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五)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五)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五)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五)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 A型题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肾中精气的盛衰 B.心肺的功能状态 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 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顺应四时调摄D.昼夜晨昏调养E.起居有常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A.药膳保健B.注意饮食卫生C.提倡饮食有节D.克服饮食偏嗜E.强调高营养饮食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A.提高治愈率 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 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E.以上均不是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不属于治则的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A.实则泻之B.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A.寒因寒用B.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通因通用D.热者寒之E.寒因寒用“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E.以上皆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A.虚证B.真实假虚证 C.实证D.真虚假实证 E.虚实夹杂证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祛邪兼扶正B.扶正兼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单独祛邪 B.单独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D.扶正兼祛邪E.祛邪扶正并重“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E.寒湿泄泻“塞因塞用”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腹胀 B.血枯经闭 C.肾虚尿闭 D.气郁腹胀 E.阴虚便秘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阴病治阳适用于下列何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下列非调理脏腑治则的是: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C.脏病治腑D.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E.腑病治脏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 B.先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血虚证,临床多从何脏腑论治:A.肝胃B.脾胃C.肝肾D.肝胆E.肝胃骨和髓之病变,多从何脏论治:A.心B.肺C.脾D.肝E.肾单纯的气血证常从何脏论治:A.心肝肺B.肝肾C.心肝肾D.心肾E.肺脾肾水湿痰饮多从何脏论治:A.心肾B.肺脾肾C.A.心肾B.肺脾肾C.心脾肝肾气滞宜:亡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 C.回阳救逆 D.救阴固脱 E.阴中求阳“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 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二) B型题A.静功锻炼,注意保津养阴 B.运动适度,注意养阳 C.户外动形锻炼,注意养阳D.晨炼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E.以上皆宜春季养生活动最宜:秋季养生活动最宜;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 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 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上述何项属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上述何项属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

心阳不足者,法宜:心脉瘀阻者,法宜:心火炽盛者,法宜:A.脾不统血B.心阳不足者,法宜:心脉瘀阻者,法宜:心火炽盛者,法宜:A.脾不统血B.脾气下陷健脾利水之法适用于:益气升提之法适用于:A.滋养肝阴B.补养肝血肝阳上亢化风者,治宜:肝阴不足者,治宜: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脾虚湿阻 D.脾虚水肿C.清降肝火D.疏肝理气E.脾虚带下E.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潜阳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泄病证,其治则当属: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E.阳中求阴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D.E.阳中求阴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16.17.18.19.20.21.22.23.24.25.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E.寒病见寒象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 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寒因寒用”的治则适用于:A.行气开郁 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E.益气升提气闭者,治宜:脾气下陷者,治宜:A.活血化瘀 B.温经散寒C.清热补气D.益气活血E.活血通络血瘀者,治宜:

血寒者,治宜:A.补髓填精B.补益肾气以摄精C.疏利精气D.通络散结E.活血化瘀小儿五迟者,治宜:男子滑精、早泄者,治宜:A.补气填精B.疏利精气C.益气摄津D.补血养津 E.滋补肾阴气滞精阻者,治当:津血亏少者,治当:A.单纯扶正B.单纯祛邪C.扶正兼祛邪 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真实假虚 B.虚实夹杂且微虚微实 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 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且甚虚甚实,病邪胶固不易扩散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 E.未病先防“用温远温”此属于:“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三)D型题以热治热适用于: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 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 E.真热假寒证以寒治寒适用于:A.阴寒偏盛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 C.真热假寒证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真寒假热证塞因塞用适用于:A.大便粘滞不爽B.少腹胀满窜痛C.腹胀硬满不减D.脾气虚运化无力E.腹部胀满时减通因通用适用于(四)X型题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 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动形养生可达到: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 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 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克服饮食偏嗜包括:A.防止饮食不洁B.食能以时 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药食结合 E.避免五味偏嗜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A.肝B.脾C.心D.肺E.肾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A.以药为主B.以食为主 C.药食结合D.因时制宜E.辨证施膳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食积所致泄泻者 E.尿闭“寒因寒用”适用于: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阳偏盛的实热证D.真寒假热证E.热厥证“热因热用”适用于:A.真寒假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真热假寒证D.格阳证E.阴偏盛之实寒证“塞因塞用”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 B.气郁腹胀 C.阴虚便秘D.血枯经闭E.食滞腹胀“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泄泻 B.食滞泄泻 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E.气虚泄泻从治法适用于: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E.真热假寒证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A.真实假虚证 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 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 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饮食偏嗜B.性别C.劳逸损伤D.年龄E.体质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 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春不用桂枝”E.“夏不用麻黄”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与祛邪D.调整阴阳 E.三因制宜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B.调整生物信息C.改变系统功能 D.发挥物理热效应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从治适应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A.锻炼身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起居有常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A.食滞泄泻 B.血虚经闭 C.肝病膨胀D.肝病吐血 E.湿滞泄泻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二、填空题TOC\o"1-5"\h\z《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 ,秋冬养 ”。重视精神调养应注意① :② 。调摄饮食主要包括 及 两个方面。 和 ,是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调神的方法,除四季调神外,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 、 。所谓“练功”三要素,习惯上系指气功活动中的 、 、 而言。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是 ,其中心环节是 。推拿、针灸养生,其运用原则主要是 。 是确立治则的前提和基础。治则在临床上的运用,体现了高度的 性和 性。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应力求做到 , 。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 。外感伤寒早期治疗的关键在 的治疗;外感温热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 的治疗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 而治的,同属于 的范畴。正治又称 ,常用的正治法有 、 、 、 。

反治又称 ,常用的反治法有 、 、 、 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称为 TOC\o"1-5"\h\z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称为 。扶正主要适用于 ,即所谓 ;祛邪主要适用于 ,即所谓_调补 为治理气虚的重点;调补 为治疗血虚的重点。调气的主要内容有 和 两方面。大、小肠病变临床多以 论治;实际运用中,泻腑主要是从 、___求之。三因制宜包括 、 和 。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春夏不宜过用 药,秋冬当慎用 药。扶正祛邪治则在运用时应注意 , 。阴阳亡失者,其亡阳者重在 ,亡阴者又当以 之法急治。三、判断题中医养生学反映了预防医学鲜明特色。“顺应自然”的原则,即是顺应四时气候和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养生。顺应自然的养生活动应注意坚持春夏养阴,秋冬养阳的原则。治疗阴偏衰时, 中)()治疗阴偏衰时, 中)()))TOC\o"1-5"\h\z养静藏神的同时,中医养生学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 ( )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胃功能状态,是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 ( )惜精养生即要禁欲。 ( )祛邪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 ( )推拿、针灸只能治疗疾病,不能用以养生。 ( )内伤疾病的早期治疗首在调理气血。 ( )伤寒的早治必须把握住太阳病这一关键。 ( )卫分证的治疗是温病早期治疗的关键。 ( )正治即从治,反治即逆治。 ( )反治法与正治法的实质无异。 ( )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相符者,应采用从治法。 ( )塞因塞用即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寒不通症状的虚证。 ( )对阳虚无以制阴而阴盛的虚寒证,应采取扶阳以制阴的方法,故称为“阳病治阴”。()对阴虚无以制阳而阳亢的虚热证,采用滋阴的方法以制阳亢,又称“阴病治阳”。()阴胜则阳病,则宜在温散阴寒的同时佐以扶阳。 ( )补气时,以调补脾胃为重点。 ( )补血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 )气虚致血虚者,应以补气为主,辅以补血。 ( )血病在先,应以理血为主,所以气随血脱者,应先补血,病势缓后再进补气之剂。( )气闭者宜行气,气脱者宜升提固脱。 ( )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 ( )脑之病常从肝、脾和心论治。 ( )脾之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脾阳与脾气虚衰。 ( )脏病不可以治腑,但腑病可以治脏,例如膀胱虚寒证,温补肾阳则虚寒自除。 ( )三因制宜是针对不同病因而治疗的法则。 ( )四、名词术语解释1.养生2.治则3.治法4.中医养生学5.顺应自然6.早期诊治7.治病求本8.正治9.反治10.寒者热之11.热者寒之12.虚则补之13.实则泻之14.寒因寒用15.热因热用16.通因通用17.塞因塞因18.扶正19.祛邪20.调整阴阳21.因时制宜22.因地制宜23.因人制宜五、简答题预防与治则的关系如何?防止外邪侵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要做好养性调神有哪几个方面?治则与治法有何区别与联系?正治法与反治法有何异同?为什么要抬病求本?试列出扶正与祛邪治则指导下确定的常见治法有哪些?单独使用扶正或祛邪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调整奇恒之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三因制宜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六、论述题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举例说明病证急重时,治疗中标本如何取舍?试举例说明病证缓和时,治疗中标本如何取舍?列举临床出现哪些症状时应运用先治其标的原则?为什么?扶正祛邪临床运用的原则是什么?调整阴阳的治则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病证?为什么临床上强调三因制宜?为什么说实则泻腑、虚则补脏?试举例说明。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E2.A3.E4.D5.A6.D7.A8.C9.A10.B11.D12.C13.A14.E15.D16.B17.C18.D19.B20.D21.B22.C23.C24.B25.E26.E27.D28.D29.C30.C(二)B型题1.C2.A3.C4.D5.A6.D7.C8.D9.B10.E11.A12.E13.B14.C15.C16.D17.E18.B19.C20.C21.D22.B23.B24.E25.A26.B27.A28.B29.B30.D31.A32.D33.C34.B35.C36.D37.A38.E39.B40.C(三)D型题AD2.BC3.DE4.BD(四)X型题1.ABCDE2.ABDE3.ABCDE4.CE5.BE6.AB7.CDE8.ABCE9.BE10.AD11.CD12.BC13.ABDE14.AD15.BD16.BDE17.ABCDE18.DE19.ABCDE20.ABCDE21.CD22.ABC23.ABCE24.ABDE25.CD26.CD27.AC二、填空题阳阴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肾中精气的盛衰脾胃功能状态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炼意(调神)炼气(调气)炼形(调身)补益扶正调补肾脾辨证施术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辨证原则灵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原则太阳病卫分证本质治病求本逆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从治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虚证“虚则补之”实证“实则泻之”脾胃脾胃补气调理气机脾胃胃胆膀胱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寒凉寒凉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5.益气回阳固脱益气救阴固脱三、判断题3.X4.X7.X8.X9.X 10.X11.V 12.V13.X14.V15.X16.V17.X18.X19.V 20.V21.X 22.V23.X24.X25.V26.X27.V3.X4.X7.X8.X9.X 10.X11.V 12.V13.X14.V15.X16.V17.X18.X19.V 20.V21.X 22.V23.X24.X25.V26.X27.V28.X29.X四、名词术语解释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调摄保养生命之义。指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法则。指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指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治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法则,即采用与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治则。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它所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指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功用的方药来治疗。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采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症证,又称以寒治寒。适用于真热假寒证。指用温热性质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又称以热治热。适用于真寒假热证。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简称为以通治通。指用补益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又简称为以补开塞。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及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系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指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时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等的治疗原则。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和方药等的治疗原则。指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等的治疗原则。五、简答题1.二者都包含着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臻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预防包含着对疾病的有效预防活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方药及其它治疗手段的实施,促进了疾病治愈和机体康复,有利于预防目标的实现。其一避其邪气,其二是药物预防等两个方面。一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要提高自身心理调摄能力。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针对具体证候所制订的具体治疗方法。治法较具体,灵活多样。但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治则与治法同样体现了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相同点:两者都是针对其疾病的真象本质而治的法则。故原则上均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点:正治是逆其疾病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疾病假象而治,故在方法上有逆从之分。因为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其象(症状、体征等)表现得极为复杂,求本就是通过复杂的表现来探求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本质治疗就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亦会随之而解。扶正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有:益气、滋阴、养血、温阳以及脏腑补法等。祛邪治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有: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逐水、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应注意掌握补泻之缓峻,药量之轻重,以适合病情为度。因病重药轻,则不能胜病;药过病所,则可酿成“药害”致病。奇恒之腑的病变,多从五脏论治。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脑之病常从肾、脾或心论治;女子胞之病,多从肾、肝、脾和心论治;脉之病从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论治;胆之病证根据其病机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调整;如胆腑湿热宜清热利湿通腑;胆气郁滞宜疏肝利胆;胆郁痰扰则宜清热化痰解郁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便是因时制宜的体现;江南及两广一带,温暖潮湿,外感常用桑、菊、薄荷之类,西北地区,天寒地燥,外感常用麻黄、桂枝之类,这是因地制宜的体现;老弱幼,其用药量有异,妇女经带胎产尤应考虑,这是因人制宜的体现。六、论述题1•①顺应自然: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用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②养性调神:要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③护肾保精,房事有节:性生活必须有节制;④体魄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适量;⑤调摄饮食:应根据体质不同辨饮食之宜忌,以及药膳保健;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⑦防止病邪侵害:除避“虚邪贼风”和“毒气”之外,还应包括实施药物的预防。2•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标急的情况多出现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急重甚或危重症状,或卒病病情非常严重时。如病因明确的剧痛,可先缓急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