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_第1页
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_第2页
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_第3页
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_第4页
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蚌埠“余家皮影〞戏的保护对策蚌埠余家皮影是地域性很强的皮影戏种类,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特色鲜明。影人经由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等工序制作而成,活灵敏现、色彩明丽,最大80公分,最小60公分。演出时,一人敲锣,一人表演,故称二人戏。与其它地区皮影多人操演大不一样,余家皮影艺人可以一人操控数个影人辗转腾挪、腾云驾雾。唱腔上与蚌埠地方戏曲,如拉魂腔、泗州戏交融,独创了一套皮影梆子调,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委婉悠扬。为适宜流动演出,自己搭建简易戏台,前幕后帷,装备灯箱,烟、火、水等特技道具。总体而言,余家皮影融绘画、雕刻、音乐、表演、唱白为一体,是研究皖北地区及淮河流域皮影历史、民间音乐、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1历史溯源追溯皮影的源起,余家皮影代表性传承人余家坤立即说起汉代有名的历史故事。?汉书李夫人传?载李夫人早逝,武帝思之,齐人方士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虽然从学术角度而言缺乏以引为实证,而民间皮影艺人多认其为始祖。宋代是影戏最早的兴盛期,北宋都城汴京的市民游艺活动繁盛,这里就是中国各地影戏广泛流传的发端之处。皮影戏艺人在宋金战乱期间被迫流散各地,促成了皮影戏在全国范围的传播。然而,社会动乱、战乱频繁,影戏开展受限,直到明成祖定都北京,社会趋于稳定,统治者重视戏曲的教化作用,皮影才得以一定程度的开展。通常,人们大多认为余家皮影源自宿州。清代中前期,社会经济稳定开展,是影戏的大开展时期。满清权贵喜欢影戏,官府常设有影戏班。余家皮影就发端于清康乾年间。据余家坤口述,宿州人余井和拜山东皮影艺人赖武夫为师,后余井和三子余运身、余运兰、余运太随父学习并表演皮影。至民国时期,余家皮影逐渐开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皮影戏。1947年,余氏一门由宿州来到蚌埠落户。在老西游场演出?东西南北四大游记??封神榜??白蛇传?等剧目。凭借精湛的技艺、委婉动听的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蚌埠市民的热捧。1949年解放后,余家皮影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1952年,在政府文化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蚌埠市群众皮影戏剧团。1955年参加蚌埠市曲艺协会。1962蚌埠市曲艺团成立,余家皮影并入曲艺团。期间,余家皮影代表蚌埠市屡次参加皮影戏汇演。1958年以现代剧?两面红旗?荣获安徽省民间艺术表演一等奖,演出剧目也由历史演义戏过渡到根据现代文学作品创编的现代戏,如?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文革十年,余家皮影戏遭禁演,剧本、剧照、奖状、影人悉被抄去,燃烧、毁坏殆尽。1969年曲艺团被迫解散,余家兄弟下放宿州市大泽乡镇,直至1975年,随着文化拨乱反正,才得以重返蚌埠。在文化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余氏三兄弟重操旧艺,积极恢复传统剧目。20世纪80年代中期,余运身、余运兰、余运太三位老人先后辞世,加之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社会文化变革迅猛,作为传统艺术的余家皮影再次受到冷落。随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绘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方法的出台,余家皮影所在的蚌埠市禹会区于2022年成立非遗保护工作指导小组,开展对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2022年,余家皮影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2022年,余家坤获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文化馆协助整理的剧目?金兜山?获评文化部扶持的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目。2022年,余家皮影参加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和省图书馆主办的皖北阜阳、蚌埠、淮南、淮北四市非遗巧艺珍品联展。同年,余家坤之子余长江获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剧本?金兜山?出版。截至目前,余家皮影进学校、社区、农村、广场演出百余场。承受电台、报社等省内外媒体采访和报道10余次。在蚌埠市朝阳一小、朝阳三小、前进二小、张公山三小等学校展演50余场。余家皮影在寂静几十年后,再次为蚌埠市民所知晓,也引起了许多商家的关注。蚌埠市百货大楼、万达商场、绿地集团等商场、房企屡次邀请余家坤老人演出。2面临的困境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传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严密相关的理论问题。然而,余家皮影的开展形势并不乐观。随着传统艺术演艺市场的萎缩,代表性传承人年事渐高后继乏人,公益演出或无收入或非常少,无法支持皮影事业的后续开展;商场或售楼处演出环境不佳,商家为了造势,观众看个热闹,达不到培养稳定受众的目的,对艺人其实是一种耗损,亦无益于皮影艺术的传承。余家皮影保护工作面临许多现实困境。2.1缺乏有序传承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一旦停顿传承活动,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一般而言,传承途径主要包括: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传承途径、以节庆旅游为基点的传承途径、以物化的形态为载体的传承途径、以广阔受众为关注点的传承途径、以学校教育为方式的传承途径、以宣传和评论为目的的传承途径。传统皮影戏的传承主要依赖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传承途径,因此,传承人问题是皮影戏保存和开展的关键问题。余家皮影长期以来采取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的方法教授。旧时皮影技艺是艺人用来养家傍身的,不随意示人,更不随意外传。据余家坤回忆,以前演出台子四面都围起来,不准外人进去,自己的技艺就是儿时在幕布后面边听边看不知不觉习得的,加上父辈的点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如今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观看皮影,也为了吸引愿意学习皮影的年轻人,余家坤在商场或学校演出,经常是敞开后台,让观众自由出入。面对新闻媒体,余老师也屡次表示愿意免费收徒。即使这样,迄今也没收到一个愿意长期学习这门绝活的徒弟。余家坤的大儿子余长江,自小跟随父亲学习皮影制作和演出,可以雕刻影人,演出经典片段,但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家族技艺的习练与传承事业中,技艺远不如其父。师徒传承无人可教、家族传承后继乏力,年近70的余家坤老人非常无奈。需要演出时,唱河南坠子的老伴和女儿女婿就是他的团队,老伴敲锣,女儿女婿帮助搭台子。假设长期缺乏有资质有潜力的传承人,不能建立起更多元、更安康的传承体系,余家皮影的将来堪忧。2.2缺乏优质剧本资源皮影戏剧本按照按形态可以分为三类:无本之本、提纲本、足本。无本之本即剧本完全存在于艺人的脑海里,无文字记录形式。提纲本只简单记录情节概要,不能直接用于演出。足本是真正完好的剧本,包括唱词、对白、动作提示等。余家皮影剧本就属于无本之本,演出全凭艺人记忆的戏路子,再临场调整发挥。这事实上也是旧时代皮影艺人讨江湖谋生存的一种保密机制。老剧本陈旧、新剧本缺乏成为困扰皮影开展的重要问题。其一,头脑里装着余家最多剧本资源的余家坤,除了正式演出外不愿以口述的形式被记录。这是造成余家皮影传统剧本缺失的首要原因。其二,在商演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传承人频频演出,无心新剧本创作,使得剧本创作后继乏力。其三,经过文革十年,影人、道具几乎破坏殆尽,直接导致演出剧目受限,只能演出?东游记??西游记?数个选段,如?华光救母??金兜山?等。总体而言,余家皮影优质剧本资源非常匮乏。2.3缺乏创新的演出形态皮影戏的演出形态包括:演出场所和戏台、演出分工与协作、影人的行当分类与造型、唱念做打和声腔音乐五个方面。余家皮影老艺人早年间走街串巷,没有固定的戏台和演出场所。为了追求更好的演出效果,余家坤请人制作了高2米的钢构造舞台支架,前面白色幕布,四周红色丝绒围布。内部空间较宽阔,道具悉数收纳其中,随用可取。表演时,唱词与念白交替使用,混合宿州和蚌埠方言,声腔采用当地拉魂腔和泗州戏的唱腔。一个艺人分饰多个角色、操控数个影人、唱念做打四功完备,这些本来吸引观众的皮影特质,现如今却成了制约余家皮影开展的因素。演出形式单一、唱腔老旧、唱词念白难懂,无法吸引并留住年轻观众。2.4缺乏有力传播渠道继2022年申遗成功后,余家皮影在蚌埠及省内有了些知名度,但跟其他地区皮影戏相比,如泰安皮影、唐山皮影等,还是缺乏影响力。2002年以来,蚌埠日报社、安徽日报社、蚌埠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余家皮影有过专门报道,但新闻时效性强,传播影响力不够。只有成为地方文化的强势品牌,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演出时机与经费支持。整合政府、媒体多方资源,拓展传播渠道,打造余家皮影品牌是传统皮影延续开展的必由途径。目前,禹会区文化馆正积极筹措将余家皮影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常规的申报渠道外,更加需要多方力量的广泛支持与强劲造势。3开展对策与建议3.1改变传承方式,探究多元传承途径皮影传承人是使皮影艺术可以沿袭的个人,是皮影艺术最重要的活态载体。皮影戏表演也具有相当高的难度,皮影戏艺人和昆曲、京剧等戏曲演员一样,需要掌握唱、念、做、打四功。也正是因为学之不易,用之甚少,皮影戏盛名之下难以为继。严峻的传承现状,让余家坤早就摈弃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穿外的老观念。笔者认为,余家皮影应当多措并举,探究社会化、多元化的传承途径。其一,建立学校培养机制。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余家皮影培训学校,免费培养皮影后继人才。其二,利用已有资源,探究高校培养的途径。通过政府搭桥,与蚌埠市高校对接,搭建皮影传习平台,培养在校生。既可以在大学课堂以公选课方式传习余家皮影,也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根据蚌埠市开展余家皮影的需要对口招生,建立培养传承人的长效机制。3.2整合创作队伍,创编经典剧目影戏的剧本是时代的落伍者,腔调也是时代的落伍者。说救济影戏,说复兴影戏,或者更说什么影戏作为农村娱乐的问题,惟有制作新的剧本,编造新的腔调。创新剧本,打造经典剧本是目前余家皮影开展的当务之急。余家皮影可以尝试多条腿走路。一方面,着力整理传统剧本。通过对?东游记??西游记??白__蛇传??封神榜?等传统剧目的系统化整理记录,保存原汁原味的余家皮影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新剧本,如?河蚌姑娘??大禹的故事?等。再一个方面,与文艺团体、地方高校等单位合作,创编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新剧目。3.3创新演出形态,培养年轻受众群体当下关于中国戏剧前途有三种悲观评判:死于庙堂说电影电视冲击说和夕阳艺术消亡说。说到底,还是观众流失的问题,失去观众会动摇任何艺术形式的根基。同样,没有观众,就没有皮影的将来。余家皮影应紧跟时代脚步,在演出形态上多下功夫,吸引青年观众。其一,使用投影、声光电等特效技术,改变传统皮影平面、单调的表演方式。泰山皮影在?泰山石敢当?中参加电视剧片段,在改编的?江南style?中利用声光电特效。唐山皮影运用现代声光设备演出?三打白骨精??龟与鹤?等传统剧目,并创作了?飞天??观世音传奇?等荧光皮影戏。其二,采用普通话演出,解决方言演出造成的观众听不懂的问题。3.4整合传播渠道,打造余家皮影品牌仅凭传承人自身力量,难以到达塑造余家皮影品牌的目的,必须借助政府、媒体、自身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将余家皮影打造成为地方文化知名品牌。其一,以政府为主导走出去。余家皮影传承人之一余其华独创皮影变脸特技,曾数次随所在单位赴国外演出。但因他常年在外,地方政府没有运用好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政府应想方设法留住传承人,留住地方文化根脉,在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中,输出本地特有的皮影艺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就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其二,传承人应发挥自身能动性请进来。如以搭建皮影戏台的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本地欣赏余家皮影,形成收益。本地文化或旅游部门帮助余家皮影搭建一个稳定的演出平台,投入研发相关城市旅游纪念品,如明信片、汽车挂件、婚庆礼品等,既能让古老的皮影戏在当代焕发活力,也能为地方旅游文化事业带来新的商机。其三,发挥新媒体优势,在进步余家皮影社会影响力上做文章。在传统媒体的根底上,充分发挥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资源,营造全民关注、全面保护的社会气氛。新媒体的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化信息及虚拟信息传播特征,抑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零散化边缘化的缺陷。力求在高度开放、自由、互相性强的新媒体环境下,最大限度的提升余家皮影知名度,打造余家皮影品牌。?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生存开展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