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_第1页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_第2页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_第3页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_第4页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浚县泥咕咕,始于远古,兴于隋唐。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2002年在杨纪屯出土的汉墓中发现了汉代的泥咕咕。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随着浚县民间泥塑的发展和人们口头的传播,到现在浚县泥咕咕已经成为浚县泥塑的总称。

浚县,地处河南北部,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名城,而浚县泥咕咕正是植根于这片沃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民间艺人用双手、用五彩赋予它生命,它以古朴而新奇、猛悍而亲和的形象博得世人的喝彩。

您看,这就是浚县泥咕咕的代表作“咕咕鸟”,也叫斑鸠,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鸟信仰和生殖崇拜。它的造型古朴、夸张别致、形体或大或小,大的6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有着浓厚的地域民间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浚县泥咕咕的类型和特点

浚县泥咕咕发展到现在主要有三大类型:“鸟禽类”、“兽类”、“人物类”:

“鸟禽类”主要有斑鸠和小燕;“兽类”主要有狮子、独角兽、老虎;“人物类”主要有骑马人、西游记和戏剧人物等。

经过千年的流传,它们在用色和艺术特征上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点。

在色彩上,浚县泥咕咕的彩绘一般都是以黑为底,再用白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颜色描绘出各种不重样的装饰,如梅花、菊花、月季、兰草、火焰等,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大红大绿的对比之下,使作品美感顿生。

在艺术特征上,夸张和传神是浚县泥咕咕两大特点,浚县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花无正色,鸟无正名,取个意思就行”,于是便有了“马上封侯”、“吉祥三宝”的美名。您看这些“咕咕鸟”都被夸大肚子,头和尾部缩的很小,但是外形圆润饱满,这是浚县泥咕咕的另一个代表作品“骑马人”,艺人为突出战马的雄壮,把马颈部夸张的非常高大,占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马头高昂,马脖宽厚,马的四肢省略的特别短,显得整体而稳重,骑马的人物只捏出头部和直立的身体,手脚被省去,突出骑马人物的勇武和豪气,还有这只独角兽和双头虎,经过艺人处理后样子无比的传神和可爱。

浚县泥咕咕作品,几乎把所见、所想、所寄托的各类物象均纳入泥塑中,开辟了一个玄妙微观的情感世界,创造出一种侵染野性、赋予神秘色彩的民间艺术。

浚县泥咕咕发展到现在主要有三种制作方法:传统的手工捏制、半模具制作和在泥玩具上加弹簧,首先以“咕咕鸟”为例向大家介绍传统手工捏制的制作工艺。

传统的手工捏制

手工捏制主要分取土、晒土、和泥、捏制、插孔、晾晒、烧制、彩绘、刷漆九步,我们首先从取土开始。

取土

浚县因为地处黄河故道,所以这里的泥土比较细腻、柔软且粘性大,是做泥塑的上佳材料,当地人称黄胶泥。取土一般是取地下一米左右的浆泥土,因为这样的泥土很少有树根和草根,土质较纯净,用手一捏就能感觉到土质的细腻和疏松。

取土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检查,把土里的草根和树根都拾出来,以免影响泥塑的质量。取土多少是根据你要制作泥塑的大小来衡量,一般一克土能捏出两个5厘米大小的泥咕咕。

晒土

在和泥之前,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小环节,那就是晒土,为什么要晒土呢?晒土有两个好处:

刚取出的土因为长期放在地下,湿气比较重,大部分比较僵硬,不利于和泥,让它在太阳下暴晒使水分蒸干,在晒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用铁锹拍打,至到土块粉粹成颗粒。

晒土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翻晒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把原来土里面没被发现的的草根和树根拾出来,以保证泥塑的质量。

晴天晒土一般5—7个小时,土变成黄白色且松散为好,阴天不晒。完成后下一步就该和泥了。

和泥

传统和泥通常是在石板上进行,把土倒在石板,用手把土摊开,为了便于操作,石板的面积不宜太大,每次和泥所放的土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石板的2/3为佳。加水时用刷子沾水均匀洒在土上,一次不要洒的太多,来回多洒几次使每个地方都吃水均匀,再用铲子不断地来回翻动,在翻动的过程中根据泥的干湿度再适量加水,至到满意为止。传统上土壤和水的比例一般为3:1,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作品的类型来掌握干湿度。

加水完成后用蛇皮袋盖在上面,人踩上去,脚用力来回走动,使泥巴充分吸水,再把蛇皮袋拿开,用木头棒来回敲打上数遍,中间用铲子来回翻动使其均匀,最后至到砸的泥不粘棍并有筋道时停下,将其拍成一个立方体,为防止干燥用塑料布包严以备使用。这样就可以进行捏制了。

捏制

捏制是浚县泥咕咕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它的造型讲究高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信手拿来一块泥,不论大小高矮,心中有数,相似的造型却能捏出不同的神韵。在捏制过程中艺人善于以己度物,以自身的生命去体验世界,使得艺人在创作一件泥塑作品时,总是毫不迟疑地把外部世界纳入到泥塑中来,随意的增减、夸张,为此,也就形成了浚县泥咕咕不同于现实实物的品格。

说到这里,您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泥咕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吧,在制作之前,先给您介绍一下制作工具,传统的制作工具很简单,一根竹棍和一个竹筒,竹棍一端尖、一端细,主要是用来插孔用的,竹筒主要用来扎眼用的,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又出现了像刮刀、毛笔等一些工具。

现在就由我们的师傅为您展示捏制的过程。

先取一块大小适中的泥放在手里,双手用力左右捏,这样做一是为了排净泥里的空气,二是为了找感觉,等泥在手里慢慢热起来后构思也就差不多了。

把热了的泥拿在左手,就可以开始“蒸窝窝”了,“蒸窝窝”是传统的叫法,其实就是用手指在泥上用力打一个洞,打洞的时候右手指在里面做顺时针转动,不断地挤压泥巴,左手在外面塑形,至到满意为止,打洞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气腔,以备后面发声使用,洞的粗细、大小可自己的掌握,粗洞发出的声音浑厚,细洞发出的声音清脆。

打完洞后,把泥放到手心,用虎口握住封口处,轻轻用力往外挤压至到完全封闭为止。这样咕咕的身子就出来了。下面就可以开始捏头、尾、脚,很简单,您看,先用虎口在泥的上部轻轻挤压出一个长2厘米左右的柱形出来,然后在用手在顶部捏出一三角形嘴出来。同样,在尾部捏出一个半径为约为1.5厘米大的扇形作为尾巴,这个尾巴也可以叫“号嘴”,因为传统的浚县泥咕咕都是能吹的。照同样的方法在咕咕的下部挤出一长2厘米的柱形出来,再用手指从中分开,这样两条腿就分出来了,最后,用竹筒和竹棍在咕咕的头上扎上眼睛和鼻孔,这样泥咕咕的造型已经捏好了。

您可能觉得速度有点快是吧,其实现实中要更快,艺人胸有丘壑可一气呵成,另外慢的话泥的水分蒸发,还会产生裂缝,这样就不美观了,如果在捏的过程中出现裂缝的话可以用手蘸水修复一下即可。

插孔

捏好的泥咕咕要在背阴处凉上一夜后才可以插孔,如果现在插孔的话泥太湿,容易沾棍,不利于插孔。

您看,一只活灵活现的咕咕鸟已站在您的面前,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它安个“发声装置”。说着容易,其实里面的学问深着呢,您看,首先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竹棍在咕咕的低部接近尾巴约2—3厘米的地方沿水平约30—35度的方向轻轻用力插一个大小适中孔出来,插空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应该用手指慢慢转动竹棍,往里挤压,角度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否则最后都不会响。插完孔后一定要用大拇指在靠近腿的洞沿处轻轻按捏,至到变得光滑有角度为止,目的是为了使声音产生回旋效果。

这样插孔就完成了一半,下一个孔是在咕咕的“号嘴”中间扎,要领是插孔的方向必须与上一孔的外边沿平行,这样吹出来的气流才能在洞沿处回旋入气腔而发出声音,插孔时一定要让竹签在水平方向来回摆动一下,这样做可以使吹入的气流成扇状、汇成一束发出去,增加气流的冲击力,从而发出更为优雅的声音。

晾晒

制作成型的的作品需要晾晒一段时间才可以烧制,夏天一般放在阴凉处让其自然晾干,这样才不会裂缝和崩开,一般小作品需要5—7天晾干,较大的作品需要15—20天晾干。冬天的时候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以防止冻裂,晾晒的天数应根据作品干湿程度来判断。

烧制

为了便于收藏和运输,现在泥咕咕都要经过烧制,传统的烧制方法是在做饭的时候把捏好作品放在灶肚里,饭做熟了,泥咕咕也烧好了,而到了近些年,随着制作泥咕咕数量的增加,每家每户都建起了小型的专业烧制窑,开始规模化烧制。

首先,把晾制好的泥咕咕依次摆放入窑肚里,不要太挤,分层摆开,这样便于均匀烧制。然后用黄土和泥,和泥的时候一定要在里面放进一些碎麦秸,用手把泥和麦秸拌匀,泥稀一点为好。最后用砖块把窑洞口封住,以免热气散出影响泥塑的质量。

烧制开始的时候一般要先用麦秸烧上一段时间,然后停下来让里面的泥塑彻底干透后,再用木柴开始大火烧,温度保持在600—700度为好,如果达不到的话,烧出来的泥塑容易破裂,烧制时间一般为24小时就可以了。等到窑里面完全凉透后就可以取出泥塑了,烧制好的泥塑表面发暗红的光,敲打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天工开物》中这样写到:“水火济济而土合”,这样泥咕咕也就烧制完成了。

彩绘

浚县泥咕咕至今仍沿用古代的五色观:黑为淡色,白为明色,红、青、蓝为艳色,黄为和色,黑色为骨,衬托其他色彩,鲜艳夺止而又不失和谐,近年来,艺人用广告色彩绘,所彩绘出的作品鲜艳、明亮,庄重大方。由于艺人长年累月、熟练自如地操作,手法极其轻松洒脱,线条的粗、细、强、弱、缓、急、轻、重,已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下面就让我们的师傅为您演示一下浚县泥咕咕的彩绘技法。

首先涂底色,拿起烧制好的泥咕咕放到墨汁里面均匀晃几下后迅速拿出,并在上面轻轻抖动几下,淋干墨水后换另一端,等全部蘸完放到桌上凉2—3分钟后就可以上彩了。

传统彩绘中一般都是以绿来勾画水草,以红色和紫色来画心和火焰,以黄色来点心和衬托。

因为彩绘工具是毛笔,其风格与中国画大写意如出一辙,随处可见艺人们的大手笔,常见的笔法有顿、拉、点、扫四种。

顿笔:顿笔主要画花瓣、羽毛、树叶等,顿笔讲究出笔要轻,笔尖轻轻拖按,在慢慢收笔,这样就在泥咕咕身上画出漂亮的羽毛出来了。

拉笔:拉笔主要用来画水草和花草的茎,着笔时笔尖轻画,中间用力,而后在轻轻拖拉出一道弧线出来,拉笔是所有笔法中最为优美动人一个。

点笔:点笔主要用来画眼睛和花心用的,一般用的不多,且操作简单。

扫笔:扫笔在几种笔法中难度最大,主要画花蕊,画的时候讲究一遍画成,这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必须在非常熟练的情况下才能办到。

您看,这只被施过彩的泥咕咕像赋予了生命一样,充满着灵气。当然,彩绘的过程并没有刻意的规矩,所有的一切都是按当时艺人的想法来随意描绘,随着近年来泥咕咕的不断发展,不少纹样已经形成程式和套路,成为符号化的语言,似是而非,几近抽象,这类抽象、粗旷的纹样符号在黑底上格外醒目显眼,甚至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意味。

刷漆

彩绘完成后,作品一般要等颜色完全干掉后再去刷漆,浚县泥咕咕传统上是不刷漆的,但是随着近年来需求量的加大,为了便于保存和运输,才在外面刷透明清漆,这样既美观了外表又便于运输和保存。

刷漆时可根据作品的大小,用刷子蘸适量清漆,拿起稍停顿一下迅速开始,刷漆过程一定要迅速、一气呵成,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均匀地涂上一至二层即可,这样出来作品才会平整、光滑、浑然一体,反之,则会有损作品的整体效果。

到此,一只可爱的泥咕咕已经完全做好了,您看它是不是既美观大方又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呢!

随着近些年来浚县泥咕咕的不断发展,民间艺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两种新的制作手法,一种半模具制作,代表作品如“十二生肖”;另一种是在泥玩具身上加弹簧,代表作品如“摇头狮子”,以上两种制工艺与传统手工捏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这里就向您介绍一下它们制作手法和区别之处。

半模具制作

半模具制作就是先用模具做出泥塑的各部分,然后再分别进行手工修整和进一步的捏制,最后把他们缝合在一起就成了。

半模具制作与传统手工捏制最大不同就是模具的使用,模具一般是用石膏制作而成,分两半四部分,头部和身部,这里我们就以十二生肖中的猴为例向您介绍它的制作工艺。

首先把模具平放在桌子上,将事先准备好的泥块放到上面,手指用力挤压按模,使其紧贴于模片上,在压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边缘捏平整,由于模子凹下去的地方就是泥塑成型后要突出的地方,因此,我们一定要仔细的将其处理好,在泥饼凹陷下去的地方要多添加泥块,手指要把四周的泥不断地往中间按,至到填满整个模具,并且要高出平面3—4厘米为好,然后再把另一半模具对齐用力按下去至到完全缝合,最后模具被填满,停上两分钟就可以打开模具了,由于模具和泥巴的干湿程度不一样,很容易就分开了,同样的方法,我们制作出另一半出来,这样压模就完成了。

压完模后,要做的就是手工修整,用刮刀把压模时多余挤出来的泥刮掉,注意,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沿着造型走向来刮,手不能太用力,因为刚从模具里面出来的泥还有点软,用力过大的话会导致变形,刮完之后,用小竹棍轻轻的在刮痕处来回压上几遍,至到完全平滑为止。在修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造型的特点进行制作,比如头部一般都比较圆润,而模具制作出来的都比较规整生硬,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手工捏出神态,插上眼睛、耳朵,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因为头和身子是分离的,所以要把它们粘在一起。为了使截面平滑,可先用刀片分别在头部和身部相连接的地方平整地切下两块泥,然后把他们放在一起比划一下,看合不合适,不合适的话再修改,在沾的时候最好用毛笔蘸一点水在结合的地方,这样粘在一起会比较牢固,粘完后一定要用手指绕四周捏合,至到接缝完全消失,融为一体。同手工捏制一样,捏好的作品经晾晒、烧制、彩绘、喷漆后就成为一件完整的泥塑作品了。

泥玩具上加弹簧

在泥玩具上加弹簧这门工艺最早创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活头狮子”,

特点是主观夸大头部,表现出巨目、大耳、阔鼻和大嘴,色彩五颜六色,鲜艳夺目,风格更加豪放、热情而又亲和力。

您看,“活头狮子”与其他制作方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将头部、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