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做到“三管齐下”2008年9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急剧下滑,2008年三、四季度GDP增长分别为9%和6.8%,9〜12月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4%、8.2%、5.4%和5.7%。当经济增速呈现急剧下滑的苗头和倾向时,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投资、扩大消费和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方面,做到“三管齐下”,其政策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作用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一) 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的重要举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中央决定,实行4万亿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到2010年底前,分两年多时间完成。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共计4万亿元。在中央财政1.18万亿元投资资金中,2008年四季度紧急安排1040亿元,2009年安排4875亿元,2010年安排5885亿元。应当指出,中央财政出资1.18万亿元,是中央财政用于投资的增量资金;除此之外,在正常年份,中央预算内投资也安排和发行一定数量的建设国债,有一大笔资金用于投资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的资金就有9080亿元,如扣除1.18万亿元增量资金中安排2009年使用的4875亿元,2009年正常安排的中央政府投资资金也有4205亿元。可见,2009年中央财政总投资安排的资金量非常大。除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资项目建设外,各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数额更大,为了确保地方政府对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需要,2009年首次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共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样,通过扩大中央财政投资规模,对扩大全社会投资规模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2009年以来,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更快,表明后续投资势头不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7.1%,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达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6%。①可以说,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拉动,有效地扭转了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的态势,使经济得以企稳回升。(二) 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实行工业品下乡的财政补贴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及摩托车安排补贴资金200亿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农民补贴;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共安排补贴资金50亿元;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资金安排130亿元,同比增长2.25倍,补贴种类由原来的9大类扩大到12大类,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三下乡”政策效果非常好。以家电下乡为例,财政补贴率为13%,相当于7倍的乘数,也就是1元财政补贴资金可带动7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既可以满足农民对家电等产品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工业品的销售。据统计,2009年1〜9月,全国家电下乡共销售电器2083万台,销售额388亿元,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受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刺激,1〜9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0%,快于城市14.8%的增长。②实行工业品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政策。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大财政刺激消费的力度,对汽车、家电实行以旧换新政策。其中,2009年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同时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主要针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的,对提前报废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I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III标准的柴油车,实行财政补贴,中型、轻型、微型载货车分别补贴6000元、5000元、4000元,补贴上限原则上不高于同型车辆的车购税。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长沙9省市进行试点。补贴范围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以旧换新补贴不超过家电销售价格的10%,最高补贴标准:电视机400元/台,冰箱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冶,空调350元冶,电脑400元冶。补贴金额中央财政负担80%,试点省市财政负担20%。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9省市共回收旧家电169万台,销售新家电131万台,销售额52亿元。对汽车、家电实行以旧换新意义重大:一是拉动内需发展。2009年汽车报废将达270万辆,家电报废将达9000万台,相应地增加汽车、家电的销售。二是推进节能减排。老车比新车油耗平均高5%〜10%,比“黄标车”高30%;老旧家电污染排放比新家电高20%〜30%。三是有效利用资源。以旧换新涉及不少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可再利用。四是增加就业岗位。以旧换新政策有利于促进营销、物流、售后服务以及汽车、家电回收拆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可安置大量人员就业。(三)实行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是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有:实行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中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即对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其销项中予以全额抵扣。同时,下调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将原工、商业企业6%和4%的税率一律下调至3%;并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工业企业由年应税销售额100万元以下下调至50万元以下,商业企业由180万元以下下调至80万元以下。这项改革,静态估算能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1200多亿元,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减税,有利于促进企业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实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从2008年11月份起,我国两次采取减轻住房转让环节税负的政策。一是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契税税率下调至1%;对个人销售和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二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对个人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税政策。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③国家减轻个人住房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减轻二手房交易的税负,配合其他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对活跃楼市发生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商品房价格和住房成交量持续攀升,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7%,比1〜8月快3.0个百分点;9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2.8%,涨幅比8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8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8%,其中二手房交易比一手房更为活跃。④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进一步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车辆购置税税率。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扩大内需,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莉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购买1.6升及以下排气量的乘用车,将车辆购置税税率由10%下调至5%。⑤这样,消费者每买一部经济型小轿车,可减轻税负5000〜6000元左右,有力地刺激了车市发展。据统计,2009年前8个月,我国共减免车购税114亿元,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⑥前9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61万辆和9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0%和34.2%,其中1.6升以下排量汽车销量增长66%,所占市场分额提升至70%。当然,促进车市火爆的政策不仅限于车购税,还有前述的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了政策合力。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千方百计稳定外需。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50%,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的冲击最大。为了稳定外需,减少出口下降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先后7次较大幅度地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平均出口退税率接近“征多少、退多少”的水平,初步扭转了外贸出口下滑的趋势。2009年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0.1%、15.2%和3.5%,但环比上月分别增长14.2%、11.8%和17%,从2009年3月开始已连续7个月出现反弹,外贸逐月回升的趋势得以确立。特别是提高出口退税率产品的出口降幅,明显低于总体降幅。2009年前9个月,凡提高出口退税率比较集中的产品,如服装、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降幅比总体降幅低21.3%。实行扶持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税收政策。一是运用税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免征营业税。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实行鼓励先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其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8%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⑦三是现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按每户每年8000元扣减当年应纳税款。这项政策本截至2008年年底,为了稳定就业,国务院决定将这项政策延续到2009年年底。⑧结构性减税政策还涉及一些特定的行业性、区域性减免,加上中央和省级地方减免了一些政府基金、收费项目,初步测算,2009年一年约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5500亿元左右。二、经济形势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一) 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经济增长开始企稳回升。继2009年一季度GDP增长6.1%探底之后,二季度以来,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二季度GDP增长迅速回升至7.9%,三季度GDP增长8.9%,预计四季度增长10%左右,全年GDP增长8%以上,可以确立。总的看,这一轮我国经济走势呈现V型,而不是U型;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和发展。2008年我国GDP为300670亿元人民币,如按平均汇率6.6641计算,为45118亿美元,总量超过德国,上升到世界第三位。日本2007年GDP为43838亿美元。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9年发布的年度报告称,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超预期,日本经济继续低迷,那么,中国GDP总量将在2009年或2010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一是企业效益逐步好转。2009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2009年1〜5月缩小12.3个百分点,比2009年1〜2月缩小26.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9年工业利润降幅呈明显缩小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二是财政收入也扭转了下滑趋势。2009年1〜9月,全国财政收入515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9月增长33%,扭转了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2009年年初以来,财政收入下滑较多,一方面受减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速减缓、企业效益下降的影响;但年中以来,随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加快,基本扭转了下降趋势。(二) 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1.从国内经济因素来看,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工业产能过剩,新能源中风能、多晶硅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例如,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2009年供需平衡只有4.7亿吨,产能过剩达1.9亿吨;而钢铁的重要原料铁矿石又严重紧缺,并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垄断。又如,多晶硅是太阳能发电的原料,是节能的,但多晶硅本身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但产品的97%左右要提供给国外市场,等于把资源消耗和污染留在了国内。总之,我国一方面工业产能过剩,一方面资源紧张,资源约束受国际因素影响比较大。(2)农业和粮食生产比较薄弱。粮食持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2亿亩,比2008年增加了2000万亩,虽然前段一些地区受旱灾影响,但经过努力,2009年粮食可望获得丰收。2010年继续保持农业增产和粮食丰收的难度非常大,继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很小了。这几年即使粮食丰收,也是紧平衡,一旦歉收,对物价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3)扩大内需的内生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经济增长主要靠政策带动,但政策消耗财政、金融资源较多,长期下去不具有可持续性。如何完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启动民间投资机制,放宽准入限制,减轻财政负担,更好地发挥社会资金作用不失为一良策。2.从国际经济因素来看,西方国家经济复苏将是曲折和缓慢的。(1)就业形势仍在恶化。2009年9月,美国失业率升至9.8%,欧元区、日本失业率高企,均接近历史新高。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失业率将达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失业率高,会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打击消费,进而影响经济的复苏。(2)经济政策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发达国家利率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都处于高位,进一步采取常规的扩张政策空间有限。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出资11500亿美元,分别购买7500亿美元房产抵押债券、1000亿美元房贷机构债券和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2009年3月,英国央行宣布动用1500亿英镑购买债券,8月6日又宣布增加500亿英镑购买债券;2009年7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执行一项购买期限为3〜10年的债券;等等。西方国家大量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大量的票子,为未来通货膨胀埋留了隐患。(3)美国负债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最近,奥巴马政府不断发出信号,说美国不会继续当全球最后的消费国和进口国。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强调,美国必须从消费型经济转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必须从依赖金融活动转向发展实业。这表明,美国要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其负债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据统计,美国居民储蓄率已由危机前的-1.8%上升到目前的5.6%。这样,一旦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并极有可能采取美元贬值的政策,以实现出口导向型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外需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08年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应地,财政政策就会“有保有压”,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2008年,根据十七大精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将加大,如积极支持“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民生。
通过加大改革,扭转居民未来可能加大支出的预期,促使居民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扭转投资、消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协调关系。对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近年来,财政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主要涉及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据统计,2003—2006年,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近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我国将以“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国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这表明,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愈加尖锐。这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节能减排也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2006年,我国并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削减4%的目标。2007年,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前三季度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3%,但与4%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上半年单位GDP电耗较上年同期上升3.64%。预示着2008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2008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就成为必然。鼓励相关产品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目前从数据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为此,200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简化企业的进口程序,并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同时,充分运用调整关税税率手段,加大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力度,意在缓解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受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影响,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种情况短期内很难改变。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国家财政在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措施,同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2008年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相关政策。同时,财政部日前发布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即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2007年以来,受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动,CPI创十年新高。目前,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
膨胀的边缘,2008年物价指数还有继续上升并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通货膨胀可能是2008年及今后几年需要认真对待的风险。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将继续狠抓落实,财政政策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反弹的态势,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态势,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迅速,使2008年控制投资增速面临较大压力。从公共财政本质和对投资进行调控两方面看,2008年,国家将减少一般领域的建设型支出。从以上分析看,我们认为2008年财政政策将在结构方向出现更大的变化,以促进200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高效、较快发展。结构失衡是经济运行中更为突出的问题2007年以来,CPI逐步走高、经济增速偏快,过去几年存在的三过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矛盾浮出水面。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由过快走向过热,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货币政策频繁动用,包括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多次登上舞台,货币政策成为人们眼中最热的词汇。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现状看,政策效果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样好,原因有很多,不过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结构失衡没有完全得到矫正。比如由于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使得城乡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间接导致投资率不断攀高、消费率不断下降、贸易顺差和外汇积累持续走高,流动性过剩趋势不断加剧,且过剩的流动性伴生出资产泡沫化问题。显然,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要采取更大调控力度进行总量调控面对目前经济有一定难度,目前很多经济问题对总量调整越来越不敏感,已成为经济趋热难以达到平衡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结构比总量更棘手。这样,要改善调控效果就必须注重总量调控的同时,更需要注意结构调整问题。2007年以来,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燃汽轮机、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发电设备、冶金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稳步提高。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的同时,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延续了2006年的下降势头,而且两项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在政策支持下,服务业发展总体良好,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也出现加速发展势头。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犹存,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比如,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我国依然处在经济的转轨时期,经济结构失衡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为确保实现又快又好的经济目标,结构调整正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财政政策有助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财政政策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责任是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调节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保持适当合理的分配差距,以防止过度的收入悬殊,并从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如要控制总需求,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等措施,可立见成效;而要刺激需求,则可通过减税,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手段较快实现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它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表现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支出规模,达到增加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但这种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为前提的。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一方面总量供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部分薄弱部门投资缺位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农业、高科技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相对薄弱的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在总量矛盾的大背景下,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而财政政策正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这个角度讲,让财政政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符合我国当前现实的,而且,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也为财政政策实施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针对近年来突出的宏观经济矛盾——投资过热和顺差过大,财政政策也可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可否认,投资过热和顺差过大是中国实体经济回报率较高所致。而细究高回报率,来自银行的资金成本较低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更多的因素在于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他们的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都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单靠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整,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从根本上抑制投资过快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快增长势头,必须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着眼于税收等财政政策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执法力度等行政法律手段,以此来提高投资成本,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经济调整总体策略应是组合调整,而非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抑或是财政政策,宏观调控部门多策并举才是最优选择。而在目前结构化调整时代,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将成为未来可能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2007年以来,在货币政策频繁推出的同时,为减少贸易顺差,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我国多次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如4月15日,取消或降低了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6月1日,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7月1日,再次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针对逐渐升温、投机气氛浓厚的证券市场,财政部5月30日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并将利息税自8月15日起由20%调减为5%,影响了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为了缓解流动性偏多、提高外汇经营收益,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为了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税减征30%的优惠政策,恢复全额征收,并且调整了对铁矿石资源税的减征政策,暂按规定税额标准的60%征收,调高了岩金矿资源税税额标准,统一了全国钒矿石资源税的适用税额标准。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调高了焦煤资源税税额,并对盐资源税税收
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结构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公共财政框架已然明确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想,应该说,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方向早已明确。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更是为公共财政框架描绘出了蓝图与路径,为当前公共财政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财政相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重点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失灵”而出现的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问题,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无疑,公共财政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实现职能的经济基础以及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已取得初步成效。迄今,不论是正在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还是通过试点得以推广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各地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都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筑了基础性的制度平台。与之相对应,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开始由吃饭型财政、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型。公共财政的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就是雪中送炭,即更多关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里社会方方面面非常关注的有: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村问题等。财政部数据显示,近年来财政部门确实在这些方面增大了投入。2003至2006年,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分别为2144亿元、2626亿元、2975亿元和3397亿元,累计达到11142亿元,年均增长15.6%。2003至2006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累计达到13833亿元,年均增长18%;教育支出累计达到16224亿元,年均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3990亿元,年均增长20.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累计达到2622亿元,年均增长18.3%。2007年以来,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重点支出均得到较好保障。前十个月财政支出总体增长较平稳,各项重点支出有比较好的保障,结构有所优化。其中教育、科学技术、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支出投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支出4947.55亿元,同比增长3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63.97亿元,同比增长34.5%;科学技术投入1009.7亿元,同比增长30.5%;医疗卫生投入1243.08亿元,同比增长41.3%。这些增长数字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倾斜,向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将是把握未来财政政策总体方向的一个基本点。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发展的“第一要义”、“核心气“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更为集中和明确的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题得以延伸,发展内容得到丰富,发展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发展的落脚点和发展成果的主体归属得到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建设”进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有效率的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中,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应该取之有度,取之有法,财政资金的运用,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能因为政府配置资源而受到影响。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财税体制改革应该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是有助于自主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和谐社会形成、有助于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的体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以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建设的要点,主要包括合理的财权(税基)配置和科学、有力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适当探索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比如,税种哪些应归中央,哪些应给省,哪些应放在市、县,哪些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应处理为共享税和如何处理,以及地方必要的税种选择权、税率调整权、收费权等;转移支付制度如何改进;如何结合《预算法》的修改,适当发展规范的地方政府市政债等地方公债等。这些方面,2008年应加快改革进程。另外,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工作。继续改变财政支出结构。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本应该是财政的首要任务和职责,但当前财政的支出结构却与此大相径庭。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社会收入差距加大,通货膨胀抬头,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加重,不利于民生和社会和谐。与此同时,财政收入超常规大幅度增长,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的这些特点,加强了很多普通群众的一个感觉: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富人和政府的钱包越来越鼓,自己却没有相应受益。这种感觉导致一些人对社会的冷漠甚至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继续对中国财政的支出结构进行改变,财政支出以关心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为中心,以社会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为主。从国际对比看,西方国家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财政建立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制度,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证。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政府介入社会公平问题。大多数西方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就运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安排财政支出,并且普遍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教育支出十分普遍,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对基础产业等公共领域的投资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明显高于我国。我国在这些方面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空间。继续完善税制。根据国际经验,在经济全球化规律的支配下,世界税收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国的税收制度不断趋同化,按照国际惯例来改革和完善税制已成为各国的共识。首先,西方国家通常采用消费型和收入型增值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规模税制改革,采用较为中性的增值税制,围绕课税水平、课税结构等方面的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村征地合同协议书
- 2025农村土地永久转让及生态保护合同全新制定
- 2025年度公司特色花卉组合采购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铁车站清洁与安全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运输劳动合同劳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住宅泳池建造合同3篇
- 2025年度全款购车汽车用品赠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环保设备销售加盟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施检修与维修合同3篇
- 【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 设备维修转正述职报告
- 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 游戏发行计划书
- 2023通信中级传输与接入(有线)实务知识点大汇总
- 半导体自动测试设备(ATE)全球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趋势、行业分析报告2024-2030年
- 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廉洁底线课件
- 矿山三合一报告
- DRG付费常见九大问题答疑
-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信访业务培训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