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11关_第1页
教育与教育学11关_第2页
教育与教育学11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称为“庠序”。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夏朝和西周都属于我国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最早见于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一词来源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

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_____。

A:推崇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道统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教育特征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古代教育特征有如下几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及执教人员K2)阶级性、等级性K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强调思想教育统治人民;(4)刻板性,崇尚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为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封建社会的学制属于双轨制,但是师生关系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体罚学生和棍棒教育,并不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来的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_____。

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学科产生过程中有关学者的贡献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英国学者培根于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德国学者康德首次把“教育学”列为大学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下列关于教育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B: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潜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

C: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是一回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D: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略下列关于赞科夫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原则

B: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C:倡导发现法

D:提出了范例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教育过程》的著者是布鲁纳,他倡导发现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范例教学模式是由瓦•根舍因提出来的。“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下列关于这段著名言论的提出者的观点正确的是_____

A:提出了“白板说”

B:批判绅士教育论

C:认为人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

D:著有《爱弥儿》一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洛克的言论,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爱弥儿》是卢梭的著作。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_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_____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