先去斜头;由基至稍,分段截取;截弯存直,提高等级;留足余量。B竹片软化的目的:将半圆形的竹筒展平,则竹筒的外表面受压应力,内表面受拉应力,其应力大小为:Ó=E·S/2r减小E值是减小竹材展平时反向应力的有效手段,从而可以减少展平时竹材内表面的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减小竹材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措施统称为竹材软化。C.软化方法: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提高竹筒含水率和温度是提高竹材本身塑性、减小竹材弹性模量,从而达到减小展开过程中方向弯曲时拉伸应力的有效措施。D.刨削加工目的:1)去青去黄,改善竹材表面性能,提高胶粘效果;2)使竹片全长上具有同一厚度,以获得较高胶粘性能和较小的厚度偏差。E.竹片干燥:实践证明,使用PF时,竹片的含水率应低于8%,而使用UF时,应小于12%,才能获得理想的胶合强度。预干燥:目的为了提高竹片的干燥效率,主要设备是高效螺旋燃烧炉竹片干燥窑,干燥周期较长,一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