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1页
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2页
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3页
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拟〔〕:

【摘要】目的:比拟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忆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器械不同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刀切除,对照组采用超声刀切除,比拟两组手术指标程度、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刀与超声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二者术后2年生存率相当,但微波刀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肝功能指标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微波刀;超声刀;肝癌切除术;肝功能;并发症

0引言

原发性肝癌死亡率较高,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受患者身体、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1】。超声刀兼具凝固和切割的作用,但其术中、术后出血率及术后胆漏的风险较高【2】。微波刀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可在短时间内产生65℃以上的高温将肿瘤切除【3】。本文比拟微波刀与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忆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4】;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并承受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承受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30°、健侧肝叶15°侧卧位。采用电子腹腔内镜〔成都市新兴内窥镜科技,XX-DFQ-H-01〕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维持压力在12mmHg〔1mmHg=0.133kPa〕,沿脐部下缘作一10mm切口为观察孔,放置30°腹腔镜镜头;根据左、右肝切除部位,左肋缘下或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为主操作孔,切口为10mm,于剑突下作一5m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

观察组采用微波刀切除〔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MB-A〕。首先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易于游离等情况,在距肿瘤1cm处,每隔3cm取一个点,以便能将肿瘤完好的包围起来。设置功率50W,然后用微波刀在以上取好的点灼烧,每个点灼烧5min左右,直至出现焦黄色为止,然后沿着灼烧圈用微波刀切除肿瘤。

对照组采用超声刀切除〔美国强生公司〕。频率55.5kHz,首先用超声刀离断圆状和镰状韧带等,游离肝脏,显露第一肝门,必要时阻断肝门血流。再沿肿瘤边缘翻开肝包膜,拟定切断线,然后用超声刀沿切断线慢速档凝固、快速档切断切除肿瘤。

肝肿瘤切除后,使用生物蛋白胶封闭肝脏创面后冲洗腹腔,退去腹腔镜,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腹腔创口,术毕。

1.3观察指标〔1〕比拟两组手术指标程度,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2〕比拟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程度,包括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程度,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ST、ALT、TBIL和AFP程度。〔3〕比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术后随访2年,比拟两组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软件进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hi;2检验,以P0.05〕;术后,两组白蛋白程度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AST、ALT、TBIL和AFP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拟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10/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比拟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生存77例,生存率为78.57%〔77/98〕;对照组生存57例,生存率为69.51%〔57/82〕;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2=1.926,P=0.165〕。

3讨论

超声刀采用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刀头进展机械震荡,使组织内的蛋白质氢键断裂、细胞分解而形成切除线,具有切割止血一步完成、热损伤小且无电流通过人体等优点,但无法精细别离出肝本质内的管道,在别离过程中盲目夹钳肝组织会增加术中或术后出血量,进一步增加胆漏风险【5】。微波刀可将肿瘤边缘灼烧出一条切除线,随后将肿瘤切除,出血量极少;且在术中不需要阻断肝门,故对肝功能的影响很小,患者预后较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白蛋白程度高于对照组,AST、ALT、TBIL和AFP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微波刀可预先处理肝脏断面,使多数脉管系统凝固、闭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肝门阻断时间,更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加速恢复进程【7】。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超声刀无法实现对肝脏内血管与胆管的精细解剖,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所致[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波刀切除术可到达与超声刀切除术相当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微波刀和超声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二者术后2年生存率相当,但微波刀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程书蕙,陈波,李晔雄.原发性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28〔3〕:233-237.

【2】陆录,陈进宏,贾户亮,等.超声刀在不同类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选择[J].腹部外科,2022,33〔2〕:115-119.

【3】张小红,李坚,张波,等.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价值:附11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2,17〔7〕:697-699.

【4】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等.原发性肝癌标准化病理诊断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23〔5〕:321-327.

【5】丁振昊,蒋力,张珂,等.腹腔镜与开放式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效果比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14〔13〕:1113-1116.

【6】肖震宇,童兵,杨藩,等.新型微波止血别离器在40例肝切除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22,24〔4〕:266-269.

【7】江德全,冯华国,代国华,等.超声刀结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术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