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二段的论点。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于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等事例作论据。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学校采用丰富适切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性。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材料二: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人民日报》)材料三: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B.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5分)(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2)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3)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3分)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在一次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活动中,为更好地加强文化沟通,中方拟设立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大使”。请你从以下人物中,推选一人担任该职,并撰写一段推选词。要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有说服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0100个字(包括标点)。(6分)庄子毕昇王羲之李清照魏征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0800字的文章。材料一: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交易……翻开2018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一列穿行在黔东南崇山峻岭间的“慢火车”进入大众视线。在高铁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仍共有81对公益扶贫性质的绿皮“慢火车”行驶在路上,它们已经成为偏远地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也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材料二:春城晚报2018年6月14号公众号消息:近日,市民朱先生向记者爆料,对于吃不完的盒饭,人们通常选择扔掉,而他的同事杨欣,一位女白领,总是打好包,放在路边,让过路的流浪汉来吃。杨欣的举动在网络引发大家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善行,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有人这样发问:争议之前,为什么不问问流浪汉,他们是不是需要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3分)C(A项出自原文第一段,符合文义;B项出自原文第二段,符合“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的观点;C项“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属于强加因果关系。D项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理解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很多做法,属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第三段中朱嘉的德育学说及实践可以说明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诚信教育体系,正确。)(3分)C(A项“及其有娠”中的“娠”为“妊娠、怀孕”之意,文言语句反映了胎教观念,是中国古代胎教思想名句,正确。B项符合第三段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同时对“父范母仪”进行解说和举例,正确。C项错误,原文的论证逻辑不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而是“总一分”结构。第一段为总领段,总论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末段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礼俗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阐述。D项属于对原文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考查,考查所给的成语可否充当证明相应论点的论据,“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都是蕴含诚信思想、突出守信的成语,正确。)(3分)B(A项错误,“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说法绝对化,应改为“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有可能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C项错误,“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说法不确切,“自然做到”改为“受影响而学习诚信做人”。D项“无能为力”不符合现实,城市可以采取图片、报栏、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市民积极开展诚信教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C(解析:持续超过应为有高有低。)B(解析:A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是有些人的观点。C第一要务说法牵强附会。D、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就会陷入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6•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让其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②实体书店要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营销之路,创新运营模式。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6分,2点3分,,3点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3分)C(A项“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项“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项“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6分)①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②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③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6分)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③以“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或:以“转弯”为题更好。①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②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③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题思路]“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主语,排除A、B两项;“毕”,是结束的意思,排除D项。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题思路]《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思路]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思路]关键词有:(1)因,于是;张,张设;别,另外。(2)意,怀疑;宿,预先;就,完成;叹伏,赞叹佩服。[参考答案](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因”“张”“别”各一分,句意两分)(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意”“宿”“就”“叹伏”各一分,句意一分)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李觉多次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