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理论论文】亚文化理论下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研究(共5794字)摘要:当前我们国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呈现出高犯罪率、犯罪主体低龄化以及暴力性等特点。留守儿童在初级社会化阶段遭到犯罪亚文化的影响,获取犯罪信息并构成犯罪亚群体,最终成为犯罪人。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刻不容缓,应当从改革教育制度、传播主流文化、加强司法预防等方面积极应对。关键词:留守儿童;犯罪;犯罪亚文化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城乡二元构造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出的“副产品〞,是典型的具有中华特点的“衍生物〞。2013年,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们国家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1],占到农村儿童的37.7%,全国儿童的21.88%。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趋严重,犯罪案件逐年增加。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我们国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未成年人受损害案件大多发生在农村,而其中大多数犯罪主体是留守儿童。而我们国家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尚处于探寻求索性阶段[2],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同样十分欠缺。因而,从文化角度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留守儿童界定及其相关理论(一)留守儿童界定目前,关于留守儿童尚未构成一致的定义。叶敬忠等人提出,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别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3];聂吉波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4];黄新提出“留守儿童指家住在农村的,因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流动到其他地方6个月以上,不能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18岁下面的人〞[5]。依笔者拙见,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到家乡所在区县以外的地区工作,而不能随其外出共同生活、留在家乡由监护人监护或者自我监护6个月以上的农村籍未成年人。(二)犯罪亚文化理论1.主文化与亚文化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6],包含生活方式、社会规范、价值观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因此社会规范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具体表现出。文化又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为大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是为部分成员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是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形式。亚文化在价值体系、行为准则与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主文化存在差异与冲突,因此也是一种对立文化和反文化。除了主文化之外,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社会一定同时存在复杂多样的亚文化。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经过即文化学习的经过,由于在社会化经过中同时会学习到主文化和亚文化,因此社会成员的行为既有以主文化为准则的行为,又有以亚文化为准则的行为。2.犯罪亚文化与犯罪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为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经过中被逐步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以及现象的综合体。一个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犯罪亚文化中,接受并遵从于犯罪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施行相应的社会行为,而该行为被主文化界定为越轨行为。犯罪亚文化鼓励其受众施行越轨行为或犯罪行为,并且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发生越轨行为,成为越轨者。越轨与犯罪密切联络,当越轨行为超过限度,便被社会主文化的代表———法律将之定义为犯罪。3.犯罪亚群体以犯罪亚文化为行为准则的社会成员会由于社会行为的同质性而聚集,成为不同的群体。犯罪亚文化群体维护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倾向,与主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抵触、相背离,这是犯罪行为和非法行为的真正根本源头。犯罪亚群体将越轨和犯罪行为美化,并定义为美德,使其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尊崇和效仿。没有人是天生的罪犯,犯罪行为、犯罪动机和犯罪手段等同样都是通过特定群体内的社会互动而产生,并在互动的经过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学习,获取越轨和犯罪的价值观与手段,进而发生犯罪行为。犯罪人的构成经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化中不断地学习犯罪行为和犯罪价值观的经过。同样在犯罪人看来,他们的行为是正常的,是应当遭到尊重与认可的。“学习〞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犯罪而有的人不犯罪,由于在犯罪亚群体内犯罪亚文化下的社会化经过中,社会成员经“差异交往〞成为了犯罪人。二、留守儿童犯罪特征留守儿童犯罪属于青少年犯罪的范畴,表现出与青少年犯罪近似的特点。但留守儿童犯罪也有本身的特征,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一)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数据表示清楚,近年来我们国家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平均每年上升约13%,在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犯罪所占比例为70%,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留守儿童犯罪的高发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和谐。(二)犯罪主体呈现“双低〞化所谓“双低化〞,即低龄化和低学历化。过去犯罪留守儿童的平均年龄为16岁,而目前低龄化明显,高发年龄为14~15岁。同时,犯罪主体呈低学历化趋势,发生在初中及小学期间的留守儿童犯罪案件频现,其中不乏以残忍手段施行的犯罪和全国性的大案要案。同时,大量留守儿童因贫困等原因在初中甚至小学便已辍学,游走于社会而疏于管教,时常打架偷窃等,其本身容易施行犯罪行为,加之经常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犯罪的高危群体。(三)团伙性和暴力性留守儿童犯罪多以团伙型为主要形式,共同犯罪案件数量在犯罪案件数或犯罪人数上都占了很大比例。同时犯罪手段多具有暴力性,其中抢劫、成心伤害、抢夺、强奸等暴力犯罪占到80%以上,以残忍手段杀害被害人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重大犯罪案件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四)重复犯罪率高留守儿童犯罪经过矫正再次犯罪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8],其犯罪具有明显的反复性。一方面,由于在改造经过中犯罪主体的“聚集〞,在客观上促成了犯罪人之间的“互动〞,犯罪“经历〞得到“沟通〞,给留守儿童的改造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改造完后,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没有好转,仍然缺少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再次犯罪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比例。三、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一)初级社会化缺少留守儿童父母多在留守儿童年幼时便外出务工,一般由祖父母等近亲代为抚养教育。家庭是一个人初级社会化的全部场所,对初级社会化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在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时期,父母所扮演的角色的缺失,通俗来讲,就是父母“爱〞和“认知〞的教授匮乏,家庭在早期社会化中的构造极不健全,功能极大弱化,因此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的经过是不健全或者不健康的。由于他们经历的是“先天缺少〞的畸形社会化,初期认知能力和人格发展同样不健全。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贫困,自卑自闭,在与别人和社会互动中处于被动,无法融入主流群体,或直接进入与本人适格的亚群体。这样的情况假如长期得不到改变,留守儿童就会缺少正常的社会互动,角色扮演会持续很长,甚至持续到基本社会化的中后期,而初级社会化经过中的缺陷无法在“后天〞进行弥补。(二)犯罪亚文化的传播留守儿童处于基本社会化的阶段,属于通过社会化构成并正在构成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阶段;同时,信息传播快速发达,大量亚文化尤其是犯罪亚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得到传播,诸如网络游戏、色情暴力影片都带来了犯罪亚文化和不良需求。而犯罪亚文化正是亚群体的“主文化〞,它们能够迅速地被留守儿童这一亚群体所获取和认可,并成为留守儿童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加之由于无法接受父母耳提面命的主流文化约束和矫正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越轨和犯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犯罪亚文化却能够“肆无忌惮〞地传播,进而被留守儿童广泛地获取。(三)亚群体的构成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学校教育形式僵化、社会歧视和漠视等原因,造成各主体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互动和基本社会化缺少良性有效的调整、犯罪亚文化的学习缺少有效的限制、正在构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缺少有效的引导、辍学等越轨行为缺少及时的社会控制。当多个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同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聚集,犯罪亚群体就会产生。犯罪亚群体内部成员间不同的越轨和犯罪文化及经历通过相互差异交往相互沟通,各成员的犯罪手段得到充实和丰富,并通过群体内部互动和社会化完成本人的基本社会化,越轨和犯罪亚文化正式成为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越轨和犯罪手段在群体内被留守儿童把握。(四)缺少有效的社会控制由于留守儿童多存在自卑、偏激等心理和人格问题,他们尤其渴望关爱,希望有良性的社会互动,有属于本人的良好的初级群体和主文化群体。但他们在社会互动中无法知足本人社会化的需求,往往不得不主动采取越轨的方式以期引发本人渴望融入的主文化群体的关注,并误以为此种方式得到主文化群体的认同和首肯;或者以越轨的方式来对抗主文化群体,或通过越轨的方式来损害主文化群体的利益,进而获得“报复〞的快感和知足,到达对主文化群体的“威慑〞和对本人的认同的目的。同时,留守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一方面由于生理逐步发育成熟,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能够被当作成年人对待;另一方面却尚未建立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无法像成年人那样独立承当社会责任。因而,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精神的紧张和情绪的冲突,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叛逆。当本身利益和需求得不到知足和外界的帮助时,犯罪便成为他们到达目的的重要手段。四、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一)消除城乡教育差异,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平衡化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我们国家城乡二元构造形式下导致的城乡差异,这是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切入点。由于留守儿童不能同等享受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不能够在父母工作地读书或者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因而他们不得不留守在农村。由于缺少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约束,家庭在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时期的功能丧失,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是失败的。因而,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行政部门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制定并落实相应政策,让留守儿童能够享遭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和资源;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城乡贫富差距,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选择返乡就业,以兼顾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二)控制犯罪亚文化传播,引导留守儿童健康社会化首先,媒体、学校等社会团体应当传播主流文化和价值规范,遏制犯罪亚文化在校园内产生和浸透,让留守儿童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消除留守儿童的“差异交往〞,使之得到健康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化。其次,家庭及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监管,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第三政府〞的职能,对留守儿童的越轨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时机,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能力。再次,社会成员应当消除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消极的/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规范标准篇设备点检技术标准
- 2025届福建省宁德市六校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浦东分校物理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五校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联考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宜春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一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假期补课协议书
- 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系统开发合同
-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气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2《鸟的天堂》课件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知识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