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考研09神经_第1页
生理考研09神经_第2页
生理考研09神经_第3页
生理考研09神经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93:神经纤维及其功能1、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兴奋轴浆运输(2011)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AA带膜的细胞器B递质合成酶C微丝、微管D神经营养因子1.3营养性作用(2010)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后常有肢体肌萎缩后遗症,主要原因是:DA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害作用B神经的兴奋性支配作用减弱C神经支配由兴奋转为抑制D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结构;功能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3、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正比有无髓鞘、髓鞘厚度(轴索直径:纤维直径=0.6:1)(1997)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C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直径增加而降低答案:E层次:综合(记忆)考点: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因素解析: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Na+内流的量,而Na+内流的量取决于细胞膜内外Na+的浓度差,与细胞直径无关。但细胞直径能够影响动作电位在同•细胞上的传导速度,细胞直径越大,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越快。3.3温度:正比4,神经纤维的类型周围神经纤维:A(a、0、丫、6)、B、C(2001)C类神经纤维包括:ACA自主神经节后纤维B自主神经节前纤维C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D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4.2感觉神经:I(a、b)、II、III、IV知识点94:定向突触的传递1、突触的分类:化学性突触(定向;非定向);电突触2、突触的传递(电-化学-电):动作电位传递至突触前末梢lea?+内流一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出胞)一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一离子通道开放一突触后电位A动作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D静息电位E后电位(1994)终板电位是:C(199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C3、影响因素递质释放:Ca2+内流;递质释放相关蛋白活性(2000)下列哪一项在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EA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B神经末梢去极化C神经末梢处的Na.内流D神经末梢处的《外流E神经末梢处的Ca2+内流(2007)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是:C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突触蛋白I磷酸化的程度C进入前膜Ca?+的量D突触小泡大小(2001)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BC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锋电位的幅度C进入突触前膜的Ga?+的数量D递质小泡的大小已释放递质的清除:突触前末梢重摄取;酶解代谢受体:亲和力;数量4、突触后电位4.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a.内流一去极化电位(200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B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4.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内流f超极化电位(1991)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生产过程的描述,哪项是是错误的:EA突出前末梢去极化BCa?+由膜内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突触后膜对K\C「的通透性升高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2006)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C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B具有“全或无”性质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5、动作电位产生的部位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轴突始段(1992,2014)若干EPSP总和后足以达到阈电位水平,神经元上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轴突始段 B.树突 C.胞体D.轴突末梢答案:A 层次:记忆考点: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部位解析: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轴突始段。5.2感觉神经元(有髓):第一个郎飞结知识点95:人体内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2、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神经肽;喋吟类;气体类临床联系:苯二氮草类药物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镇静类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理仑、巴比妥酸盐等,通过作用于Y-氨基丁酸受体发挥镇静麻醉作用。(1991)属于神经递质的是:ACDAT-氨基丁酸B5羟色胺酸C5羟色胺D多巴胺A甘氨酸B色氨酸C酪氨酸D谷氨酸(2007)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原料是:C(2007)/氨基丁酸合成的原料是:D3、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分布胆碱能神经元: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丘脑特异感觉投射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胆碱能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2002)下列各项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ABCDAa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BY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C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D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3.2胆碱能受体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Ml(脑);M2(心脏);M3(平滑肌);M4(平滑肌,胰腺);M5(2005)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CA自主神经节B骨骼肌终板膜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E消化管壁内神经丛所有的神经元(2007)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草碱样作用有关的是:B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道收缩减弱D瞳孔扩大(1995)下列哪个不是有机磷中毒时的毒蕈碱样表现:CA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B多汗C肌肉颤动D瞳孔缩小E心率减慢(2007)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出现“阿托品化”的表现有:ABDA瞳孔扩大B颜面潮红C心率减慢D肺部啰音消失A阿托品B解磷定C美解眠D尼可刹米E甘露醇(1996)解除有机磷中毒时烟碱样毒性作用,首选:B(1996)解除有机磷中毒时毒蕈碱样毒性作用,首选:A322N型受体(阻断剂:筒箭毒碱):N1(神经元);N2(骨骼肌)(2006)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AA筒箭毒B心得安C酚妥拉明D阿托品E烟碱(1990)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的烟碱样症状是:BA多汗B肌束颤动C瞳孔缩小D支气管痉挛E流涎(2012)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下列临床表现中,能提示中度中毒的是:CA出汗、流涎B呕吐、腹泻C胸背部肌肉颤动D瞳孔缩小(2008)当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出现:ABCA骨骼肌收缩颤动B瞳孔缩小C大汗淋漓D心率加速4、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布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低位脑干上腺素能神经元:延髓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多数交感节后纤维体421a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al;a2(突触前膜)临床联系:右旋美托咪碇右旋美托咪陡为新型高选择性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还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稳定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剂及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抗寒颤等作用。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于1999年批准,将其应用于ICU短时间(24h)的镇静与镇痛,2009年批准用于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镇静。右旋美托咪咤现用于神经外科、儿科、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困难气道管理等方面,临床应用状况良好,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小(2011)由a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生理活动有:ABA瞳孔开大B骨骼肌血管收缩C胃肠平滑肌收缩D脂肪分解加强4.2.2B受体(阻断剂:普蔡洛尔):31;p2;P3A心肌B血管平滑肌C虹膜辐射状肌D支气管平滑肌(2009)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D(2009)去甲肾上腺素与P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AA瞳孔开大B气道阻力增加C血压降低D血糖降低(201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al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C(201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C知识点96: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联系2、辐散式联系:多见于传入通路3、聚合式联系:多见于传出通路4、链锁式联系:扩大空间作用范围5、环式联系:形成反馈;后发放(2011)下列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D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式联系知识点97: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1、单向传播:突触前末梢一突触后神经元2、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需要较长时间(2006)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CA传人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3、兴奋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突触前神经元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不同5、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1997)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D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2003)突触的传递特征有:BDA双向性B总和现象C相对不疲劳D对内环境改变敏感(2009)下列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叙述正确的是:DA双向传播B不衰减传播C兴奋节律不变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知识点98: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制:抑制性神经元一抑制性神经递质一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构基础锁式联系:传入侧支性抑制式联系:回返性抑制A突触前抑制B突触后抑制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2001)超极化抑制是指:B(2001)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B(1988)突触后抑制:ABCA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B突触后膜呈超极化C回返性抑制和交互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D由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直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2、突触前抑制机制:兴奋性递质释放I-Ca2+内流减少.L1.1C「外流t:细胞膜去极化f动作电位幅度I.1.1.2C外流f:复极化加快f动作电位时程I2.1.2敏感性降低2.2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型突触(1998)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D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E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知识点99:感受器及其生理特性1、感受器:生物体内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2、感受器的生理特性宜刺激能作用:刺激能量-*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一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199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涉及:ABA将刺激能量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B先产生发生器电位,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产生动电位C发生器电位是"全或无"的D发生器电位传入中枢一定部位,就会产生主观感觉码作用:刺激所包含的信息(类型、部位、强度、持续时间)一动作电位的序列应现象:若以••个强度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个感受器,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降低(2007)当刺激感受器时,如果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DA传导阻滞B衰减性传导C疲惫D适应(1995)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感受器最容易适应:CA肌梭B伤害性感受器C触觉感受器D内脏化学感受器E肺牵张感受器(2009)下列感受器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的有:BCDA环层小体B关节囊感受器C肌梭D颈动脉体知识点100:感觉投射系统1、特异投射系统成:特异感觉接替核1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点:点对点投射能: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2010)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AC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D建立丘脑和人脑皮层之间的反馈联系2、非特异感觉接替核成:非特异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点:弥散投射(1994)感觉的非异性投射系统:CDA外周感受野与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是由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途径共同组成的C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很重要的结构D有多级神经元参与传递2.3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2008)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B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A参与睡眠形成机制B参与学习与记忆机制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D协调各种感觉在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E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的传出活动(2005)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E(2005)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C知识点101: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1、定位:中央后回2、感觉投射规律躯干四肢:交叉性投射;头部:双侧性投射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总体安排倒置,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正立知识点102:痛觉1、分类躯体痛体表痛快痛:快痛:A6类纤维f体表感觉代表区(2012)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AAA„纤维BA,纤维CB类纤维DC类纤维1.1.1.2慢痛:C类纤维一扣带回(2013)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是:DAA.纤维BA、纤维CB类纤维DC类纤维(1994)当脚趾受到机械性损伤刺激时,可引起快痛与慢痛:ABDA快痛由A6纤维传导,慢痛由C纤维传导。B快痛在传递过程中在脊髓要换神经元C慢痛在皮层的代表区与外周刺激部位间有点对点的关系D痛觉传入纤维兴奋的原因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释放化学物质1.1.2深部痛(慢痛)一肌肉收缩一缺血性疼痛1.2内脏痛(慢痛):中空内脏器官对牵拉性刺激和扩张性刺激敏感2、慢痛的特点定位不明确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反应(1991)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CA刺痛B慢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200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脏性腹痛特点的是:AA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B疼痛程度剧烈而持续C可有局部腹肌强直D疼痛可因体位变化而加重3、牵涉痛念: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制:会聚-投射理论知识点103:眼的折光功能1、折光系统:角膜(折射主要部位);房水;晶状体;玻璃体(1988)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最大的界面是:EA房水-水晶体前面界面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C水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D玻璃体-视网膜界面E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1994)从物体射向视轴右侧的光线:ADA被双眼中央凹左侧的视网膜所感受B产生的冲动沿着右侧视束传导C产生的冲动在额叶视区内引起有意识的感觉D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像2、简化眼:与正常眼折光系统等效的简单模型3、眼的调节状体变凸制:副交感神经一睫状肌收缩一睫状小带松弛一晶状体变凸(1992)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DA角膜曲度增大B角膜曲度减小C瞳孔缩小D晶状体曲度增大E晶状体曲度减小(1996)当悬韧带放松时可使:BA晶状体曲度减小B晶状体曲度增大C角膜曲度增大D角膜曲度减小E瞳孔缩小(2013)当睫状肌收缩时,可引起的生理效应是:DA睫状小带紧张性增加B角膜曲度增加C瞳孔增大D晶状体曲度增加义:增强折光能力点:眼做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1993)人眼的近点表示:CA视力B眼的折光能力C眼的调节能力D视杆细胞的功能E视锥细胞的功能(2002)眼球前后径正常的人,眼的近点愈近,说明其:BA角膜愈呈球形B晶状体弹性愈好C缩瞳能力愈强D双眼球会聚能力愈强E对光反应能力愈强(1989)眼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是:BDA远点B近点C焦距D焦度3.1.4老视原因:晶状体弹性变差(2012)老视发生的主要原因是:BA玻璃体透明度改变B晶状体弹性减弱C角膜透明度改变D房水循环障碍(2007)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常是:BA近视B远视C散光D老视.4.2矫正:凸透镜3.2瞳孔缩小2.1机制:副交感纤维一虹膜环形肌收缩一瞳孔缩小2.2意义: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2.3瞳孔对光反射: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双侧性(1994)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CA瞳孔近反射B直接缩小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直接光反射E减弱的瞳孔开大反射(2010)正常情况下,用手电筒灯光照射左眼时出现的反射性反应是:DA左侧瞳孔缩小,右侧瞳孔不变B右侧瞳孔缩小,左侧瞳孔不变C左侧瞳孔明显缩小,右侧瞳孔略有增大D左、右侧瞳孔同等程度缩小3.3视轴会聚机制:动眼神经一内直肌收缩一视轴会聚意义:使物像始终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应点上,以避免复视(2014)因眼外肌瘫痪或眼球内肿瘤压迫而产生复视的原因是A.物像发生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B.眼球变形而导致眼内压过高C.入眼光线分别聚焦于不同焦平面 D.物像落于双眼视网膜的非对称点上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视轴会聚的意义解析: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机制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视轴会聚。其中视轴会聚的生理意义是使物像始终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应点上,以避免复视。因此,当眼外肌瘫痪或眼球内肿瘤压迫而导致视轴不能正常会聚时,物像落于双眼视网膜的非相应点上,产生复视。(2005)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D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变凸有助于消除球面像差和色像差C瞳孔缩小可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有害刺激D双眼球会聚可避免复视而形成单视视觉E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加强(1998)眼的视近物调节机制包括:ABCA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译放AChB晶状体前后面变得更凸C内直肌收缩D瞳孔括约肌松弛知识点104: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视杆系统视锥系统分布视网膜周边视网膜中央数量多少会聚联系多少,单线联系光敏度高低视敏度低高色觉无有功能晚光觉(暗视觉)昼光觉(明视觉)感光机制视紫红质三色学说临床联系: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2004)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C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C视敏度高D光敏度高E司暗视觉(2008)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特点是:BA数量少B对光敏感度高C能产生色觉D分辨能力强(2003)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B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2009)视网膜中央凹视敏度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是:DA感光细胞密度大B感光细胞兴奋性高C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D传入通路的汇聚程度小(2011)视网膜中央凹对光的感受高,其主要原因是:CA感光色素含量高B感光细胞的兴奋性高C传入通路的汇聚程度小D感光色素处于合成状态(1995)光线刺激视杆细胞可引起:CANa.内流增加和超极化BNa.内流增加和去极化CNa+内流减少和超极化DNa卡内流减少和去极化EK.外流停止和去极化A视盘B视盘的周边部C中央凹D中央凹周边部E视网膜周边部(1997)视网膜上既无视锥也无视杆细胞的部位是:A(1997)视网膜上仅有视锥细胞的部位是:C知识点105: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1、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2、明适应和暗适应3、视野:用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知识点106:听觉1、听阈:对每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2006)正常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最敏感范围是:CA20-20000HzB100-6000HzC1000~3000HzD1000-10000HzE5000~20000Hz2、中耳的功能:将声波刺激能量传给内耳确:鼓膜(较好的频率响应;较小的失真度)(2000)鼓膜:BCA使传人耳内的声波频率明显改变B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C咽鼓管阻塞时,可使其内陷D是一个平面膜效:听骨链(惰性最小;效率最高)压作用:减小振幅,增大压强

(2011)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传播的变化:B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2013)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传播的变化:B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鼓膜面积>卵圆窗面积听骨链长臂>短臂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主要):鼓膜一听骨链卵圆窗内耳淋巴液83.(2005)声波传入内耳最主要的途径是:BA颅骨颍骨中耳蜗内淋巴B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耳蜗C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圆窗膜耳蜗D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耳蜗外耳道鼓膜颗骨中耳蜗内淋巴外耳道鼓膜颗骨中耳蜗内淋巴骨传导:耳蜗骨壁一内耳淋巴液振动4、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理论(2004)听觉感受器官位于:AA耳蜗B鼓膜C半规管D椭圆囊E球囊(2009)听觉器官的感应装换装置——螺旋体所在的部位是:CA盖膜B卵圆窗膜C基底膜D前庭膜底膜底部:高频声音共振底膜顶部:低频声音共振(1993)按照行波理论,低频振动(低音调):DA只引起耳蜗顶部基底膜发生振动B只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发生振动C整个基底膜均有振动,振幅大小相同,终止于顶部D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E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开始较大而后逐渐调小,近顶端处逐渐消失87.(2012)关于耳蜗声波频率分析的行波学说,错误的叙述是:DA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均从基底膜底部开始B声波频率愈低,行波的传播距离愈远C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D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在蜗顶部附近(2010)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ABA其频率和幅度与声波一致B不发生适应C有一定的阈值D有一定的不应期(2014)下列结构中,受损后可产生感音性耳聋的有:A血管纹 B听骨链 C咽鼓管 D螺旋器答案:A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耳的感音功能;耳的传音功能解析:外耳和中耳(包括听骨链、咽鼓管)主要负责传音功能,其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传音性耳聋;内耳(包括血管纹、螺旋器)主要负责感音功能,其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感音性耳聋。知识点107:平衡感觉1、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半规管壶腹脊:角加速度身体绕纵轴旋转:水平半规管头部绕冠状轴旋转:上半规管;后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囊斑:直线加速度2、前庭反应前庭姿势调节反射:椭圆囊、球囊(1991)椭圆囊:ABCDA是一个重力感受器B与半规管和耳蜗的内淋巴液相通C囊斑处的毛细胞的纤毛埋植在含有碳酸钙的耳石膜内D能引起肌紧张的反射性改变2.2自主神经反应:半规管(晕船:上半规管、后半规管)(1995)冷水进入--侧耳内,可引起下列哪•变化,从而导致出头晕和恶心等植物性功能改变:EA冷却了耳石器官B壶腹崎的运动减弱C前庭传入神经放电增加D前庭传入神经放电减少E内淋巴液流动(2008)发生晕船反应时,受到过度刺激的感受器有:ACA上半规管B外半规管C后半规管D椭圆囊和球囊眼震颤:半规管(水平半规管:水平震颤)动相:对侧动相:同侧知识点108:运动的中枢调控功能概述1、运动的分类:反射运动(最简单、最基本);随意运动;节律性运动2、运动调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总体策划: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皮层小脑协调、组织和实施:运动皮层;脊髓小脑执行:脑干;脊髓知识点109: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髓运动神经元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功能:引发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协调不同肌群活动v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功能: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2007)丫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C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D引起腱器官兴奋(1998)当丫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C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D梭外肌收缩E校内肌舒张2、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知识点110:脊髓休克1、概念:当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2、表现体反射消失:屈肌反射;牵张反射(1995)较强烈的屈反射:ABCDA有关的运动神经元有后放电B是多突触反射C由伤害性刺激引起D常常同时出现对侧伸反射(2000)关于屈反射:ACDA是多突触反射B脊髓离断后减弱C后放是它的一个特征DBabinski's征属于屈反射2.2内脏反射消失交感神经: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副交感神经:粪、尿潴留(2012)脊髓休克过后脊髓反射恢复的特征是:ACDA低等动物反射恢复决B人类不能恢复C屈肌反射、蹦反射恢复较快D发汗反射增强(2002)胸段脊髓受损在脊休克过去之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为:AA尿失禁D尿频C尿急D尿多E排尿困难(1994)出现全脊髓麻醉时的处理要点是:EA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B经鼻管给氧吸入C静脉注射镇痛镇静剂D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E立即人工呼吸与支持循环(2009)高位截瘫的并发症:ABCDA褥疮B排尿障碍及泌尿系感染C高热D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3、原因: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4、高位中枢的作用:易化伸肌反射;抑制屈肌反射知识点111:牵张反射1、概念: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1995)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C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1993)腱反射或骨骼肌牵张反射:CA是由于刺激了肌腱内的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B传出神经是前角小运动神经元C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D此反射在屈肌较明显E以上各项都对2、感受器1、肌梭神经:la和II类纤维(2000)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位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Ia类和H类纤维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A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Aa纤维B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AY纤维C传入纤维为C类纤维D传入纤维为B类纤维E传入纤维为AB类纤维(1997)脊髓动物实现的骨骼肌牵张反射:A(1997)完整动物的内脏疼痛反射:C1.2作用:兴奋a运动神经元(1988)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BA对同-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作用C对脊髓的任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它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2012)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AA兴奋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B抑制同一肌肉的B运动神经元C抑制同一肌肉的Y运动神经元D兴奋其他关节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2、腱器官神经:1b类纤维:抑制a运动神经元(2013)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所引起的效应是:BA对同一肌肉的y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2.3反牵张反射:防止牵张反射过强而拉伤肌肉3、类型腱反射刺激:快速牵拉肌腱效应器:快肌纤维反射类型:单突触反射肌紧张刺激:缓慢持续牵拉效应器:慢肌纤维;不同运动单位交替进行收缩反射类型:多突触反射功能:维持身体姿势(主要是伸肌);随意运动的基础4、临床意义减弱:反射弧损害或中断亢进:高位中枢病变(2011)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B反射中枢位于延髓C效应器为同侧拮抗肌D为多突触反射(2006)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CA肌梭是其感受器B脊髓是其基本中枢C脊髓横断后将永久消失D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Ea和丫纤维是其传出纤维知识点1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1、易化区作用>抑制区作用2、去大脑僵直概念:于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及表现为抗重力肌(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类型:y僵直知识点113: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控1、主要运动区部位:中央前回;运动前区调控规律交叉性支配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和复杂程度有关倒置2、运动传出通路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侧束:支配四肢远端肌肉,参与精细、技巧性运动111. (1994)锥体束最主要的机能是:B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C抑制腱反射D使肌群运动协调E调节肌紧张2.1.2皮层脊髓前束:支配躯干、四肢近端肌肉,参与姿势维持、粗大运动2.2损伤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麻痹传出通路:不全麻痹下运动神经元:柔软性麻痹(199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ABCA肌紧张减退B腱反射见弱或消失C肌萎缩明显D巴彬斯基征阳性知识点114: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1、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通路:易化大脑皮层发动运动通路:抑制大脑皮层发动运动(2010)下列关于基底神经节运动调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A发动随意运动B调节肌紧张C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D参与运动的设计2、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种类:多巴胺能纤维A甘氨酸B多巴胺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P物质(2004)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2004)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B2.2功能:易化大脑皮层发生运动3、有关疾病帕金森病病变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2002)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A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B脑干网状结构肌碱能系统C纹状体-黑质r氨基丁酸能系统D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E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2014)用左旋多巴治疗不能缓解的帕金森病临床表现是A.面部表情呆板B.肌紧张增高C.动作缓慢 D.静止性震颤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解析:帕金森病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使直接通路活动减弱而间接通路活动增强,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发动受到抑制,变现为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应用左旋多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述症状。但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有的静止性震颤,其产生是与丘脑外侧腹核等结构的功能异常有关,因此,应用左旋多巴不能缓解静止性震颤。A蚕豆病B苯丙酮尿症C帕金森病D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2012)与G6PD缺陷有关的疾病是:A(2012)与多巴胺生成障碍有关的疾病是:C表现:运动减少,肌紧张增强(静止性震颤)亨廷顿病病变部位:V-氨基丁酸能神经元表现: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知识点115: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脑部位绒球小结叶蚓部,中间半球部半球外侧部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平衡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易化肌紧张参与运动的策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损伤表现身体平衡失调位置性眼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无明显表现(2005)人小脑绒球小结叶损伤后,将会出现下列哪种症状:AA站立不稳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2008)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AA站立不稳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2013)小脑功能异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BCDA肌张力增高B意向性震颤C站立不稳D位置性眼震撼1、紧张性作用(1991)迷走神经:ABCA当受到刺激时,对血管收缩的强度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B在神经干中含有传入和传出纤维C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在安静时对心脏的紧张性作用较明显D在神经干中含有副交感节后纤维2、双重神经支配:往往相互拮抗(2004)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组织有:BCDA肾上腺髓质B血管平滑肌C胰腺和胃腺D心传导组织A交感神经支配B副交感神经支配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988)肾上腺髓质:A(1988)一般汗腺:A3、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神经:作用广泛;动员机体潜在力量,适应环境的急变(1989)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BA瞳孔缩小B骨骼肌血管舒张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逼尿肌收缩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1998)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DA瞳孔缩小B逼尿肌收缩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妊娠子宫收缩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000)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DA肠蠕动抑制B瞳孔开大肌收缩C肾素分泌D胰岛素分泌E骨骼肌血管舒张(2003)交感神经兴奋可使:D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液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瞳孔缩小(2013)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CA胃肠运动增强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瞳孔开大肌收缩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994)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E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4.2副交感神经:作用局限;休养生息(1992)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C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1995)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C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2006)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引起:ACA心率减慢B胃肠运动减弱C瞳孔缩小D糖原分解增加(2012)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BA汗腺分泌增加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瞳孔开大肌收缩D胃肠运动减慢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膀胱逼尿肌收缩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997)交感神经的作用有:D(1997)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CA骨骼肌收缩B胰岛素分泌C糖原分解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