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知识点总结绪论ー、ー种理念:“信用”理念什么是“信用”?第一层次:守诺第二层次:内心诚实、怀有良好目第三层次:使别人相信自己二、两个技能1、熟悉法条、基本理论2、法学语言运用技能三、ー种能力:法学思维能力1、运用法学思维模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给定一种命题,进行法学论证能力第一编民法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概念ー、民法语源汉语中“民法”ー词来源于日本,而日本民法典所用“民法”一词则是由法国droitcivil翻译过来。droitcivil一词源于罗马法iuscivil,对此常译为市民法。日本学者在明治维新时翻译欧州国家法律术语时把“市民法”并未直接译为“市民法”,而是考虑东方古代以乡村为中心乡村社会与欧州以都市为中心城邦社会差别,把“市民法”翻译成“民法”。二、(-)实质上民法与形式上民法(二)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四)民法学民法学是以研究调节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法律规范为对象科学,它是法学中一种分支学科。(五)民法本质1、市场经济主线法(公平、公正、自由、平等交易规则);2、明晰产权、保证流通,保障自由之法;3、市场经济之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理念在法律中体现。第二节民法调节对象ー、民法调节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民法所调节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客体关系。(是谁?如何流动)・注:排除不平等之外都是直接管理(二)民法调节财产关系是民事主体在平等基本上产生财产关系。(三)民法所调节财产关系是详细经济关系。(四)民法调节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注:父母之间属于平等关系,国家权カ机关行政管理属于不平等关系。二、民法调节平等主体人身关系所谓人身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形成没有直接财产内容而以主体人身利益为内容社会关系。(书: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社会关系)涉及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例:亲子关系)(-)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体不能分离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内容是人身利益而非民事主体经济利益。第五节民法体系与渊源ー、民法体系民法体系是指民法内部组织构造,即人们如何将民法所有内容及某些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立法技术组织成一种有机整体。(-)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关于普偏合用于民法分则普通法律规定及关于理论,其重要内容涉及:民法概念、民法调节对象、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和诉讼时效制度等。(二)物权制度物权制度是规范财产所有和使用关系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所有权制度及其她物权制度。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其她物权涉及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用益物权又涉及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典权等,而担保物权则涉及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等。(三)债权制度债权是规范交易行为、交易过程、维护交易安全规则,同步也是规范民事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基本法律制度。其重要内容涉及:债法总论、合同法律制度、侵权法律制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债权制度是民法中比重最重某些。(四)人身权制度人身权制度是规范民事主体人格权和亲属权法律规范。人身权制度在老式民法体系中并不是ー种独立构成某些,欠缺人身权专门规定,各国关于人格权法律重要是由司法发展起来。但国内《民法通则》则把人身权制度与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并立。(五)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关于对人们智力活动成果保护法律规范总称。知识产权是民法一种构成某些有争议,但知识产权尽管有其自身特殊性,毕竟是民事权利,是民事人身权与财产权结合。因而,知识产权仍是民法一种构成某些。知识产权涉及版权和工业产权两某些内容,版权又称著作权,エ业产权涉及商标权、专利权、原产地权、名称权等。(六)继承权法律制度继承权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其所遗留遗产由死者一定范畴内亲属免费获得其遗产法律制度,继承权制度是民法一种重要内容。涉及继承法律制度普通规定、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内容。二、民法渊源民法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体现形式,其重要体当前各种国家机关依照其权限范畴所制定各种规范性文献中,涉及制定法(最重要)、判例法、习惯及法理(影响面较窄、家法)等。(―)制定法1、宪法中民事法律规范2、民事法律3、国务院制定民事法规4、最高法院指引性文献5、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关于民事规范性文献6、地方性法规(二)国家承认习惯及判例、法理1、国家承认习惯在许多国家民法中普通把习惯作为民法渊源,如果无法律规定期,依习惯。在国内,习惯作为民法渊源则受到限制,只有经国家承认习惯,オ具备民法渊源意义。在国内,习惯作为民法渊源,重要集中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和某些商业领域。2、判例判例在国内现行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作为民事渊源,判例并不是国内当前法律渊源,也并无拘束力。这与英美法系把判例作为重要法律渊源截然不同。但并不是说判例在大陆法系、涉及在国内就并无任何影响、并无任何法律意义。普通来说,上级法院判例对下级法院审判具备指引或参照作用。3、法理法理是指法律原理,是指由立法精神而形成解决民事法律关系基本理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中并未把法理作为法律渊源之一。但这并不阐明法理在国内并无影响,普通以为:法律原理解释、法学著作、法学原理对法官裁判案件事实上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ー、平等原则二、私法自治原则(按我办法完毕我事情)三、公平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1、概念处在法律上特殊联系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利益、满足对方合法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信息等。(例:师生)2、性质道德原则在法律中体现3、功能(1)在民事行为履行和磋商阶段,对人们行为动机进行指引;(2)对某些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违背诚信行为提供法律裁判根据。五、公序良俗原则1、含义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2、特点与一国道德老式和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构成对私法自治原则限制3、典型案例“泸州二奶”案判决理由:遗赠行为成立前提是遗嘱,而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容许范畴内,按照法律规定方式处分自己财产及其她财物,并于死后生效法律行为。ー种合法遗嘱成立必要具备其构成要件。本案中遗赠人黄永彬所立遗嘱时虽具完全行为能力,遗嘱也系其真实意思表达,且形式上合法,但遗嘱内容却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静态)ー、概念和意义1、概念平等主体之间民事社会关系,经民事法律调节后,确立为民事法律关系。2、意义整个民法体系逻辑枢纽(有法律规定)二、分类1、财产法律关系与人身法律关系2、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本人与社会不特定相对人相对法律关系:本人于社会固定(特定)相对人3、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三、要素l^主体(1)对主体阐释①何为“主体”?人即主体(不但仅涉及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人,在国内涉及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等(涉及个人合伙、合伙公司等)②法律上“人”涉及自然人、法人、其她组织③思考国家与否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④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意义法律赋予某些主体以独立“法律人格”(2)自然人①含义因出生而获得生命人类活个体。②特性基于人类自然繁衍而获得主体资格:是其她类型法律主体基本。(3)法人①含义法律赋予某类组织以法律主体资格②区别法人作为ー类法律主体,其与自然人区别在于法人是组织,不是自然个体;法人是法律“拟制”主体•在法律上,法人和自然人同样都是主体。但事实上,法人终归不是自然人,因而,有些自然人特性,法人不具备。(4)其她组织①含义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名义进行民事活动②重要涉及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公司合伙公司•正在筹办中法人2、内容(1)何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2)民事权利(RechtRight)概念(本教材)经由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类型化自由。(3)民事权利类型与体系①依权利客体分人身权与财产权绝对权与相对权②依权利行使方式分形成权祈求权(抗辩权)(4)民事义务①概念当事人为保障她人权利实行而对自身约束。②分类法定义务和商定义务主义务、从义务、附随义务3、客体(1)含义民事权利义务指向对象(2)涉及物、行为(往往不可代替,例:表演)、智力成果以及商业标志、人身利益和权利(3)思考货币、证券与否可以成为客体?・法律上所谓“假离婚”就是真离婚四、民事法律事实1、定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产生、变更和消灭)事实变动涉及如下三种类型:从无到有一产生(如:结婚)从这到那ー变更(如:反目、侵权)从有到无ー消灭(如:离婚)2、类型(1)自然事实(事件)①定义与当事人意志无关,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后果客观现象②注意无人意思例:人出生、死亡(2)行为①定义当事人故意识活动②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基于其意志设立、变更、终结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义务。(合法行为)准法律行为:行为人实行有助于拟定民事法律关系有关事实因素意愿表达或事实告知行为/催告/告知:有动机、行动,缺效果•事实行为:行为人实行ー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构成要件,不论当事人主观上与否有确立、变更或消灭某ー民事法律关系意思,都会由于法律规定,从而引起一定民事法律效果行为。(效果与动机不一致)/例: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f效果无法实现动机(不合法)(注:占用ナ所有)③法律行为构成三个因素动机:内心意思行动(核心环节):意思表达效果:与动机一致④注意:夹杂人意思五、民事责任(概念、分类)责任:不(恰当)履行义务法律后果第四章民事主体——自然人ー、民事权利能力1、概念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资格(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人格3、民事权利能力获得:出生4、民事权利能力终结:死亡5、衍生问题:(1)胎儿保护(如:遗腹子一特留份)(2)死者利益保护(如:荷花女案一保护名誉非名誉权)二、民事行为能力1、概念自然人可以独立通过意思表达,进行民事行为能力。(以自己行为积极或亲自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能力)2、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ー自然人都具备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每个自然人都可以具备。(2)民事权利能力普通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普通以达到一定年龄原则并具备正常精神状态为前提3、民事行为能力分类(1)完全行为能力18岁以上: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行为能力10-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注:有行为能力f16岁以上4、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宣布精神病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监护1、概念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人身、财产及其其她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一种民事法律制度。2、监护人、被监护人未成年人监护:不因父母离异而监护权丧失;精神病人监护:最亲近人为监护人。3、监护种类与顺序(1)种类法定监护指定监护(2)顺序注意监护是有顺序,以与被监护人亲疏远近为序4、监护变更和终结注意:监护终结中,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情形。5、监护制度面临挑战(1)对被监护人财产监护争夺和对被监护人人身监护抛弃(2)大量未成年人被其监护人运用,成为牟利工具,法律无能为カ四、宣布失踪与宣布死亡1、宣布失踪(1)定义自然人离开自己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布其失踪。(失踪人法律关系悬而未决,杳无音讯)(2)宣布失踪条件•实质条件/下落不明满ー定期限(2年)程序条件/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布2、宣布死亡(不是真死亡)(1)定义自然人离开自己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布其死亡。(2)条件实质条件/下落不明满ー定年限程序条件/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宣布(3)注意•法定期限时间比宣布失踪长・可消灭财产和人身关系(重要为夫妻关系、监护关系)(4)死亡宣布撤销当被宣布死亡人重新浮现,或者有人确知她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她死亡宣布五、住所1、概念自然人(主体)以久住意思经常居住场合(详细)。2、住所认定(1)户籍所在地:优先认定(2)经常居住地:离开居所地最后(以最后ー种为准)持续居住满一年以上地方(3)医院除外(4)自然人住所只能有一种3、认定为家条件(1)体素:身体上确经常居住(2)心素:久住意思六、个体工商户(可雇帮エ,不能超过7个)与农村承包经营户(拟制自然人)1、''户"概念通过登记,从事エ农业经营个人或家庭。2、个体工商户(1)概念自然人在法律容许范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2)个体工商户特性依法登记从事工商业活动以个人或家庭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未成立公司,因而相称于独立人)3、农村承包经营户(1)概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法律容许范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2)法律特性以合同为法律基本主体普通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实践中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人以个人或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第五章民事主体ーー法人ー、法人法律特性1、法人是依法成立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拥有独立财产或经费;3、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法人可以以自己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二、国内现行法律对法人分类(按基本经营性质)1、公司法人•商业化经营2、事业单位法人公益性事业:教诲、科技、文化、卫生不以营利为目•例: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3、机关法人•国家机关4、社会团队法人例:工会组织(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宗教类组织三、法人成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组织机构、名称和场合4、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限责任)有限责任案例(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甲300万、 /B公司300万一年后乙200万/a公司600万A公司、C银行200万 一A无法还钱丙100万 D公司300万 I破产如何还债?ー总资产600万全还掉,甲、乙、丙无需为剩余200万承担债务・公司无限责任,但股东有限责任f有限责任公司五、法人变更与终结1、法人合并、分立2、法人组织形式变更指在法人存续期间内,法人在组织机构、性质、活动范畴、财产或者名称、住所、从属关系等重要事项上发生变动。3,法人终结指从法律上消灭法人民事主体资格。4、法人清算法人在终结前应进行清算(破产一清算程序)六、非法人组织1、合伙2、个人独资公司3、其她第六章民事权利客体1、物2、行为3、智力成果4、人身利益第七章代理ー、概念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制度。二、代理特性1、代理人以作出或接受意思表达为职能;2、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名义或自己名义进行活动。三、代理合用范畴记住不能代理情形:具备严格人身性质行为和债务・代理示意图本人(委托人)委托(人参)代理人2万元相对人(第三人) ► ►.甲 乙"< 丙2万元 人参四、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1、无权代理(1)概念指不具备代理权当事人所实行代理行为(2)无权代理类型主线未经授权代理超越代理权代理代理权已终结代理(3)无权代理生效和无效2,表见代理(无权代理一种)(1)概念指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因某种特殊因素产生与有权代理相称后果)(2)表见代理构成要件行为人无代理权;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拥有代理权。第八章诉讼时效和期限
ー、时效(时间效果)1、概念某ー事实状态在通过一定期间后发生某ー法律后果制度2、消灭时效和获得时效消灭时效:通过一段时间某项权利消失获得时效:通过一段时间获得某项权利二、诉讼时效1、概念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祈求权而丧失祈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胜诉权民事制度。2、诉讼时效法律特性民事法律事实中事实行为3、3、诉讼时效计算(1)起算点从懂得或者应当懂得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2)中断(不完毕)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祈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小意图:6.30小意图:6.3012.31.2.29最后6个月时间内ー不可抗力(延长此段时间)(3)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使已经通过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勤期间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不意图:F ヽ ~I.1.1 主张权利规定 重新计算.12.31(4)延长对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断补充。三、期日和期间1、期日指一定期间点,即不可分或视为不可分一定期间,属于静态时间。2、期间指一定期间段,即期日与期日之间,也即自某ー时间点始至某ー时间点止时间段,属于动态时间。第二编人身权法第九章人身权法总论ー、人身权1、概念人身权是人格权与身份权总称。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没有财产内容法定民事权利。2、特性•非财产性不可转让性(例外:公司商标)不可放弃性法定性绝对性和支配性3、分类人格权(都是绝对权)身份权(都是相对权)二、人格权1、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固有为维护自身独立人格所必须,以人格利益为客体权利.2、特点(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2)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维护人格独立所必须(3)人格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3、普通人格权与详细人格权(1)普通人格权①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对其所有人格利益享有总括性权利。②重要内容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格自由。(2)详细人格权①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对其特定人格利益享有权利。②重要内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三、身份权1、身份指民事主体在特定家庭和亲属团队中所享有地位或者资格。2、身份权(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以特定身份为客体而享有维护一定社会关系权利。(2)分类亲权(父女)亲属权配偶权第十章详细人格权ー、身体权指自然人保持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权利。二、生命权指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权利。三、健康权指自然人保持生理机能正常和维护健康利益权利。四、自由权指民事主体享有维护其行动和思想自主,并不受她人或者其她组织非法剥夺、限制权利。五、隐私权1、概念自然人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受到保护,不受她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权利。(如:艳照门、八卦、狗仔队、病例)2、重要内容(1)个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3)个人通信秘密权(4)个人隐私使用权3、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西方)(1)什么是公众人物公务员、军队高官(不涉及军事机密)、明星、皇室成员(2)公众人物与否有隐私权(3)美国判例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公共官员”、“确有恶意”原则依照英美法判例,如果涉及到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侵犯,除非证明行为人却有恶意,否则不构成侵权。(4)国内实践公众人物基本上相称于“社会知名人士”。但是对于公众人物,法律普通倾向于保护其隐私权。4、国内外关于隐私权侵权体现(1)未经公民允许,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她人住宅,或以其她方式破坏她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她人,监视她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她人私生活镜头,窥探她人室内状况;(4)非法刺探她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容许发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她人信件,偷看她人日记,刺探她人私人文献内容,以及将她们公开;(6)调查、刺探她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她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发布;(8)将她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发布;(9)泄露公民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畴;(10)收集公民不肯向社会公开纯属个人状况。・例:QQ与360争斗从法学角度分析:与否侵犯网友隐私权益与否涉嫌操纵市场、滥用垄断地位与否侵害网友选取权六、姓名权1、概念自然人享有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权利。《民法通则》;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变化自己姓名,禁止她人干涉、盗用2、重要内容(1)姓名决定权概念;又称命名权,是指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权利。姓名决定权与否可以无限制使用?(如;“赵C”)(2)姓名变更权概念:又称姓名改动权,是指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权利。不能违背公序良俗,由公安部门负责(3)姓名使用权概念: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权利涉及排除她人非法使用权利(例:“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案”、齐玉玲案)七、肖像权(不是照片)1、概念自然人对自己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她人侵害权利。2、重要权能(1)再现权自然人享有借助一定物质载体将自己形象加以再现权利。(2)使用权自然人享有使用自己肖像并获得精神上满足和财产上利益权利。3、侵犯肖像权与否规定以营利为目?不一定ハ、名誉权1、概念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她人侵害权利。2、权利客体名誉3、权カ内容名誉受有利益和排除她人侵害4、主体自然人和非自然人主体5、侵害名誉权形态(1)侮辱(2)诽谤(3)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失实・核心:侵犯是“名誉权”,而不是“名誉”6,新闻言论自由与侵犯名誉权关系(1)内容:真实还是虚假(2)限度:严重失实还是普通失实(3)性质:事实表述还是评论(4)主观:善意还是恶意第三编物权法第十一章物权法总论第一节物权概论ー、物权法作用与功能1、明晰产权,定纷止争2、开疆拓域,物尽其用3、树立观念,公私分明4、抵抗侵害,捍卫权利第二节物权效カー、优先效カ1、概念同一标物上,物权和其她权利相比,具备优先性。如果同为物权,依照种类不同也有优先与劣后之分。2、物权互相间优先效カ(1)时间在先,权利在先(2)先成立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物权3、物权优先于债权(1)债权以某特定物为给付标物,而该物上又有物权存在时,无论物权成立先后,均优先于该债权(2)物权优先于普通债权(3)物权优先于债权例外买卖不破租赁(保护人居住权)某些公法债权优于物权例1:合同债权200シR乙甲、、遨合同(合同)220万丙f丁(签合同)f物权结论:两份合同均有效,但要过户给乙例2:500夕—ヨ一200万(第一)房子ー~~~一ー~乙200万(第二)丙100万(第三)一年后500万跌价至400万,甲、乙各得200万,丙无二、追及效カ1、概念物权成立后,其标物不论转移至谁手中,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如善意获得)タト,物权人均可追及物之所在。2、小案例:甲有一种祖传玉制护身符,上面刻有其祖父名字。一日,ー种小偷光顾甲家,盗走了宝物,出门后慌张逃窜,以至于宝玉落在了草丛中。路人乙捡到了宝玉,但不识货,觉得是普通玉,于是将其以很低价格出售。丙是ー种玉器行家,ー看到这块玉,就懂得价值不菲,但她不吭声,最后以低价购得。问:如果甲发现了这块玉在丙手中,与否可以要回?亘以三、物上祈求权1、返还原物祈求权指权利人对于无权占有或侵夺其物人,有权祈求其返还占有物。2、排除妨害祈求权指当物权圆满状态受到占有以外方式妨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祈求其排除妨害,使自己权利恢复圆满状态权利。(现时发生)3、消除危险祈求权指行为人行为也许导致对她人妨碍,并且构成一定危险,权利人有权祈求消除已经存在危险。(未发生妨害,现时威胁)第三节物权类型1、根据物权法定原则2、分类①(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物权(4)占有(准物权)3、物权分类(1)自物权与她物权•自物权:自己享用自己物权,是ー种所有权・她物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如抵押时职权,仅使用权(2)完全物权(全占有,所有权)与定限物权(3)用益物权(在定险物权之下)与担保物权(4)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5)主物权与从物权(6)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所有权)第四节物权变动(自学)第五节物权保护ー、概念在物权受到侵害状况下,依照法律规定办法和程序恢复物权完满状态,维护物权人利益各种保护办法。二、物权保护详细办法物权祈求权三、国内法律规定物权祈求权确认物权祈求权2、返还原物祈求权3、排除妨害祈求权4、消除危险祈求权5、恢复原状祈求权第十二章所有权ー、所有权1、概念权利人对特定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2、内容(四大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3、特性完整性支配性弹カ性4、类型国家所有权(国内作为ー种国家享有一最小到革命),馆藏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民间散落文物、个人购得文物、挖出个别文物f个人所有集体所有权(国内特有)/农村农民集体对本村集体财产私人所有权/狭义:自然所有权/法人所有权是私人所有权一种社会团队所有权/总工会,妇联…二、共有1、概念两个以上民事权利主体对于同一物享有所有权。2、共有类型(1)按份共有①定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共有人按照各自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一种共关于系。②法律特性份额拟定独立处分不受基本关系制约(2)共同共有①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民或法人,依照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②特性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共有;共同共有发生以数人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基本;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所有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平等义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③共同共有类型夫妻共有财产家庭共同财产遗产分割前共有合伙共同共有3、共有物分割方式(1)实物分割(2)变价分割(3)作价分割三、建筑物区别所有权1、概念业主对于建筑物中专有某些单独所有权、对建筑物中共有某些和社区共有权以及对于因共关于系产生共同管理成员权总和。(ー种复合权利)2、内容(1)所有权(2)共有权(3)表决权(4)建议权(业主大会)(5)发言权...3、专有某些专有权(1)定义区别所有权人对建筑物专有某些所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2)专有某些特点三个“独立性”:外形上、使用上、权利上独立性(3)重要涉及房屋内部、内墙等4、共有某些共有权(1)涉及公共某些、共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理由:计入公摊面积。(2)注意不但有权利,并且有义务5、业主管理权(1)含义业主基于专有某些所有权从而依法享有对业主共同财产和共同事务进行管理权利。(专属于业主:注意购买房子人非居住在房子里面人)(2)有关机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四、相邻关系1、概念不动产相邻各方,为了互相间便利,而依法承受对其不动产权利限制。依其性质而言,乃是对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限制和扩张。是所有权制度ー某些,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所有权社会化详细体现,旨在防止权利并化解权利冲突。2、注意相邻关系不是ー种独立物权类型,是对所有权ーー种限制。3、各种实际相邻关系(1)用水关系(2)通行关系(3)施工关系(4)通风、采光、日照关系(5)有害物质侵害关系(6)防险关系五、所有权特别获得1、善意获得(1)概念善意受让人从无权处分让与人处有偿获得动产或不动产,基于善意可获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制度。善意:某项详细交易中,不懂得且不应懂得某些核心事实。(2)注意善意获得是事实行为获得善意获得不是通过法律行为获得善意获得也许会切断物权追及效应脱离物(如:盗赃、遗失物)不合用善意获得(无权占有)无权占有不合用善意获得,但占有却无权处分可以(3)基本要件无权处分人处分她人财产受让人获得财产时处在善意以合理价格有偿转让(不合理价格会产生怀疑)完毕了法定公示办法(已经登记或者转让)2、拾得遗失物(1)概念所有权人不慎遗忘而丧失占有物。(2)拾得遗失物解决应当返还解决所有权人,拾得人或者交送公安部门。拾得人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重大过错毁坏遗失物,要承担补偿责任国内法律未规定拾得遗失物可以祈求酬金。发出招领公示半年无人认领归国家所有3、发现埋藏物、隐藏物、漂流物、失散饲养动物(1)特点均为有主物(2)注意货币不算,只能算遗失物(3)解决发出招领公示半年无人认领归国家所有4、从物与孳息5、添附6、先占第十三章用益物权ー、用益物权概述1、概念以使用和收益为目,对她人之物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2、特性(1)她物权(定限物权)(2)以使用和收益为目(3)主物权(4)存续具备期限性二、土地承包经营权1、概念权利人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依法或依合同规定对于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集体使用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示例图:村集体 村委会 村承包合同2、特点(1)主体: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客体:用于农业生产土地(3)目:在她人士地上耕作(4)确立:自承包合同生效时确立3、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和流转(1)生效: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2)流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4、注意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国内特有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在农村,只容许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人是村集体,期限是30年。三、建设用地使用权1、概念非土地所有权人对国家所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以及运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造物以及附属设施权利。2、特性(1)主体没有限制;(2)仅限于国家所有土地;(3)在她人土地上建设,并获得所有权;(4)普通需通过有偿方式进行。3、最高年限(1)居住用地:70年;(2)エ业用地:50年;(3)教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5)综合或其他用途:50年。4、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1)特点出让客体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要式行为有偿行为•有期限(2)出让方式招标拍卖挂牌合同5、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1)划拨是ー种行政行为(2)划拨是免费(3)划拨具备严格公益性6、建设用地使用权内容(1)占有使用收益(2)权利处分(3)权利抵押(4)出租出借(5)获得建筑物权利7、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事由存续期间届满征收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违背按照商定用途使用土地(违法)义务/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未按合同商定开发土地达一定限度土地灭失四、宅基地使用权1>概念权利人(村集体成员)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权利。2、法律特性(1)权利主体仅限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2)仅限于农村集体土地(3)免费获得权利(4)无期限性(5)用途限制住宅(房子及其附属设施)(6)限制流通(7)原始获得数量唯一性(一次)3、权利内容(1)占有和使用(2)收益(3)补偿祈求权(4)重新分派祈求权(宅基地流转后不可再申请)五、地役权l^概念为了自己使用不动产便利或者提高不动产运用价值,通过商定方式运用她人不动产权利。2、供役地、需役地(1)供役地享有使用便利不动产(2)需役地提供便利不动产3、权利特性(1)使用她人土地(2)为了自己土地使用便利(3)意定性一商定(4)从属性(5)不可分性4、地役权与相邻关系(法定、免费、商定)区别(1)法律性质和发生根据不同(2)调节范畴、办法不同(3)调节限度不同第十四章担保物权ー、担保物权1、定义以保证债务清偿为目,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物或权カ上设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权利人将该特定物或者权利变价并优先受偿限制物权。担保:债权人紧张债务人无法还清一请第三人/物担保一否则拍卖担保物权以保证债权清偿为目用物/东西担保•定金担保2、担保物权特性(1)从属性担保物权设立、移转及消灭,均从属于债权(2)不可分性(3)物上代位性3、国内法律中担保物权种类(1)抵押权(2)质押权(3)留置权4、示例房屋(200房屋(200万)债权人二、抵押权1、概念为担保债务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商定情形时,债权人就该财产优先受偿权利。2、特性(1)不转移占有(2)原则上需要登记3、设立(1)抵押合同(2)抵押登记登记生效抵押登记对抗抵押三、质权1、概念为担保债务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财产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商定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优先受偿权利。(动产或财产权利出质)2、特性(1)标是动产或财产权利(2)转移占有为公示办法(3)质权具备留置效カ3、动产质权设立(1)质权合同(2)交付质物四、留置权1、概念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权利。(1)法定担保物权(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担保物权)(2)只能对动产留置3、留置权获得(1)积极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以届清偿期债权发生与留置物有牵连关系/何为“牵连关系”♦债权由该动产自身引起♦债权与动产返还祈求权基于同一合同产生(2)悲观要件对动产占有不是由于侵权而产生法定或商定不得留置动产不能留置留置不能与债权人义务相抵触4、担保物权竞合(1)概念同一标物上存在不同担保物权,且权利人非同一种人。(2)物权竞合类型动产抵押权与动产质权竞合动产抵押权与留置权竞合动产质权与留置权竞合(3)竞合办法留置权最优先顺序:留置权f登记抵押ー质押(转移占有)f未登记抵押ヽ/ヽ/ヽ/(离物近来,法律)国内以为登记重要离物相近性(4)举例艺术品抵押品(担保)ー风险大未归还 1000元/年不支付变卖10000万,相近性(竞合)已付出劳动,要劳动报酬f优先留置权优先f先还丙!000元法定权利,别的为合同商定抵押物不值借款价格,因此余额要还,由担保偿还转为普通债务五、补充债:可担保偿还、信用偿还第四编债权法第十五章债权法概述ー、债1、概念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ー种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是按照合同商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以特定给付为内容权利义务关系。简而言之,法律上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得祈求为特定行为法律关系。2、性质债是法律上可期待信用。3、特性(1)债反映财产流转关系动态财产关系财产权益从ー种主体转移给另ー种主体(2)债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特定双方当事人(3)债以债务人应为特定行为为客体•债客体是给付,亦即债务人应为特定行为(4)债须通过债务人特定行为オ干实现(5)债发生具备任意性、多样性依合同—合同是债产生因素(6)债具备平等性和相容性4、债发生因素(1)合同(2)侵权(3)无因管理(4)不当得利(5)其她(例:单方允诺)5、注意物权优先于债权,有担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师职称考试学习轨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常见考点及复习试题及答案
- 明晰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理念试题及答案
- 小语种证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揭秘
- 2024年网络编辑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热点总结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证重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考试关键事宜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4年系统畜牧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常见题型及解答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中的动态信息收集方法试题及答案
-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500字)》
- 2023年司法考试民法历年主观题真题及答案
- 意向竞租人报名确认表
-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件
- 高校行政考试必背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三章-微波元器件课件
- 互联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新详细方案)
- CPK基本知识及实例
- 人字梯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