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1页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2页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3页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4页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课堂小结第四学习主题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953年3月5日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逝世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2年10月5日~14日苏共19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19大结束后)。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他个人威望的提高,犯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错误。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NikitaSergeyevichKhrushchev1894.4.17~1971.9.111953.9.7~1964.10.14第4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改革目的: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容:评价: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①思想解放;②农业方面;③工业方面。批判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减轻农民负担大规模垦荒推行“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1958年,采取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两项重大改革措施——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指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运动)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匈牙利民众占领一辆苏军坦克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改革措施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

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几经反复未达预期目的成果: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从1968年元旦开始,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也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继俄罗斯、美国后第3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后的地图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暴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至1992年存在的联邦制国家。1918年10月28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联邦议会决议更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和国国家。德国柏林墙被拆除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于1963至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和科索沃。原名新名更名时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1989年12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0年4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0年10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共和国1991年4月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波兰等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欧国家更名简表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东欧剧变的原因

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以及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发生剧变的主要因素。苏联解体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LeonidIlyichBrezhnev1906.12.19~1982.12.101964.10.14~1982.11.10第5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WilsonReagan1911.2.6~2004.6.5美国第40任总统美苏大搞军备竞赛

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相对落后的苏联。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期间,虽然军事和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在其后期,由于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等因素,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khailSergeyevichGorbachev1931.3.2~1985.3.11~1991.12.25第8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签订苏美《华盛顿条约》结束两国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由于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6月至1989年底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从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乱”“僵”“垮”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件的爆发。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BorisNikolayevichYeltsin1931.2.1~2007.4.231991.7.10~1999.12.31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试图夺取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民主派”首脑、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ofIndependentStates-CIS“独联体”)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叶利钦、乌克兰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舒什克维奇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先报知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1989年至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后才通知戈尔巴乔夫。“独联体”徽标“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以独立国家首脑身份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将停止存在。由俄罗斯代替苏联占有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飘扬69年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1991年12月25日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将核按钮权力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45分,俄罗斯联邦国旗在克里姆林宫升起。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从法律上终止苏联的存在。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正式解体。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后的地图苏联解体的原因:①理论认识上的偏差;②共产党自身的原因;③经济方面的失误;④民族方面的因素;⑤对外扩张的因素;⑥西方的“和平演变”;⑦戈尔巴乔夫个人原因。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2.匈牙利改革3.中国的改革开放1.东欧剧变时间2.东欧剧变的表现3.东欧剧变的原因1.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政治经济形势恶化2.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3.1991年苏联解体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1.讨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2.绘制《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分布图》东欧剧变原因: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②内部原因: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③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解体的原因:①理论认识上的偏差;②共产党自身的原因;③经济方面的失误;④民族方面的因素;⑤对外扩张的因素;⑥西方的“和平演变”;⑦戈尔巴乔夫个人原因。学习测评1.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是所谓()。

A.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和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东欧各国先后走上改革道路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最早抛弃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波兰B.匈牙利C.南斯拉夫D.捷克斯洛伐克4.东欧剧变后国家分裂的有()。

A.德国B.匈牙利C.南斯拉夫D.捷克斯洛伐克5.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A.叶利钦B.戈尔巴乔夫C.勃列日涅夫D.赫鲁晓夫CACCDD6.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85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7.苏联解体的史实表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D.列宁主义的失败8.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结果差别很大,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其中,被称为稳健改革的是哪一模式?改革有无达到预期目的?(2)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果如何?(3)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戈尔巴乔夫又开始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是怎样进行的?(4)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5)总结苏联、东欧改革的教训,回顾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失误,你有怎样的认识?DB“匈牙利模式”改革几经反复,未达到预期目的。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