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宋明理学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宋明理学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宋明理学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宋明理学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宋明理学春秋到汉朝儒学的发展演变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诞生蔚然大宗成为正统回忆知识一、三教合一1、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汉武帝以后繁盛,确立正统地位(2)、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流现象的出现(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受挑战)2、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1.佛教盛行,渐趋本土化。2.道教在民间的传播,有了新发展。3.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佛教兴盛“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泰山名胜—红门宫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三教合归儒”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儒学吸收佛、道精华,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确立儒学统治地位。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看书P12历史纵横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背景:复学儒学(1)(政)唐中后期以来,长期分裂和混乱→传统伦理道德遭破坏宋统治者倡导尊孔读经(2)(经)宋代农业、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进步(3)(思)宋代儒学者敢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朱熹程颢

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

4、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朱熹朱熹(1130—1200),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翁,最后号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一生的主要活动为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朱熹的著作堪称浩瀚,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小学》《童蒙须知》《资治通鉴纲目》等,后人整理汇编有《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朱文公文集》,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构起了一套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理”或“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朱熹认为“理”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伦理原则。从元代开始,朱子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它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朱熹《近思录·致知》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近思录·致知》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

──朱熹《近思录·为学》四书书影《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又简称为《四书集注》。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2)、朱子理学A、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四书章句集注》5、程朱理学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4)有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三、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生养性,返身而诚。先秦孟子和宋明陆王都是心学的哲学家,都强调人的主观性,并且认为在顺境或逆境下也不能动摇。南宋时,陆九渊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成为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强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哲学的核心,并和他的学生形成一个学派,称为“南宋陆学”。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成为集心学之大成者,因而又称“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心学”主张(1)、“心即理也”;(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王守仁(1472—1529),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史载王守仁喜言兵事,且善射,并好学,学识渊博。从34岁开始“专志授徒讲学”,从事教育20余年,直到57岁病逝为止。王守仁一生以破“山中之贼”和“心中之贼”为其己任,以达到“辅君”“淑民”,挽救封建危机的目的,因而,曾受到了明王朝的重用和封赐。但也遭到了一部分官员的猜忌和打击,直到王守仁死后38年,才恢复他的名誉,诏赠新建侯,谥文成。王守仁的著作,辑为《王文成公全书》(38卷)。

2、王阳明的“心学”主张(1)背景:阶级矛盾、社会动蕩、统治危机(2)主张:

A、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知行合一”3、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消极: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2、积极: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五、拓展训练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B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A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B、程朱理学、心学C、佛教、道教D、道教、心学C6、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A、朱熹B、程颢、程颐C、李贽D、王阳明B7、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A、理学B、心性学C、心学D、理气论C8、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本质上是相同的B、内容上是相同的C、观点上是一致的D、存在时间相同A七、探究学习总结

1、本课测评: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2、学习延伸: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答案:(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