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心律失常及心电现象
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电路异常:路径及方向变化,路况(电阻)变化电源异常:部位、频率、节律变化,不同层级电源间的关系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100次/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均相应缩短,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出血、心肌炎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Ⅱ窦房折返型心动过速(SART)窦房折返型心动过速(SART)亦称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是发生在窦房结的折返型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而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通常呈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的特点),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min。 多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作用时。Ⅱ窦性心律不齐sinusarrhythm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起源不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sec,或者最长与最短周期之差除以最短周期的值>10%。Ⅱ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就是指窦房结内起搏点不是在一个部位,而是从某一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功能不全/障碍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亦称慢-快综合征。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
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按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一分钟内有六次以上)。在某些频发性早搏中,可见一定的配对规律:如1正常+1早搏称二联律2正常+1早搏称三联律。房性早搏未下传R3、R5均为提前出现的期前收缩,其前可见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P'-R3间期较窦性PR间期略长,其QRS波时限小于0.12s,QRS波形态与窦性不同——伴室内差异传导;P7未下传,其后无QRS波——房室交界区干扰现象。提前出现的P波干扰窦房结节律,代偿间期不完全。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早搏之P’波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可增宽变形,形成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多呈RBBB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aberrantconduction)。V1异位心房节律房性P’波,P’-R间期≥0.12s,或可稍短于窦性P-R间期,频率≤100bpm。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按起搏部位分为窦性和异位性心动过速两类。前者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房折返型心动过速);后者包括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性与交界性心动过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可分为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呈发作性,起始和中止突然,频率多为160~250次/分。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其开始与中止均非突然,又称加速的异位自主心律,频率大多为70~130或140次/分。】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有5种类型: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③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④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⑤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AAT)。
前4种均为折返机制所致,最后一种为自律性增高所致。AVNRT和AVRT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90%左右。根据临床心脏电生理研究,以电刺激可重复诱发和/或终止的心动过速,其发生是折返机制所致,少数可能是触发机制;电刺激不能重复诱发或终止的心动过速,其发生是自律性增高所致。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P’波,P’-R间期≥0.12sec,频率>100bpm。可见II异联T波增宽有切迹,提示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T波相重叠。ⅡV1异位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发作中异位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V1V1室上性心动过速
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SVT
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因其中间的P'波常不易明辨,在临床意义和治疗上两者无大差别,故将两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ⅠⅡV1V6
发作前心电图特征1.QRS波通常无增宽变形;2.心室率为150~240次/min,绝对匀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一定具有器质性心脏疾患,但常有反复发作趋势。发作中ⅠⅡV1V6
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心电图特征1.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粗齿状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通常认为心房扑动是在心房形成环形激动的结果,大多呈短阵性。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心电图特征2.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大多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如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心室律也可不规则;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3.QRS波的时限一般不增宽。此图可见每6个F波后出现一个QRS波;如F波的大小和间距存有差异,且频率>300次/min,称不纯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心电图特征4.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可出现一个增宽而变形的QRS波,形态酷似室性早搏,实为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 许多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等均有可能发生,房颤与心房扩大和心房肌受损有关。但也有少数房颤患者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这类房颤多呈阵发性。交界性心律
atrialventricularjunctionalrhythm
交界性心律其激动发源于房室结区或结-希区,其下传心室时与窦性激动的下传途径相同或相似,所以QRS结与窦性者相同或相似。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P’波(Ⅱ、Ⅲ、aVF
的P’倒置,aVR的P’直立),P’波可出现于QRS波之中、之后,也可在其前,但P’-R<0.12sec,R-P’<0.20sec。’’交界性心律
atrialventricularjunctionalrhythmP’在QRS波之中P’在QRS波之后P’在QRS波之前ⅡⅡⅡ交界性早搏
junctionalprematurebeat心电图特征1.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形;2.如交界区激动逆向上传至心房,可产生一个逆行的P'波(P'II,III,aVF倒置,P'aVR直立);3.
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中,之后,也可在其前,P'-R
<0.12sec;4.交界区激动不能上传者,可以不出现P'波;5.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Ⅱ交界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junctional&atrialprematurebeat房性早搏其后无完全性代偿性间歇,P’波直立,P’-R>0.12secⅡP’PPP’PP交界性早搏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P’波倒置,P’-R<0.12sec交界区异位心律房室交界区异位心律根据频率的不同分为:40-60bpm: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交界区自主心律(交界性心律)<40bpm:过缓的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61-100bpm:加速的房室交界区自主心律(加速性交界性心律)101-140bpm:交界区自主心律性心动过速;≥140bpm: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统称交界性心动过速(归入室上性心动过速)。加速交界性心律交界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发作中ⅡⅡ室性早搏
ventricularprematurebeat心电图特征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常>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3.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而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PPPX2X偶发单源性室性早搏
occasionalun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frequentun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intheformofbigeminy)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
frequentmult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连发室性早搏
repetitiveventricularprematurebeat室性心动过速
abriefepisodeofventriculartachycardia
(连续三次及以上早搏,持续时间≤30S称非持续性/短阵室速,>30S称持续性室速)R-on-T现象R-on-Tphenomenon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chycardia,VT发作前发作中发作后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chycardia,VT心电图特征1.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而变形,QRS时限常>0.12S;2.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3.心室频率多为140-200次/min,节律基本匀齐,可稍不齐;4.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P波R波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iveventriculartachycardia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较易复发。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Ⅱ心室扑动
ventricularflutter心电图特征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2.扑动波频率达200-250次/min。心室扑动
ventricularflutter目前多数人认为心室扑动是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其发生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二是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由于心室扑动的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因此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心室颤动
ventricularfibrillation心室颤动常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脏完全失去排血功能,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2.频率达200-500次/min。逸搏与逸搏心律
escapeandescaperhythms
当上位节律发生病损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窦综合征)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较长间歇时(如早搏后代偿间歇),其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室。仅1-2个异位搏动称逸搏,3个及以上称逸搏心律。交界区逸搏频率(正常自律性)约40-60bpm,室性逸搏频率(正常自律性)约20-40bpm。
①房性逸搏
atrialescape
按逸搏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和室性逸搏三种。其中以房室交界性最多见,房性最为少见。②交界性逸搏
junctionalescape逸搏escape③室性逸搏
ventricularescape心电图特征其QRS波群的特点与相应的早搏波相似,差别在于早搏属提前发生,而逸搏则在长间歇后出现。逸搏escape
将室性逸搏与室性早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室性逸搏的QRS波形态与室性早搏的QRS波相似,其差别在于室性早搏的QRS波提前出现,而室性逸搏的QRS波在一个较长的间歇后(至少大于一个窦性心动周期)出现。室性早搏室性逸搏逸搏escape逸搏连续3个及以上者称逸搏心律8:20AM11:10AMⅡⅡ逸搏心律
escaperhythms心脏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arrhythmiasinvolvingabnormalcardiacconduction
心脏传导异常包括了传导障碍、意外传导和捷径传导。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包括各类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传导阻滞分类按照阻滞程度分为:1、一度传导阻滞:传导延缓;2、二度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传导脱落;I型:传导间期逐步延长(但增量逐渐减少),然后突然脱落,周而复始;II型:短间期规则,突然脱落而致长间期且与短间
期有倍数关系;2:1型:激动传导呈2:1下传;3、高度传导阻滞:连续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传导脱落,例如3:1、4:1传导;4、三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按持续时间分为:1、间歇性;2、固定性。窦房传导阻滞一度窦房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无法观察,三度窦房传导阻滞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房内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可分间歇性和固定性阻滞两类型,前者多表现为P波形态及(或)时限呈间歇性异常,后者则呈固定性变化。不全性心房内阻滞体表心电图诊断条件:①确定窦性心律,P-P与R-R之间恒定;②有P波形态和(或)极性动态改变;③P波改变的同时,P-R间期一般不变。固定性不全性房内阻滞:有固定性不全性左房阻滞和固定性不全性右房阻滞。
a.固定性不全性左房阻滞:心电图表现P波增宽(≥0.12s),有切迹或挫折,切迹双峰的峰距≥0.04s,常不表现电压增高而呈现固定性二尖瓣型P波
b.固定性不全性右房阻滞:心电图表现P波振幅增高,Ⅱ、Ⅲ和aVFP波高尖,类似肺型P波。房内传导阻滞间歇性不全性房内阻滞:系指房内传导束间歇性或暂时性传导延缓或阻滞,心电图表现在窦律匀齐情况下P波形态和(或)时限突然发生变化。频率依赖性不全性房内阻滞:心电图表现:
①P波变化突然,往往为两种形态P波;②P波其初始除极向量多与窦性P波一致;③P波往往增宽,多数≥0.10s;④P-R间期固定不变或稍延长;⑤P波改变与频率变化密切相关。完全性房内阻滞若发生在靠近窦房结的部位,在体表心电图上便不能与Ⅲ度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相鉴别,若发生在靠近房室结的部位,则又不易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区分。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成人P-R>0.20sec或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当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sec(P-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存在明显变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增宽畸形。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其后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1.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2.房率常高于室率。交界性逸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degreeA-Vblock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室性逸搏室性逸搏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 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左束支传导正常左心室除极化正常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除极化障碍+110°-30°0°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心电图特征:1.QRS波群时限增宽,完全性≥0.12sec,不完全性0.08~0.12sec;2.V1、V2导联的QRS波呈rSR′型或宽大有切迹的R波;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ec;aVR导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3.V1、V2导联的VAT时限>0.05sec;4.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5.单纯右束支阻滞时,QRS电轴仍在正常范围(+110°至-30°)。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aVFaVLaVRⅠⅡⅢV1
V2V3V4
V5V6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两者QRS波群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时限<0.12sec。
QRS<0.12sec
QRS≥0.12secIRBBBCR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除极化障碍右束支传导正常-30°0°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心电图特征:1.QRS时限增宽,完全性≥0.12sec,不完全性0.08~0.12sec;2.V1、V2导联呈rS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I、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3.V5、V6导联的VAT时限>0.06sec;4.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5.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V4
V5V6ⅠⅡⅢV1
V2V3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者QRS波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时限≥0.12sec,后者<0.12sec。CLBBBILBBBQRS<0.12sec
QRS≥0.12sec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
左前分支细长,支配左心室左前上方,易发生传导障碍。-90°右束支传导正常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其余部分传导正常-45°0°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心电图特征:1.心电轴明显左偏,可达-30°~-90°,超过-45°者更具诊断价值;2.II、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I、aVL导联呈qR型,RaVL>RI;3.QRS波时限可轻度延长但<0.12sec。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eftposteriorfascicularblock,LPFB
左后分支粗,向下向后散开分布于左室的隔面,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故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比较少见。右束支传导正常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其余部分传导正常180°0°+110°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eftposteriorfascicularblock,LPFB心电图特征:1.电轴右偏达90°~180°,尤以超过120°为可靠;2.QRS波在I、aVL导联呈rS型;III、aVF导联呈qR型,且q波时限<0.025sec;RII<RⅢ;3.QRS波的时限正常或稍增宽,但<0.12sec。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leftposteriorfascicularblock,LPFB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除极化障碍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其余部分传导正常-90°-45°0°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leftposteriorfascicularblock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除极化障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其余部分传导正常180°0°+110°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leftposteriorfascicularblock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
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路之外,激动通过旁路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形成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存在可以引起折返性心律失常及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分为W-P-W综合征、L-G-L综合征、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旁路传导束
bypasstract旁路束是指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的,和正常传导系统不同的肌性通道。其一端插入传导组织内,另一端和心肌纤维束相连。类型:肯特氏束(Kent):房室旁路,连接心房与心室,可位于房室环的任何部位。房希氏束(James):与后结间束相连,进入房室结下部,或与希氏束相连,绕过了房室结。Mahaim纤维:结-室纤维、束-室纤维、结-束纤维。预激综合征解剖生理学基础预激综合征解剖生理学基础预激综合征房室结组织属于慢反应纤维,传导速度较慢,且具有频率依赖性传导速度衰减的特性。而旁道纤维属于普通心肌,属于快反应纤维,传导速度快,没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传导速度衰减的特性。心房的冲动从两条途径同时下传,激动在房室结的生理延迟比在旁道为大,从旁道下传的激动波锋先于前者到达心室某部,致该部激动的时相,比从房希下传的时间为早,形成预激,而整个QRS波则是从两条途径下传冲动的融合波。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心电图特征1.在QRS波之前出现预激波“Δ”(delta)波;2.P-R间期缩短(<0.12sec);3.P-j间期正常,约在0.27sec左右;3.QRS波增宽≥0.12sec(或>0.10sec),少数可<0.12sec;4.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Δ”(delta)波JP-J正常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
A型:“Δ"向量对向左前,使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R型,常以V3R为最高,“Δ"波均向上,98.7%为左侧旁道。V1V2V3V4V5V6ⅠⅡⅢaVRaVLaVF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
B型:“Δ”向量对向左后,V1导联“Δ”波向下,R波消失或减少,S波加深;V5、V6导联“Δ”波向上,QRS波以R波为主,89.8%为右侧旁道。V1
V2V6ⅠⅡⅢ
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
C型:“Δ”向量对向右前,V1、V2导联的“Δ”波及主波均向上,V5、V6导联相反,极为少见。
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
V6
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L-G-L综合征又称短PR综合征:PR间期<0.12sec,QRS起始部无预激波Mahaim型预激综合征(结室纤维)心电图特点: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畸形,但较Kent束预激综合征时窄;③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δ波),但较小;④可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伴心动过速Mahaim纤维不能逆传,故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常呈宽QRS波心动过速,伴左束支阻滞及电轴左偏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预激波振幅较小,QRS波群终末部分正常锐利,继发性ST-T改变不明显。
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QRS波群宽大畸形,继发性ST-T改变十分明显。交替性预激综合征不同程度预激波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现象
1.递减传导: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振幅、除极速率逐渐衰减,以至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的现象,也是传导中断的前奏。心电现象
2.不均匀性传导:激动在组织中传播速度不均匀现象,容易形成传导障碍。 3.纵向分离:一条传导组织中相邻心肌细胞有各自的传导速度,甚至分成两条纵向的传导径路,是折返激动及双径传导的基础。 4.房室多径传导:在房室间有两条或多条传导径路,主要有房室结双径路和附加房室旁道两类。它们是房室结和房室折返激动的基础,也能产生多种心电图表现:如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快慢交替、1:2现象、不典型文氏现象等。心电现象房室多径传导心电现象
5.单向传导或单向阻滞:传导组织只能单向地传导冲动,是一种特殊的传导阻滞形式,是折返激动及并行心律的基础。 6.传入及传出阻滞:是发生于起搏点与周围心肌之间的传导阻滞。前者可保护起搏点不受外界冲动重整或侵入,后者可使起搏点隐匿。 7.分层阻滞:传导系统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传导特性,使阻滞发生在不同层次,产生交替性文氏现象、裂隙现象,也是隐匿传导的基础。心电现象
8.[3]相阻滞:发生在心动早期的阻滞现象,又称快频率依赖性阻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阻滞现象,可以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类,前者是冲动发生过早引起,后者是不应期异常延长引起。也可分为房室传导及室内传导阻滞两类。 9.[4]相阻滞:是发生于心动晚期的阻滞现象,心动早期传导反而正常,又称慢频率依赖性阻滞。比较少见,几乎全是病理现象。心电图表现分为[4]相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两类。其产生的机理与舒张期除极过快、膜电位普遍降低、域电位升高、膜反应性降低等因素有关。心电现象3相阻滞(快频率依赖性阻滞):室上速伴差传心电现象4相阻滞(慢频率依赖性阻滞):窦缓伴束支传导阻滞心电现象
10.干扰现象与脱节:心脏同时被两个起搏点激动时,双方在心中某部位相遇,因为遇到对方的不应期而告终的现象称干扰,连续的干扰称脱节。广义上把接踵而至的激动遇到前次激动的正常不应期而造成传导减慢及中断也称为干扰。干扰和脱节是生理性现象,可以发生在房室结、窦房结、房内、室内、形成房室干扰现象及干扰性房室脱节;窦房干扰及干扰性窦房脱节;房性融合波及干扰性心房脱节;室性融合波及干扰性室内脱节;室内差异传导等。心电现象干扰和脱节心电现象
11.隐匿性传导:激动在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半途而废,未能引起心电图上可见的P或QRS波,但由于在传导系统已产生了不应期或重整了系统内的起搏点,造成心电图上的意外表现,称隐匿性传导。隐匿性传导最常见于房室交界区,另外可见于窦房交界区、房室束支及分支、心房、心室及房室旁道等处。主要心电图表现的方式有①使随后的传导延迟和阻断,偶见加速;②使随后的异位搏动延迟发生,偶见提前发生。心电现象隐匿性传导与干扰现象心电现象
12.心室内差异传导:由于激动提前或频率加快,造成心室除极顺序发生变化,呈各种程度及类型室内传导阻滞图形。是一种生理性室内[3]相传导阻滞。常见于房性、交界区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夺获及并行心律中。室内差异传导容易发生在:①激动发生的早(联律间期短);②前周期长;③房室结传导速度快的场合。最多见的形态是右束支阻滞型,左前分支阻滞型;左后分支及左束支阻滞型较少见。(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QRS图形约80-85%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其余可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型。有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QRS波也可表现为双束支阻滞图形,如由右束支阻滞和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阻滞图形组成双束支阻滞图形。有时也可在同一份心电图上分别呈现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图形,此系功能性阻滞。差异性传导的QRS波可伴有继发性T波改变。此与室性早搏、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后的T波改变相类似。)心电现象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心电现象
13.文氏现象:传导逐渐减慢,最后发生中断的现象。本质是逐渐性递减传导,表现为动作电位除极速度和振幅逐博降低,阶梯式延迟逐搏加重,最终传导中断。文氏现象可发生在心脏各部位,如房室交界区、窦房交界区、心房内、折返径路内、异位起搏点周围、束支、房室旁道等。根据文氏现象的表现又可分为典型、不典型、交替性、直接显示性、隐匿性、双重性、双向性及反文氏现象等。心电现象心电现象心电现象 14.反文氏现象:反文氏比较少看到,以传导时间逐渐缩短为特征,常发生于房室结。多由异位激动在房室交界区的隐匿性传导对随后的心房激动下传至房室交界区产生干扰,使房室结的前传被完全阻滞,随后随着房室逆传对交界区干扰的逐渐减轻,P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R间期恢复正常。心电现象反文氏现象心电现象
15.超常传导现象:心肌兴奋性在复极末期反常的高于完全复极时,这种超常应激现象造成了该时期内心肌的传导性反常地高于更晚的完全恢复期,称为超常传导现象。可分为超常房室、窦房及室内传导三类。电生理机制:心肌细胞兴奋性随心动周期而变化,同时阈电位也随之而改变。正常情况下在心肌细胞除极末期(动作电位0相末),阈电位升高约1000倍,此时心肌细胞失去兴奋性,对任何强大的外界刺激都不能产生应激反应,此即为绝对不应期。随着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动作电位1~3相),阈电位逐渐恢复到舒张期水平(-60mV),兴奋性也逐渐恢复正常。在动作电位3相末,心肌细胞复极至-80~-90mV时,由于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近,引起再次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不仅低于第3相初,而且低于第4相。此时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心肌兴奋。因此称为超常期兴奋。一系列心肌细胞在超常期序贯发生兴奋,就形成了超常传导。正常心肌的超常期时间很短,大约在T波后0.28秒,持续仅几十毫秒,不易形成超常传导现象。但在心肌病理状态下(如低钾血症),超常期会明显延长,易发生超常传导现象。超常传导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比较少见。许多“超常传导现象”可以用多层阻滞、裂隙现象、双径传导、隐匿传导、[4]相阻滞、双侧束支阻滞等来解释,这些都应称为“伪超常传导现象”。心电现象心电现象
16.魏登斯基现象:可分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和魏登斯基效应。前者指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传导组织,在组织远端受到一次强刺激后,使原来受阻的近端激动可以通过阻滞区;后者指一次强刺激突破阻滞区下传后,随后而来的同侧阈下冲动能通过该阻滞区。大部分认为魏登斯基现象是超常传导的一种表现形式,强刺激在阻滞区的隐匿传导,形成超常期,使适时的对侧冲动得以通过,产生魏登斯基易化作用。通过阻滞区的激动产生的超常期,又为适时的续后冲动能得以通过,形成魏登斯基效应。大多数魏登斯基现象发生于房室阻滞情况下,但也可出现在窦房阻滞时。心电现象魏登斯基易化作用魏登斯基效应心电现象
17.折返激动:激动沿一条径路传下,同时又沿另一条径路返回原处引起再一次激动。形成折返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提供折返的径路--折返环;②折返环内的单向阻滞;③折返环内的缓慢传导。提前的异位搏动常能创造这些条件而诱发折返激动。折返激动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有:①窦房结折返及折返性心动过速;②心房内折返;③反复搏动及反复性心动过速或称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及折返性心动过速;④心室内折返。折返激动是造成各类早搏及心动过速最常见的机理。心房、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发生中,折返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心电现象折返激动心电现象
18.二联律法则与长短周期现象:二联法则是指是指某些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容易出现于长的心动周期后,这些早搏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易于下一个期前收缩出现,如此重复下去,可形成期前收缩二联律,称之为二联律法则。(可能与异位兴奋灶局部的传入传出阻滞有关?)
某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与“二联律法则”密切相关,并称之为长短周期现象。长短周期现象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心动周期延长时,心室肌除极的不同步及复极的离散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促发因素。2.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的不应期的长短均受心动周期的明显影响,结果造成了局部组织间不应期的离散,有易于折返和心律失常的形成。3.心动周期延长时,易引起单向阻滞和传导障碍,为折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4.当心动周期(R-R间期)延长时,血液动力学也同样出现“长间歇”,引起动脉血压的降低,增加了心交感神经的活性,交感神经张力的增加,促进了心律失常的诱发。心电现象二联律法则心电现象长短周期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现象
19.节律重整:节律重整是指两个节律点发生的激动相遇时则发生干扰,其中主节律受到这种干扰后,其下一次激动的发生将打破原来的间期而重新安排,如房性早搏引起窦房结节律重整。心电现象节律重整心电现象
20.心动过速的可激动间隙: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上常存在着外来激动可进入并发生干扰现象的窗口,其所持续的时间约等于心动过速折返一周所用时间减去其所经过的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可以看出心动过速在所经不同组织的可激动间隙不等。外来激动对心动过速的作用分成三种情况:A.无影响:外来激动末进入可激动间隙;B.使心动过速终止:外来激动进入激动间隙,并使之激动,产生不应期,随之而到的心动过速遇到组织不应期而终止;C.心动过速发生重整:进入间隙的外来激动使原来的心动过速终止,同时其又可能是激动起点而引起新的心动过速。心电现象心电现象
21.拖带现象:各种心动过速发生时适时的外界提前冲动或刺激可以提前进入心动过速的起博点或折返环.使心动过速的节律重整,心动过速并未被终止,并随超速刺激出现节律连续重整使心率增至超速刺激频率,一旦停止刺激,心动过速频率逐渐恢复至被刺激前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心动过速的拖带现象。拖带的机理:心动过速时折返径路内存在可激动间隙,起搏脉冲在可激动间隙内打入折返环,并循折返径路向两侧传导。起搏激动沿逆折返方向传导时,恰与正面而来的折返激动相遇,发生干扰而形成融合波;沿顺折返方向传导的起搏激动进入折返环的缓慢传导区,并继续下传形成一次新的折返激动,从而使心动过速发生一次节律重整。连续起搏时,心动过速被起搏脉冲连续重整(拖带就是连续发生的周期重整),使原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即形成拖带。心电现象心电现象心电现象
22.超速抑制:是指快频率冲动对其它自律起搏点自律性的抑制作用。阵发性心动过速终止后的长间歇是其常见的表现。测定自律起搏点(如窦房结、房室结)的超速抑制强弱,可用来揭示其潜在的自律障碍。心电现象
23.并行心律:并行心律是一个周期不会被其它心律扰乱的异位心律。其产生机理是具有单向传入阻滞的自律性起搏点。常以早搏形式出现,少数以逸搏及心动过速形式出现,末者称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心电图有三个特征:①联律间期不等;②异位搏动之间的间距有个公约数;③常见融合波。并行心律以室性最多见、房性及交界性较少,窦性并行心律则是更少见的特殊形式。并行心律的特殊表现还有:①多重性并行心律;②间歇性并行心律;③伴传出阻滞的并行心律;④联律恰好相等的并行心律;⑤伴起搏点内折返;⑥电紧张调整性并行心律等。心电现象心电现象
24.混沌现象:混沌现象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最常见的例子是心房颤动。心电现象混沌现象的特点:1.确定性:混沌行为不仅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2.非周期性:混沌行为永远不准确地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之在规律的间期重复;3.运动范围有限性:貌似随机行为的混沌现象并非无界限的漫游,而是被约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4.不稳定性:混浊现象敏感地依赖其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小的差别可导致较大的结果差别。这种对初始状态极度敏感使之表现为不稳定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心电现象I型:右心房被一个单一的前传波激动,常起源于右心耳,传导时间50-90ms,可存在较小的局部传导延缓II型:右心房被单一的前传波激动,伴有较大的局部传导延缓(IIa),或者由两个不同的激动波,两者之前存在一条功能性传导阻滞带(IIb)III型:右心房被3个或3个以上的多个小波激动,在多个小波之间有多条传导阻滞线或缓慢传导区。三种形式的除极常混合存在,当某型激动的心房波数量高于心房波总数的50%时,则将其划为该型。I-III型的房颤发生率约分别为40%、32%、28%。心房颤动心电现象
25.裂隙现象:当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心肌组织不应期不均衡时,可能出现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长,而率先出现传导阻滞,随后近端水平面进入相对不应期而发生传导的延缓,近端的这种传导延缓能使远端已经发生传导阻滞的心肌组织脱离有效不应期,激动得以下传,这种伪超常传导现象称为裂隙现象。如联律间期不同的房性早搏可以引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早搏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早搏下传受阻;③但联律间期更短的早搏反而下传。心电现象裂隙现象心电现象裂隙现象心电现象
26.钩拢现象与等频现象:当心脏存有两个起搏点,主节律点与副节律点时可发生干扰现象,一般产生的是负性传导及变时作用。而钩拢现象相反,是一种正性变时作用,即副节律点使主节律点加快趋于同步。心电现象心电现象问题:此心电图钩拢现象体现在何处?心电现象
27.蝉联现象:当激动传导的前向出现两条径路时,一侧径路由于处于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激动沿着另一条径路下传,同时向阻滞侧的径路发出逆向性隐匿性传导,而引起一侧径路持续性功能性阻滞的现象称为蝉联现象。心电现象心电现象心电现象连续蝉联现象的适应现象心电现象
28.连缀现象:原称“促进作用”,是指一种心律失常发生的同时,已为其本身的再次、反复发生或持续稳定存在提供重要条件。如二联律法则、心房心室颤动、蝉联现象等均含有连缀现象。心电现象
29.电交替现象:心脏电交替现象是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和/或电压甚至极性呈交替性变化。心房、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各波段如P波、QRS波群、ST段、T波、U波等均可能发生电交替,有关波、段在心电图上的形态和电压有明显差异(>0.1mv)。出现于单个或数个波(或段)的分别称为单纯性或复合性电交替,如出现于全部波(或段)的称为完全性电交替。最常见的电交替比例为2:1(即每第二个心搏发生电交替变化),少数还有3:1、4:1(即每第三或第四个心搏发生电交替变化),甚至更为复杂的情况(如5:3电交替等)。心电现象电交替现象心电现象 30.Chung(钟氏)现象:即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性传导(或房内四相阻滞),定义:异位搏动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终止以后,恢复的第一个P波或连续数个P波形态发生了改变,该P波又是窦性P波应该出现的时间。这种P波形态的改变,与动作电位的时相无关。心电图表现:在窦性心律情况下,于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第一个P或连续数个P波形态与基本窦性心律的P波比较有或多或少的差别。ECG表现为:(1)P波振幅增大;(2)P波振幅降低;(3)P波时限延长;(4)P波时限缩短;(5)P波出现切迹;(6)P波双峰。但不包括发生的倒置的P波。这些P波又是窦性P波应该发生的时间。P-R间期与基本窦性心律的P-R间期相同或略为缩短或延长。需除外房性/交界性逸搏及窦房结/房内游走节律。可能机理:①房性早搏影响了窦房交界区,使窦性激动的出口发生了变化;②房性早搏对房内结间束的影响不同,使房内结间束应激性发生改变,窦性激动在房内出现不同步性;③交界性或室性早搏隐匿性上传,未能形成房内除极,但已使部分房内结间束产生隐匿性传导,使窦性激动在房内不能同步除极。心电现象Chung(钟氏)现象心电现象
31.Ashman阿什曼现象:在任何心脏节律情况下,当在一个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的提早心搏伴心室内差异传导即为Ashman现象。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在一定程度上与前一个搏动的心动周期长度成正比。长R-R间期后的不应期较长,其后若有一适时并提早出现的室上性搏动,将容易发生时相性的室内差异传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理工学院《VB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选集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选集
- 饮料生产降水施工合同
- 高端别墅区房屋转让租赁协议
- 2024年标准餐饮服务合同模板版
- 商务写字楼外墙改造合同
- 造纸工程分包协议
- 矿区生态恢复复垦承诺书
- 瑜伽馆门头施工合同
- 第2课+古代希腊罗马【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金属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 《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45题(含答案)
- 人工智能增强战略规划
- 无机材料与功能化学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表
- 餐厅用电安全承诺书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00道(全)-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