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课件_第1页
我的母亲课件_第2页
我的母亲课件_第3页
我的母亲课件_第4页
我的母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1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胡适母亲其人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

胡适母亲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最大的愿望是想要盖一所新房,然而因为生活困苦而不得。顺弟16岁的这年春天,上庄的星五嫂来到中屯金灶家,给顺弟说媒,说的便是她家的大侄儿,人称“三先生”的胡传。这一年,胡传已经48岁了。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打算续娶个填房。顺弟听了,低着头,半晌不肯开口,但心里却在紧张活动。三先生她是见过的,人家都说是好人。她想,做填房,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儿女多,又是做官人家,聘金财礼应该会更好看些。这是她报答父母的好机会,可以帮助父亲建起他一生梦想的新屋。于是,顺弟暗暗下了决心,应承了。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的时候,胡适的父亲去世,胡适的母亲遭到这般沉重的打击,当时还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虚龄也只23岁!她在人生的途路上还刚刚迈开几步,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这是一个中国妇女的最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苦痛,莫过于许多亲人的相继死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1904年三子胡洪死。

1905年父冯振爽死。

1909年妹冯玉英死。

弟冯诚厚死。

1915年长女胡大菊死。

长子胡洪骏死。

1917年长孙胡思明死。

绩溪上庄一带,蒙馆学金很低,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先生教起书来自然也不肯尽心,只教学生念死书,背死书,还动辄施以体罚。这样,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便常常逃学。胡适的母亲却与众不同,舍得在学金上下本钱。据胡适回忆说: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因此一着,先生便对胡适另眼相看,特别优待,认真地为他讲书,把一字一句的意思讲得清清楚楚。这使胡适得到莫大的好处。他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正是他的母亲增加学金所得的大恩惠。

胡适留学美国那几年,家中经济异常困窘。几个哥哥闹着分了家。胡适的母亲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贫窘之状可见一斑。恰巧这时,族中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胡适的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她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仍处处为儿子设想,真可以算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母亲形象。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极其深远影响。3.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教学目标文绉绉(zhōu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仁慈:慈爱慈善。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一、读课文,认识母亲(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值得注意的字词。我的母亲{童年生活深远影响记叙母亲(1-4)(5-12)(13)对“我”对家庭对自己(5-7)(8-11)(12)2.理清文章思路3.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4.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母亲在我心中形象的语句。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这些事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二、理要点,解读母亲一是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做人上的训导(5)(6-7)讨论交流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9-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

2.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例: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

正如作者所说,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做人上能反省“吾身”。是母亲培养了作者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她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儿子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做人上能自我反省。(2)她教育孩子能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不溺爱,不娇惯。(3)她不在人前惩戒孩子,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些在今天都是值得借鉴的教子方式。4.你怎么看待母亲的教子方式呢?1.你从文中读出了作者对母亲一种怎样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的?三、品语言,体会情感

作者对母亲是一种深深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作者用童年的视角、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2.找出饱含作者对母亲情感的句子,谈谈体会。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而不是说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请你以“我发现了文中……”的形式说说文章的写作特色。四、赏妙笔,探究写法

别致生动的叙事角度

鲜明的对比手法

水到渠成的铺垫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1.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2.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3.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一句话。五、抒真情,感恩母爱

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坚实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爱你永远,以此来告白神圣无私的母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