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_第1页
“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_第2页
“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_第3页
“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_第4页
“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一直为法学专业(包括各个专业方向)学生修习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民事程序法体系中处于基础与核心的地位;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各高校法学院诉讼法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位课程。该课程在法律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其先修课程为民法、商法等实体法课程,与民商法既是生活规范,又是裁判规范的性质不同,民事诉讼法主要是裁判规范,它是更加专业化的法学类课程。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专业主干课程,又是应用性课程。该课程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对强制执行法、证据法、仲裁法、法律文书、公证与律师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将起到统领和示范的作用。这门课程是设置在民法学之后的,由于民事诉讼法的大量规定都是较为技术性的、琐碎的,因而会被误解为是一门趣味索然的学科。然而,民事权利的实现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可能会受到有意或无意的侵犯,人们有时也会对特定的民事权利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范围、限度等发生争议,因而,当我们将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案件事实与民事诉讼法学相结合时,便会发现,那些看似枯燥的程序规则也就变得丰富多彩。二、课程学习目标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社会管理人才;二是培养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法律实务人才;三是培养有较高理论素养且有厚实法律专业功底,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法律研究后备人才。总之,法学学科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性的人才,最终使得学生们既能从事审判、检察以及律师服务等工作,也能胜任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并且是教育部核定的法学学科16门核心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专业主干课程,又是应用性课程。该课程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对强制执行法、证据法、仲裁法、法律文书、公证与律师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将起到统领和示范的作用。民事诉讼法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原理来分析实际法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科研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基础。三、各章学习指南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是私权性质的纠纷,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方式解决。运用诉讼方式解决是通过国家公权力强制性解决,判决是其典型的方式。通过对于本章的学习,应当明确: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多元化目的,保护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与实体权利,维护国家的民事法律秩序,解决民事纠纷都是其目的。2、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诉的要素应当包括主观要素(诉讼主体)与客观要素(诉讼标的、诉讼请求以及诉讼理由)两个方面。诉:可以分为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形成之诉。诉权是当事人发动诉讼的基本权能。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在学习本章时,应当着重把握诉的构成要素,并通过诉的要素来识别此诉与彼诉。正确理解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以此作为理解和运用具体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线索。3、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诉讼制度的共同原理和民事诉讼的特殊原理,是对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或者是某个阶段起着指导作用的基本规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处分原则、辩论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原则上实行当事人主义,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共同体现了当事人主义,处分原则针对的是诉讼请求层面,而辩论原则针对的是事实和证据层面。4、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指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审判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它具有体现审判规律、反映审判目的等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为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5、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科学、合理地解决管辖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对管辖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对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又有利于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6、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是民事诉讼主体之一。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当事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诉讼程序中的许多问题都赢当事人有关,都取决于谁是本案的当事人。当事人的概念经历了从实体当事人到程序当事人的转变。在当事人理论中,有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当事人更换、诉讼能力等概念,这些概念分别用来解决当事人制度中的不同问题,在学习中应当细心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多数情形下,确定谁是本案的当事人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也存在这少数例外的情形,对于这些例外情形,需要高度关注。而多数当事人分为三大类:共同诉讼人(必要共同诉讼人与普通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人数确定的诉讼代表人与人数不确定的诉讼代表人);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学习本章时,应着重把握法律设置各类多数当事人制度的目的,适用每一类多数当事人制度的条件,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行为的效力,法院对每一类多数当事人诉讼的审理与判决。7、民事诉讼证据: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何为证据?证据的概念有哪些理解方法?作为一个证据,其构成应当具备哪些属性或要件?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传统证据到现代证据的运用,其特点也有所不同。证据的分类和种类应当予以把握,因为对证据分类和种类的细化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同时对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也有着指导意义。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是当事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前证据收集主要由法院完成,现今这个责任越来越倚重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来完成,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应重视和保障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的证据收集权,法院也要同时发挥协助的能动作用。8、民事诉讼证明:证明就是依法对证据的运用,并由此判断出争议事实的真与伪的活动。证明是当事人的行为,法院是接受证明的主体,但是法院要视情形协助当事人完成证明的过程。证明的概念是由证明对象、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证明手段或证明方法等环节构成的。学习和研究证明制度,除了要学习和研究证明的一般原则和理论外,主要的还要落实到学习和研究证明的具体环节和过程之中。证明过程既受法律规则的调整,又受逻辑规则、经验规则等法律外规则的调整。证明既是一种诉讼行为,又是一种智慧艺术。为此需要学习社会学、逻辑学、修辞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9、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院调解的原则、程序及效力、法院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协议与调解书、诉讼和解相关内容。10、诉讼保障制度: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需要多种保障机制,这包括:期间与期日、送达、诉前以及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制度、先予执行制度以及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把握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期间、送达、诉讼费用等有关诉讼保障制度。11、第一审普通程序:普通程序主要由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裁判等阶段构成。在学习本章时,应着重把握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其中所涉及的各项程序制度的目的及其适用的条件和基本要求;对于起诉、受理、答辩、撤诉、缺席判决、延期开庭审理、调节等制度的学习,还应当注意当事人在制度与程序运行中的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把握法院依照程序和制度对民事案件的依法审理与裁判。12、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是专门针对特定类型的按键和特定的法院所设立的一种第一审程序。在学习本章时应重点把握该程序适用的范围和要求,包括适用的法院和适用的案件,把握该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所具备的特点,并正确理解两程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领悟简易程序单独设立的意义。学习中还应当对近年来审判实践中出现的简易程序扩大化的现象及其利弊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并注意把握在简易程序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实现与程序保障。13、第二审程序:在本章的学习中,一方面应注意把握上诉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与区别、上诉审程序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把握提起上诉的条件和受理上诉的要求,把握上诉审的审理程序与裁判等重要的内容。同时还应当注意思考上诉审程序中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上级法院基于上诉审而对下级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监督。14、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是纠正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错误的事后救济程序。启动再审程序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启动再审程序;二是通过检察院行使检查监督权启动再审程序;三是通过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法院审理再审案件的程序比较特殊,要么适用二审程序,要么适用一审程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确把握现行法律关于启动再审程序的各种途径。15、特别程序:本章的特别程序,是指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案件或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等所适用的程序的总称。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1)本章中四类案件的特点以及法院审理这些非讼案件的意义;(2)本章所规定的程序,其不同于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特点;(3)不同案件所适用的不同程序以及各自的特点。学习本章,即要善于归纳四种案件审理中的共同之处,也要比较其不同的特点。16、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适用于解决对债权债务关系没有争议的债务纠纷案件的一种简便程序。督促程序的核心内容是:由债权人申请法院对债务人签发支付令,督促债务人偿还债务,债务人逾期既不还债,又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就发生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督促程序是帮助债权人快速实现债权的一种非讼程序。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督促程序设立的意义,督促程序适用的范围与条件,支付令的生效条件及效力范围。17、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主要是解决票据遗失、被盗或灭失等的情况下,如何使票据的持有人享有票据内容上的权利的一种制度。公示催告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公示催告的方式,催促不明的利害关系人来申报权利,以及在无人申报或申报无效的情况下,做出宣告票据无效的除权判决。公示催告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非讼程序的一种。学习本章,应重点把握适用公示催告程序的条件,公示催告的法定程序以及除权判决的法律效力。18、民事执行程序总论:本章主要阐述民事执行程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具体包括:民事执行制度概述、执行根据、执行主体、执行标的、执行的进行以及执行的救济。19、民事执行程序分论:执行程序分论主要阐述各类执行措施的具体适用问题。该部分主要把握执行措施的概念与特征、对金钱债务和非金钱债务的执行的各种方法、程序以及保障性执行措施的种类与具体适用。20、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是根据涉外民事诉讼的特点,为适应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需要,在程序上作出不同于一般规定的特别规定。通过本章学习,把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在基本原则、管辖、期间、送达、司法协助等方面的特别规定。四、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共分为20章,各章的重点、难点分别如下表所示。章名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事纠纷的特点;多元解纷机制;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制度与周边制度的关系※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公正;民事诉讼模式※诉及诉的类型;诉权;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诉讼标的理论※诉的类型;诉权的概念与定位;诉讼标的理论第三章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与辩论主义;诚实信用原则;法院调解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支持起诉原则※辩论原则与辩论主义;处分原则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合议庭的组成及活动原则;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回避的原因、适用对象与程序※公开审判制度内容和意义※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的理由※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回避的原因、程序※有限制的三审终审制第五章法院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及范围※级别管辖的划分;一般地域管辖的确定原则与例外;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范围;协议管辖的成立要件;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管辖权异议※法院主管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处理民事争议的关系※一般地域管辖的确定原则与例外※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范围第六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当事人适格※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当事人适格与当事人能力的区别※必要共同诉讼人与普通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第三人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与法定种类;证据保全※本证与反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明※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诉讼上的自认※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提供证据的责任;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倒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第九章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法院调解的概念、特征及原则;法院调解的程序;法院调解与判决的关系;我国调解制度的新发展※法院调解书※诉讼和解的概念和特征※法院调解与判决的关系;法院调解的原则※调解协议与调解书※诉讼和解与法院调解第十章诉讼保障制度※期间与期日;送达的方式与效力;保全;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条件和范围※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第十一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具体流程※起诉的条件※审理中的特殊情形※判决、裁定和决定※审理中的特殊情形※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区别第十二章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特点和意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简易程序与小额程序的适用第十三章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的概念、意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上诉的提起与处理※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上诉案件的裁判第十四章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作用※启动再审程序的三种途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再审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启动再审途径;再审案件的裁判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特别程序的概念与特点;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每类特别程序的内容及适用※每类特别程序主要的程序规定第十六章督促程序※督促程序的概念与特点※支付令的申请及受理;支付令的效力;支付令异议※支付令的效力与异议第十七章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特点;公示催告的条件及程序※除权判决公示催告的程序除权判决第十八章民事执行程序总论※民事执行的概念、特征与基本原则※执行根据;执行主体;执行标的;执行的进行;执行救济※执行主体※执行行为异议与案外人异议第十九章民事执行程序分论※执行措施的概念、特征※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尤其是对到期债权的执行和参与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