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教案1一、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本课题分二目,包括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逻辑顺序和结构分别是:实践的定义—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从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中可以感受到本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较强的思想理论性,尤其注重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真实的实验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的,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定义和三个基本特征,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能力目标:初步树立科学实践观,学会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从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与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恰当运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引导—探究、体悟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是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六、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在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最近比较吸引大众眼球的事(图片展示iphone8发布)。苹果公司自问世以来,关注度逐年飙升,接下来大家通过一个视频来认识一下苹果手机的进化史(视频播放)。看完视频同学们要思考两个问题(1)制造苹果手机是一种什么活动(2)这一活动又与人们的认识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第六课第一框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提到认识,我们之前学过与认识相关的一个词——意识,讲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范畴来讲,而提到认识,就要从认识论的范畴来讲。人的认识到底从何而来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所以我们第一框就围绕实践来展开。(一)实践的含义探究一:是谁在开发和制造苹果手机开发和制造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我们是在认识它还是改造它开发iphone8是一种纯主观的思维吗或者说是只停留在观念层面吗通过探究,得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在概念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两层更深层次的分析:(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能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二)实践的特点探究二:开发和制造苹果手机需要哪些要素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不是想怎样开发就怎样开发这些说明实践有何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制造手机所需要的技术、团队、工具等都是客观的(A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此,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制造苹果手机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燕子筑巢是出于本能。在iphone手机的进化过程中,以乔布斯为核心的团队不仅创造出世界上本没有的这款手机,同时还成立了苹果公司,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因此,人在其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开发是不是某个人独立完成的苹果一代到最新的一代有何变化。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因此,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基本形式根据实践改造的客观世界不同,我们可以把实践分为三种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1为什么说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判断下列哪些是实践活动,属于实践的哪个基本形式(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生活大课堂(1)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如何解决,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此现象发生(眼镜起雾、镜子起雾、车窗起雾)(2)验证老师在网上查的一些方法分别用洗洁精、醋、肥皂水、糖来进行实验。2探究三:①在这次实验中,你是如何知道某些液体能有效防止镜片起雾,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引导:实践是认识的读书也是认识的源于实践,读书只是获取认识的途径,是一种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验,也可以通过书本获得间接经验,但都是实践的产物。②网友观点正确与否是通过什么检验的,因为它具备什么特点才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这体现什么哲学观点教师引导: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主观认识通过实践和客观结果相符合则能够正确得反映客观事物。所以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防雾液体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引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④虽然洗洁精有防雾效果,但仍出现了专门的防雾眼镜,此眼镜运用电磁铁原理设计而成,为什么会出现专门的防雾眼镜,说明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引导:洗洁精刺激眼睛,有一定的负作用,为了避免这一负作用,激发人们不断的实践,研制出防雾眼镜。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如何推动实践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通过以上实验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且体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一)回顾总结一个话题:人的认识从实践当中来两个方面: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个小要点:含义,特点,基本形式(第一方面)四个小要点:)随堂练习略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学生判断并回答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答选取四名同学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分配任务作答)以Iphone8作为导入,结合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把实践的含义总结出来,使其印象深刻。

通过小组讨论,集合智慧回答,

回归生活,让实践和认识进行碰撞,通过实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直观质感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板书设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客观物质性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的特征: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在备这一节课之前,自己的初衷和预期是想把哲学这部分讲活,换句话说,就是尽可能的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选取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作为实践及其特点的案例,运用苹果8的发布,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实践活动以及其特点。同时,我运用在课堂上的一个实验探究,来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实践的魅力。但是经过给两个班的学生授课来看,效果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理想。并且在一些设问上很有欠缺。比如说直接问学生“这体现什么哲学道理”。这样的设问,目的性太强,学生一时半会反映不过来。但是与此同时,也不能问一些特别模糊的问题,设问要具体,要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还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其次,就是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映,师生只有在互动配合中才能激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现有认知上慢慢引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并给出相应的回应。再次,就是知识本身,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教师是否真正明白某一知识点,是能够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的,而不是用知识点讲知识点,这样的授课还是停留于抽象层面,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明白。在此基础上,尽管教师用自己通俗易懂的案例向学生解释清楚,但是可能学生还不能明白课堂以外的具体实际,所以,让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谈谈感受,让理论还原到生活中去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就是教师状态,在周二的授课中,我满怀激情,上课上的很起劲。但是在周三的授课中,自己上课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