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3、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4、中国酒文化与茶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1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饮食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饮食器具2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35、黄帝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56、夏、商、周时期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烹饪方法也非常少。周代硙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内饔”“外饔”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6周代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因周代贵族将饮食归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颇受重视,并为此多有明文定制。如《礼仪•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饮四部分;而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饮食的科学性。7八珍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母羔;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网油:网油包烤猪肝。

8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秦国的统一大业进行到后期,为了显示出始皇帝的文治武功,秦国进军岭南,和当地的土著进行多年的战斗及文化交融。赵佗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建立南越国。当下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由赵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岭南,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108、汉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129、唐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酒家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得中国古代饮食又平添了几分甜蜜。

“烧尾”宴1410、宋宋代的宫廷饮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传餐,即须千数。”我国最有影响的“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淮扬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15

11、辽、金、元时期辽、金的饮食水准要粗劣些。“炙股烹莆,以余肉和綦菜,捣臼中糜烂而进,率以为常”。平日里所吃的半生米饭,竟要“渍以生狗血及蒜”。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清真饮食文化。1612、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17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尽管菜系繁衍发展,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来代表我国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18(一)炊

具1、鼎20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212、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23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24

西汉以后,烧肉用镬,食用时还配套有鼎、刀、匕等。镬内的熟肉、鱼肉与鼎内的美味肉羹调和后,用匕(长柄汤匙)取出放在俎(长方形木案,两端有足支撑)上用刀割着出吃。264、甑: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它的镂孔底面相当于一面箅子。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275、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的蒸锅。287、斝(jiǎ):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陶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也是空足炊具之一。30(二)食具1、簋(guǐ)

专指商周时期的青铜盛食器。被称为塯,或称土簋,功能与碗相同。312、簠(fǔ)

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323、盘

新石器时代已广泛使用陶盘作为盛食器皿,盘包括了陶、铜、漆木、瓷、金银等多种质料。最为常见的食盘是圆形平底的,偶有方形,或有矮圈足。334、碗(盌)、盂、钵

碗似盘而深,形体稍小。

商周时期稍大的碗在文献中称为盂,既用于盛饭,也可盛水。碗中较小或无足者称为钵,也是盛饭的器皿,后世专以钵指称僧道随身携带的小碗。碗34盂钵355、盆

盘之大而深者为盆。

“锅碗瓢盆”

“金盆洗手”366、豆:盘下附高足者称为豆,豆即是此类物品的泛称,也专指木质的豆,陶质豆称为登,竹质的豆则做笾,都是盛食的器皿。豆类器皿被称为"礼食之器"。377、敦:敦呈圆球状,上下均有环形三足(或把手)两耳(或无耳),一分为二,盖反置后把手为足,与器身完全相同,同样用来盛装黍、稻、粱类谷物食品。388、俎:平板下安有足谓之俎。俎即可用来放置食品,也可用作切割肉食的砧板,故鸿门宴上张良自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9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40(一)饮食与艺术1、取名2、刀工3、烹技4、调法5、食具6、环境总之,中国的饮食艺术常常在总体上力求做到: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41(二)饮食与人生1、饮食与家庭:2、饮食与社会:对“秩序”的体现功能:根据身份来定桌席座次(主仆,男女不同席)对“礼”的体现功能:尊祖敬神饮食行为异化

3、饮食与心理:对人际关系的“和”“合”功能。起源于“五味调和”,以次求得“人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4、饮食与宗教:沟通“天地”,“人、鬼、神”(用饮食社交)42(三)饮食与文化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43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44菜肴中的人文精神粤菜—龙马精神

三蛇龙虎会淮扬菜—清淡平和

清炖狮子头北京菜—大都风度

烤鸭、烤肉、涮羊肉/沙锅羊头孔府菜—儒家文韵

诗礼银杏、一品豆腐

45菜肴中的传说故事

川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江苏菜:叫化鸡浙江菜:西湖醋鱼福建菜:佛跳墙46菜肴中的历史名人李鸿章杂碎东坡肉/东坡脯鱼藏剑辋川小样47菜肴中的文化底蕴孔府菜

怀抱鲤、一品豆腐、御笔猴头西安仿唐菜

辋川小样仿红楼菜

怡红祝寿48菜肴中的浪漫情怀夫妻肺片过桥米线49菜肴中的诗情画意半月沉江菜名释疑:

以面筋配以香菇、冬笋等煮蒸而成,半片香菇沉于碗底如半月50中国饮食特征:1、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2、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3、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4、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51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盛—“吃”的繁荣雅—“吃”的典雅艺—“吃”的艺术精—“吃”的效益奇—“吃”的奇异522、中国岁时饮食文化(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53(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春季:樱桃与春笋夏季:立夏秋季:五谷尝新就是品尝新收获的果实

荐新就是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寒食节或清明节是一般百姓最固定的荐新仪节

表现的都是人们面对收获的喜悦心情

54夏至食冷淘面。伏日有凉冰、冰果、绿豆汤、过水面暑汤和新莲等。十月朔日,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冬至以馄饨最盛。腊日的腊八粥和腊八蒜。(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55(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除夕合家欢家宴称年夜饭或年饭。守岁到了天明,已是大年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中秋、清明、重阳、冬至、腊日等节日的饮食活动,都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所设计的饮食活动,强调增进家庭和睦氛围。56(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

春盘,重阳糕,百事大吉盒,银钱饺子等等,种种节日饮食活动,都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57第三节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中国烹饪:东方法国烹饪:西方土耳其烹饪:阿拉伯58四大菜系:

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八大菜系:

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北京(京)、上海(沪)十二大菜系:

河南(豫)、陕西(陕、秦)

59(一)发展历史南北朝时初具规模,明清形成稳定流派(二)做法及特点以济南、胶东菜、孔府菜为主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材料,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三)代表菜品葱爆海参、糖醋鲤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火靠大虾鲁菜60鲁菜:锅塌豆腐山东最早的传统名菜之一。“锅塌”烹调法最早始于山东,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山东就有了锅塌菜。清代乾隆年间,此菜成为清官名菜,后传遍山东各地及北京、上海等地。如今山东地区用“锅塌”烹调的菜肴仍然较多,有“锅塌对虾”、“锅塌里脊”、“锅塌鱼肚”等几十种。61淮扬菜(一)发展历史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二)做法及特点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选料尤为注重鲜活、鲜嫩;制作精细,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以河鲜比重较大,“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三)代表菜品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松鼠鳜鱼等。62淮扬菜:清炖狮子头相传此菜始于隋代。隋炀帝到扬州观琼花后,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流连忘返,便吩咐御厨按扬州四景制菜。经御厨努力,做出了“金钱虾饼”、“松鼠鳜鱼”、“象牙鸡条”和“葵花献肉”四道佳肴。到了唐代,厨师参照“葵花献肉”的制法,将肉圆子做成葵花状,形如雄狮之头,便称此菜为“狮子头”。63川菜(一)发展历史西汉两晋初具轮廓,明清之际形成稳定味型特色。(二)做法及特点由成都(上河帮)、重庆(下河帮)、自贡(小河帮)为主。取料广泛,技法中以炒、煎、烧、干烧、干煸见长,味型丰富,辣、鱼香、怪味等擅长。(三)代表菜品以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干煸牛肉丝。

64川菜:宫保鸡丁清代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府中首创。据说丁宝桢是清咸丰年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命家厨用辣子与鸡肉同炒,鲜香味美,备受欢迎。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宫保”,因而此菜被命名为“宫保鸡丁”。65川菜:麻婆豆腐

四川著名的特色菜。相传清代同治年间,四川成都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之妻陈刘氏,她常爱用嫩豆腐、牛肉末加上辣椒面、花椒面、豆瓣酱等调料烧制豆腐菜,菜做好后麻、辣、鲜、香、酥、嫩、烫,备受欢迎。因她脸上微麻,故人称此菜为“麻婆豆腐”。66粤菜(一)发展历史南宋后始具雏形,清中叶后形成“帮口”,清未有“食在广州”之说(二)做法及特点由广州、潮州、东江三部分为主组成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炯、堀、软炒等。调味重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三)代表菜品三蛇龙虎会、脆皮乳猪、东江盐焗鸡、脆皮海蜇等67粤菜:三蛇龙虎会广东食蛇习俗历史悠久,烹蛇艺术亦堪称冠军。一条蛇,从蛇肉到蛇皮、蛇肠,都可以炒、炖、烩、煎、烹成美馔佳肴,对于最珍贵的蛇胆,吃法也很讲究。今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都有专营蛇馔的餐馆,而蛇羹又是必备的菜肴。在这些餐馆中,以广州的“蛇王满”最为有名。广东的蛇餐以“菊花龙虎凤”、“烧凤肝蛇片”、“五彩炒蛇丝”、“煎酿鲜蛇脯”、“蒜子蛇腩”、“龙虎凤生翅”等为上佳,其中有的菜是从广东名菜“龙虎斗”演化而来的。“龙虎斗”一菜,相传始于清代同治年间。68粤菜:三蛇龙虎会当时广东韶关江孔殷做官,曾品尝过各种山珍海味。他晚年辞官返乡后,勤于研究烹饪技术。他七十大寿那年,想出用蛇和猫制成菜肴,蛇为龙,猫为虎,二者相遇必斗,故取名“龙虎斗”。亲友们品尝后赞不绝口,但略感猫肉鲜味不足,建议再加鸡同煮,果然更加鲜美,此菜便一举成名。69粤菜:脆皮乳猪又称“烧乳猪”。此菜为我国传统名菜,历史悠久,流行地区甚广。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对当时的制法有详细记载。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载了清代的制法,并说它“色同琥珀,又类真金,人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70浙江菜(一)发展历史始于南宋,明清时得到发展。(二)做法及特点由杭州、宁波、绍兴三部分组成口味重鲜嫩清脆(三)代表菜品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蜜汁火方、清汤越鸡、干菜焖肉等71浙江菜:龙井虾仁

取龙井茶叶和鲜活大河虾(挤成虾仁)烹制而成的一道杭州传统名菜。茶叶入馔,古已有之。河虾则被古人誉为“馔品新珍”,肉嫩鲜美,补肾、解毒,营养丰富。将二者烹为菜肴,不仅色泽素雅,而且滋味独特。72徽菜(一)发展历史形成于明清时期。(二)做法及特点

由皖南、沿江、淮北三大部分组成口味以咸鲜香为主(三)代表菜品黄山炖鸽、问政山笋、红烧划水、符离集烧鸡、李鸿章杂碎等73徽菜:问政山笋

安徽歙县问政山所产之笋,笋壳黄中泛红,笋肉清白,异常鲜嫩且微甜。在安徽,人们历来将它做主配料制菜。《安徽通志》中曾有“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尤佳”的记载。“问政山笋”一菜是安徽素菜中最著名的一款特色菜。

74湘菜(一)发展历史始于唐代,兴于近代。(二)做法及特点

主要由湘江流域(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三部分组成口味重辣酸香鲜软脆(三)代表菜品

麻辣仔鸡、生熘鱼片、清蒸水鱼、腊味合蒸、洞庭肥鱼肚、吉首酸肉等

75湘菜:东安仔鸡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里,有天晚上来了几位客商,要求做几道鲜美的菜肴。当时店内菜已卖完,店家便捉来两只活鸡,宰杀洗净,用热油炒后加调料焖烧,淋上麻油出锅。上桌时鸡香扑鼻且味道鲜嫩,商人吃后非常满意,并到处夸奖,于是有很多商人慕名而来,此菜遂逐渐出名。东安县令开始不相信,后亲自到该店品尝,发现此菜确是不错,便称它为“东安鸡”。后因此菜是用嫩母鸡制作,所以叫“东安仔鸡”。76闽菜(一)发展历史盛于清末(二)做法及特点

由福州、闽南(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客家话区)三部分组成口味上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闽西喜浓香醇厚(三)代表菜品

佛跳墙、鸡丝燕窝、沙茶焖鸭块、荔枝肉等77闽菜:佛跳墙始制于清朝末年。清光绪年初,福州市聚春园菜馆郑春发采用以坛煨菜的方法,用海参、鱿鱼、鱼翅、鸡肉、干贝等18种珍贵原料作主料,以陈酒、姜、茴香、桂皮等作配料,放在陶罐中煨制。一次,有几个秀才慕名前往品尝此菜,刚打开煨菜的坛盖,顿时便觉异香扑鼻,有人脱口而出:“妙哉!如果佛祖闻此菜香味也会破戒越墙来品尝。”这样人们就称此菜为“佛跳墙”。78闽菜:沙茶焖鸭块福建一带用沙茶酱烹制的鸭菜,其制法别致,风味独特。“沙茶”一词起源于印尼语,本意是“烤肉串”。传人我国后,“沙茶”指那种烤肉串用的香辣调味品,被叫做“沙茶酱”。“沙茶焖鸭块”就是用沙茶酱烹制而成的。79北京菜(一)发展历史始于元代,盛行于清代(二)做法及特点

由地方菜、清真菜、宫廷菜、官府菜等融合而成,口味浓厚清鲜,质感多样,菜品繁多。烹饪技法以爆、炒、熘、烤、涮、闷、蒸、煮、汆为主。(三)代表菜品

北京烤鸭、涮羊肉、萨其马、酱肘子等80北京菜:北京烤鸭

明代迁都北京后,烤鸭技术也被带到北京,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代时,“烤鸭”又成为乾隆、慈禧太后及王公大臣们所喜爱的宫廷菜。同治三年,北京又出现了“全聚德烤鸭店”。从此,“北京烤鸭”驰名中外。81上海菜(一)发展历史盛行于清末民初(二)做法及特点

口感以清淡为主,讲求嫩脆酥烂(三)代表菜品

下巴划水(红烧青鱼下巴和尾段)、白斩鸡、贵妃鸡(葡萄酒焖鸡翅)、虾子大乌参、生煸草头(“草头”为一种蔬菜)、松仁鱼米等

82上海菜:生煸草头草头制菜在古代就有,当时人们把它作为一种上品蔬菜食用,并常被列入筵席。后来,上海和浙江两省的农村把它普遍作为日常蔬菜食用。民国初期,上海的一些菜馆在民间制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制出了此菜,因其色泽碧绿,鲜嫩人味,富有营养,颇受欢迎。83河南菜(一)发展历史历史悠久,唐宋时形成(二)做法及特点

中扒、西水、南锅、北面。选料严谨、刀工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扒、烧、炸、熘、爆、炝、炒。(三)代表菜品熘鱼焙面、牡丹燕菜、煎扒青鱼头尾等、84熘鱼焙面全称糖醋熘鱼带焙面,是开封著名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配制而成。

1901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从西安取道开封返京,开封府衙派名厨孙可法备膳款待,二人吃了孙可法做的糖醋熘鱼焙面后,光绪称赞是“古都一佳肴”。河南菜:熘鱼焙面85西北菜(一)发展历史始于唐宋(二)做法及特点以陕西为代表,包括甘、青、宁、新等地区味型总体以咸鲜辣酸为主(三)代表菜品

葫芦鸡、奶汤锅子鱼、糖醋鱿鱼卷、百合鸡丝、扒驼掌、虫草雪鸡、绣球雪莲等86西北菜:葫芦鸡将整鸡煮、蒸、炸制而成,因外形似葫芦而得名,为陕西关中地区筵席必备之菜。相传,此菜为唐玄宗时,尚书韦陟的家厨所创。据《酉阳杂俎》和《云山杂记》记载,韦陟食用菜肴极为讲究。一次,韦陟为了吃到味美酥嫩的全鸡,命家厨用先煮后炸的方法烹制。不想鸡做好后,韦陟嫌肉质太老,味也不合他的要求,竟令家丁将厨师重打致死。

87西北菜:葫芦鸡随后,他又叫第二位厨师再做,这位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炸方法烹制,做熟的鸡虽然鸡肉酥嫩,但鸡肉脱骨、皮肉松碎、鸡不成形。韦陟以为这样好吃的鸡所以不成形,一定是厨师偷吃过,结果不问青红皂白,又将这位厨师赶走。第三位厨师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把鸡捆扎起来,先蒸再炸,这样做出来后,不仅鸡肉鲜香酥嫩,而且形似葫芦。后来人们就把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鸡叫做“葫芦鸡”,且一直流传至今。88第四节

中国酒文化和茶文化

89一、中国酒文化1、古代的酒器:明代金壶唐代金杯宋代银壶90人类的饮食是由“饮”和“食”两部分组成的,“饮”的远古起源是酒(茶的起源要比酒晚许多,一般也不作为饭食的组成部分),因此说起古代的饮食文化,自然离不开的是酒和酒具。盛酒的器具有:尊、壶、卣、彝、罍、缶等。饮酒的器具有:爵、觯、觚、斝、觥等等。尊是酒器的总名,凡酒器都可以叫做尊。91尊92四羊方尊曾侯乙青铜尊盘93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94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95爵:古代饮酒器的通名,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96觚

左:兽面纹觚,通高15.1cm,宽10.7cm,重0.37kg

右:受觚,通高26.4cm,宽14.8cm,重0.93kg97觥

98耳杯是饮酒器,古称“羽觞”(shāng),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多为漆器。“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三月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99饕餮纹觯,商代晚期,通高19.8,口最大径9.3,底最大径9.1厘米,椭圆。100玉合杯近代酒壶现代套盅101彝族五嘴酒壶彝族皮质漆器酒碗

清代瓷制酒具1022、中国的饮酒文化

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103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1043、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1054、独特的饮酒方式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106“转转酒”:这是彝族人特有的饮酒习俗,所谓“转转酒”,就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无宾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的圆圈,一杯酒从一个人手中依次传到另一人手中,各饮一口。这个习俗,据说来自一个动人的传说: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剩的米饭在第二天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三个兄弟你推我让,都想将酒留给其他弟兄喝,于是从早转到晚,酒也没有喝完,后来神灵告知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出来,于是三人就转着喝开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1075、劝酒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108二、中国茶文化1、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广义上是指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