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节-止血药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节-止血药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节-止血药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节-止血药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十节-止血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点:药味多酸、涩。主归肝、心二经。分类:凉血止血药——小蓟收敛(shōuliǎn)止血药——白及、仙鹤草化瘀止血药——三七温经止血药——艾叶 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病机与配伍:热证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瘀滞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者,宜选用温经止血、收敛止血药,~益气健脾温阳药;出血过多(ɡuòduō),气随血脱者,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第二页,共二十九页。前人有“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说。如便血、崩漏,~升阳举陷药;如吐血、鼻出血,~降气药。注意事项:止血不留瘀,止血药可适当配伍活血之品;止血药多炒炭后用,少数(shǎoshù)药用生品效果好。第三页,共二十九页。[小蓟(xiǎojì)]一、凉血止血药第四页,共二十九页。[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生用或炒炭用。功效:凉血止血(zhǐxuè),解毒消痈。第五页,共二十九页。应用:用于血热所致(suǒzhì)的出血证。本品寒凉入血分,能凉血止血,用于热迫血行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鼻出血、崩漏等,~大蓟相须为用。用于疮痈。本品甘寒凉血,略有化瘀之力,凉血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痈,可单用,或~其他清热解毒药。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用法用量:煎服,5~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药理研究:本品水煎剂可使动物出血时间明显缩短,止血(zhǐxuè)成分为绿原酸和咖啡酸,炒炭后止血(zhǐxuè)作用增强。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白及]二、收敛(shōuliǎn)止血药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白及]苦、涩、微寒。归肺、胃、肝经。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生用。功效(gōngxiào):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第九页,共二十九页。应用: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因善入肺、胃二经,故肺胃出血者最为多用。单用或配伍使用。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乌贼骨,如“乌及散”;治肺结核空洞出血,~抗结核药合用(héyòng),可协同增效,促进病灶愈合。第十页,共二十九页。用于痈肿及手足皲裂等。治疮疡痈肿,初起者消肿散结,~银花、皂角刺、天花粉等,如“内消散”;痈肿已溃,久不收口,可生肌敛疮,研末外用。治手足皲裂、肛裂等,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cùjìn)裂口愈合。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仙鹤草]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仙鹤草]苦、涩、微寒。归肺、胃、肝经。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生用或炒炭用。功效:收敛(shōuliǎn)止血,解毒止痢,杀虫。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应用:用于鼻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崩漏(bēnɡlòu)等多种出血证。本品味涩性平,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作用,无论出血属寒属热,均可使用。血热者,~凉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者,~补气摄血、温经止血药同用。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用于疮痈、痢疾(lìji)等。本品可单用治疮痈。对痢疾或腹泻,本品既能解毒,又可收敛涩肠,宜于治疗血痢及久痢不愈者。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本品有杀虫功效,单用浓煎汁,局部给药,现常用“鹤草芽栓”。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用法(yònɡfǎ)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药理研究:含仙鹤草素、仙鹤草酚、内酯等有促进血凝、抗菌、抗阴道滴虫作用、有调整心律、降低血糖等作用。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三七(sānqī)]三、化瘀止血药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生用。功效:化瘀止血(zhǐxuè),活血止痛。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应用: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尤以有瘀者为宜。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药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为血证良药。治疗咳血、吐血(tùxiě)及外伤出血等,可单味内服或外用,也可~花蕊石、血余炭同用,如“化血丹”。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本品既有较好的止血化瘀作用,又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nèifú)或外敷,或~活血化瘀药同用。现代还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多种瘀血证。另有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3g;可入煎剂,3~9g。外用适量。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药理研究:本品含三七皂苷、黄酮苷、槲皮素等。有止血、抗凝作用;抑制血小板聚积、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还有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xīnlǜshīchánɡ)、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增加记忆力等。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四、温经止血药[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为菊科(júkē)植物艾的干燥叶。生用、捣绒或制炭用。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应用(yìngyòng):用于虚寒性崩漏等出血证。本品温里散寒,能温经脉、暖胞宫,炒炭后止血作用更强。善治虚寒性胞宫出血证,常~阿胶、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胎漏下血、胎动不安(bùān)等。本品能温经散寒,调经止痛,又能止血安胎。治痛经、月经不调,~香附、当归、肉桂,如“艾附暖宫丸”;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川断、桑寄生等。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药理研究(yánjiū):主含挥发油。艾叶油有平喘、镇咳、祛痰和抗过敏作用;艾叶有抗炎、利胆、抑制心脏作用;炭有止血作用;艾灸有促进免疫功能、保护胃粘膜等作用。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小结止血药:以止血为主要作用,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功效用以治疗各种出血(chūxiě)证。凉血止血药小蓟——用于血热所致各种出血证,散瘀消痈、利尿,治疮痈肿毒及尿血等证。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收敛(shōuliǎn)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用于出血(chūxiě)而无瘀滞者。长于治肺胃出血,为收敛止血要药。长于止血,寒热虚实出血证均可。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化瘀止血药三七——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chūxiě)证,以兼瘀者为宜,为血证良药;消肿止痛为伤科要药。温经止血药艾叶——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下血;善于温暖下焦、中焦,治疗腹中冷痛及脾胃虚寒等,可做针灸原料,以温通经络、温运阳气。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nèiróng)总结特点:药味多酸、涩。收敛(shōuliǎn)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热证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虚寒性出血者,宜选用温经止血、收敛(sh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