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考点集训05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己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②。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②《高唐赋》载,楚襄王爱慕神女并苦苦追求,而神女无意。.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落日苍茫”既点明时间又渲染气氛,“暮云凝碧”写到暮色,照应开头。“眉来”两句赋予山水以生命与感情,以虚衬实,有以乐景反衬哀情之效。“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已卜归消息”委婉指佳人将离开词人。D.本词在叙事、抒情之中夹杂议论,甚至以议论辅助抒情,写法上独具匠心。[答案]C[解析]“己卜归消息”委婉指佳人将离开,但佳人离开的并非是词人而应是陈季陵。.词人在上下阕的末尾运用了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工答:[答案]①上阕末尾以楚襄王爱慕神女而不得代指佳人离友人而去以及友人罢职辞行,因后会无期而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也提醒友人不要心存幻想,认清现实,早日摆脱痛苦。②下阕末尾勉励友人不用像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怀着忧愁,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勉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扰我繁弱弓外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③,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注】①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②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③素霓:即白虹。据说荆轲刺秦王时,有白虹贯日。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八句中“守虚冲”三个字代表了一种老庄式恬淡无为的人生哲学,这是诗人所反对的。B.“慷慨成素霓”一句暗用荆轲的典故,表达诗人奔赴战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之情。C.木诗语言注重铺排,“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全为对偶,显示出乐府体诗歌的形式之美。D.本诗侧重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角度表达情感,读来比较深切,更能予人们以激励。[答案]B[解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之情”有误,应为表现了壮士赴敌时高亢的斗志。20.这首诗是张华诗歌当中为数不多的颇具“风云之气”的作品,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风云之气”是指诗歌中的英雄之气。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诗中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风豪气的壮士的形象:从壮士的服饰、武器,驰骋沙场的勇武以及功成名就来表现诗歌的“风云之气二②情感方面:诗歌借壮士的形象表达的诗人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具有“风云之气”。③语言方面:动词“横”“拂”“骇”“曜”等的使用;语言风格磅礴大气,都能体现“风云之气”。④表现手法:夸张手法,如“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极言长剑之长、高冠之高,突出壮士的英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去年登高郊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的“白发”形成对比,故日“羞见二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答案]D[解析]“抒发昔盛今衰之感”错,忆骊山往事,意在推原祸本,抒发忧国伤时之感,感叹唐明皇荒淫无度,以致国家衰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对年华已逝的无奈。颔联写满头白发,羞见黄花,表现诗人对年岁不饶人的无可奈何。②对遭逢乱世、漂泊异地,依附他人的感伤。世乱久为客,愈增郁郁之情。路难而长傍人,倍觉悠悠之远。③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酒阑以后,忆起骊山往事,痛忧唐玄宗荒淫无度,终致安史之乱。[解析]从颔联来看,岁月易逝,白发苦苦相逼,毫不饶人;再见无数新开的菊花,内心感到羞愧,而又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年华已逝的无奈。“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写出诗人在乱世之中漂泊异乡的无奈和依傍他人,寄人篱下的感伤。“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则由对个人遭际的伤感转向对国家时局的痛心。酒醒之后禁不住回想到近十年前所爆发的安史之乱,一想到骊山的唐皇帝的荒淫就禁不住肝肠寸断,悲伤不已。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①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注】①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答案]B[解析]“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理解不当。颈联写江天一色,苍茫渺远,朋友如大雁一样远离自己。那遥远的漳水边野草就要生长出来了。此联借景抒情,借“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思念之情。.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答:[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诗歌首联是说,你一个人奔赴河北从军,可以建功立业,而我却谪居于此,为何我不能和你同去,一起为国效力?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之情。颔联诗人想象友人到达河北后收复失地,国家停止了战事,百姓忙于春耕,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这是虚写。尾联,诗人借鲁仲连的典故勉励希望卢侍御要以国家为重,建功立业,拜相封侯,博取功名,留存史册,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题传神1陆游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杨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嵯崛骨法②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注】①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②骨法:骨相特征。.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自题画像,既绘相貌神采,又写晚年心境,笔调深沉,令人动容。.首联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晚年两鬓雪白、寂寥落魄之状描绘得惟妙惟肖。C.诗人境遇困顿,过着非士非农的生活,常借酒消愁,在半醉半醒中度日。D.诗人感慨自己虽能担任宰相,但画像却难与功臣之像一样安置在凌烟阁。[答案]D[解析]“自己虽能担任宰相”错,“相”在诗中的意思为“观察”。尾联“吾能相”的意思是自己能相面。整联的意思是自知貌相不佳,不会再有大的建树,画像难以与功臣之像一同安置在凌烟阁,含有自嘲之意,表达了一生奔波而壮志未酬的情怀。.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典故一:"老骚伏杨,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典故二:“鹏之徙于南冥也”(《庄子•逍遥游》)②以“杨骥”“云删”自比,感慨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心中充满年老无成的无奈与愤懑。[解析]颈联说“我”虽像伏槽的老马还有日行千里之志,但高空的大风已经平息,大鹏无法展翅飞翔,自己是报国无门。所用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杨,志在千里”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作老马和大鹏鸟,说明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有远大的报国志向,无奈大风停息,大鹏鸟不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是说自己没有了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流露出一种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无奈与苦闷。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①杜牧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②作钓家。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明时刀尺③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注】①当时杜牧由京官外放到陛州任刺史。②严光:字子陵,东汉隐士。③刀尺:剪刀和尺子,比喻做官后大权在握。.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于正月初一,是诗人酬答歙州刺史邢群而写作的,诗题交代了写作时间和缘由。B.新州峰峦峻峭,重岩叠峭,溪水环绕,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汉代严光曾在这隐居垂钓。C.诗人希望能在这幽静地方有一方独处的田园,栽种梅花,可以用来寄托自己有限的人生。D.这首诗前四句写山水风光,后四句抒发情感。写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景与情完美结合。[答案]C[解析]“诗人希望能在这幽静地方有一方独处的田园,栽种梅花”错误,没有说自己“栽种梅花,诗人只是说自认老朽,留恋的就是幽静独处的这一方田园。此外,诗人也并非希望在那里“寄托自己有限的人生”,这实际上是借安慰鼓励对方,来发泄心中的牢骚不满。.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①对歙州美好山水的赞美之情;②对自由悠闲隐居生活的仰慕之情;③对邢群不辜负朝廷期望的勉励之情;④对自己仕途无望、年华已老的伤感之情。[解析]前四句写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歙州美好山水的赞美之情。后四句抒情。诗人鼓励朋友,实际上是借安慰鼓励对方,米发泄心中的牢骚不满。“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悠闲隐居生活的仰慕之情,对自己仕途无望、年华己老的伤感之情。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东归别常修罗隐①六载辛勤九陌②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脍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注】①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②九陌:京都长安的衔道,此处借指长安。.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叙写诗人在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泛舟五湖的境况。“名惭桂苑一枝绿”一句,把自己比作只能为别人作陪衬的绿叶。“蛉忆松江两箸红”借思念故乡的妒鱼脍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答案]D[解析]“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分析错误,是将好友常修比作鲍叔。.颈联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含义做简要分析。答:[答案]人生一世,终究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表面上旷达不羁,自我宽慰,实则满腹心酸,表达了自己在仕进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解析]“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的意思是“人生一世,终究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结合注释“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看,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自我安慰,体现自己的旷达。再结合“名惭桂苑一枝绿,除忆松江两箸红”“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前两句写自己想隐居,后两句写自己想出仕。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酸楚与痛苦,在仕进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七、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3〜14题。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注】①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答案]A[解析]“欲扬先抑”错。.《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工[答案]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八、阅读下文,完成15〜16题。别匡山①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①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答案]C[解析]“以静衬动”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诗人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解析]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诗人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椎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诗人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儿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诗人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前三联写了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隐逸与入世的矛盾是否体现,要从诗人的想法去谈。“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不是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已决心将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可以理解为诗人为了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坚决地做出了选择,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留恋这样的隐居生活,他的思想里有很深的隐逸情结,虽然不想离开,内心感到矛盾,可是乂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