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所需-县地灾防治_第1页
棕榈所需-县地灾防治_第2页
棕榈所需-县地灾防治_第3页
棕榈所需-县地灾防治_第4页
棕榈所需-县地灾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防治规项目负责:梁国 写:梁国印于大鹏 总工程师:覃英 长:尹森提交单位:印江自治县资源编制单位:省地矿局一○三地质大队 第一章.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地质现 二、地质发展趋 第二章地质防治现状和存在的问 一、地质防治工作现 二、存在的问 第三章地质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 一、地质防治的指导思 二、地质防治的基本原 三、地质防治的目 第四章地质易发区和重点防治 一、地质易发区分 二、地质防治区分 第五章地质隐患点防治方案实 一、地质隐患点的防治方 二、地质隐患点防治方案实 第六章地质防治规划实施的保障措 一、行政管理保障措 二、技术保障措 三、保障措 四、抢险救灾保障措 五、地质防治规划实施的效益评 附图 顺序 图 比例 省印江自治地质分布与易发区 省印江自治地质防治规划 省印江自治地质群测群防网络 附附件1省印江自治县地质防治规划编制说明书附件2省印江自治县资源局委托书 地质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及生态印江自治县位于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属铜仁地区所辖。地处高原向湘西丘陵和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武陵山脉贯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印江县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进程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全县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也不断加大,加之气候异常,地质仍不断发生。虽然上一轮规划实施了地质防治,使部分群众免于地质危害,但现今全县地质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在新形式下,地质的防质防治工作任务,变应急防治为主动预防,前瞻性地预防地质,提高防灾减灾效率,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为更好地防治地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印江自治县资源局的委托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承担了“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地质防治规划项目根《地质防治条例(第394《资源部地质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3《县(市)地质与详细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及在“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2011年11月完成《省印江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详细”的基础上结合印江自治县地质地貌特征及地质防治现状编制《省印江自治县地质防治规划(以下简《规划《规划中所称的地质包括山体崩(危岩、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印江自治县地质防治工作宏观性政策性的文件,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地质的防治工作。规划和对全县地质防治工作现状及地质点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和发展目标编制而成。是我县2011年至2015年地质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县各及乡《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近期为:2011-2012年,远期2013年-2015年。所采用的资料截止到201111月底第一章.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地质现(一)截止到2011年6月,县境内还存在的各类地质隐患点89处,包滑坡66(危岩)8不稳定斜坡11泥石流2地面塌陷2处(表1-1、图1-1)。人数100人(包括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隐患点共47包括滑坡37(危岩)4不稳定斜坡3泥2中等流1处、地面塌陷2处。人为因素的4处,自然因素的85处。按中(1:50000中地质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印江自治县地质危害程度特重级的2处,2,害隐患点14处,基本稳定的75处。中所指的重大地质隐患点包括危害程度为特重级、重大级的地质隐患点,而一般地质隐患点包括危害程度为中等级、轻级的地质隐患点。本次印江自治县详查共发现重大地质隐患点47处,一般地质隐患点42处。2中等228图1-1印江自治县地质类型饼 图1-2印江自治县地质危害程度饼表1- 印江自治县地 类型统计地质类数量(处822百分比表1- 印江自治县地质危害程度统计地质危害程数量(处2百分比1、滑滑坡为印江自治县本次详细最主要灾种之一,全县共发现滑坡点66处占地质点总数的74.16%《滑坡崩(危岩泥石流详细规范(15万中关于滑坡按不同因素的分类标准区内滑坡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具体划分见表1-3、图1-3至1-9。表1- 印江自治县滑坡类型统计 数量(处百分比71.数量(处8百分比数量(处2百分比数量(处百分比数量(处百分比数量(处2百分比数量(处百分比8图1-3按滑体物质组成划分的滑坡类型饼 图1-4按发生年代划分的滑坡类型饼22图1-5按成因划分的滑坡类型饼 图1-6按滑体厚度划分的滑坡类型饼2大型滑图1-7按现今稳定程度划分的滑坡类型饼 图1-8按滑体规模划分的滑坡类型饼1-92、崩塌(危岩此次印江自治县地质详细,共发现崩塌(危岩)8处,占地质灾具体划分见表1-4、图1-101-12。表1- 印江自治县崩塌(危岩)类型统计

百分比

中 小 自 人 不稳 基本稳 倾倒 滑移 小

崩 不定塌57图1-10按规模划分的崩塌(危岩)类型饼 图1-11按稳定程度划分的崩塌(危岩)类型饼3351-12按崩塌(危岩)的形成机制划分的崩塌(危岩)3、不稳定斜因素划分成多种类型。具体划分见表1-5图1-13、1-14。表1- 印江自治县不稳定斜坡类型统计 崩塌(危岩)数量(处1百分比数量(处-百分比-数量(处29百分比数量(处-百分比-11定斜29定斜图2-13按物质组成划分的不稳定斜坡类型饼 图2-14现今稳定程度划分的不稳定斜坡类型饼4、泥石印江自治县境内泥石流地质不发育仅发现2处占地质点总数的2.25%。汇水面积较小,规模均为小型,按成因均为自然因素,目前均处于形成期,按《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详细规范(1:5万)泥5、地面塌印江自治县境内发现地面塌陷2处,占地质点总数的2.25%。按成因(二)分布特1、行政区分布印江自治县各乡镇地质分布数量差异较大,据统计,地质点最多的为峨岭镇,共22处,占总数的24.72%,最少的有刀坝乡、木黄镇、永义乡、洋溪镇,各仅有2处地质点,各占总数的2.25%。除洋溪镇、杨柳乡两个乡镇无重大地质隐患点分布外,其他乡镇均分布有重大地质隐患点,以峨岭镇分布最多,共13处,印江自治县重大、一般地质隐患点分布情况见图1-15和图1-16,各乡镇地质分布情况详见表1-6。 印江自治县各乡镇地质统计乡(镇地质点(处(处1927343734454153216761753287439413镇32122-2113122113122-25-52、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内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下:①地质受控与地质构从地层岩性方面来看,印江自治县境内地质主要发育于碎屑岩分布内最典型,最易发生地质的地层,该地层理发育,岩层破碎,在人如印江自治县峨岭镇—板溪镇—合水坝乡—杉树乡一带S1x地层广泛分布区内地质发育。据统计,位于志留系秀山组(S1x)地层中的地质灾害点41,占总数的46%。从构造方面来看,区分地质沿构造破碎带呈条带状分布。印江自治县这北东向、南西向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构造破碎带及附近区域岩体理发育,岩层破碎,结构松散,斜坡稳定性差,在人类活动和降水等因素触发下,易发生地质,如:印江自治县杨坝断裂与尖山压扭性断裂之间朗溪向斜构造带地质最为发育。②地质与人类工程活印江自治县境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采矿、修路建房等方面。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地形地貌的改变,破坏了斜坡的结构,使原斜坡应力发生变化,导致斜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区内由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隐患点4处,占总数的4.5%,自然因素的地质隐患点85处,占总数的95.5%。(三)危害程县境内还存在的89处各类地质隐患点,目前仍居民3679户、1、重大地质隐患点危害程印江自治县重大地质隐患点47处已造成1人损毁坏房屋间,直接经济损失1236万元;目前仍居民3137户、小学4所、教学点所,居民、师生共计13666人,经济损失32220万元。按乡(镇)、地质类型进行统计的重大地质隐患点经济损失分别见表1-7表1-8,全县各单点重大地质隐患点经济损失详见总表1-9。2、一般地质隐患点危害程印江自治县一般地质隐患点42处目前仍居民542户2393人,经济损失5420元。1- 省印江自治县重大地 隐患点分布1- 省印江自治县一般地 隐患点分布 印江自治县各乡(镇)重大地质隐患点潜在经济损失统计乡(镇(万元户数(户人数(人112-3-4小学5-61718-9-镇小学---------------合表1- 印江自治县各类重大地质隐患 经济损失统计(万元(户(人21小 1 印江自治县重大地质隐患点潜在经济损失统计总野外失(万元失(万元性1差大2大3大4大5大6大7136大8差大9差大差大差大差大大大大大差大差大差大大135大大大差大差大大大教学点所居 大差大大135大大大大大大大差大镇差大196大大大差大大大大备注:1、滑坡37处、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3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2、小学4所,教学点1所,师生756人;居民3137户,居民12910人,潜在经32220二、地质发展趋(一)2002~2011年发展根据地矿局103地质大队2002年提交的《省印江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隐患详细与区划,当时实地灾点277处,其中滑坡159处,不稳定斜坡23处,崩塌(危岩)50处,泥石泥17处,塌陷8涝6处,石漠化6处,不稳定斜坡2处,矿山5处,水库渗漏1处。除了 (当时是指坑道内冒顶之类水库渗漏等20处之外,还有灾点257处。2002年以来地方或群众新提供的及2010年地质排查及再排查发现的灾点111处。至2011年3月印江全县记录在案的灾点共计368处2011年3—6月,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在完成“印江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详细野外工作中对印江自治县地质与区划2010年地质排查及再排查发现的地方或群众新提供的368处地质隐稳定或不存在的可以撤消的点279处,还存在的各类地质隐患点89处包括滑坡66处、崩塌8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2处人数100人(包括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隐患点共47处,包括37处、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3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通过全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县资源局及各乡镇资源所的努力工作,全县共治理完成了7处地质隐患点,4处地质隐患点在等待验收或正在计划治理(表1-10地质防治工作已取得喜人成果 编号(万元1234户、15005居 72010.1282010.12居 (三)地质隐患点隐定全县89处地质隐患点中,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16处(其中滑11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坡2,稳定性较差的73处(其中滑坡55处崩塌5处、不稳定斜坡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2(四)未来地质发育区域发展趋地质的孕育、发展、成灾一方面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控制,另一方在规划期内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将是影响地质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变化,地质特别是人为的地质有增多的趋势。今后全县地质发展总趋势为:1、峨岭坝乡—杉树乡—板溪的余家一线:范围内主要地层为软县地质发生最频繁、最密集、最地带。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地质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质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库区沿岸及其它工程建设地段,可能加剧地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公路改造全面铺开公路工程地质已由干线公路向县乡村道扩展。、综上所述全县地质治理能力和速度尚赶不上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二章地质防治现状和存在的问一、地质防治工作现1.2002年、2011年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分别开展了“印江县地质与区划“省印江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隐患详细”工作,编制了《印江自治县地质与详细报告《印江自治县地质防灾预案《印江县地质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报告》及《省印江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隐患详细报告》等地质防治基础性资初步建立起了印江县地质防治群防网络,建立重点区监测点,地编制了年度《地质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防灾预案,并在每年的汛期来临之前将地质防灾明白卡至基层受的老近年来,县资源局利用省、县财政,实施了多项重大地质、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工程及搬迁工程,累计投入10045.61余万元。通过治理及搬迁,消除了一批重大地质隐患,使当地居民免受地质灾害保障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重点工程地质防治与治理。同时,2011年9月,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分别与印江县资源局就有“地质应急高处理”建立了对口合作帮扶机制,为突发性地质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存在的问印江县的地质防治工作在省厅县局的正确及全县各级的共1、基础工作比较薄印江县处于地质高中易发区的面积较大其中地质高易发区面积217.16Km2,占全县面积的11.03%;地质中易发区面积349.37Km2,占镇也未开展专项地质基础全县地质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2、防治严重不在全县已经查明地质隐患点中,得到有效治理和搬迁避让的不足12%。其中主要原因是地质防治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主体不确定,资3、虽然由省地矿局103队负责进行了地质专项,对县区各路建设矿山建设水电站建设和其他人工活动等了新的地质隐患有等建立动态体系,科学预防能力不强。第三章地质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一、地质防治的指导思以理论和“”为指导由各级负责动员全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目标把地质防治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效益的协调全面发展。二、地质防治的基本原坚持“”的原则。地质防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地质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地质防治实行各级部门层层负责制。全县各级要对辖区内的地质防治工作负责县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地质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参与地质的、用科技加强地质防治工作。以地质为基础,加快地质监测系统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地质防治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深化对地质的认识提高地质监测系统和治理工程效率,有效防治地质。三、地质防治的目(一)总体目建立健全与印江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地质防治体系,建立县、乡(镇、办事处、村三级地质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和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控制人为地质的发生;补充地质成果,进一步掌握印江县地质隐患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重大地质区域和主要经济区进行地质性评价并得到基本治理建立起较完善的地质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设立专项治理依法开展地质防治管理建成地质重点防治区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体系降低地质发生率和造成的伤亡使地质发生率得到(二)分期目标和任近期(2011-2012年)目标及任目稳定斜坡2处地面塌陷1处基本完成地质隐患点的基本防治工作和建立群防网络建设工作。基本消除居民6906人、4所小学1所教学点受,减少受胁经济损失17410元。任①在原地质与区划及详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研究工作对主要经济区开展地质性评估对重大地质隐患点进行评价。②进一步完善县、乡(镇、办事处、村三级地质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协助省厅开展好地质气象预报工作。③初步建立全县地质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地质监测信息、传输、管理、发布的现代化。④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造成的损失,并对突发性地质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⑤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地质性评估制度从上有效地控制人为地质的发生。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强化对主要矿区地质防治的监督管理,减缓矿山地质日益的趋势。⑦对重大地质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与实施搬迁避让工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遏制地质发生率。⑧提高印江县质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监测预报水平对一些危害严重可能造成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点建立专业监测站网利用⑨进一步提高群测群防网络的防灾能力编制新增的突发性地质隐患点的防灾预案,使全县辖区内每一个点的变化得到。、⑩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各级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任何一个目的区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历史和致灾隐患点的分布性和可能的、害范围应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县地质的空间数据库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提高监测预报的自动化水平根据县情及发展水平尽量达到监测数据的适时自动分析、自动和预报,主要地质信息适时查询。远期(2013—2015年)目标目完成65处地质隐患点的治理,其中滑坡48处、崩塌(危岩)5处、不稳定斜坡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进一步完成地质隐患点的基本防治工作和建立群防网络建设工作。基本消除居民8397人受,减少受胁损失约20230元。任①采取多种措施和技术逐步改善自然生态和地质环境防止其进一步,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自然地质的发生。②对已治理的地质隐患点实行定期监测管理对地质隐患点实行制的管理。③建立适应印江县实际的相对完善的地质防治管理体系和筹措机制,人为地质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地质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在查清全县地质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质监测息数据的实时、传递、分析处理及预报的自动化,及时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在地质易发区实施生物治理工程恢复和治理被破坏的矿山地第四章地质易发区和重点防治一、地质易发区分地质易发区是指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的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中容易发生地质的区域。主要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现状、发育程度、人类工程活动等,并结合野外地质的结果,对地质的易发程度进行分区。本规划将全县划分为地质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及低易发区(C(见附图1、附表4-1地质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峨岭坝乡—杉树乡—板溪的余家及新寨乡晋家一带总面积217.16k2主要的地质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危岩(是地质的主要因素。高易发区的地质防治与要求是加紧实施搬迁避险工程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修订点的防治方案,调整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加大地质防治力度,做好新老地质点的防治工作区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要进行地质性评估,从上预防地质。规范人类工程活动,保护好地质环境地质中易发区永义乡靠梵净山一带,总面积349.37km2,主要的地质类型为滑坡、不稳设)是地质的主要因素。该区地质防治与要求是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修订点的防治方案,调整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加大地质防治力度,做好新老地质点的防治工作区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要进行地质性评估,从上预防地质。地质低易发区(C)要的地质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危岩,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内地质发育较少,岩性组合以硬质岩为主,人口密度较稀,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及超载堆积、坡脚冲刷、降雨是地质的主要因素等。该区地质防治与要求是区内工程建设项目按《地质防治条例》规定进行地质性评估,从上预防地质。尽量避免在斜坡地带进行切坡等工程活动,做好地质预防和监对区内的地质点有计划地进行防治要针对性地提出防治要求规范人类工程活动,保护好地质环境 A C

位置峨岭镇-中坝乡-杉树乡-一罗场乡-朗溪镇-木黄镇-新业乡-

易发区特征(房屋、公路建设),规模层组合,超载堆积、降雨,530.06/Km2。(公路建设),规模为中小型,共有灾点14处0.13路建设),规模为中小型,共有灾点50.03/Km2(公路建设),规模为中小型,共有灾点19处0.01

质滑坡、不稳定斜坡、质滑坡、不滑坡、地滑坡、不稳定斜坡、滑坡、不稳定斜坡、滑坡、不稳定斜坡、

危害程度小学、12356人;受胁小学人;受胁1910.0小学人;受胁1360.0居民4251852受 居民受 小学居民481户、二、地质防治区分一般防治区三种类型再根据各区类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亚(详见省印江县地质防治规划图、表4-2。重点防治区根据地理位置将其分为3个亚区,主要分布在峨岭坝乡-杉树乡-板溪余家、沙子坡镇以南及木黄镇-新业乡-永义乡靠梵净山一带,总面积449.06Km2区内共有地质点51处受居民10460人受万元。其中近期防治点14个,受居民3937人,受9565万元远期防治点37个,受居民6523人,受16820万元次重点防治区根据地理位置将其分为2个亚区主要分布在罗场乡-朗溪镇-合水镇新寨乡晋家一带,总面积117.47Km2。区内共有地质点19处,受居民2620人,受6160万元。其中近期防治点4个,受居民738人受1660万元;远期防治点15个,受居民1882人,4500万元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总面积1402.47Km2区内共有地质点19处受居2223人,受5010万元。其中近期防治点5个,受居民1131人受2560万元;远期防治点14个,受居民1092人,2450万元 号亚区乡点居(人面点(处居(人(万元点(处居(人A61673453223233211B41332754C22镇322223122255第五章地质隐患点防治方案实一、地质隐患点的防治方印江县主要地质有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五种类型,其中滑坡66处、崩塌(危岩)8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2处、地面塌陷2处等防治隐患点共计89处。确定其具体防治方案如下监测预报方此方案用于孕育中并有致灾迹象或经工程整治需观察其效果的地质,对不同的地质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监测的内容不一雨季为印江县地质的活跃期,因此,汛期的地质监测预报显得特别重要。对滑坡、崩将监测结果及时整理、上报,以使作出决策,发现明显异常应及时采取避让方理或防治效益低的地质应采取此方案该方案是目前应采取的较为适合的生物工程方生物工种方案是一种具有意义的防治方案从长期看能起到标本兼工程治理方和经济上具有效性可行性不同的地质类型施用不同的防治工程措施。二、地质隐患点防治方案实(一)分期防治印江县地质防治方案的实施应本“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段实施”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防治。根据各地质点的性和危将境内地质隐患点划分为近期防治(2011—2012年远期防治(2013—2015(二)防治经费质患质的质质测质象质质测质患质的质质测质象质质测依据中国地质《地质工作价目表和国家发展计划、共需防治17074万元,其中近期10176万元、远期6898万元(表5-2,各类地质隐患点分期防治方案及防治经费估算详见(表5-3。、 、户所所点质质象质理 质质象质理 气工管培地气工 隐患点分期防治方案及防治经费估算地工 措表中,W1为性大,W2为性中等,W3为性一般。打√处为所选防治措施1√√√近重2√√远重3√√√远重4√√远重5√√远重6√√√近重7√√√近重8√√√√远重9√√√√远重√√远重√√远重√√√近重√√√近重√√远重√√√近重√√远重√2远重√2远重√2远重√√近重√√√√远重岩滑√2远重隐患点分期防治方案及防治经费估地工 措表中,W1为性大,W2为性中等,W3为性一般。打√处为所选防治措施√2远次√2远次√2远次√2远次√2远次√√√远次√√远次√√近重√√远重√√远重√远重√√√远重√2远重√√远重√√√远次√√√近次√2远次√√√远次√2远次√√远次√√√近次√√√√近次地工 措表中,W1为性大,W2为性中等,W3为性一般。打√处为所选防治措施√2远重√√远重√2远重√√√近重√√√近重√√√√远重√√√近重√√近重√2远重√2远重√2远重√2远重√2远√√√近重√√√近重√√远重√2远重√2远√2远重√√√近次√2远次√√√远次坪√√√远次地工 措表中,W1为性大,W2为性中等,W3为性一般。打√处为所选防治措施镇√√近√√√远√√√近√√√远√2远√√近√√近√2远√√近√√√远√2远√2远√√√远√√√远√√远√√远√2远√√√远重√√√√近重√2远重√√√远重√√√远重第六章地质防治规划实施的保障措印江县地质发生频率较高,危害程度较严重,要实现防治规划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涉及全县人民利系到各级部门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因此,县、乡镇(办事处)各级人民必须把地质防治纳入国民要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地质防治工作各级人民及其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协同,为全面完成地质防治规划任务而努力。一、行政管理保障措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方内的地质防治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地质防治目标,以及各时期的工作重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的损失加强地质的防治管理职能、地质防治管理各项措地质的防治管理实行各级行政负责制分别完善已成立的县各乡镇(办事处)地质防治小组,其成员由、林业、交通、水电水利、气象、民政、财政、供电、、通迅等部门组成,下设地质防治办万无一失,使地质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地质防治管理措施,并有效督促执县人 和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 防治管理办法》和《地防治条例》等,并结合本县地质环境、地质防治的实际况,建立地质各项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含奖惩措施,使地质防治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宣传教育工提高县属全民的地质防治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质防治意义和地质知识的宣传,普及地质防治教育,采用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文艺)宣传地质知识。执行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管理办法》和省颁布和《地质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相关的等使民众逐渐树立地质—生态保护意识清楚地认识地质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群众的地质防治知识和能力自觉保护地质—生态环境加大对地质管理业务培训的力度,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掌握地质管理知识方法使其业务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地质防治管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制止掠夺性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严格以牺牲地质—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掠夺性开发的二、技术保障措加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