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_第1页
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_第2页
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_第3页
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_第4页
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面消灭蚊子有可能吗前段时间,有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不过,国家卫健委也给予了回复:“在创新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总体仍较薄弱。”言外之意是,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实在难以完成全面消灭蚊子的任务。今天的我们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古人又该怎么面对蚊子?其实,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与蚊子、苍蝇的战斗史甚至比人类之间的还要悠久,那么到底谁又是胜利者呢?首先来说蚊子,这位“仁兄”可是古今人类第一讨厌的虫子。跟别的虫子比起来,这种无孔不入,嗡嗡嘤嘤闹得人不胜其扰,吸血后又留下个红肿“纪念章”的虫子实在让人厌恶至极。更重要的是,蚊子还会传染西尼罗病毒、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以及黄热病等疾病,历史上众多瘟疫传播都跟蚊子有重要关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现如今,每年依然有数亿人感染由蚊虫类传播的疾病,其中死亡的大概有数百万人。但从蚊子的角度看,恐怕人类才是他们最讨厌的存在。因为蚊子本就是先于人类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叠纪,恐龙还存在于世界上。直到恐龙灭绝,蚊子依然活得好好的。所以对蚊子来说,人类不过是短暂“过客”。全世界的蚊子包括38属,约3500种,其中有约两百种喜欢纠缠人类。而人类跟蚊子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被动防御,钻进蚊帐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关于人们被蚊子骚扰的记载。比如在《庄子·天运篇》中,就出现了“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的记载,意思是蚊虫的叮咬,让人难受得一晚上睡不着。而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幻想桃花源时,也被蚊子折磨得写下《怒蚊谣》: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响起初骇听,殷殷若有南山来。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同样,晋代学者傅选也写过一篇讨伐蚊子的檄文《蚊赋》:众繁炽而无数,动群声而成雷,肆惨毒于有生,及飧肤以疗饥。妨农工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蚊蟆》中也提到: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宋代文豪欧阳修也是蚊子的受害者。他一生作诗众多,其中专门有一首情绪非常大的《憎蚊》。这首诗很长,仅摘抄部分,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欧阳修痛苦不堪的情绪:扰扰万类殊,可憎非一族。甚哉蚊之微,岂足污简牍。……蝇虻蚤虱虮,蜂蝎蚖蛇蝮。惟尔于其间,有形才一粟。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尝闻高邮间,猛虎死凌辱。哀哉露筋女,万古雠不复。……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里,也有专门桥段去描写他对蚊子的憎恨:“时蚊蚋之繁,倍于今夕,听其自啮,欲稍稍规避而不能。”可以说,从古至今,人们对蚊子的厌恶是一致的。为了对付这些嗡嗡飞贼,人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早年间,人们对蚊子的认知还不足,基本上是一副“惹不起我还躲不起”的状态,对付它们的方式主要是挂蚊帐。《诗经·小星》中提道:“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意思是天还未亮就要卷起衣物和蚊帐准备出征,这里的“裯”便是蚊帐。后来,人们又用“帱”一字指代蚊帐。春秋时期,齐桓公被蚊子叮咬得不胜其烦,就用了“翠纱之帱”来防蚊。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意思是这家里的蚊帐非常华丽,四角还有挂香囊,当然这是有钱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对于贫苦人来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比如谢承《后汉书》中写:“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就是说夏天蚊子多,又很穷,所以只好借债去买蚊帐。可见,蚊帐在当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哪怕借钱也要去买。但这种消极被动的方式只能在家里睡觉时用,完全无法应对更多场合。很快,人们又发明了新的办法——“毒气”战。转守为攻,熏死蚊子所谓“毒气”战,是人们在生活中发现蚊子对某些气味非常敏感,如果应用得好,可以做到主动出击灭杀蚊子的效果。最早记载见于《周礼》中的“翦氏”条,即:“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意思是,翦氏用点燃莽草烟熏的方式来驱虫,来让庙堂不生蚊虫。这种方式不止用来驱虫,甚至可以驱鼠、驱蛇。汉代以后,用于熏香的香炉广泛出现在社会上。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对抗蚊虫的滋扰,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这种东西在古代,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拥有,普通百姓又用什么样的方法熏虫呢?宋代陆游的《熏蚊效宛陵先生体》中提道:“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即用烧艾草的方式来驱蚊。后来也因此诞生了一种古代“蚊香”——火绳。所谓“火绳”,是将结过草籽的艾草和蒿草采集回家,像编麻花辫一样编起来晒干,明年夏天时就可以拿出来焚烧,以此驱赶蚊子。在甘肃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捆来自汉代的火绳。除了艾草外,古人还发现了很多可以对付蚊子的东西,比如宋代《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就是用浮萍和雄黄做原材料制成香薰,点燃后可以驱虫。当然,也有部分“重口味”的东西,比如在西晋张华编纂的《博物志》中称,骆驼屎可以“烧烟,杀蚊虱”。有意思的是,这条记载还被李时珍收进《本草纲目》,考虑到李时珍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大概率亲身做过实验,证明骆驼屎确实有效。只是这一招说起来容易,点燃起来发出的味道和烟,弄不好人要比蚊子先逃出去。当然,对付蚊子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随身挂香囊,毕竟人们出门没办法手上拎着蚊香或披着一身蚊帐出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发明了驱蚊香囊。《离骚》中有“樧又欲充夫佩帏”的记载,其中“帏”就是香囊的意思。古代香囊里大多装的是藿香、丁香、七里香、薄荷等驱蚊药材,不但能驱蚊,还能提神醒脑,让人心清气爽。而近代潘荣陛在他的《帝京岁时纪胜》中也写道:“用软帛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老等式。抽作大红硃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当然,除了这些比较主流的灭蚊方式,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非主流。比如在《神农本草经》记载:“虾蟆,味辛寒……《淮南》谓之去蚊。”得知了青蛙有灭蚊功效后,古代有人曾在户内放置养蛙的水缸,等蚊子过来就会被青蛙吃掉。这种办法看上去不错,但晚上众蛙齐鸣恐怕也会让人神经衰弱。还有一种早期的“灭蚊灯”,明代小说《金瓶梅》里有提及。这是一种挂在蚊帐内的小灯,灯盏的侧面开有小口。当灯绳被点燃后,就会因冷热不均产生气流,蚊帐内的蚊子便会被气流吸进灯盏内烧死。这种灯具效果存疑,而且也没有广泛普及。还有一种方式是在身上涂防蚊液,《荆楚岁时记》中写道,用艾草浸泡过的雄黄酒擦身体可以驱蚊。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也未广泛普及。事实上,人们用得最为广泛的,反倒是清同治年间华侨胡文虎在汲取南洋民间草药配方后,制成了“虎标万金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清凉油。一直到现在,人们在对付蚊子上还没有彻底走出古人的智慧,防蚊的主力工具依然是蚊帐、蚊香、防蚊液这三种。不过,我们也使用上了最新的生化武器“沃尔巴克菌”。从2015年开始,广州连续几年都在持续投放被沃尔巴克菌感染的人工绝育蚊子。这种细菌对人体无害,但对蚊子却有绝育功能。在2016年和2017年的蚊子繁育季节,每周、每公顷面积投放16万只人工蚊子。持续两年投放后,野生蚊子数量减少了90%以上。另外,两个地区的蚊子叮咬率分别下降了96.6%和88.7%。可以说,在如何控制蚊子的数量上,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苍蝇比蚊子还难对付与蚊子比起来,苍蝇的危害一点都不小。欧阳修在《憎苍蝇赋》里写道:“尔形至渺,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苦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明代学者谢肇淛在笔记《五杂俎》中说:“京师多蝇。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至于无处可避,无物可辟。且变芳馨为臭腐,浣净素为缁秽,驱而复来,死而复生……物之最小而可憎者,蝇与鼠耳。蝇以痴,鼠以黠。其害物,则鼠过于蝇;其扰人,则蝇过于鼠。故防鼠难于防虎,驱蝇难于驱蛇。”古人很早就发现,苍蝇落过的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凡蜂蝇虫蚁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瘘。”所以,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巾幕”,即罩住食物的网罩来隔绝苍蝇。但跟对付蚊子不同的是,苍蝇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本领——飞得太快了。人们还能用烟熏的方式对付蚊子,但苍蝇的难度就大了许多。就算赶走了苍蝇,它们一会还会飞回来,而且熏香很难一下子杀死苍蝇。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对付苍蝇的哭笑不得的记录。比如明朝李贤所著的《古穰杂录》中记载,都御史陈智曾被一只苍蝇烦得大怒,要求自己手下集体出动捉拿苍蝇。清代学者乐钧所著的《耳食录》也记载了一出打苍蝇的悲喜剧,有个人在拍打苍蝇时,见到自己父亲头上有苍蝇,“大怒,槌之,父脑裂死,而蝇飞去”,结果此人被以弑父罪论处。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古人确实没什么对付苍蝇的好办法,人类对苍蝇的有效兵器,则始于1900年苍蝇拍的出现。1900年,一个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凯特的企业家罗伯特蒙哥马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苍蝇拍,并于次年在美国的《妇女家庭杂志》上做了广告,称其灭蝇于无形之中,不留痕迹。从此,人类一代灭虫神器登上历史舞台。在苍蝇拍面前,不管是蚊子还是苍蝇,统统都被拍扁,人类也最终拥有了可以“单兵使用”的有效武器。而到了1939年,一位叫保罗.米勒的瑞士科学家发现,一种叫“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学药品是强有力的杀虫剂。DDT既可以防治科罗拉多土豆甲虫,也可以消灭苍蝇和蚊子。而这种对害虫的终极杀伤武器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灭杀害虫的得力助手。然而,由于DDT对生物的杀伤力强大,且在环境中能够积累,我们目前面临着停用便蚊媒疾病反扑,使用则损生态及人体健康的两难处境。时至今日,无论人们发明了多么厉害的武器,从拖鞋到苍蝇拍,从蚊香到DDT,蚊子和苍蝇依旧在人类面前活跃着,正如其亿万年来在地球上生活的一样。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总是以其特有的顽强存活在世界上,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