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幻灯片_第1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幻灯片_第2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幻灯片_第3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幻灯片_第4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估计全球HIV/AIDS状况

(UNAIDS,2008.12)累计HIV/AIDS人数6480万已HIV/AIDS死亡人数2480万存活HIV感染者及病人4000万2008年新HIV感染者270万2007年HIV/AIDS死亡人数200万每天新感染数15,000

截止2005年底全球HIV感染者分部情况2005年HIV新感染者分布情况西欧3万北非及中东地区8万次撒哈拉非洲340万东欧及中亚25万东亚及太平洋地区27万南亚,东南亚80万澳大利亚及新西兰500北美洲4.5万加勒比海地区6万拉丁美洲13万共计500万全球儿童HIV感染者分布情况(<15岁)

至2005年底西欧0.41万北非及中东地区1.6万次撒哈拉非洲110万东欧及西亚1.5万东亚及太平洋地区0.72万南亚、东南亚21万澳大利亚及新西兰<200北美洲11万加勒比海地区1.1万拉丁美洲3万共计140万艾滋病在中国的发现中国艾滋病发展史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我国的第一例AIDS患者是在1985年6月发现的,病人为男性,34岁,美籍阿根廷人,有同性恋史,1985年5月底随旅游团来华,因持续高热,咳嗽,呼吸急促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抢救无效,当日死亡。经检查证实为艾滋病患者。同年我国浙江省尚发现4例血友病患者因输入美国阿默药品公司(ArmourPharmaceuticalCompany)的血液制品——第Ⅷ因子而感染。我国发现的第二例病人是36岁的男性华人,原籍福建省,在纽约居住过9年,从事厨师工作,有冶游史,1986年1月开始不规则发热,自觉极度疲乏,上肢麻木,持物无力,不自觉丢落,伴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双目黑蒙,症状逐渐加重,体重减轻20多斤。在美国某医院治疗几周,诊断为神经衰弱、贫血,过度疲劳,后好转出院。因病情进一步恶化于1986年11月回原籍就医,经检查诊断为艾滋病,因病重,疗效差,住院42天死亡。这是我国诊断的首例AIDS病患者。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

(1985-2001)1-5051-100101-500501-10001001-50005000-10000>10000HIV感染者数HIV/AIDS流行严重省份

(截止2005年底)云南省(10,5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36)广西壮族自治区(3,740)广东省(2,704)河南省(1,677)四川省(1,139)北京市(911)安徽省(538)上海市(529)艾滋病流行特点性别分布:男/女=3.4:1,女性构成比上升。年龄分布:20~29岁年龄组79.2%,<15岁儿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传播途径:传播以经血传播为主,其中静注毒品感染占68.0%,经采供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输血和注射血液制品者占1.5%;经性途径感染人数占7.2%。人群分布特征:西部地区以吸毒人群为主,中部地区以既往有偿供血员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为主。20年间,艾滋病在全世界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4个特点:

首先,它蔓延的速度快、范围广。

第二,艾滋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第三,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患病率高。第四,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湖北省AIDS感染情况截止2002年11月,我省累计报告AIDS感染者674例,AIDS167例,死亡74例。据全省高危人数及其感染率推算,我省实际感染者约4.5万以上。HIV/AIDS流行概况

我省自1988年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报告感染者数呈约50%的速度递增。HIV/AIDS流行概况

截止2003年底,全省已报告HIV感染者1301例其中已发展为AIDS病人472例病人中已死亡186例

有51个县市发现有HIV感染者。正处于感染者的快速增长期和发病高峰期,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HIV/AIDS流行概况

我省HIV/AIDS疫情在全国的排位HIV感染者数排第9位AIDS病人数排第4位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过程流行分期年限感染者报告人数第一阶段(传入期)1988-1993第二阶段(扩散期)第三阶段(快速增长期)1994-19981999-2003.12215411451995-2002年,全省疫情报告年均递增速度为49%

2000-2002年为176%。

2003年共报告562例近几年HIV感染者报告数增加趋势明显年份近几年发病和死亡数也呈明显增加趋势年份湖北省艾滋病疫情形势及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疫情波及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在鄂北以襄樊、随州、十堰为主,鄂西以巴东、鹤峰和宜昌部分县市为主,鄂东以浠水、蕲春、大冶和鄂州为主。2.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感染者目前已有一半进入发病和死亡期。仅去年报告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就分别占历年累计的58.9%和55.4%。3.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4.艾滋病疫情波及人群大多生活在贫困地区和处于贫困状态,有调查的九个疫情县市的感染者人均年收入仅人民币六百三十三元。我省近两年发现的HIV感染者明显

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加大了主动监测的力度我省HIV感染者,大部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周边省份参与地下卖血而感染,当时检测手段受限。检测技术的普及,使我们能采取了主动监测的措施,这部分人群逐渐被检测出来。2002-2003年全省主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190人,随着主动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感染者和病人发现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

二是潜伏的感染者中主动求医者增加艾滋病感染者的潜伏期为5-8年,目前已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期,更多的病人求医。在今后的3-5年内,这种趋势可能继续保持。

三是医疗卫生单位诊疗水平提高,艾滋病人检出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艾滋病防治专业骨干培训专科医务人员的临床进修

四是包括高危人群在内的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增强,主动接受检测的人数增加。

各级政府对防治艾滋病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明显加大。许多群众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后,自觉到医疗卫生机构咨询与检测(VCT)。2003年与2002年经血途径感染数比较————————————————————年份有偿供血静脉吸毒输血————————————————————20032871741200217271————————————————————传播方式我省北部、鄂西、鄂西北的襄樊、随州和恩施、十堰、宜昌的部分县市主要是跨省地下非法卖血感染。在鄂东的浠水、蕲春、大冶和鄂州等地主要是在本地卖血感染。在武汉等大中城市主要是经性途径传播。

最近我省已出现其他两类传播模式:在汉川市出现以静脉吸毒为主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模式。在鄂南咸宁市的部分县市,出现以青年男女外出打工感染艾滋病病毒,并在返乡后传染给性伴侣的传播模式。这两类传播模式在我省其他地区是否存在,感染人群有多大,是否会成为我省今后主要的传播方式,我们正着手进一步的调查。地区分布我省HIV感染涉及面广,地区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以我省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及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为主。除仙桃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外,疫情已经波及到其它14个市州的51个县(市、区)。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地区分布图职业分布我省HIV感染者的职业分布很广:农民无(待)业人员工人干部、个体业主归国人员外国留学生职业分布农民:958例(占74%)无业人员:101例(占8%)工人:43例(占3%)其他(包括演员、个体等):135例(占10%)不详:64例(占5%)

职业分布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我省发现了6例长卡司机感染者。而此前我省仅于2000年、2001年各发现一例,提示应该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各高危人群HIV/AIDS流行趋势在1988-1994年,我省大部分HIV感染者是通过出(入)境、涉外婚姻和归国劳务人员体检中发现。1995-1996年,通过对有偿供血(浆)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批HIV感染者。

最近几年,随着公众及临床医务人员对HIV/AIDS知识的了解,HIV已传播到其他人群等因素,人群分布已呈多元化。虽然仍然以有偿献血为主,但在静脉吸毒者、临床疑似病人和HIV感染者性伴侣或配偶中发现的HIV阳性者逐渐增加。

性伴或配偶和临床疑似病人流行比较

年份性伴或配偶临床疑似病人

20033211220021582性传播、母婴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呈增加趋势

通过性途径或母婴途径传播HIV的危险性在增加由于我省大部分HIV感染者为农村青壮年,他们处于性活跃年龄。处于生育年龄(20-39岁)的女性感染者占整个女性感染者的64.38%。大部分感染者还不知道自己已感染上HIV。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人口流动性大。我省艾滋病流行总趋势

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扩散1988年首次在外国留学生中发现HIV感染者。1994年首例武汉籍感染者。自1988年以来目前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270例,其中本地居民感染者42例(含病人1例),未成年儿童8例。武汉市艾滋病防疫情况现感染人数迅速递增势头,全市除新洲、汉南以外的所有区均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感染者多为输入性病例,本市居民感染者以吸毒和性传播途径为主。

艾滋病流行的一般规律

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

同性恋

注射毒品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儿童艾滋病的流行是可以控制的

--国际六大成功经验健康教育推广避孕套使用规范性病治疗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血液管理孕妇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上以淋巴肿大、畏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而死亡。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Virus,LAV)嗜人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type3,HTLV-Ⅲ)艾滋病相关病毒(AIDSrelatedvirus,ARV)

Acquri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首次报道HIV的美国科学家GalloHIV的发现者法国科学家LucMontagnier发展简史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人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HTLV-Ⅲ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lV主要有两型:HIV-I、HIV-2

两型病毒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40%-6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l所致。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

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受染细胞胞膜上表达的HIV糖蛋白抗原,能被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所识别,或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破坏细胞。病毒诱导自身免疫使T淋巴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免疫性

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CTL和NK细胞,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阻止病毒经细胞接触而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感染早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最终因致死性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HIV对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影响淋巴结及脾脏一般淋巴结肿大见于颈后、腋窝和腹股沟,但可累及全身。其临床变化经历3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体积回缩、不增大到淋巴结体积缩小。在HIV感染时,脾脏常常肿大、充血、脾小结生发中心缺如,伴纤维化,浆细胞增多,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着,可出现鞘外造血及噬红细胞现象。脾脏,如高度淤血,可发生自发性破裂而死亡。皮肤粘膜

AIDS皮肤表现按病因分3类:感染性:OHL、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CMV感染、HPV感染、隐球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毛囊炎、梅毒、疥疮等。非感染性: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反应疹、血管炎、毛细血管扩张、黄甲等。肿瘤性: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亚性黑色素瘤等。

眼部表现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棉绒斑(cotton-woolspots):视网膜循环中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水平的梗死,导致梗死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的轴浆流发生淤滞,神经纤维肿张变性,出现棉絮状斑块。微动脉瘤;缺血性黄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机会感染:

CMV性视网膜炎;弓形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VZV性视网膜炎;梅毒性视网膜炎等。口腔表现口腔念珠菌病:表面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等。毛状白斑:舌缘、舌腹呈对称性的白色或灰色病变。HIV相关性牙周炎:早期表现为龈乳头坏死,溃疡、疼痛及出血。以软组织缺损为特点。其它:颊麻木综合征、龈炎、龈口炎等。消化系统表现口腔病变食管疾病胃部损伤:常有胃酸缺乏,卡波西肉瘤、CMV感染、淋巴瘤可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块状病损,导致出血或梗阻。肝胆疾病:乙型、丙型肝炎;肝内和肝外胆管扩张;无结石性胆囊炎。小肠和结肠疾病:急、慢性腹泻为HIV感染后期的常见症状。肛门、指肠疾病:肛瘘,继发于HSV和CMV感染的肛门溃疡,非特异性特发性溃疡、淋巴瘤、指肠上皮内肿瘤等。呼吸系统表现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占首位,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占一定比例。军团菌肺炎:由嗜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引起。肺部的分枝杆菌感染:肺结核和肺部鸟型胞内复合分枝杆菌感染常见,尚有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部寄生虫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弓形虫肺炎,其他肺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