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_第1页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_第2页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_第3页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_第4页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5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答案】(3分)C(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江西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6.A7.B【解析】

【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故选A。【7题详解】B。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BB。【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答案】19.①“牵黄”“擎苍”的行为。②“锦帽貂裘”的装束。③“千骑”狂奔的场面。④自比孙权的语气。20.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示例二:运用“射天狼”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荆州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分)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答案】C.“语多愤激,格调沉郁”错,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故选:C。【黄石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2.B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荆门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襄阳市】古诗词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答案】9.B10.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解析】【9题详解】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10题详解】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同时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孝感市】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甲】南乡子•登京□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4•思绪之绵长(无穷)15.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去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所以这里的“悠悠”运用叠词的手法,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15题详解】比较阅读。一问,写法上的共同点。甲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用典,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乙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的荒唐对当权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二问,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即可归纳出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甲词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通过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等史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永州市】古代诗歌阅读【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答案】12.C13.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乡村风俗的赞赏;B项错误,尾联的意思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据此可知,这个“闲”是闲游的意思,不是空闲的意思;C项正确;D项错误,“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的意思为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不是遇到了当地采药人。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及“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甲诗《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乙诗《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影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绝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重登云台山【清】陶澍①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I);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d):迎接。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7.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南京市】古诗文阅读。“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是正确的。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你:(2)属于,因为【答案】A5.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6.(1).(1)用实心办实功(2).(2)骚人赏(3).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苏州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fu)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答案】5.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两者都是诗人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