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1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2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3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4页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在线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情分析考点突破直击中考实战演练1.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2.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4.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5.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6.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囊括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诸多史实。其中一些知识点考试出题的频率比较高,主要考点涉及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2012年中考,我们同样要特别关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因为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都是近年考试命题的热点。而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也应关注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一、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和黄帝是__________的部落联盟首领。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3.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________族。中国人自称________。4.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5.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__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1.黄河流域3.华夏炎黄子孙4.人文初祖5.禹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三、商鞅变法1.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2.商鞅变法的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允许自由买卖。“授民授疆土”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其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四、秦兼并六国,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从公元前230年至________,秦王________用10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全国。2.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

四、

1.前221年嬴政五、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1.采用“________”称号,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主要官职,由皇帝任命。3.在地方实行________。(沿用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4.对文字(________)、货币(____________)、度量衡以及车轨等实行统一规范。(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5.北击匈奴,开发南疆,修筑“万里长城”(_________)。6.焚书坑儒。(对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破坏)1.皇帝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郡县制度4.小篆圆形方孔钱5.临洮—辽东六、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条道路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________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七、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主动采取改革措施。2.措施:一是迁都________,以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二是实行__________,要求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六、长安新疆

七、2.洛阳汉化政策(2011年广东)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B.尧C.舜D.禹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此题可解。答案:D(2011内蒙古)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2011十堰)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2011徐州)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

B.大运河

C.故宫

D.长城(2011郴州)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河姆渡人C.半坡人

D.北京人(2011郴州)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A.夏

B.商C.秦

D.唐(2011桂林)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

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A.太祖

B.开元

C.高宗

D.文帝

(2011桂林)位于咱们桂林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7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2011德州)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下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2011西安)《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2011西安)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2011连云港)“通大川,决壅(yō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A.黄帝B.尧C.舜D.禹20.“(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

D.宋朝21.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B.辽C.金D.吐蕃(2011福州)“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

B.辽太祖阿保机

C.西夏元吴

D.金太祖阿骨打(2011重庆)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C.西汉诸候把封地分给其子弟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除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

(2011年广东)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考生要明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三个措施。其中一个措施是在中央设三公。不仅要知道三公的名称,而且还要知道三公的职责,丞相主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答案:D

(2011年广东)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对“丝绸之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出发点,所经历地区,运输什么商品,有什么作用等。很显然A选项对于“丝绸之路”出发点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即现在的西安。答案:A

(2011年汕头)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难度不大。只要了解西周为了巩固统治的措施,不难得知是分封制。禅让制是在国家形成以前的。世袭制是沿袭帝位,跟题意不符。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为了巩固统治的措施。答案:C

(2011年汕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大业的完成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陆续灭掉六国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秦兼并六国的史实。A选项,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案:A

(2011年汕头)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选项中“斗”容量不同是错误的。应该是容量相同。答案:D

(2011年茂名)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法律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解析: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是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夏朝建立的时候是奴隶制社会。实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也不是因为进行了变法才产生了国家。所以A、C、D三个选项都是不符合题意的。答案:B

(2011年肇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商鞅变法。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熟悉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就知道以上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容易选出答案A。答案:A一、选择题1.右图是孙中山先生所书写“天下为公”,你知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吗?(

)A.黄帝炎帝时期B.尧舜禹时期C.山顶洞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图片上的文字为“天下为公”,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度,这种制度出现在尧舜禹时期。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3.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题目来看,所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答案:DD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实质是(

)A.奴隶制土地制度B.奴隶制等级制度C.维护地主阶级利益D.巩固奴隶制国家解析:西周是奴隶制国家,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国家的统治。答案:D5.导致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争霸战争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就是生产关系的进步。答案:B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解析: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也扩大了君主的权力(县令由国君任命)。答案:D7.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禅让制为原始社会禹之前的制度,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启,科举制开始于隋朝。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答案:B8.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解析:县制为后世所沿用,直至今天,可谓影响深远。答案:D二、非选择题16.公元前356年的一天,某国国君召集商鞅等大臣讨论富国强兵之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答案:(1)战国秦(2)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③编制户口,加强刑罚,统一度量衡;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4)通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第二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6.宋代的社会生活。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隋唐时期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本单元主要复习这一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相关知识点。在中考中,出题频率比较高。2012年中考,我们要特别关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交往越来越密切;同时我国非常重视国内民族关系,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就是明证。所以这些知识点很可能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吸取历史教训,告诫臣下居安思危;(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3)重视农业,轻徭薄赋;(4)精简机构,加强国防;(5)修订法律,宽省刑罚;(6)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________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__________。1.唐太宗“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__________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__________。表现在:(1)农业方面: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2)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3)商业方面: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2.唐玄宗“开元盛世”曲辕犁筒车二、隋唐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创始于________(大业元年605年),完善于唐朝,变质于________(八股取士),废除于________(1905年)。常设科目有__________(武则天时设武举),科举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整整存在1300周年。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________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隋朝明朝清末明经、进士隋炀帝三、唐与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的交往7世纪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入藏,嫁给________。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了吐蕃社会进步。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经“____________”。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文化,同时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三、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同为一家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共有13次)。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事件目的地目的主要活动评价玄奘西行天竺(古印度)求取佛教真经交流介绍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到中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授技术讲授佛经,介绍中国文化技术到日本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发展,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的趋势从唐朝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过程:①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②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六、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主要有士、农、工、商四个社会阶层。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宋代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改善。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也随之蓬勃开展起来。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________,使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瓦舍”

(2011年广东)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B.唐太宗C.唐玄宗D.明太祖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此题属于基础题,只要知道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此题可解。答案选B。答案:B

(2011年汕头)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熟悉科举制诞生、发展的过程。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唐玄宗时期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故选择答案C。答案:C

(2011年肇庆)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A选项中“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的说法是错误的,先将A排除;B选项中的说法跟题意不相符;C选项中“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对比题干和这些外国的货币,再联系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的史实,可以得出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选项的说法跟题意不相符,故可以排除。正确的答案是C。答案:C

(2011年湛江)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下列关于他的生活场景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A.钻研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B.元宵节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C.津津有味地吃着朋友送的石榴D.向郑和了解西洋的风土人情解析:此题最好用排除法做。白居易是唐朝的诗人。A选项中“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的;B选项中的“瓦舍”是宋代时期兴盛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D选项中的“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C选项中的“石榴”是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的。故选C。答案:C

(2011年梅州)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C.创立了科举制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从A选项中可知这条运河是京杭运河,是隋炀帝时期连通了原来的几处运河。“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科举制也是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清明。答案选D。答案:D

(2011年潮州)“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的盛世之一。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开元年间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开元盛世的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知道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即可作出选择。选择答案D。答案:D

(2011年佛山)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在崇文抑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A.伎(艺)人B.军人C.商人D.士人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士农工商”这样的封建等级,伎(艺)人、商人的地位一直比较低,可以先排除。在题干中的关键字“崇文抑武”中我们可以将B项军人也排除。得出答案D。答案:D(2011桂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4.(2011桂林)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2011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6.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图2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C.南宋

D.元朝(2011十堰)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2011沈阳)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2011郴州)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2011郴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A.戚继光

B.岳飞C.韩世忠

D.文天祥一、选择题1.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2.由于推行开明务实政策,唐初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A.开皇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A

C

3.下列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科举制打破了士族高门对朝廷重要官职的垄断,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案:C4.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解析:科举制在唐朝不断得到完善,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答案:D5.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B.隋朝、清朝C.唐朝、明朝D.唐朝、清朝6.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B

C

7.唐朝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

)A.怀人可汗B.尺带珠丹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解析: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答案:D8.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以下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举子看榜图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四:“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五: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1)材料一中的情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________。(2)请从材料二、三、四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说说这种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析材料五,说明这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顾炎武把“八股之害”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类比?该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4)这种制度在什么时候被废除?答案:(1)隋朝(2)图文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利于统治者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不同阶层有能力的读书人通过平等竞争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与英国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涌现出了如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家,促进了唐宋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也对后来中外选官制度产生重要的影响。(3)明朝开始八股取士;秦朝的焚书坑儒;秦朝(4)清朝末年(1905年)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4.郑和下西洋的史实。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本单元有两个主题: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在考试中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从内容上看,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集中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反抗外来侵略方面。2012年中考,我们同样应该把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同时随着我国同亚非各国关系的不断密切,也应该关注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点。一、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加强1.明初朱元璋______________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2.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3.明初朱元璋______________,使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4.清朝________时期,中央____________。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锦衣卫和特务机构东厂3.设立廷杖制度4.雍正设立军机处5.科举考试实行____________,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忠实的奴仆。6.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________________,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清初顺治帝册封____________,康熙帝册封______________。形成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2.雍正帝时,设____________,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5.八股取士6.“文字狱”二、1.五世达赖五世班禅2驻藏大臣3.乾隆帝制定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决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4.乾隆帝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5.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各地设立将军(如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等官职,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6.清朝还通过会盟(如__________)、联姻等方式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7.清朝建造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也对加强中央与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3.“金瓶掣签”制度6.多伦会盟7.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1.戚继光抗倭(1)组织新军多次挫败倭寇,号称“__________”。(2)1561年,戚家军在____________,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3)到广东、福建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2.郑成功收复台湾(1)1661年,郑成功从________出发,在台湾登陆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1)戚家军(2)台州九战九捷2.(1)金门(2)经过战斗,________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雅克萨之战:________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者。中俄两国于1689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四、郑和下西洋1.时间:1405~1433年(共七次)。2.航行范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意义和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__________。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2)1662

3.康熙帝四、2.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3.早半个多世纪五、“闭关锁国”1.表现: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是表现在对贸易的严格限制。一方面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当时全国仅留______一处对外开放。2.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落差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广州

(2011年广东)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B.戚继光C.郑成功D.左宗棠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知道赤嵌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修建的一座城堡,而把荷兰殖民者从台湾赶走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这一历史史实,此题可解。答案选C。答案:C

(2011年广东)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是综合考点,有一定的难度。此题正解是要知道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可以采取排除法,B选项中“撤销六部”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C选项中“设置军机处”是清雍正皇帝所为;D选项中“设置东厂”是明成祖所为。故答案选A。答案:A

(2011年茂名)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

)A.加强君权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D.鼓励考生独立思想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在隋唐建立的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拔人才。到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规定考试人必须用八股文答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创新能力,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君权统治。故答案选A。答案:A

(2011年肇庆)右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从题干中“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可以得知此时的清政府严格限制了对外的贸易,也就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C、D选项的内容跟题意不符合。故选择答案A。答案:A

(2011年汕头)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郑和下西洋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民间的经济交往,也使得中国的手工业品在海外市场得到推广,促进了中国的海外贸易。但是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故答案选B。答案:B

(2011年汕头)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这题难度较大。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从江苏的刘家港出发,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从1405年至1433年,比新航路开辟的时间(15世纪末)要早半个多世纪,而且规模大。故答案选C。答案:C

(2011年汕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右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有一定的难度。从闭关锁国的表现来看,清朝只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完全隔绝对外贸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清朝的发展。故答案选A。答案:A(2011徐州)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

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

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一、选择题1.清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解析: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从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答案:D2.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最具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B.设厂卫特务机构C.设殿阁大学士D.废丞相,权分六部解析:明朝设立锦衣卫和特务机构东厂。“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只有明朝才专门设立特务机构。答案:B3.1685年和1686年组织清军两次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的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顺治帝D.雍正帝A4.下列关于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他曾经积极反清复明B.是他最早开发了我国的宝岛台湾C.他于1662年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D.他将台湾收复后又交给了清政府解析:只有在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愧为民族英雄。答案:C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郑和船队上装有指南针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C.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D.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解析:郑和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答案:B6.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7.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清政府设置了(

)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宣政院D.理藩院C

B

8.清军入关时,沙俄强占我国的(

)A.雅克萨、尼布楚B.雅克萨、台湾C.尼布楚、库页岛D.尼布楚、台湾A

二、非选择题16.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图示解析】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1)上图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图片赏析】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史料分析】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图一图二(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明朝外中关系史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二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历史感悟】(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答案:(1)长安(2)指南针。(3)郑和下西洋。(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4.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本单元在广东省中考试题以及各地试题中的出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从内容上看,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孔子和“百家争鸣”。对于孔子和诸子百家,我们除了要知道他们的思想主张外,还要对其思想进行初步的理解与应用。此外,对于四大名著,在中考中也时有出现。2012年中考,我们应该继续重点关注孔子和“百家争鸣”,适当关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___创始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和______,在政治上提出____________的主张;在教育上兴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和提出学思结合的方法。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编辑整理成________一书。儒家学派“仁”

“礼”

“为政以德”

《论语》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转型的剧变,各学派站在不同的阶级与立场上,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学派主要主张代表人物代表作墨家“兼爱”、“非攻”墨子《墨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孟子《孟子》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庄子》法家“法治”、“中央集权”韩非子《韩非子》三、文学成就1.唐诗:唐朝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是“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和“诗圣”杜甫(现实主义)。2.宋词(1)苏轼:北宋大文豪,开创豪放派词风。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李清照:两宋之交女词人,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3)辛弃疾: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明清小说(1)_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篇长篇历史小说。(2)_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3)_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4)_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四、史学成就1.________撰写的________,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1)罗贯中《三国演义》

(2)施耐庵《水浒传》

(3)吴承恩《西游记》

(4)曹雪芹《红楼梦》四、1.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_,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古代书法、绘画成就1.“________”________:东晋人,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将字写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是____________。2.________:东晋人,精于绘画,尤善人物画,现存有古画珍品摹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司马光《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五、1.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2.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2011年深圳)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下面四种看法。其中代表儒家观点的是(

)A.用“仁政”治理天下B.法行改革,依法治国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用“仁政”治理天下,反映的是儒家“仁爱”的观点;B选项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C选项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反映的是佛教的思想。故答案选择A。答案:A

(2011年湛江)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了解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体现的是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选C。答案:C

(2011年湛江)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A.《水经注》B.《三国演义》C.《史记》D.《资治通鉴》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资治通鉴》。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的《水经注》只是地理类的巨著;B选项《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C选项中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D选项《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答案选择D。答案:D

(2011年潮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和主张以“德”去教化人民的伟大思想家是(

)A.墨子B.老子C.孙武D.孔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百家争鸣”的史实。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等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孔子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选择D。答案:D

(2011年清远)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而对财产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的主张有“仁”、“礼”等。根据题意,孔子问“伤人了没?”,既没有体现他的礼治思想,也没有体现他反对苛政和教育的思想。而是反映了他“仁爱”的思想,关系到民生的思想。所以选择D。答案:D(2011内蒙古)1.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教导人们

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

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经常不断向他人学习

D.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2011长沙)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2011沈阳)右图是载有汉代史官形象的画像石。司马迁是汉代的一位史官,他在历史撰述上表现出了不畏强御,追求历史真实的可贵精神。由他编著的史学著作是

A.《三国志》B.《史记》C.《后汉书》D.《春秋》

(2011郴州)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A.《水经注》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4、、(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