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9基于BSC和ANP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秦全德李丽(深圳大学治理学院,深圳518060)摘要:企业信息化绩效直接阻碍着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有效实施。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特性,建立以平衡记分卡(BSC)为准则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模糊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本方法既克服了传统AHP的局限性,又融合了精确定量指标和模糊指标的评价优点,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通过对深圳60个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提供参考。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网络层次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0引言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治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要紧内容,从而提高企业的开发创新与经营治理能力。无法度量就无法治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阻碍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后续进展。因此有效、明确地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价差不多成为企业信息化重要的一环。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价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收益不仅体现在财务的显性收益上,还具有相对较多的隐性收益,这些隐性收益无法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体现,而是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价值和资本回报的均衡。如此就产生了“IT生产率悖论”。因此,传统的直接财务收益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就显得比较片面。再加上企业信息化绩效的长期性、相关性、互补性以及时效性等特性,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价难度专门大。目前尚没有准确能够测度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有效、公认的评价方法。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个既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一直吸引国内外学者们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不断探究。归纳起来,从国外目前的研究角度来看,要紧有以下几类:传统的基于财务的评价、基于经济学的评价、基于行为科学的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1]。国内的学者梁斌[2]、侯伦[3]和唐志荣[4]等都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体系指标。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进展和应用。总的讲来,国内的研究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非财务指标还处于一个探究的时期,现有的评价还只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评价的宏观层面。国外的研究尽管对企业信息化的隐性收益有了较多的研究,然而专门多的现有体系依旧从单方面的、片面的从某个角度评估,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依照该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依照对深圳60个企业的实地调查,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1基于BSC的评价指标体系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平衡记分卡这一划时代的战略治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记分卡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不同时期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具有可靠执行基础的绩效治理体系[6]。平衡记分卡方法认为,企业应该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来审视自身的绩效。1.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平衡记分卡在指标内容上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统一,在绩效评价上实现了长期评价和短期评价的统一,它不仅是以取得成果的记录,而且也是预期结果的显示。因此,用平衡记分卡为准则建立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了使以IT平衡记分卡为准则建立的指标体系满足科学性和有用性,其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可操作性、与企业的战略相关联、结果型和驱动型的指标有机结合。基于以上原则,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访谈(fieldinterview)、相关专家的多次咨询和相关研究文献[3][4][5],最后建立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表1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数值是指实施企业信息化前和评价时的变化。Table1Evaluationindicatorssystemof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basedonBSC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企业信息化绩效财务维度(X1)净资产收益增长率(X11)成本降低率(X12)销售收入增长率(X13)客户维度(X2)市场占有增长率(X21)新客户的保持程度(X22)交货时刻(X23)内部流程维度(X3)库存周转率(X31)资金周转率(X32)新产品开发时刻(X33)学习和成长维度(X4)职员中意程度(X41)知识共享能力(X42)由于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财务指标是企业最终的追求和目标;而要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中意度;而要满足客户,必须提高企业的内部流程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的前提是企业与职员的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构成一个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链(如图1)。财务财务BSC战略目的客户中意学习和成长BSC战略目的客户中意学习和成长内部流程内部流程图1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Fig1CausalitybetweenfourdimensionsinBSC2指标权重的网络层次分析法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作为一种评价分析方法是由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AHP方法将系统划分为层次,只考虑一层次元素对下一层次的支配和阻碍,同时假设同一层次的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7]。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NetworkProcess,ANP)的特点确实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考虑到了各元素或相邻层次之间的相互阻碍,系统内的元素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表示,不再是简单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超矩阵”对各相互作用并阻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混合权重[7][8]。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传统的AHP只是ANP的一个专门形式。本文建立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链,因此,宜采纳ANP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2.1ANP模型构建应用ANP方法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是指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操纵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而且只受目标元素分配。操纵层次确实是一个典型的AHP递阶层次,所有的准则彼此独立,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用传统AHP方法获得。第二部分为网络层,是由所有受操纵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相互阻碍的网络结构[9]。依照前面对指标间因果关系链的分析,构造出本文的ANP的结构模型(图2)。在那个模型中,操纵层只有一个总目标企业信息化绩效,而没有评价准则,因此企业信息化绩效既是评价目标又是推断准则,所有元素都依照企业信息化绩效为推断准则进行两两比较。企业信息化绩效操纵层评价准则企业信息化绩效操纵层评价准则准则1准则2…准则n准则1准则2…准则n元素集元素集财务维度X1客户维度X2内部流程维度X财务维度X1客户维度X2内部流程维度X3学习和成长维度X4元素集内元素元素集内元素X41X11X41X11X21X31X12XX12X22X32XX42X13XX13X23X33待比较企业待比较企业……企业3企业2企业n企业1……企业3企业2企业n企业1图2信息化绩效评价ANP模型Figure2ANPmodelforperformanceevaluationof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在网络层中,所建立的ANP模型共有4个元素集,分不是财务维度集、客户维度集、内部流程维度集、学习和成长维度集。每个元素集中都还有不同的指标元素,总共有11个。2.2ANP方法指标权重计算设网络ANP中操纵层元素为,网络层元素集有,其中有元素。在每一操纵准则下,应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推断来构建无权重超矩阵,即以准则(s=1,2…m)作为主准则,以某一元素集中的元素(=1,2,,,n)作为次准则,按照元素元素集中各元素的阻碍程度构造推断矩阵,并求得归一化特征向量。依次将中的各元素作为子准则,将元素集与元素组中的元素两两比较,构造各自的推断矩阵,最后将各推断矩阵的归一化特征向量汇总到一个矩阵中,则就表示元素集中的元素与元素集的元素之间的阻碍关系。同样,以其他准则为主准则,依次将各元素集元素之间的内外关系比较,最终能够获得无权重超矩阵。依据给定准则对元素集进行两两比较,由此能够获得在某一准则下的反映元素集间关系的权重矩阵。以权重矩阵乘以无权重超矩阵得到权重超矩阵。在网络层次分析中,为了放映各元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权重超矩阵需要做稳定处理,即计算极限相对排序向量,假如那个极限只收敛。而且唯一,则权重矩阵中每一列数值是在下网络层元素对该列对应元素的极限相对排序。考虑到计算的复杂性,本文应用ANP的专门软件SD(SuperDecision)求解各元素的相对权重。表示所有指标的权重集合,模糊指标的处理在表1中,能够看到建立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难以精确度量,其定量计算比较困难,如X22、X41和X42。其余的指标都能够精确度量的。本文引入模糊数学和数据包络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的方法来对这些模糊评价指标进行研究。DEA方法依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无需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我们先假设:作为评价企业集,n为评价企业个数。作为模糊评价指标集,k为模糊指标个数,那个地点的=3。作为评价级度集,t为评价级度个数。本文取评级度集为{专门好、好、一般、差、专门差},那个地点的t=5。则每一个模糊指标都有模糊关系矩阵(,即矩阵为评价企业集与某一模糊指标(的评价矩阵。其中表示针对模糊指标,第(个评价企业对应G中级度(的隶属关系。本文选用DEA的模型该模型的含义,本文不再叙述,详情参看文献[11]。通过上述DEA模型和模糊关系矩阵(,用“专门好、好”的隶属度作为系统的输出,“一般、差、专门差”作为系统的输入。用Matlab求解出每一个评价企业在第个模糊评价指标的相对有效性值(介于0~1之间的数值)。本文共3个模糊指标,通过3次上述计算,从而能够构造出隶属度矩阵。其中表示第(个评价企业对第(个模糊指标的隶属度,其具体数值用上述DEA模型求得的相对有效性值代替。4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企业信息化综合绩效评价确实是依照前文评价指标体系,分精确定量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两大类指标分不进行评价。依照差不多设立的精确值评价指标集合,计算精确定量指标百分率矩阵为:,其中,其中s为精确值指标的个数,本文中,为评价企业的个数。表示第个评价企业的第个精确值指标的百分率。关于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表示第个评价企业的第个精确值指标的具体数值。依照前面ANP方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集合,。其中模糊评价指标的权重集,精确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其中:。评价企业集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总得分:(1)其中、分不表示、的转置,表示评价企业的信息化绩效得分。依照中元素的大小,就能够推断企业信息化绩效,值越大,企业信息化绩效越好。反之,则较差。5方法的实证研究5.1数据收集与有效性依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调查对象应能够较全面回答问卷中关于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本研究共发放正式问卷70份,共回收64份,剔除4份无效问卷。因此有效问卷共60份。在收到的60份有效问卷中,电子信息制造业34份,生物制药业6份,机械制造业12份和软件业8份。问卷的填写大部分差不多上来自企业的中高层治理人员,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该问卷中的问项要紧是客观的,只有三个模糊指标的问项是主观的。为了保证对这些问项的准确一致性,在问卷中的预测试中对问卷的遣词造句进行了修改,排除对问项的误解而得到不可靠结果的可能性。此外在问卷中对一些名词做了注释和附上了对五级隶属度一般的判不标准。5.2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依照建立的ANP模型和指标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SuperDecison软件对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10][12],具体的使用过程本文不再列出。得到的11个指标的权重如下表2所示:表2各指标的权重Table2Weightofeachindicator指标X11X12X13X21X22X23X31X32X33X41X42权重0.160.100.120.100.080.070.120.040.060.080.07对60个企业的指标按照精确定量指标和模糊指标分不处理。然后依照它们各自的权重,由(1)式从而得到每个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值(如下表3)。表3企业信息化绩效值Table3Performancedataof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企业12345678910信息化绩效0.930.760.690.470.750.950.540.620.740.67企业11121314151617181920信息化绩效0.640.530.820.570.740.760.630.750.540.77企业21222324252627282930信息化绩效0.760.490.370.320.790.530.710.830.740.65评价结果的排序与专家关于这些企业信息化绩效的主观评价差不多一致,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结语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特不关键的一个步骤,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后续进展。本文建立了以BSC为准则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依据企业的一般性建立,要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具体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时,能够依照具体的行业和企业的所处的进展时期(成长期、维持期、成熟期)建立更加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权重也进行相应的变动。考虑到企业信息化绩效跟企业信息化投资额、实施时刻、行业都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在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阻碍,这些差不多上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而且本文评价的结果只是被评价企业之间企业信息化的相对绩效。因此,在应用此方法评价一个企业信息化绩效时,能够适当选择一些企业信息化的标杆企业作为样本,为本企业的信息化绩效做一个客观评价。参考文献:[1]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梁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候伦,唐小我.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2,VOL3,NO.3[4]侯伦等.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J],工业企业治理,2002,2[5]王铁男,李一军,刘娇.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6]Kaplan,R.S.andNorton,D.P.TheBalancedScorecard:MeasuresthatdrivesPerformanc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2[3][7]SattyT.L.TheAnalyticNetworkProcess[M].Pittsburg:RWSpublications,,1996.[8]SattyT.L.DecisionMakingwithDependenceandFeedback[M],Pittsburgh:RWSPublications,1996[9]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理论和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3):44-50[10]孙宏才,田平.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科学决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11]盛昭翰,朱乔,吴广谋.DEA理论、方法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刘睿,余建新等.基于ANP的超级决策软件介绍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1(8):141-143AmethodologicalandempiricalstudyonperformanceevaluationofenterpriseinformatizatonbasedBSCandANPLiLi,QinQuan-deColleageofmanagement,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EI)isamustforthesuccessofacompany.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EIiscriticaltodeterm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首付房子合同样本
- 代理卖房合同样本
- 水资源珍惜与公众参与计划
- 农村锅炉出租合同范例
- 急诊部门协同工作流程计划
- 企业废料收购合同标准文本
- 入职材料合同标准文本
- 借车位合同样本
- 供热工程劳务合同样本
- 货架管理与优化策略计划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数学试卷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竞价通知书
-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 风电场检查合同协议书
- 人教八年级上册数学《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课件
- DLT596-1996执行标准与规范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高清版)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2024年天津开放大学《机械制图》阶段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结构设计合理性分析
- PICC相关静脉血栓护理查房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