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_第1页
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_第2页
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_第3页
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_第4页
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狗包弟教案(多篇)小狗包弟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小狗包弟教案其次篇:《小狗包弟》教案第三篇:小狗包弟教案第四篇:小狗包弟教案第五篇:小狗包弟教案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学识与技能

1.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文章内容和脉络,把握情感,提高阅读理解才能。

2.感受文章简朴诚实的语言风格,提高自身语言运用才能。过程与方法

把握散文的情节布局,掌管通过文眼窥文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受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气力,感悟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人格;

引发学生学会熟悉社会、熟悉自我,培养自己反省自身的意识。

2.体会对生命的崇敬和喜欢。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体会文革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滥用了八千万人民币。”但残酷,荒唐的“文革”带给人们的伤痛并不仅仅这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猛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遇到和内心感受。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大量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假话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专心的活下去。”“我务必用结果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头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以下字词。舔舐舐犊情深作揖缉毒修葺编辑

租赁叱骂解剖堕落

四、整体感知

1、课文陈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课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它的清洁进展过程,请同学们快读阅读课文,看看全文布局怎么划分并找出文眼。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资产挚友的狗;

2)的小狗包弟。

主体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全文布局的划分: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进展:友爱包弟(3-5)七年相处回忆

结局:送别包弟(6-10)一朝离别

尾声:挂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眼前)

文眼――“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小狗包弟有过哪些体验?随着包弟体验的进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包弟的体验--——————“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近接触――――欣喜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置――――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3、这是怎样一条狗,让的感情如此跌宕起伏呢?请同学们看开端和进展片面,找出包弟和人亲近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都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正面描写: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宁静了)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侧面描写: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询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聪明、心爱、有情义、通人性。

4、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心爱与聪明,它依旧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片面。看看包弟为什么被送走了?小狗的命运见证了一个什么时代?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仆人(里通外国嫌疑);

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

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表现了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罪恶现实。这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5、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终止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仆人公和情节举行一下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一致点仆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比较说领略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6、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片面,同时斟酌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头上街抄四旧开头,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畏缩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义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说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养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7、我们说时间可以变更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结果三个自然段,同学斟酌:作家写了时光的流泻,又写了庭院景况的变更,目的是什么?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依旧没有裁减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依旧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结果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探究议论

1、为什么养护不了一只小狗?

文革资料: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十年浩劫”。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宏大群众来揭穿,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文革中被害而自杀的人物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服毒致死

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1968.10.11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1970.10.23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1968.6.20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严凤英出名黄梅戏演员1968.4.8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老舍出名作家1966.8.24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傅雷出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杨朔出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罗广斌小说《红岩》1967.2跳楼自杀

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的大致体验:

1968年8月,弃掉小狗,被关进牛棚改造;

9月被抄家,经受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农村劳动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

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磨折后患癌症进步了医院治疗,病逝。此时,儿子在农村已三年半,好多公民权被剥夺,变得极其内向,又学会抽烟,患肝炎。这一年巴金69岁。

1973年,回上海,在四平方米的小屋翻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的作品,直至“文革”终止。

巴金养护不了一条小狗是谁的罪过呢?(时代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罪恶)通过小狗包弟的遇到,他实际上在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罪恶。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小见大)

2、怎样理解、评价的歉意?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勇于反省、坚守良知、不推已过、勇担责任。响应文章主题:揭露文革的罪恶、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呼叫人性,讴歌人性。

3、如何对付巴金一家放弃小狗的行为?

同学们有两种观法,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观法都有道理,持前一种观法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那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可怜,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赋予确定的理解。

六、总结课文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熟悉一个畸形时代的处境:连狗都难以幸免;

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诚恳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

③明白呼叫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崇敬,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芒人性的呼叫。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叫人性;

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

――呼叫人性,讴歌人性。

呼叫:

这里有对生命的崇敬,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芒人性的呼叫。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叫人性,呼叫一个理性的符合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察觉和表示社会变迁、群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指点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

命,良善的生命理应获得生存权。其次,写一条小狗的遇到,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表达“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表达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遇到和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简朴情真:语言简朴,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

“事”与“情”相结合,留神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心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写狗的忠诚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貌似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

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那么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痛心!这更衬出了勇于解剖自己、承受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高明对照:说领略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七、终止课文

在师生激情朗读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词中终止本课。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激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动着绚烂的光芒。”

其次篇:《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习“揪、作揖、倘使、篱笆缝里、绿草如茵、解剖、堕入、租赁、琐事、吠叫、舔舐”等字词。

2、理清文章布局,并学习文章精致高明的构思写法。

3、理解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理由。

4、感悟敢于自我剖析的难得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包弟的特征;

学习文章精致的布局写法;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宏伟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宏伟人格。

【教学方法】议论法、详解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主要教学任务:扫清字词,整体感知,理清布局

一、背景导入:走进特殊时代(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图片)

2、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滥用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3、总结: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在这期间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扭曲变形。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体验这场运动后,好多人都不敢讲真话,但巴金讲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狗包弟》就是巴金对文革的剖析。

二、简介:关于巴金(出示幻灯片)

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fú])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2022年10月17日于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

散文集:《随想录》(5集)《新声集》、《赞歌集》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

人格曾经展现的扭曲。他在晚年终究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

履行一个学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成了文学和思想的结果颠峰。

《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终止后,创作的150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

《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

三、预习检查(出示幻灯片)

揪回来(jiū)作揖(yī)倘使(tǎng)篱笆缝里(fèng)绿草如茵(yīn)

解剖(pōu)堕入(duò)租赁(lìn)琐事(suǒ)吠叫(fèi)舔舐(tiǎnshì)

四、朗读课文,追寻线索,整体感知(出示幻灯片)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小狗包弟)

(2)本文围围着小狗包弟来开展,那么从文中可以了解到小狗包弟的那些信息呢?

(提示:国籍;

仆人;

特点)

国籍:日本

旧仆人:瑞典人;

巴金的挚友

特点:聪明、乖巧、心爱、有情义、懂人性

(3)小狗包弟的结局怎么样?(被抛弃,送往医院做测验)

(4)刻画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有何作用?

(为我的歉意埋下伏笔——这么乖巧心爱的小狗,我却为了保全自己而将它遗弃;

从侧面表现了文革的残酷——这样心爱的小生灵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免。)

五、根据线索,理清布局(出示幻灯片)

1、请你说说本文围绕包弟写了哪些内容?

(1)介绍包弟的来历(2)

(2)和包弟相处(3-6)

(3)送走包弟(7-9)

(4)(10-13)憧憬包弟,表达歉意

2.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作用:

从布局上:引出包弟,铺垫启发,比较衬托

从内容上:奠定情感基调

3,总结文章布局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的来历(2)

进展:和包弟相处(3-6)(回忆)

结局:送走包弟(7-9)

尾声:(10-13)憧憬包弟,表达歉意(眼前)

六、课后斟酌

深入探究透过小狗包弟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和主题。

第2课时

教学任务:由细节体会感情,深入挖掘主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细读文章,体会感情

1、文中对包弟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爱好——担忧——麻烦、包袱——怀恋、歉意)

2、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理由是什么?

(养宠物——小资情结;包弟的特殊身份——日本种、瑞典旧仆人)

3、送走包弟后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轻松——沉重——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头上街抄四旧开头,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畏缩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义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养护一条小狗,我感到可耻;

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4、写了时光流泻,又写了庭院景况变更,为什么要写?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依旧没有裁减一分,反而与日俱增,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挂念、熬煎);

――②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依旧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结果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依旧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梦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体验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嫩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彼此隔膜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二、深入挖掘主题

1、文章的文眼是哪句?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然后找出来。

(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的歉意?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头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自己也终究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3、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明确: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崇敬,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三、整体总结归纳

1、明确主题

(1)揭露文革的罪恶。

(2)表现作家自我解剖的难得精神。

(3)呼叫人性。

2、归纳文章写作艺术

(1)以小见大

(2)语言朴质

(3)比较衬托:人与狗;

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与我和包弟的故事;

开头的感情与后来的感情。

(4)以情动人

四、拓展探究

1、关注社会:联系“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谈自我解剖精神。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役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边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悄悄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大量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由于“太多的人需要摈弃孤独感,需要共同承受这个重责??供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理应生活在一起。”这一大胆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优良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容貌说明,只有承受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2、自我反思: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我们是不是也该通过自我解剖来正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让我们能不偏离的走得更远。

忏悔,解剖自己是人生的美德,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第三篇: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熟悉一位老人(感悟勇于自我解剖、敢讲真话、勇于自责的精神——熟悉自我)②了解一个时代(理解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理由——关注社会)

二、学识梳理

1、走进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世纪老人”,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由他提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22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江青、林彪两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

《随想录》于1978年起写作,其目的是要对“文革”举行个人反思。巴金在十年动乱中,看到大量同志、战友、亲人相继受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候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说“我吃够了假话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专心活下去。”“我务必用结果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头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自学检测

1、熟谙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头破血流(xuè)满身是血(xiě)血迹(xuè)脚爪(zhuǎ)篱笆缝里(fèng)――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

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

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

动作义,其次声。

2、运用圈点批注,学会质疑(激励学生大胆地、天性化地解读课文)

四、课堂探究

1、自主探究

(1)标记:标好段落数;

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文眼――“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第13段)

(2)梳理:全文陈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布局怎么划分?

两条狗:1、文革中艺术家的邻居的狗;

2、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板书: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进展:善待包弟(3-5)七年相处回忆

结局:送别包弟(6-10)一朝离别

尾声:挂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眼前)

文眼――“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斟酌:小狗包弟有过哪些体验?随着包弟体验的进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板书:

包弟的体验--“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近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置――――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解析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家内心的变化——轻松:在那个社会环境把“麻烦”送出去,是正常人的感觉。

沉重:良心的自我察觉,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怯懦的可耻感。

自责:自我解剖,对自己,对社会。说明所处的时代缺少温情,缺少人性,充塞着残暴、淫威。)

2、重点突破

(1)包弟是一只?的小狗?(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让学生动起来)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宁静了)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的镜头

日本女士询问包弟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侧面描写

包弟特点:聪明、心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心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心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

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伤;

--也为后来深深的痛楚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2)小狗之死,?之过?(发动学生积极探讨,不要强加个人观点,适当结合当时社会背

景)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仆人(里通外国嫌疑);

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

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对比与楔子片面的故事,二者都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狗——重情、忠诚,不见利忘

义;

人——自私、冷酷,明哲保身。以狗衬人,暴露人性的弱点,衬托文革之罪恶!)

(3)的忏悔给了我们?启示?

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讽刺,我要说:我憧憬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于质朴干脆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留存,毫无掩饰。这表达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

“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忏悔给了我们的启示:

――在文革终止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受责任,而领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士气和气力的。在此我们感受到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量。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楚,正由于我无法使笔下的豪情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务必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止境了,我不容许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中断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散。”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五、主题与写法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熟悉一个畸形时代的处境:连狗都难以幸免;

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诚恳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

③明白呼叫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崇敬,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芒人性的呼叫。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叫人性;

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总结文章主题: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士气;

――呼叫人性,讴歌人性。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察觉和表示社会变迁、群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指点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良善的生命理应获得生存权。其次,写一条小狗的遇到,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表达“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表达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遇到和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②简朴情真:语言简朴,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

“事”与“情”相结合,留神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狗:忠诚,心爱,有人情味;

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故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貌似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

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那么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痛心!这更衬出了勇于解剖自己、承受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高明对照:说领略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课外拓展

1、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滥用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2、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资产在2400亿至33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3、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举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出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休止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

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

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重扣目标:

①熟悉一位老人

(感悟勇于自我解剖、敢讲真话、勇于自责的精神——熟悉自我)

②了解一个时代

(理解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理由——关注社会)

熟悉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的士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熟悉社会,熟悉自我。

第四篇: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品评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才能。

2、理解文中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体会文章情随事迁的写作手法。

3、走出文本感悟勇于自我反省和解剖的精神,联系社会感受生活,熟悉自我。

教学重点

1、阅读文本,品评文章饱含真挚情感的文字。

2、理解文中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体会文章情随事迁的写作手法。

3、感悟勇于自我反省和解剖的精神。领悟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课题,检查预习处境,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对巴金的了解)

明确: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世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20世纪中国优良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二、时代背景及《随想录》简介

文化大革命时期,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文革时期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一个非人的疯狂时期,大量的忠良惨遭迫害,多数人的精神倍受摧残。面对文革的迫害和摧残,大量人都在事后选择了沉静,而巴金那么用他那弥漫真挚感情的文字,在《随想录》重新扫视自己在文革期间的点点滴滴。

第五篇: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识与才能目标:

⑴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对包弟的憧憬与歉意。

⑵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才能。

⑵品评文本,感悟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宏伟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方法】

了解文革,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借助材料,开展议论,举行价值观教学。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课时安置】

1课时。

【教学方法】

陈述法、启发式教学法、议论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人称“世纪老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是哪位名人?(巴金)

一、知人论世

1、了解巴金

■巴金简介——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22年10月17日于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的作品——激流中谱爱情曲,寒夜里结随想录

①激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②爱情——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③寒夜——中篇小说《寒夜》

④散文集——《随想录》(“说真话的大书”)

2、关于文革: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文革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10年,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十年浩劫”。巴金是文革的受害者,然而在文革终止后他却站出来忏悔,并不是指责,他晚年创作的思想随笔《随想录》是一部五卷本的忏悔录,发表后在80年头后期的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想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呼吁的人格品质本文就是选自《随想录》,随想录“着重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遇到和内心感受,无情的解剖自己,也剖析当时的社会”。

列宁曾说过“忘却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巴金对往事的回忆及反思。

二、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进展、结局和尾声,现在,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散文,看看文章能分为几片面,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进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进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教师复述情节,总结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探究与议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组议论以下问题,议论后各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复相关问题。

斟酌: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体验?随着包弟体验的进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包弟的体验--“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近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置――――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尾声”片面,感受对包弟的憧憬与深深的歉意。

教师分析重点句子,如:“不能养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2、文章以“小狗包弟”为标题,那么包弟是一条怎样的狗?速读25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小狗包弟的句子。小狗包弟的结局怎么样?

明确:包弟——聪明伶俐、有情有义/忠诚。

结局——文革时,被送到医院解剖了。

老师提示: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依旧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3、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终止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仰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指点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良善的生命理应获得生存权。其次,写一条小狗的遇到,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表达“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表达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遇到和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4、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第一段能否删去?

对照这两个故事,可以将楔子片面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仆人公和情节举行一下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一致点:仆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比较说领略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貌似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那么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磨折。

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也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三、课外拓展——广东佛山小悦悦事情的追问与反思

过渡:2022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去世了。他的的脚步还未走远,然而“忘却的救主早已惠临”。让我们走出文本,关注最近震撼人心的一那么新闻——佛山小悦悦事情。

结合课文,谈谈这个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