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1—5)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概述导论、方法论社会性思维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从众、社会态度、团体过程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利他、人际吸引社会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其母体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由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个体和团体心理活动它反映了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对社会行为产生了导向作用,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心理师社会情境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行为: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社会心理: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3,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4,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5,我国学者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吴江霖(198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潘菽(198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科学沙莲香(198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周晓虹(199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文化和完整的人格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6,两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G.奥尔波特主要思想心理学方法。个体心理变化与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制约个体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着重点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个体行为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法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代表思想社会学方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着重点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人们的社会互动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文化学的社会心理学特里安德斯等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节作用的一门学科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美)文化人类学家特雷安迪斯和郎伯特(1980)主要观点通过比较文化的调查与访问,或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或对档案材料进行分析、使用等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着重点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主要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基本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法7,社会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和普心的关系*对象、范围普心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社会心理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角度与侧重普心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共同点**研究对象是共同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重点,研究人的微观层面**在学科理论研究上,有共同的理论假设*差异点**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内部功能以及个体间的差异,社会心理学研究更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人格心理学强调观察法、测量法等的运用:社会心理学重视现场实验研究,心理测量法,观察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对象、范围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极其本质,结构及个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角度与侧重社会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方法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8,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若干规律性认知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其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人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其次,尽管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奥尔波特兄弟)使用的行为概念是狭义的,但是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能够为我们直接观察的外部事件,而且包括了诸如情感、态度、思维这类虽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却能够为现代科学间接测量的内因过程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在早期曾经形成了对大群体研究的兴趣,但自20年代以后整个研究却基本局限于对个体(至多是小群体)的社会行为的探索之上,这在心理学家的定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9,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即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理论性质极强的应用学科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来看它是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虽然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附属物,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单的拼凑和混合,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所不具备的全新的性质和特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人际社会心理学研究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个体行为和团队行为(反应系统)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层面主要研究内容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做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特性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心理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为此,勒温提出一个著名公式*****(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环境、函数关系)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的函数,个体行为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选择研究课题(1)20世纪40年代:偏见(2)50年代:服从(3)60年代:暴力(4)70年代:性别与性别歧视(5)80年代:军备竞赛(6)90年代:文化多样性、种族多样性以及如何面对不同的性别取向(7)00年代:网络文化5,研究对象的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层面、人际层面个体心理与团队心理个体: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并单独活动的实体团体:是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个体结成的集合体关系:个体是难以离开团体的。团体是个体存在的基本社会支持、影响着个体的行动和思想。团体心理制约和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交互作用与人际交往社会刺激社会刺激(社会因素):是社会个体对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社会个体包括:社会情境:是对个体或群体直接发生联系的其他个体或群体(对人的作用直接、简单)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地位与经济状况、社会规范、风俗、时尚、信仰体系、舆论、民族与阶级群体、交往方式(对人的作用间接、复杂)社会互动攻击和利他、吸引与排斥、从众和服从、交换与影响、交流方式、性别差异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哲学的思辨(孕育时期)、经验的描述(形成时期)、试验的分析(确立时期)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孕育时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哲学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哲学观亚里士多德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19世纪末的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奥尔波特和墨菲的著作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况初步发展阶段基本停滞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集体无意识:是指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心理学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如何开展一项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简介观察法优点:1,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2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点:1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2,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优点:1,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作用,从而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对实验结果记录客观、准确)2,在时间和精力上比较经济缺点:控制严格保证了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却可能降低了外部效度现场试验实验法优点缺点实验室实验法对自变量高度控制被试的报告效率较高无关变量受到较好的控制因测试者所做的事征得本人同意,所以保护了他们的权利和安全人为性被试者自己知道在当被试,因而表现可能会与正常不同被试人数受到限制现场试验法现实性高,能在正常情景下对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能广泛的观察被试(人数可以很多)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被试,因而行为较为自然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的影响的可能性较大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调查法调查法概念:调查法是要对所要调查的心理现象,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调查法分类按照被试取样方式: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按照调查方式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访谈法按照访问方式不同:直接访问、间接访问访问规范程度不同:标准化访问、非标准化访问访问内容传递方式不同:小组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德尔菲法3,调查法注意的两个问题:1,注意研究范围2,注意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第二章,社会化独处者非神即兽社会化的概念与途径社会化的概念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理解社会化:(1)个体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2)通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社会人(3)社会控制是个体转化的手段(4)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实现个体内化的途径:(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而对于个体自身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与适应的过程而总结起来这种学习与适应的结果包括获得语言能力、获得认知能力等等社会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解释理论正常成熟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几种教养方式:宠爱、专制、放任、民主学校因素朋辈团体同辈群体的影响特点:无计划性、平等性、满足个人需求、开放性、区别性的价值观、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体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概念: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儿童的国家意识分为3个连续阶段:国家象征期、抽象国家象征期、国际组织系统期不同阶段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道德榜样的作用道德实践的作用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历程与结果社会化的发展阶段1,社会化发展阶段: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概述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角色概述的含义:*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的*是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的分类依据存在的形态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理想角色:社会对社会某一角色设定的理想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领悟角色:是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的理解实践角色: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属于客观现实形态)依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先赋角色(先天性的先赋性角色、制度性先赋性角色)、自致角色(自获角色或者成就性角色)依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的不同: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表现型角色参与程度: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把角色依参与程度的高低分为好类角色的行为形成角色观念,学习角色技能角色行为组成: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领悟角色扮演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失调角色失调的表现: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角色失调的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角色冲突:*角色从(一个人多角色)*角色从: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决定的,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止有一个,而是有很多,每一个社会地位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也就有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同时拥有很多个角色,我们将这一种现象叫做“角色从”角色冲突:*角色丛*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从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具体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角色从,而该角色丛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对他都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出现矛盾或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望难以应付时,就必然会造成同一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间发生的冲突角色紧张***缓解角色紧张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和并法*角色层次法角色观念的内容:角色地位观念、角色义务观念、角色行为观念、角色形象观念角色失调的改善:角色调适(自我调适、社会调试)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第一节,社会动机的概述社会动机的概念需要:由于机体感到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不平衡感,是个体内部的不平衡感动机分为:生理动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他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人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社会动机的功能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发动——加强——维持——终止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内在原因而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动机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即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他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社会动机的分类第二节,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和动机亲和的起源亲和动机概念:又称为合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形成基础:亲和动机是一种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结群是后天习得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而形成的萨赫德、焦虑——亲和假设,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促使人们结群的原因,经历不安的人亲和倾向更强3人们结群的原因:恐惧和焦虑相似性:同病相怜、人以群分享受交流的乐趣找到自我评价的基准**结群的负面效果:懈怠、屈从、团体集一思维等亲和的作用: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的需要(爱的交往、交往与尊重的需要)获得信息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和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亲和可以使个体避免窘迫的境地,如在明显需要亲和行为的情境中,无人陪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影响亲和的因素情境因素(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情绪因素出生顺序亲和动机的概念亲和动机的心理基础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者分类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低成就动机者的特征*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又不是盲目地进行赌博,是有节制的冒险家*目标明确,有计划性,对之抱有成功的希望,并且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独立决策晓得人物或职业成就动机的重要性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利益和风险)社会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是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西方社会的发展)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麦氏的1920年——1955年的儿童读物测试)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家庭教养方式(严格地自律训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成就动机)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社会氛围德维克的目标取向理论1,目标取向分类:学习目标(追求成功和自我成长)、表现目标(想得到他人的好评和赞许)权利动机权利的概念权利动机的概念权利动机:是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的影响别人的或支配别人的欲望影响他人并且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渴望(喜欢承担责任,努力影响他人,喜欢处于竞争性和重视地位的环境)经常试图通过提供建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评价在集体活动中寻求领导者的地位具备较强的能力,说话流利健谈,能言善辩能创造良好的业绩,被认为有着良好的领导能力权利动机分类个人化权利动机(动因为己)社会化权利动机(动因为人)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个体对他人和环境的控制水平越高,优势越大,优势使个体具有安全感,易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资源)对无能的恐惧(无能使个体处于不利地位,会引起自卑感,自卑使个体设法获得补偿,补偿心理会导致偏执、极端追求权力和地位。这就是出身卑微的人,有机会时,会疯狂追求权利的原因)第三节,利他行为及其促进利他行为的概述利他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不期望日后任何筹赏和报答而处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包括援助、救济、营救落水者、捐赠等(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助人行为: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的特征目的是有益于他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具有自我牺牲的特点利他行为的分类紧急情景中的利他行为、一般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的理论先天论社会规范论与利他有关的社会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社会公平规范相互性规范:也称为互惠规范,指的是我们应该帮助哪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且不应该伤害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社会责任规范:我们有责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并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决策论1,利他决策模式:对紧急事态的注意、对紧急事态的判断、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介入方式的决定、介入的实行社会学习理论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行为者的个人因素性别年龄人格特点心境被帮助者的特点性别魅力和人品年龄情境因素他人在场——旁观者效应(1)旁观者效应:因他人在场对人们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的利他行为就明显减少,而且在场者越多,利他行为较少程度越明显(2)解释原因:个人顾虑增加、从众心理、责任扩散自然环境时间压力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利他行为的促进培养利他情感倾向培养移情能力提升利他动机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利他行为榜样强化利他行为第四节,侵犯行为及控制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什么是侵犯行为定义: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是一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即侵犯行为必须有侵犯意图和侵犯动机,是有意使他人受到伤害的行为三要素:伤害活动、伤害意图、社会评价侵犯行为的类别从侵犯方式上看:动作侵犯、语言侵犯从侵犯动机上看:敌意性侵犯(伤害他人是目的)、工具性侵犯(伤害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侵犯行为的理论本能论精神分析解释——死本能产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生物学论社会生物学观——利于人类生存而遗传下来的挫折—侵犯理论最初的理论观点米拉德:侵犯永远是行为的一种后果米勒: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其他结果挫折:挫折是指正在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受阻,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干扰会唤起人们侵犯的冲动,而种冲动又激发了人的侵犯行为挫折与侵犯的关系(挫折引发侵犯)替代性侵犯:侵犯对象的替代、侵犯类型的替代理论的修正侵犯线索:是指经常伴随着引发挫折的对象和侵犯行为出现的刺激物挫折——消极情绪——侵犯武器效应(武器促使愤怒的被试做出侵犯)行为学习论通过模仿学习通过强化影响(挫折——侵犯假设)习性学本能——与生俱来的社会学习的观点:侵犯可以通过强化来培养、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强化模仿敌意归因偏差当我们的归因有偏差时,通常不会把他人的动即归因为是善意的,而是做出恶意的归因,继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1,高温、酒精、唤醒水平、去个性化、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个人行为少受个性支配、自认意识丧失、倾向于合群状态,群体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强越易于引发去个性化现象)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媒体暴力、暴力游戏视频文化影响侵犯,不是决定侵犯行为是否发生,文化规范了侵犯行为的表达方向媒体暴力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和侵犯线索理论提出,目睹暴力行为并不是一种宣泄,而会导致更多的侵犯行为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认知让孩子形成漠视的态度,减弱他们对于暴力行为的敏感度,降低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模仿侵犯行为的控制控制方法:宣泄负性情绪、惩罚侵犯行为、转移侵犯、加强道德修养、学习社会规范、限制暴力影视第四章,自我意识当意识指向自身时便成为自我意识,当意识指向客观世界时便成为客体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的特征:能动性、意识性、独特性、社会历史性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属于自我意识的认识范畴,它只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生理特征、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对自己的总体的认识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通常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实现社会比较:通常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自我估价: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我能力或品质的准确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区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知,自我评价是在这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知)、自我调控(意)、自我体验(情)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是自我控制的基础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里自我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发展理论:奥尔波特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模式:生理自我(出生—3岁)、社会自我(3—13、14岁):要求自己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概10年的时间):表现出来主动性与独立性,强调自我的价值观与自我理想米德从是会人际互动的角度阐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游戏阶段(模仿阶段)第三阶段:社会角色扮演阶段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婴儿期(0—1.5信任不信任)儿童期(1.5—3自主与害羞和怀疑)学龄初期(3—5主动对内疚)学龄期(6—12勤奋对自卑)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成年期(25—65生育对自我专注)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如果前一时期的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会影响到下一阶段自我的发展,从而发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第二节,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形成途径(一)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社会比较(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下行比较)、反射性评价建立正确的比较观:纵向比较法(自己与自己比较)、横向比较法(自己与他人比较)(二)自我观察:态度的自我知觉、情绪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1,自我知觉理论:该理论主张当我们的态度、情绪以及其它内在态度处于模糊不清或者摇摆不定时,我们就会站在外部观察者的位置上,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获得自我知觉(行为和背景推断出动机和态度)2,三种类型:态度的自我知觉、情绪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3,过度合理化: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所引起的,从而使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三)内省1,内省:是指个体往内心深处探索,直接检视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的过程自我认识中的自我服务偏差自我服务偏差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来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对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者利己偏差在利己偏差方面,人们倾向于用两种方式积极的看待自己,一种是认为自己是有益的和有道德的,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是胜任的和有用的第三节,自我意识的其他领域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自尊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自尊需要包含的内容:对成就、优势、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是否获得的两种情况:满足导致自信,个体就会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挫折就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至丧失自信心自尊经典公式(詹姆斯《心理学原理》)自尊=成功/抱负(自尊取决于成功和成功对于个体的意义)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行动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则正确进行社会比较自尊的结构多种不同的结构模型詹姆斯自尊的单位结构模型波普和麦克黑尔提出的二为结构模型波普自尊体现在5个方面库博史密斯提出的4维结构模型魏运华自尊的6维结构模型麦伯亚8维结构模型黄希庭提出的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特殊自尊自尊的起源早期经验亲子关系是基础,后期成长经验影响自尊发展自尊的影响积极反馈影响小,消极反馈影响大。对高自尊者影响小,低自尊者影响大事件高自尊者低自尊者失败事件看作自己的某一能力不足归因于个人原因困难事件接受挑战自我保护、信心不足、(自尊认知模式认为)擅长事件无影响会去冒险(情感模式理论:后果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经历失败事件后无影响表现差(对自己过度关心、主动退缩)无事件、成功事件无影响自我控制(一)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它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类高级心理活动主要包含5个方面: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二)功能1,制止作用2,发动作用自我效能感(一)概念定义: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向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境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行动目标选择、努力与坚持、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信息来源:个体掌握的经验、替代性经验、生理和情绪状态对人当下的影响:影响选择、影响人在困难情境下的态度影响人的表现、影响人的情绪系列影响: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如何产生发展——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人生实践自我效能与自尊不同,它是对特定能力的一种判断,而非自我价值的一般性感受(对于特定事件的自信)第五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第一节,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社会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知。知觉的步骤:觉察、分辨、确认知觉的分类:物知觉(一般知觉)、人知觉(社会知觉)物知觉、人知觉的3个差异:人能体验其思想和感情,而物不能物不被认为是其自身活动的原因,而人则往往被认为是第一的原因人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知觉者,而物则不能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社会知觉概念(书):是指如何对他人和团体形成印象以及如何对这一印象做出推论的过程社会知觉概念(ppt考试):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社会知觉3个类型(知己知彼说):对自我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仪表认知、表情认知)、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人际关系: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知觉的途径:交往距离的远近、交往频率的高低、类似性的多少、互补性的大小人际知觉原理与服务行业:掌握与顾客之间的人际知觉原理,提高服务质量,增进人际吸引、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的区别:后者包括前者、社会知觉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阶段社会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认知反映的显著性、认知的完型特性、认知的偏差性社会知觉中的图式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它代表着某个特定概念的有组织的知识社会认知三步骤:观察、判断和评价、推理和解释社会认知:社会知觉(观察)—推断—印象—判断—归因图式分类:个人图示、自我图示、团体图示、角色图示、事件图式(脚本)图式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图式可以节省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图式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完整的信息做出推理*图式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图式的不足:*慕尼黑图式—越南图式*Goilovich实验研究社会认知中的信息加工方式社会认知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加工、自动加工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自动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情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因素认知对象因素:魅力(外表特征、行为反应、内在性格特点方面)、知名度、自我表演认知者因素:认知者原有经验、认知者的动机,兴趣和价值观念、认知者的情景状态、认知偏差印象形成印象:是指人们在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的经验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形成的对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的结果印象形成四方面:中心品质、第一印象、好恶、平均数模式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强调特征的数量(等于所有印象分总和)平均模式:强调特征的强度(等于总和除评价总类目)加权平均模式:强调特征的重要性程度(根据数学统计的结果加以确定的)对于前两个模式来说,加权平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我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是最常用的模型中心品质模式:强调特征的重要性和意义性(根据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种经验加以确定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概念:也称为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目的: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阿希试验是印象形成的经典研究第一印象是印象形成的重要依据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谈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第一印象的特点:迅速性、鲜明性、牢固性、片面性、延展性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的基本维度平均法则是印象形成的主要方式信息整合法则:注重显著性信息、赋予意义、赋予一致性、信息整合过程:类别化、运用图示处理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他人或者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持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地简单评价的现象积极意义:使知觉过程简化消极意义:偏见、歧视刻板印象产生原因社会真实的基础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工的特性习惯性地从某一群体,而不是从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个人角度去认知十分突出的特征内隐社会认知与他人知觉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外显社会认知:在明确的意识监控下对社会刺激进行的组织和解释内隐社会认知的内容: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社会性、积淀性、无意识性、启动性他人知觉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社会知觉的特点知觉的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认知的完形特性认知的偏差性1,由于社会认知对象的复杂性、认知者的主观性、认知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认知加工方式的非逻辑性,人们在进行社会认知时,难免会发生偏差,造成误差社会知觉的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具有强烈的影响。又称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效应: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个体认知的强烈影响(最近的行为表现才能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并形成评价)晕轮效应慈悲效应否定效应头顶效应框架效应上下文效应后见之名效应虚假一致效应自我中心偏差第三节,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印象管理的理论1,印象管理的概念: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2,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他人或者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持特征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地简单评价的现象(积极意义:使知觉过程简化小鸡意义)符号交互作用论自我表现论情景认同论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自己目前的社会形象交往的对象交往情境认知负荷印象管理的策略自我美化他人美化其他策略改变印象的策略印象管理的辨别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玻璃知识大全
普通平板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亦称窗玻璃。平板玻璃具有透光、隔热、隔声、耐磨、耐气候变化的性能,有的还有保温、吸热、防辐射等特征,因而广泛应用于镶嵌建筑物的门窗、墙面、室内装饰等。
平板玻璃的规格按厚度通常分为2mm、3mm、4mm、5mm、和6mm,亦有生产8mm和10mm的。一般2mm、3mm厚的适用于民用建筑物,4mm--6mm的用于工业和高层建筑。
影响平板玻璃质量的缺陷主要有气泡、结石和波筋。气泡是玻璃体中潜藏的空洞,是在制造过程中的冷却阶段处理不慎而产生的。结石俗称疙瘩,也称沙粒,是存在于玻璃中的固体夹杂物,这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陷,它不仅破坏了玻璃制品的外观和光学均一性,而且会大大降低玻璃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甚至会使制品自行碎裂。
好的平板玻璃制品应具有以下特点:
1)是无色透明的或稍带淡绿色
2)玻璃的薄厚应均匀,尺寸应规范
3)没有或少有气泡、结石和波筋、划痕等疵点。
用户在选购玻璃时,可以先把两块玻璃平放在一起,使相互吻合,揭开来时,若使很大的力气,则说明玻璃很平整。另外要仔细观察玻璃中有无气泡、结石和波筋、划痕等,质量好的玻璃距60厘米远,背光线肉眼观察,不允许有大的或集中的气泡,不允许有缺角或裂子,玻璃表面允许看出波筋、线道的最大角度不应超过45度;划痕沙粒应以少为佳。
玻璃在潮湿的地方长期存放,表面会形成一层白翳,使玻璃的透明度会大大降低,挑选时要加以注意。
热熔玻璃
热熔玻璃又称水晶立体艺术玻璃,是目前开始在装饰行业中出现的新家族。热熔玻璃源于西方国家,近几年进入我国市场。以前,我国市场上均为国外产品,现在国内已有玻璃厂家引进国外热熔炉生产的产品。热熔玻璃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设计单位、玻璃加工业主、装饰装潢业主关注的焦点。热熔玻璃跨越现有的玻璃形态,充分发挥了设计者和加工者的艺术构思,把现代或古典的艺术形态融入玻璃之中,使平板玻璃加工出各种凹凸有致、彩色各异的艺术效果。热熔玻璃产品种类较多,目前已经有热熔玻璃砖、门窗用热熔玻璃、大型墙体嵌入玻璃、隔断玻璃、一体式卫浴玻璃洗脸盆、成品镜边框、玻璃艺术品等,应用范围因其独特的玻璃材质和艺术效果而十分广泛。热熔玻璃是采用特制热熔炉,以平板玻璃和无机色料等作为主要原料,设定特定的加热程序和退火曲线,在加热到玻璃软化点以上,经特制成型模模压成型后退火而成,必要的话,再进行雕刻、钻孔、修裁等后道工序加工。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就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要成分的PVB中间膜。玻璃即使碎裂,碎片也会被粘在薄膜上,破碎的玻璃表面仍保持整洁光滑。这就有效防止了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人身安全。
在欧美,大部分建筑玻璃都采用夹层玻璃,这不仅为了避免伤害事故,还因为夹层玻璃有极好的抗震入侵能力。中间膜能抵御锤子、劈柴刀等凶器的连续攻击,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抵御子弹穿透,其安全防范程度可谓极高。
现代居室,隔声效果是否良好,已成为人们衡量住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了SaflexPVB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能阻隔声波,维持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其特有的过滤紫外线功能,既保护了人们的皮肤健康,又可使家中的贵重家具、陈列品等摆脱褪色的厄运。它还可减弱太阳光的透射,降低制冷能耗。
夹层玻璃的诸多优点,用在家居装饰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许多家庭的门,包括厨房的门,都是用磨砂玻璃做材料。煮饭时厨房的油烟容易积在上面,如果用夹层玻璃取而代之,就不会有这个烦恼。同样,家中大面积的玻璃间隔,对天生好动的小孩来说是个安全隐患,若用上夹层玻璃,家长就可以大大放心了。
夹层玻璃安全破裂,在重球撞击下可能碎裂,但整块玻璃仍保持一体性,碎块和锋利的小碎片仍与中间膜粘在一起。
钢化玻璃需要较大撞击力才碎,一旦破碎,整块玻璃爆裂成无数细微颗粒,框架中仅存少许碎玻璃。
普通玻璃一撞就碎,典型的破碎状况,产生许多长条形的锐口碎片。
夹丝玻璃破碎时,镜齿形碎片包围着洞口,且在穿透点四周留有较多玻璃碎片,金属丝断裂长短不一。
喷砂玻璃
喷砂玻璃用高科技工艺使平面玻璃的表面造成侵蚀,从而形成半透明的雾面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在居室的装修中,喷砂玻璃可用于表现界定区域却互不封闭的地方,如在餐厅和客厅之间,可用喷砂玻璃制成一道精美的屏风。
彩绘玻璃
彩绘玻璃是目前家居装修中较多运用的一种装饰玻璃。制作中,先用一种特制的胶绘制出各种图案,然后再用铅油描摹出分隔线,最后再用特制的胶状颜料在图案上着色。彩绘玻璃图案丰富亮丽,居室中彩绘玻璃的恰当运用,能较自如地创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和谐氛围,增添浪漫迷人的现代情调。
雕刻玻璃
雕刻玻璃分为人工雕刻和电脑雕刻两种。其中人工雕刻利用娴熟刀法的深浅和转折配合,更能表现出玻璃的质感,使所绘图案予人呼之欲出的感受。雕刻玻璃是家居装修中很有品位的一种装饰玻璃,所绘图案一般都具有个性“创意”,反映着居室主人的情趣所在和追求。
镶嵌玻璃
镶嵌玻璃能体现家居空间的变化,是装饰玻璃中具有随意性的一种。它可以将彩色图案的玻璃、雾面朦胧的玻璃、清晰剔透的玻璃任意组合,再用金属丝条加以分隔,合理地搭配“创意”,呈现不同的美感,更加令人陶醉。
视飘玻璃
视飘玻璃是一种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是装饰玻璃在静止和无动感方面的一个大突破。顾名思义,它是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本身的图案色彩随着观察者视角的改变而发生飘动,即随人的视线移动而带来玻璃图案的变化、色彩的改变,形成一种独特的视飘效果,使居室平添一种神秘的动感。
玻璃砖
玻璃砖的款式有透明玻璃砖、雾面玻璃砖、纹路玻璃砖几种,玻璃砖的种类不同,光线的折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玻璃砖可供选择的颜色有多种。玻璃的纯度是会影响到整块砖的色泽,纯度越高的玻璃砖,相对的价格也就越高。没有经过染色的透明玻璃砖,如果纯度不够,其玻璃砖色会呈绿色,缺乏自然透明感。
空心玻璃砖以烧熔的方式将两片玻璃胶合在一起,再用白色胶搅和水泥将边隙密合,可依玻璃砖的尺寸、大小、花样、颜色来做不同的设计表现。依照尺寸的变化可以在家中设计出直线墙、曲线墙以及不连续墙的玻璃墙。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面积的砖墙或有弧度的施工方式,需要拉铜筋来维持砖块水平,而小面积砖墙施工中,需要在每个玻璃砖相连的角上放置专用固定架连接施工。
手工艺术玻璃是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品,除了拥有极佳的透光性外,其手工制作的独特性及色彩的变化性也是为居家空间装饰点缀加分的妙笔。在墙面、门板装饰、灯墙、嵌灯的很多设计中都可以变化出新,其材质有别于一般以金属或其他材质所制成的装饰品,细致的手工表现均匀柔和之光感,是阳光温和的转述者。但由于单价较高,应用时可以与其他饰材混用作为点缀,营造良好的采光变化效果。
低辐射玻璃
低辐射玻璃又称LOW-E(楼依)玻璃,是镀膜玻璃家庭中的一员,此玻璃可减低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热传递。
它是一种既能像浮法玻璃一样让室外太阳能、可见光透过,又像红外线反射镜一样,将物体二次辐射热反射回去的新一代镀膜玻璃。在任何气候环境下使用,均能达到控制阳光、节约能源、热量控制调节及改善环境。
行内人士还称其为恒温玻璃:即无论室内外温差有多少,只要装上低辐射玻璃,室内花很少的空调费用便可永远维持冬暖夏凉的境地。
但要注意的是,低辐射玻璃除了影响玻璃的紫外光线、遮光系数外,还从某角度上观察会小许不同颜色显现在玻璃的反射面上。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指在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上PVB中间膜,经过热加压后,就可制成建筑用夹层玻璃材料。夹层玻璃是目前惟一的多功能安全玻璃。这种玻璃所具有的安全可靠的特性体现在由PVB中间膜紧密粘合而成的玻璃不易因撞击而破碎,即使受外力作用破碎,仍保持碎片与中间膜的粘连,不会从高处掉落;另外,PVB具有很强的韧性、不易被撞击物体穿透。
夹层玻璃能抵御盗窃和暴力入侵,含有金属筛网的夹层玻璃还能做成电子保密玻璃,可以替代现代人们为了安全、防盗而在窗外安装的铁栅栏,避免家家安装“铁笼子”,影响建筑美观。
夹层玻璃隔声密封及控制阳光的特性是由PVB中间膜实现的。PVB中间膜能减少穿透玻璃的噪音数量,能隔除99%以上的紫外线,通过使用PVB中间膜过滤可见光并削弱其破坏能力,可有效降低室内制冷能耗。
夹层玻璃这样的安全玻璃不仅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还提高了建筑设施的自身价值。现在,有些住宅小区已开始采用夹层玻璃等安全玻璃做门窗,并以此作为吸引购房者的手段。
聪敏彩色玻璃
这种玻璃在空气中出现某些化学物质时会改变颜色,这使它在环境监视、医学诊断以及家居装饰等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一种制造玻璃用的溶液,在其中添加有高度选择性的酶或蛋白质,在出现某些化学物质时,添加剂便会改变颜色。
镭射玻璃
在玻璃或透明有机涤纶薄膜上涂敷一层感光层,利用激光在上刻划出任意的几何光栅或全息光栅,镀上铝(或银、铝)再涂上保护漆,这就制成了镭射玻璃。它在光线照射下,能形成衍射的彩色光谱,而且随着光线的入射角或人眼观察角的改变而呈观出变幻多端的迷人图案。它使用寿命可达50年,而且正向家庭装璜发展。
智能玻璃
这种玻璃是利用电致变色原理制成。它在美国和德国一些城市的建筑装璜中很受青睐,智能玻璃的特点是,当太阳在中午,朝南方向的窗户,随着阳光辐射量的增加,会自动变暗,与此同时,处在阴影下的其它朝向窗户开始明亮。装上智能窗户后,人们不必为遮挡骄阳配上暗色或装上机械遮光罩了。严冬,这种朝北方向的智能窗户能为建筑物提供70%的太阳辐射量,获得漫射阳光所给予的温暖。同时,还可使装上变色玻璃的建筑物减少供暖和致冷需用能量的25%、照明的60%、峰期电力需要量的30%。
呼吸玻璃
同生物一样具有呼吸作用,它用以排除人们在房间内的不舒适感。日本吉田工业公司应用德国专利稍加改进后,已研制成功一种能消除不舒适感的呼吸窗户,命名为IFJ窗户。经测定,装有呼吸玻璃房间内的温差仅有0.5摄氏度左右,特别适合人们的感官。不仅如此,呼吸玻璃还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按常规,其空调负荷系数为80,装上呼吸窗户后,下降为51.9(系数愈小节能性愈好)。据报道,这种呼吸窗户框架是以特制铝型材料制成,外部采用隔热材料,而窗户玻璃则采用反射红外线的双层玻璃,在双层玻璃中间留下12毫米的空隙充入惰性气体氩,靠近房间内侧的玻璃涂有一层金属膜。
真空玻璃
这种玻璃是双层的,由于在双层玻璃中被抽成为真空,所以具有热阻极高的特点,这是其它玻璃所不能比拟的。人们普遍认为,真空窗户有很高的实用性。酷暑,室外高温无法“钻”入室内;严冬,房内的暖气不会逸出,称得上是抵御炎暑、寒冷侵袭的“忠诚卫士”,而且没有空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彩色镶嵌玻璃
使用彩色镶嵌玻璃不仅能给人带来新的感觉,而且它本身具有现代造型,古典优雅,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再加上巧妙的构思和崭新的工艺技巧,可发挥个人审美观点,根据各自的设计创意和巧思,随意组合。如今比较流行的种类有:压花、冰晶、镜面、磨砂、磨边和各种颜色彩色玻璃,用铜或铝条金属框架略作不同精致镶拼搭配。
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普通平板玻璃所构成。四周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两片或多片玻璃与密封条、玻璃条粘接密封,中间充入干燥气体,框内充以干燥剂,以保证玻璃片间空气的干燥度。其特性,因留有一定的空腔,而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主要用于采暖、空调、消声设施的外层玻璃装饰。其光学性能、导热系数、隔音系数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高性能中空玻璃
高性能中空玻璃除在两层玻璃之间封入干燥空气之外,还要在外侧玻璃中间空气层侧,涂上一层热性能好的特殊金属膜,它可以阻隔太阳紫外线射入到室内的能量。其特性是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隔热、保温,改善居室内环境。外观有八种色彩,富有极好的装饰艺术价值。
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它是利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的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进行特殊处理的玻璃。它的特性是强度高,其抗弯曲强度、耐冲击强度比普通平板玻璃高3~5倍。安全性能好,有均匀的内应力,破碎后呈网状裂纹。主要用于门窗、间隔墙和橱柜门。钢化玻璃还在耐酸、耐碱。一般厚度为2-5毫米。其规格尺寸为400毫米X900毫米、500毫米X1200毫米。
夹丝玻璃
夹丝玻璃别称防碎玻璃。它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加热到红热软化状态时,再将预热处理过的铁丝或铁丝网压入玻璃中间而制成。它的特性是防火性优越,可遮挡火焰,高温燃烧时不炸裂,破碎时不会造成碎片伤人。另外还有防盗性能,玻璃割破还有铁丝网阻挡。主要用于屋顶天窗、阳台窗。
玻璃马赛克
玻璃马赛克又叫作玻璃锦砖或玻璃纸皮砖。它是一种小规格的彩色饰面玻璃。一般规格为20毫米×20毫米、30毫米×30毫米、40毫米×40毫米。厚度为4-6毫米。属于各种颜色的小块玻璃质镶嵌材料。外观有无色透明的,着色透明的,半透明的,带金、银色斑点、花纹或条纹的。正面是光泽滑润细腻;背面带有较粗糙的槽纹,以便于用砂浆粘贴。特性是:具有色调柔和、朴实、典雅、美观大方、化学稳定性、冷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而且还有不变色、不积尘、容重轻、粘结牢等特性,多用于室内局部,阳台外侧装饰。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盛开温度、耐水、耐酸性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1)什么是钢化玻璃?
退火玻璃通过高温和淬冷,表层形成强大的压应力,使玻璃的机械强度数倍增加,即为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表面应力为:69~168Mpa。
2)什么是半钢化玻璃?
退火玻璃通过高温和淬冷,表层形成低于69MPa的压应力,使玻璃的机械强度数倍增加,即为半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表面应力为:24~69Mpa。
3)什么是热增强玻璃?
热增强玻璃就是半钢化玻璃,它是半钢化玻璃的专业术语。
4)钢化玻璃具有哪些特点?
安全性:破裂后呈碎小钝角颗粒,对人体不会造成重大伤害。高强度:一般是普通玻璃强度的4倍及以上。挠度:比普通玻璃大3~4倍。热稳定性: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经受的温差约110°C。
5)半钢化玻璃具有哪些特点?
强度:半钢化玻璃的强度是退火玻璃的2倍以上。安全性:破裂时碎片呈放射状,每一碎片都延伸到边缘,不易脱落,较安全,但不属于安全玻璃。挠度:半钢化玻璃的扰度比钢化玻璃小比退火玻璃大。热稳定性:热稳定性也明显地比退火玻璃好,能经受的温差约75°C。
6)钢化产品采用哪种方式加工?
建筑业所用的平钢化玻璃是使用水平辊道钢化炉进行淬火热处理加工,属于物理钢化。玻璃还有化学钢化的加工方式,但建筑玻璃上不采用。
7)什么是钢化玻璃的自爆?
钢化玻璃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破裂叫做自爆,这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
8)什么是钢化玻璃和半钢化玻璃的应力斑?
在某些特殊的自然光(或偏振光)条件下,观察钢化(或半钢化)玻璃的反射光,能够看见玻璃表面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组织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中外美术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轨道交通自动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晋中学院《特种铸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商业插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商务沟通与谈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学院《生物药物检测技术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转运铁水包安全风险告知卡
- 31863:2015企业履约能力达标全套管理制度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案(无锡公开课)
- 打造金融级智能中台的数据底座
- 工程合同管理教材(共202页).ppt
- ANKYLOS机械并发症处理方法
- 道路桥梁实习日记12篇
- 第十章运动代偿
- 氩弧焊机保养记录表
- 明星97iii程序说明书
- 《企业经营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