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综合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甲、乙、丙、丁都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但是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可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丙、丁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项错误。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导致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降低,最终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D项正确。2.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对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圆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圆田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据图分析,与常规区相比,稻鸭共作使得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B项正确。图中显示稻鸭共作后,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了,C项正确。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经历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项正确。3.下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资源量长期小于R对该种群密度影响不大C.资源量是调节该种群数量重要的外源性因素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答案:C解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A项错误。资源量小于R,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小于平均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资源量越多,种群平均死亡率基本不变,种群平均出生率增大,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资源量是调节该种群数量重要的外源性因素,C项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增大,但不会无限增大,D项错误。4.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一般动物的种类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一般动物的种类也越多;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5.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3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茶园里只有1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纯茶园里的物种有20个左右,A项错误。10月份时杉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B项错误。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即物种丰富度最大,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目,D项错误。6.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存在三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含有三个营养级B.图中所有的生物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元素可以流入莲藕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00J答案:C解析:题图中有三条食物链,其中有两条食物链存在四个营养级,A项错误。图中缺少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项错误。鱼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可被生产者莲藕吸收利用,C项正确。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20%÷20%=25(J),D项错误。7.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下面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顶极群落中的植物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B.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C.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D.干扰可使群落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阻止群落走向平衡答案:A解析:植物的生长速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水分、温度等,所以顶极群落中的植物不一定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8.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A.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B.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C.在一个湖泊中鱼类的栖息场所如何D.在某灌木林中几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B解析: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9.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改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10.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情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称为物种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11.珊瑚裸尾鼠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啮齿动物,近几年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最终导致珊瑚裸尾鼠成为首个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D.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个营养级或第三个营养级。12.某生物小组调查了某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A.1972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程度较1975年高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幼苗至成熟株阶段C.该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个体多,所以是增长型种群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答案:A解析:由曲线可知,1972年种群密度比1975年高,则种内竞争更剧烈,A项正确。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由题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株阶段,B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每年该种群的幼苗数都比成熟株数多,但是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可见萌发的种子能长成幼苗的很少,因此不是增长型种群,C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不呈“S”形增长,D项错误。13.下图为浙江省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树植株有机物中的能量B.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蚕的次级生产量最终来源于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不考虑人工投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全部生产者(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个营养级(桑树)的能量;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和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B.③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答案:C解析:题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流向大气中的CO2库,因此C是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①②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A项正确。③表示捕食,其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项正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题图中B是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C项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物质为载体,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D项正确。15.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最强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Pg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R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并非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故二者的差值不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A项错误。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与物种数量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无关,B项错误。演替后期,生态系统会积累大量枯枝落叶,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导致生态系统内有机物总量Q高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Pg,C项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呈动态变化,而不是保持不变,D项错误。16.《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答案:D解析:“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了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17.某些动物种群中存在自毒现象。比如蝌蚪密度高时会产生一种毒素,该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长或增加蝌蚪的死亡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蝌蚪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毒素对于动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的繁殖具有一定的影响D.动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解析:动物的自毒现象可以防止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8.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的需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从而促进藻类的繁殖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19.草原上的老猎人说:“我也打狼,但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没了,人畜还能活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也具有积极意义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20.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D解析:由题表可知,改造后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A项正确。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B项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C项正确。改造后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改造的目的并非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2分)“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同时,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其大小是由(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

(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形增长,其含义是。

(3)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界的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物种个体数量的增加以个体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

(4)据报道,某年欧洲老鼠数量极多,众多老鼠争相作出“自我牺牲”,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抵达北冰洋集体“自杀”,这种现象属于。

答案:(1)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2)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3)空间和资源重量的减少(4)自疏现象22.(6分)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恢复植被已成为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人为因素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填“初生”或“次生”)演替的过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植物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况:。

(3)中期封禁后,物种丰富度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还为动物创造了。

答案:(1)方向和速度(2)次生植物种类继续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继续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进一步增强(3)增加(4)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3.(8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植食动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t1~t2时期,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

(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

(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能力。

答案:(1)种内竞争加剧以及捕食者数量增多(2)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3)负反馈(4)自我调节24.(12分)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认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