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616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第=page1717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2021-2022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关于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继位历史上存在不同说法。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宋太宗当晚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难脱弑兄之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在太祖时太后杜氏死前,已立下约定,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并不存在谋权篡位。据此可知()A.历史事实扑朔迷离,单一史料难以确认真伪

B.《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名家所著,更科学可信

C.历史解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主观认识

D.历史记载受个人倾向影响,历史真相具有不可知性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言论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人物言论管子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商鞅夫利于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孟子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隆一而治,二而乱。A.诸子的思想主张趋向统一 B.强化君主集权得到诸子认同

C.诸子间相互辩难日益激烈 D.社会秩序动荡引发诸子关注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有人描述中国古代一位书法大家的作品道:“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这里描述的书法形式是()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如图),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以得出()A.文献记录可以与文化遗存互证

B.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遗迹的价值源于学者发掘

D.《魏书》能够充分印证历史真实

某古代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造福亿万家,凿山分水,作堰淘滩,开数万顷,陆海粮川,其功不下禹矣。”上述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是()A.白渠 B.郑国渠 C.芍陂 D.都江堰著名历史学家加迪斯认为:“20世纪80年代,冷战史学家们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事件结束以后来描述冷战的。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描述的详尽程度,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这表明()A.历史研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 B.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

C.历史学家可以还原历史的全貌 D.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密不可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B.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B.专制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央与地方权利日益增大的趋势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由此可推断交子()A.促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迟滞经济重心南移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推动中外经济交流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可是到了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材料反映了()A.社会成员等级界限消失 B.经济发展影响世俗生活

C.反传统思想日益普遍化 D.传统礼法规范不复存在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材料二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材料三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周恩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制度创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作用。

(3)材料三中“新的政策”指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该制度如何完善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何积极意义。再从法律建设的角度回答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该制度如何完善的。

(4)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即可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回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古代中国即产生了对君主的监督机制,体现了专制皇权下对权力的约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材料二: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1)概述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机制的名称。简述这一机制的作用。(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对君主的监督机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应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编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够体现这种改革思想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A.关于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继位的不同说法,题干所列两则材料分别针对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记载,历史研究中强调“孤证不立”,因此单一史料难以确认真伪,A正确。

B.名家著作不能作为评判记载是否客观的依据,排除B。

C.历史解释本身是一种主观性认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规避主观认识,排除C。

D.历史真相具有不可知性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

故选:A。

本题考的是史料的重要作用这一知识点,“历史上存在不同说法”此为突破口,材料讲述的是对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这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内容,记载内容都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即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史料实证的能力。材料分析的三个关注:

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时空限制,即历史时期或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

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

三是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利用开头结尾法、标点符号法、总结性或转折性词等方法技巧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词句。

2.【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法家的管子、商鞅,还儒家的孟子、荀子都强调应该有一个君主,这反映出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分裂的现实面前诸子要求实现统一的愿望,说明社会秩序动荡引发诸子关注,故D项正确。

表格信息只是诸子主张的一部分,而且相互存在差异,无法说明诸子的思想主张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

表格信息只是强调应该有一个君主,并没有提及要求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

表格中的各个思想家处于不同的年代,无法表明诸子间相互辩难,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各个思想家的主张,紧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和诸子百家的主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隋唐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排除;D项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排除。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通过材料分析理解该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中王氏把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符合题意;A项不是消极方面;CD项说的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大批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到南方,一方面说明了大运河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南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故C正确。

A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项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可以看出狂放不羁的风格,这正是草书的特点,D项正确;

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A项排除;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橫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B项排除;

楷书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C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7.【答案】A

【解析】嘎仙洞石壁的祝文能印证《魏书》的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表明文献记录可以与文化遗存互证,故A正确;

文物本身不会说话,而且考古成果往往比较碎片化,所以,考古发现很难完整还原历史真相,故排除B;

C项说法夸大了学者发掘的作用,故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嘎仙洞石壁上的祝文作为实物史料的价值,并印证了《魏书》记载的真实性,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史料的重要作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嘎仙洞的石壁上……祝文……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史料的重要作用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其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其功绩不下于治理水患的大禹,故D正确。

白渠修建于汉代,与材料中的“流出古今秦汉月”不符,故排除A。

郑国渠、芍陂与材料中的“凿山分水,作堰淘滩”不符,故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00多年”“凿山分水,作堰淘滩”“功不下禹”。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9.【答案】B

【解析】根据“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描述的详尽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可得出关于冷战的相关事件,在相关的档案公布之后会更有利于研究,故表明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B项正确;

根据“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可排除A;

C项太绝对,排除C;

材料“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来说明80年代史学家对冷战事实的了解并不详细,D项理解有误,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0.【答案】B

【解析】A.材料的制度应该是隋唐时期的;

B.从材料的图片明显可以看出是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应该是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当时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租庸调制并没有加强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

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是两税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税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唐朝时期税收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者共同体现出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B.结合所学知识,从汉至元专制的色彩不断加强而不是民主色彩加强。

C.结合所学知识,从汉至元均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D.结合所学知识,“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故选:A。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正确把握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A

【解析】A.根据“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可知,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便利了商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正确;

B.四川成都出现“交子铺户”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

D.材料反映四川成都出现“交子铺户”,无法得出推动中外经济交流,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交子促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本题以交子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宋朝的商业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13.【答案】D

【解析】D项与材料“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语义相同,故D正确;AC项与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语义矛盾,排除;B项材料并无对“人们”希望,而只对圣人行为进行解读,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宋明理学评价: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消极: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及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礼制界限受到冲击,对世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B项正确;

“界限消失”说法错误,A项排除;

明清中后期出现了“反传统思想”,但并未普遍化,C项排除;

“不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康熙年间的瓷器上既有文字作为纹饰装饰,也有一些欧洲等相关信息作为标志,这也就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故C正确。

A说法有误,中国瓷器早在汉代就开始对外贸易了;故排除。

欧洲并不属于中国的民族之间的联系;排除B。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本题依托制瓷业的发展情况考查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6.【答案】(1)本题据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官僚政治等方面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再从统治疆域辽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联邦制的角度回答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再从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作用。

(3)本题据材料三“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要实行新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材料中“新的政策”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再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方面回答;

(4)本题的答题关键是既不能放松中央的管理,也不能失去地方的自主权。

故答案为:

(1)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创新:行省制度

原因:国家疆域辽阔

(2)创新:美国实行联邦制

积极意义: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巩固新政权;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新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积极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完善: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实施的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原因;美国的国家机构及其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

本题考查对郡县制实施的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原因;美国的国家机构及其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天人感应。如果君主无德,上天就会降下警兆;如果还不整改,就会败亡。【小题2】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提高了皇权;确保了决策科学性,减少了专制皇权下的失误;是我国政治史上的创举,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本质上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西方民主制度有根本区别。【小题3】由通过上天的警示(神秘化)转变为依靠制度监督。

【解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的观点。依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材料“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3)本题考查对君主的监督机制演变情况。主要结合董仲舒的主张和门下省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