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数学教案6篇
学校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同学掌控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那么、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控求倒数的方法。
2.能娴熟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四、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控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娴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沟通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关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由于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说清晰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由于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日,我们继续来讨论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班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老师4人,女老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依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依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觉什么?
学校数学教案篇2
本节课主要教学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已经提供好了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径索,教学时可以根据教科书提出的问题组织同学逐一解决,大体分为三大步骤,先引导同学从情境中发觉问题,收集信息,能够从详细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再尝试验索、查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末通过反思解决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同学在沟通、评价中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次后教学的,是引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应用课,前面同学已经积累了肯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一步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加强同学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控。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同学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同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转变运算顺次。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仔细观测、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控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测,争论法,探究法
预设流程
具体内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分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应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楚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涌现身体不适、简单衰弱、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认真观测,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合作沟通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已烤的〕和〔剩下的〕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先求出〔剩下的量〕,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次数〕。
〔3〕尝试解决,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老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出自己的想法。
〔6〕老师精讲,再次理清题意。
2.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日讨论的问题为什么需要两步解答?
精讲点拨
〔约5分钟〕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假如其中的一个
信息径直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径直告知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末的问题。
测评总结〔约15分钟〕
1.达标测试。
〔1〕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援助说明。
④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45÷5
=9〔米〕
③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假如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③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④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⑤解答正确吗?
2.课堂总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假如其中的一个信息径直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径直告知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末的问题。
3.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校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探究简约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简约的推断技能,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培育同学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同学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同学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预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6个。学具: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调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许多,你们想去探究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规律。
板书课题:探究规律。
二、初步探究
1.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究发觉规律。
〔2〕课件出例如3。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
同学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老师:观测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觉?
同学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个。
上面是0个,下面是6个;上面1个,下面5个;上面2个,下面4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个,下一排是6、5、4个……
老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觉,就是这3幅图的排列规律,这3幅图就是按同学们说的规律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2〕运用规律。
老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
抽同学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同学说,然后展示出同学画的图形〕
老师:刚才同学们依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依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应用。
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末画出来,留意〔2〕题可以画成:
2.教学例4
〔1〕观测思索,发觉规律。
老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究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例如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同学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老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沟通。
老师:同学们在沟通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沟通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晰,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老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沟通行吗?应怎样沟通呢?〔同学说方法〕
老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沟通过程中要留意:发言的人要掌握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仔细倾听他的发言,实时订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沟通一次,好吗?
老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觉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同学可能说:每组两个数相差5。每组第1个数比第2个数多5,第2个数比第1个数少5。第1个数依次增加5,第2个数也依次增加5。……
老师:这些规律是你一个人找到的吗?怎么知道的?
同学: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们组同学找的。
老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测、思索,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沟通,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同学填空,然后抽同学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69页课堂活动第2题。规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诀;后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回顾
老师:今日,同学们探究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同学回答后,老师板书:方法——〔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老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吧。
2.完成第5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3.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纪90时代,德国一位10岁的孩子高斯,喜爱动脑筋,在计算1+2+3+…+100时,发觉了数字的排列规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从小喜爱动脑筋找规律、用规律,后来他成了德国伟大的数学家。
请看:〔课件出示〕
这是由数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数字表,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的,取名叫杨辉三角。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有爱好就自己去讨论吧!
教学反思:
学校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控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控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口头提问题:
〔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
(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
同学依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预备题
〔1〕同学读题
〔2〕思索: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
〔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
3、引入新课
假如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例如2
①同学读题
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③依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
松树
6课
柏树
8棵
杨树
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
⑤同学尝试解答
⑥思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5+6=21求的是什么?
21+8=29求的是什么?
⑦同桌相互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依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依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
〔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
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
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
〔2〕同学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一比
争论:
〔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1〕同学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九第1题
⑴同学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九2、3、4、5题。
学校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
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觉问题,进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提高合作沟通技能。
3.养成先看运算顺次,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春游吗?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漂亮的地方春游!导游阿姨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聪慧,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情愿接受挑战吗?
1.比一比,看谁的眼光好。
30+8×45×2+380-60+85×9-5
25-7×335÷7-564-24÷63+4-5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60-42=186÷2=318-3=15
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边预备坐船过河去春游。齐读课题,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同学看图回答
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解决问题。会做吗?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同学试着做一做。
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部分同学板书
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B.29+25÷9C.(29+25)÷9D.29÷9+25÷9
2、同学活动
(1)小组合作沟通,争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看法,并进行说明。
(2)指名汇报争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3、议一议。29+25÷9这样列式对吗?
4、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伙伴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5、认识小括号的同学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并读算式(29+25)÷9
6、老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援助我们转变运算顺次,假如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
小括号中的。
7、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精确的在书上写出来。脱式计算(29+25)÷9。并练习讲题。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导游阿姨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你们情愿接受吗?
1、比一比,谁的眼光好。(说出运算顺次)
30+8×4(30+8)×45×2+35×(2+3)
80-64+880-(64+8)5×9-5(26-20)×8
2、比一比,谁判断的最精确。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减去6的差。再乘以乘6?列式为(81-6)×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日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盼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日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学校数学教案篇6
课题:认识平年和闰年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控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加查找、发觉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对数学产生新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发觉并掌控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控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同学自由发言、沟通,老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缘由了。
二、沟通共享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这是****~****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测,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年份〔年〕****……************
2月的天数〔天〕
〔2〕组织沟通。
①反馈填写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收意愿协议书模板
- 继承调解协议书范文
- 就业协议书遇到裁员
- 婚姻自行协商协议书
- 债务抵押协议书模板
- 民事赔偿双方协议书
- 离婚房租协议书范本
- 民企关闭赔偿协议书
- 离婚年底分红协议书
- 员工外出住宿协议书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 全国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数据库规范1123
- 护理中医新技术新项目
- VDA-6.3-2016过程审核检查表
- 【MOOC】普通地质学-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医疗废物的处理》课件
- 教育培训合作分成协议书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