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理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区域经济的联络,大学科技园的建立等方面反思了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开展战略、成就和经历,并由此提出需要关注的问题:大学的科研应当把注意力放在根底研究而不是技术改造上;不能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而无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不能过分强调科学研究和知识消费而无视教学工作;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投入不是简单的解决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经费问题,而是国家开展的战略问题。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战略;成功理论;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世界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使其成为全球公认的一种高等教育开展形式,欧洲经合组织(ED)成员国就开场讨论美国研究型大学成功的因素。美国形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样产生了宏大影响。从1978年起,成百上千的中国学者和学生涌入美国寻求先进知识和教育。许多会议和著述都聚焦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对于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历史开展的角度看,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经济改革和高等教育开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学是以重点和普通加以区分的。1978年,有88所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大学,而其他的大学(约500所)被认为是普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是排前三名的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是根据假设干项指标确立的:在根底科学研究中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拥有全国知名的学科、专业等。建立重点大学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教学质量,加强高等教育中的根底科学研究。重点大学在二十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开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在1981年,一些重点大学最先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从80年代中期起,重点大学的根底和应用科学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央政府施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首先在这些大学中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提供研究经费。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表现出对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宏大需求,但高等教育投入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例如,1990年的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3.04%,而1995年却降至2.41%。面对紧张的办学经费,人们经常会听到高等教育财政构造和投入形式改革的呼声。为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明确阐述了中央政府将重组高等教育的政策选择,并通过优先开展战略对一局部在国民经济、社会开展以及国际竞争中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学进展重点投入。该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1994年启动的“211工程〞。为了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经费的重点投入,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拉开了“985工程〞的序幕。最初,该工程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提供为期3年共计1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作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专项拨款。随后,该工程的覆盖面扩大,由原来的2所大学扩大到9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虽然在对这9所大学前三年投资成绩的评估过程中,有人对“世界一流〞的概念提出疑问,因为似乎不存在一个世界性的标准作为其定义的基矗有些研究者试图建立一个分类或排名系统界定世界一流大学,并用排名形式审视中国大学的开展程度。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定义世界一流大学不应该仅仅关注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发表在高程度如?自然?和?科学?上的论文数量,而应该关注大学的办学理念、充足的物质和财政支持、强大的科研才能以及高度的大学自治等。也有人认为与其争论什么是“世界一流〞,不如把目的定得更现实一点,建立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因为人们开场意识到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良好意愿或一次性大笔投资的结果。事实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世界一流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美国的哈佛和耶鲁,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开展。针对中国的经济开展和社会需求,中央政府更需要优先开展一批研究型大学,加强这些大学的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才能,通过研究型大学建立进步国家的综合国力,并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是在研究型大学的互相竞争中开展起来的。尽管有争论,尽管只有少数学校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建立这类学校的决心、目的以及为此所做的努力都向公众显示: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特别是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中,数字鸿沟并非虚构而是事实,数字鸿沟的背后实际上是教育鸿沟和知识鸿沟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所经历的人才流失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中国高等教育将来的期望:希望这些大学可以在创造知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打破西方的学术垄断。“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施行最具有代表性。这两个工程的施行以一种新的形式取代了中国以前采用重点和普通概念区分大学的方式。目前“211工程〞涵盖了中国1683所公立高校中的100所。在这100所高校中,有34所被视为研究主导型的大学。在34所研究主导型的大学中,又有9所是要建立成“世界一流〞的大学。这9所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有数据说明,在上述提到的9所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1998—1999年共授予2465个博士学位,2000年发表了5891篇SI研究论文,2002年共有295个重点研究学科。2002年,大学获得的国家科技创造奖和国家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8.0%和49.0%。在6118个专利中,有32.4%来自这9所著名大学。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通过政策手段实现了系统多样性,“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也已经初见成效。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中国发起了这么多工程来促进一流大学的建立?它们对国家高速开展的经济改革终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要答复这些问题,必须先回忆一下中国的经济构造变化。众所周知,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关键之处是外国投资者可以来中国做生意办企业。但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差异的影响,当时的改革面临宏大的阻力。人们在质疑中前行,经济特区的创立对于当时想来中国的外国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一个英明的决策。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小城镇开展成了一座大城市就是成功的范例。它改变了当时人们对经济改革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开展。当麦当劳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店的时候,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外来食品,还带给中国人一种不同的效劳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开场考虑为什么这种食品能在全球如此受欢送,并且意识到包含特定文化心理的商业战略可以提升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的东西。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为了进步消费力,改善产品质量,许多国有企业都试图建立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工程,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人才,效益非常有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中国开设分部,外国投资不断增长,对人才、知识的需求以及对资本利益的追求都需要改变中国旧的知识消费体系、以及与消费力和财富相关的传统价值观,这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为了有限的高等教育入学时机而剧烈竞争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发现、创造知识、技术创新以及把新知识转化为消费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宏大压力,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就是对国家经济需求的积极回应。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作用人们给予了更多的期盼,不仅希望它们能提供更多的教育时机,也希望它们能产生新的知识、新的创造与发现,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人们认识到,在社会和经济发生宏大变革的时代,知识和人才建立应该是开展的最关键因素,而实现这两个重要使命的最正确场所莫过于教育机构。因此,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当时的校长陈佳洱第一次用“发动机〞这个词来形容大学在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中的作用。自从1952年中国科学院建立后,大学主要肩负起人才培养任务,成了教学机构,大学中仅有的局部根底科学研究主要也是为教学效劳。1986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不仅标志着大学开场利用国家研发经费进展科研,同时还标志着大学中的科学研究开场成为国家根底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提供的信息,截至2002年,在中国的著名大学中共建立了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仅北京大学就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学里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意在增强大学的科研才能和高级人才培养才能,实验室研究的工程都与国家开展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亲密相关。1986年开场施行的“863方案〞是一个著名的国家科研工程。这项方案旨在利用国家研究基金,促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方案、能源技术、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深化研究。为了管理国家研发经费,1985年成立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资助大学和科学院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但是,在80年代,中国的产业吸收新创造的人力资源和消费才能都很有限,如何将大学的科研和创造转变成消费力成为中央政府和大学关注的焦点。而且,科研资金的缺乏也使得老师很难继续他们的研究。于是在大学中,一些老师利用自己的创造办企业。比方,方正集团最初是由北京大学的王选教授和他在计算机系的同事们一起成立的。1986年,公司在大学的投资下开场运转,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井环保聚氨酯保温施工协议
- 租赁合同范本:建筑设施
- 医疗资产捐赠分配指南
- 农民工防暑降温措施
- 航空航天项目招投标方案范本
- 粮食加工厂火灾风险控制
- 广告公司车位租赁协议范本
- 皮革厂防火门招标资料
- 影视基地转让合同范例
- 空气净化器生产经理招聘书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作用) 教学课件
- 盐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题库二 (word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 SB/T 10843-2012金属组合货架
- GB/T 7702.20-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孔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 GB/T 4337-2015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 GB/T 40120-2021农业灌溉设备灌溉用热塑性可折叠软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12J5-1 平屋面建筑标准设计图
- 中印边境争端
- 各专业试验报告-nvh m301s1样车测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