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1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2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3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4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歌词:《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一位老人’’是谁?2.画了一个圈是什么?

3.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首先是哪些城市?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1.背景:在徘徊中前进原因客观上:“文革”烂摊,暂难收拾;主观上:“两个凡是”,阻挠前进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思想

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

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3.历史意义:两大转折工作重点体制三个标志

①新道路

②改革开放

③新时期

1.什么是改革?2.为什么要改革?3.怎么样改革?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30年前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A.农业地位B.农业现状C.体制弊端原因:1.地位:农业为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3.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承包责任制2).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吃大锅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改什么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民间谚语中国农村走上了富裕路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年产粮0.77亿公斤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推动城市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失去活力,缺乏积极性.1).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A.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中心环节

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失去活力,缺乏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1.什么是开放?2.为什么要开放?3.怎样开放?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封闭导致落后;当代世界形势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什么要开放?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怎么样开放?(一)第一阶段:经济特区(开始)1.设立:2.意义:经济特区“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制度。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福建)特区成为“window”和“试验田”原因:1)靠近港澳国际市场,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3)经济基础好,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二)第二阶段: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1.设立:2.意义: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福(州)音(烟)连(云)南(通)北(海),湛江到(秦皇岛)浙江(宁波温州)。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三)第三阶段: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扩大)1.1985年,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一个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2.1990年4月,开放上海浦东意义: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开放前的深圳开放后的深圳对外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这头”是它落后的写照.比一比,看一看,变化有多大?从1957年到1979年,宝安(深圳前身)共出现4次大规模外逃浪潮:第一次,外逃5千人。第二次,外逃1.9万人。第三次,外逃2万人。第四次,外逃3万人。——陈秉安《大逃港》两个同名村庄的比较四次外逃浪潮的警示

宝安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过,宝安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两者差距悬殊到100倍。

——陈秉安《大逃港》

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回忆道:“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完全消失了”近年来,大量的香港人拥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200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发布“香港居民在中国内地居住情况及意向”调查结果,数据表明,到内地定居的香港居民,2001年为4.1万余人,2003年为6万余人,而2005年为9.18万人,4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另外还有8.02万人打算未来移居内地。——陈秉安《大逃港》珠海汕头厦门磁悬浮列车上海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区别呢?背景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不同:发展本国经济;满足列强需要增强国力提高地位中华民族遭受苦难主权独立、主动进行半半社会、被动开放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公有使用经营归农民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195319561958197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国家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958年中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农村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二十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分田到户,个体经营,自负盈亏。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真知灼见

改革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中不符合生产力的部分,解放社会生产力。思考: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什么?⑴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⑵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⑶197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