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概述课件_第1页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概述课件_第2页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概述课件_第3页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概述课件_第4页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思想概述谢清果主讲《大学》由来《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基本内容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大学》伦理、政治思想的结合还体现在“家国同构”的思想上。《大学》谈到治国、平天下是以齐家为核心。《大学》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把服务于家族的孝梯思想直接服务于国家.以孝事君.以梯事长.以慈使众.就把治理家族的方法扩展为治理国家的方法开始家国同构的理论建设。家国同构源」于国家是家庭的自然延伸.它们都是宗法专制专制统治.《大学》说:“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血民兴孝.上长长血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大学》要求统治者兴孝梯.恤孤独.起模范带头作用.民众都模仿和遵守.则家族和睦.社会稳定.人卜太平.自然就国治民安。“内圣”是主体的心性修养方而的要求.以达致仁、圣境界为极限,“外王”是社会政治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王道、仁政为日标。“内圣外王”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政治实践融合为一建构一种独特的道德一政治哲学。君子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向内求作圣人.向外达工霸事业.内圣外王成为君子追求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之道《大学》对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做了总结。二纲领中“明明德”是内圣功夫.“亲民”是以德化民.是外王事业一止于至善”是实现内圣外工之后而达到的理想价值目标。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修养的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推己及人的外王事业。八条日秩序井然.逻辑性强.规定了由内圣外王的具体途径。《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木。”可见内圣外王不能分割。《大学》的地位与价值二程:“《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主德之门也。”朱熹:“《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教人之法也”“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学》实为儒家政治人才培养的道德学说。《大学》的核心思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三纲领。“明明德”是自我修养(对自己),“亲民“是推己及人(对别人),“止于至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环境)。

强调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的根本内容和方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结束;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身待人的道理了。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然而要做好它,却最难了。

“明明德”解“明明德”包含二个含义:其一,“克明德”,能够使自己的德性光明;其二,“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顾念上天所赋予的光明德性,就能够发扬自己的伟大品德。“明明德”新解第一个“明”字,是指在理论和方法上要掌握和实践德道修养,彻底和全面地明白修养德道的理论和方法。第二个“明”字,是具体地指明这个德的关键属性和应当达到的状态。什么明?心明!礼德明亮,心中要光明,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这个真学问首先要能够明德,用心光朗照自己的身国,掌握和具备完整的德心德性,五德皆备,无一或缺。明,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光明,要学习太阳无私地自燃,为万物照明;学习月亮无欲地反照,为万物照明境。能够做到“明”的关键,是要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无私无欲,奉献能量不求回报。人能做到无私无欲,则必然会心明而释放出无量光明!“亲民”解“亲民”即“新民”,《康诰》曰:“作新民”,朱熹解释说:“鼓之舞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朱熹解释说:“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因此,“亲民”即“新民”,意思是统治者用自己全新的德行来影响、感化百姓,并使之自新。“止于至善”解“止于至善”意思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总而言之,是要求人的行为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八条目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使自己的家庭和睦;要想有个和睦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要想修养自己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

“格物致知”解郑玄认为,知是对于善恶吉凶的因果关系的认识。格,招致、引来的意思;物,是事的意思。如果认识趋向于善,就会引来善事,如果认识趋向于恶,就会引来恶事。(非礼勿视之类)朱熹认为,物是事物,格是探究、穷尽,致是推极,知是认识。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

良好的心态,源于他的品德。一个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的人的心态,往往是宽大平和的。因此表现出来也是常常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而那些千方百计地算计别人的人,经常是面黄肌瘦,六神不定的。而这品德的培养在于修身,所谓“德润身“者是也。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有德行的领导人,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

此语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义;也许它正是从孔夫子的“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语录中悟出来的。《中庸》的创作朱熹:“《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由子思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孟子的。“中庸”解《说文解字》“中,正也”“庸,用也”,中庸即为可以正确应用的法则。二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的核心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