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xx-xxx-201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17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防治及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andmonitoringofconstructiondustandnoiseinFujianProvince2017-xx-xx发布2017-xx-xx实施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防治及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andmonitoringofconstructiondustandnoiseinFujianProvince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xx-xxx-201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17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7年xx月xx日2017年福州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防治及监测技术规范》的通知闽建科【2017】xx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防治及监测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xx-xxx-2017,自2017年xx月xx日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xx月xx日住建部备案的函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防治及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科函[2016]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当前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12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扬尘与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6、拆除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7、物料运输扬尘污染防治;8、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10、建筑工程扬尘与噪声监测;11、验收;12、附录。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邮编:350025),以供今后修订。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鑫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恒亿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工程厦门总公司厦门源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华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参加单位: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福州市建筑文明安全监察站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泉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陈璞陈伟邹奎何希铨贾婧姝赵若峰刘建文黄金荣张清辉张元安蔡森林程惠阳陈璋琪林震艾零件李耕蒋东升陈国电徐秀峰陈庆禄黄斌程强刘洪涛黄建英刘清才黄步峰杨民林文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扬尘与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 54.1建设单位职责 54.2施工单位职责 54.3监理单位职责 64.4监测单位职责 6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 75.1一般规定 75.2施工现场设施 75.3物料堆放 85.4土石方及地下工程施工 95.5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 105.6市政及园林绿化工程 106拆除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 127物料运输扬尘污染防治 138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 14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 159.1一般规定 159.2施工现场噪声防治措施 1510建筑工程扬尘与噪声监测 1610.1一般规定 1610.2监测点报警值和达标判断依据 1610.3监测仪器的要求 1610.4监测点位的设置方法 1711验收 1911.1扬尘防治措施验收 1911.2扬尘防治结果验收 19附录A在线监测系统 20A.1系统组成与功能 20A.2技术要求 20A.3设备运行阶段维护与检修 22附录B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 24B.1数据采集与传输 24B.2数据储存与处理 24B.3通讯协议数据结构及代码定义 25B.4通讯过程示例 30B.5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32附录C工地扬尘管理等级标准评定 33附录D记录及报告格式 36本规范用词说明 39引用标准名录 40附:条文说明 41PAGE53ContentsTOC\o"1-2"\h\z\u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4Preventionmanagementsforconstructiondustandnoise 54.1Projectpropeonentresponsibility 54.2Contractorresponsibility 54.3Supervisionagentresponsibility 64.4Monitoringagentresponsibility 65Preventionandcontrolforconstructiondust 75.1Generalrequirements 75.2Constructionfacilitiesonsite 75.3Materialhandling 85.4Earthworkandconstructionofundergroundengineering 95.5Mainstructureanddecoration 105.6Municipalandlandscapingprojects 106Preventionandcontrolofdustindemolitionworks 127Preventionandcontrolofdustinmaterialtransportation 138Preventionandcontrolofdustinready-mixedconcretemixingstation 139Preventionandcontrolforconstructionnoisepollution 139.1Generalrequirements 159.2Noisecontrolmeasuresofconstructionsite 1510Monitoringofconstructiondustandnoise 1610.1Generalrequirements 1610.2Monitoringalarmvaluesandjudgmentstandard 1610.3Therequirementsofmonitoringinstrument 1610.4Themethodsofmonitoringpointsetting 1711Acceptance 1611.1Acceptanceofdust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1911.2Acceptanceofdustpreventionandcontrolresults 19AppendixAOn-linemonitoringsystem 20A.1Compositionandfunctionofsystem 20A.2Technicalrequirements 20A.3Maintenanceandrepairinoperationstage 22AppendixBDataacquisition,transmission,storageandprocessing 24B.1Dataacquisitionandtransmission 24B.2Datastorageandprocessing 24B.3Communicationprotocoldatastructureandcodedefinition 25B.4Communicationprocesssamples 30B.5Cyclicredundancycheck(CRC)algorithm 32AppendixCAssessmentofconstructiondustmanagementlevel 33AppendixDRecordandreportformat 36ExplanationofWordinginSpecification 39ListofQuatedStandards 4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11总则1.0.1为有效防治福建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营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建筑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与噪声的定量化管理,提高建筑施工过程扬尘与噪声污染控制水平,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拆除等施工现场,以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场区的扬尘及噪声污染防治与监测。1.0.3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的防治与监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2术语2.0.1扬尘dust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2.0.2建筑施工现场扬尘constructiondustpollution在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地下工程和拆除工程施工现场范围内以及园林绿化、预拌混泥土搅拌站、相关物料场外运输过程中,通过自然力、人力等作用下形成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到环境空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扬尘污染。2.0.3物料运输扬尘materialhandlingdust在运输过程中物料在一定的动力条件(风力、机动车碾压、人群活动等)的作用下进入环境空气中形成的扬尘。2.0.4扬尘污染防治方案mitigationplanforconstructiondustpollution依据施工现场生产特点与环境状况,确定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扬尘污染目标、技术措施、资源落实和行为准则的文件。2.0.5建筑施工场界constructionboundary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或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施工场地边界。2.0.6建筑施工噪声constructionnoise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2.0.7围挡constructionenclosure为了将建筑工地与外部环境隔离开,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砌体式围墙、装配式围挡等。2.0.8建筑垃圾constructionwaste施工现场进场原材料经加工或使用后产生的边角料、废料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料、废浆及其他废弃物料。2.0.9环保渣土运输车environmentalmucktransportationcar采用平推密闭顶盖和智能化启停管理系统,具有无抛洒、无遗漏,可杜绝超载、超速,可设定行驶区域和装卸货区域的专用渣土车。2.0.10机械拆除machinerydemolition使用镐头机、液压剪切破碎机、起重机等大中型机械对建(构)筑物、建筑构件、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解体和破碎的一种施工方法。2.0.11人工拆除labourdemolition采用人力,使用简单的铁锤、风镐、切割器具对建筑物、建筑构件、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解体和破碎的一种施工方法。2.0.12爆破拆除blastingdemolition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建筑物、建筑构件、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解体和破碎的一种施工方法。2.0.13可吸入颗粒物(PM10)particulatematterwithparticlesizebelow10microns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2.0.14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On-linemonitoringsystemofdustandnoise扬尘在线监测仪(PM10)、噪声在线监测仪、气象参数传感器、视频监控仪、音频监控单元、数据采集仪及信息平台等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2.0.15有效数据在监测时段内剔除无效数据后的数据个数。2.0.16数据有效率effectivedatacollectionrate数据有效率是在监测时段内剔除异常值后的数据个数与有效数值的个数之比的百分数:式中:n—在监测时段内剔除异常值后的有效数据的个数;N—在监测时段内有效数据的个数。2.0.17A声级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A表示,单位dB(A)。2.0.18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Leq=式中:LA——t时刻的瞬时A声级;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2.0.1915min平均浓度值15minaverageconcentration连续15min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分钟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
3基本规定3.0.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具体防治措施,对工程施工全过程扬尘污染防治进行动态管理。3.0.2施工承包合同中应明确在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职责和防治目标。3.0.3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费用由建设单位(含拆除发包单位)在项目建设投资中按规定专项列支。施工单位(含拆除施工单位)应保证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专款专用。3.0.4建设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环境保护措施、有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在防治扬尘污染管理活动中,各施工单位应保证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3.0.5施工单位应开展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的在线监测,并在施工前完成安装及调试工作。通过在线监测控制扬尘与噪声污染全过程,并将整个施工周期的数据报告作为验收资料。3.0.6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要求,预防、控制粉尘与噪声污染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相关权益。3.0.7根据《福建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Ⅲ级(黄色)预警以上或气象预报风速达到五级以上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拆迁工程、绿化工程等施工单位应停止工地室外作业(工艺要求、应急抢险工程或不产生扬尘的除外),对列入应急停工名单的工程项目、物料堆场应全部停止作业。3.0.8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创新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3.0.9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项目的大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公示牌,公布扬尘污染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4扬尘与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4.1建设单位职责4.1.1建设单位负责建筑工程的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强检查,并对工程项目施工扬尘污染与噪声防治工作负总责。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与噪声防治责任。4.1.2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应落实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专项费用,并督促施工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4.1.3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并按合同或相关规定及时支付给施工单位。4.1.4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牵头成立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的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组,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4.1.5建设单位应建立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负责人,组织协调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4.1.6建设单位负责协调与环保、公安、交通、市容、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关系。4.1.7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的公众反映和投诉,查明原因,督促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告知反映人或投诉人。4.1.8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检查评价。4.2施工单位职责4.2.1施工单位依照相关规定和施工承包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具体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负总责;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负责所承建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专业承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负责。4.2.2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组织,明确各级、各工序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人。4.2.3施工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用,并在财务管理中单独列出使用清单备查。4.2.4根据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扬尘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或单独编制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工程开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对项目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培训教育。4.2.5施工单位应将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纳入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考核。定期组织对项目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的检查和考核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扬尘与噪声污染行为或状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整改、防范措施。4.2.6施工单位与项目部、班组等逐级签订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4.2.7施工单位应委托监测单位开展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并应定期委托监测单位对在线监测仪进行比对工作,确保仪器数值有效性,并应完整地保存比对报告。4.2.8施工单位应收集整理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资料、检查记录和数据监控报告;保存完整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档案资料。4.3监理单位职责4.3.1监理单位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监理实施细则,并对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4.3.2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不力等行为应及时制止;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监管部门。4.3.3监理单位应按施工总承包合同及有关规定及时向施工单位签认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用,并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4.3.4监理单位应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理工作,并指派监理工程师做好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应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检查和记录。4.3.5监理单位应保存完整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与噪声污染防治挡案资料。4.4监测单位职责4.4.1监测单位应建立数据平台监测中心,确保施工现场的在线监测系统数据、视频、图片等实时传输。4.4.2监测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开展在线监测工作,确保工地在施工前完成安装及调试工作,并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平行性比对工作。4.4.3监测单位每月用已经获得型式批准证书的便携式光散射监测仪对施工现场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比对,从而保障施工现场在线监测系统的数值有效性,并提供比对报告。4.4.4当数据平台监测中心反映某施工现场数值报警或超标时,监测单位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4.4.5监测单位应定期整理数据监控平台中心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报告给施工单位。
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5.1一般规定5.1.1施工现场应结合季节特点、不同施工阶段实际情况等,贯彻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或专项方案,并进行动态调整。5.1.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扬尘污染防治需要。施工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1.3施工公示牌的内容应含有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监督电话、扬尘管理标准及扬尘措施等。5.1.4施工期间,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的密目式安全网。5.1.5施工现场必须采取综合喷淋降尘措施。5.1.6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按以下分类进行相应的硬化处理: 1主要车道应使用混凝土和钢板进行硬化处理; 2临时车道应铺垫焦渣、细石夯实路面,并采用钢板进行铺设; 3人行道应铺垫焦渣、细石夯实路面,有条件的可使用混凝土和钢板进行硬化处理。5.1.7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两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5.1.8当日无法施工作业的裸露场地,堆放的土方和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必须采取防尘布覆盖、洒水防尘等措施,停工两个月以上场地和土方的必须播撒快生草种进行复绿或种植草坪。5.1.9施工现场砂浆搅拌严禁露天搅拌作业,砂浆优先选用预拌砂浆或干混砂浆。5.1.10施工现场的切割、抹灰、钻孔、凿槽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应使用密闭式作业;施工现场宜采用湿式切割。5.1.11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5.1.12钢筋除锈时,应采取避免扬尘污染的措施,钢筋加工产生的粉末状废料,应收集和处理,不得随意掩埋或丢弃。5.1.13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应做到每天工完场清,应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人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5.1.14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禁止使用燃煤、燃柴,必须使用天燃气、电、太阳能等清洁燃料。5.2施工现场设施5.2.1施工现场的围挡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5.2.2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应按有关规定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包括冲洗平台、冲洗设备、排水沟、沉淀池等,可收集洗车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冲洗设施宜采用自动冲洗平台及设立循环用水装置。5.2.3施工现场应配备混凝土罐车洗车池。5.2.4施工现场应根据产尘活动,配备相应的扬尘污染防治设备、机具、材料等。5.2.5喷淋系统水源应符合以下要求:1干管采用DN50的PPR管,支管采用DN20的PPR管;2每隔2米设置1个喷头,前4个为喷雾喷头,后1个为喷淋喷头,循环设置;3喷射水雾的方向应向工地内部倾斜,在施工区域形成大量水雾,吸附工地上扬起的尘埃。建筑施工主体结构高度每10层要在外脚手架上设置一圈喷淋系统,并适时喷雾、喷淋降尘。5.2.6工程占地面积在5000m2及以上的至少配备一台移动式喷雾水炮,适时开启。5.2.7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工程用外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脚手架周边外侧应全部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要求,且网目数密度不应低于2000目/100cm2;2脚手架外每道安全平网加铺一道密目式安全网;3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4悬挑脚手架在悬挑层下端应采用胶合板等水平封堵密实,或在满铺的脚手板下用密目式安全网兜底防护;5应及时清理脚手板垃圾,不得采用翻、拍脚手板及空压机吹尘等会产生扬尘的方法清理。5.3物料堆放5.3.1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等应按规定要求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有序、稳定牢固,并应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识牌。5.3.2钢筋、钢管、木材、钢结构构件等材料应离地架空堆放,露天堆放时必须采取防雨、防潮、防锈蚀措施。5.3.3对水泥、粉煤灰、聚苯颗粒、陶粒、白灰、腻子粉、石膏粉等扬尘污染的物料,应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形式分类存放。砂石等散体材料应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覆盖或洒水防尘措施。5.3.4建筑垃圾等临时性的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出场。无法及时清运完毕的,应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采取洒水、覆盖防尘网、喷洒抑尘剂等防尘设施;长期存在的废弃物堆场,应当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墙、防尘网或者在废弃物堆场表面植被绿化。5.3.5严禁在施工现场围档外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5.4土石方及地下工程施工5.4.1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等措施;应做到随挖随外运,尽量减少开挖过程中土方裸露时间。5.4.2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应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裸露场地,应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5.4.3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的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采取覆盖措施。5.4.4采用凿裂法或钻爆法对岩石层开挖施工时,宜采用湿法作业。5.4.5土石方爆破施工前,应进行爆破方案专业设计,对装药量进行准确计算,并应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5.4.6基坑护坡等喷射混凝土施工防尘应符合以下规定:1喷射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湿喷或水泥裹砂喷射工艺;2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下列综合防尘措施:1)保证顺利喷射的条件下,增加骨料含水率;2)在距喷头3~4m处增加一个水环,用双水环加水;3)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集尘器或除尘器;4)在扬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除尘水幕;5)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6)采用增黏剂等外加剂。5.4.7采用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灰土回填时,应对灰土提前进行拌和。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防止拌和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扬尘;2采用砂石回填时,砂石应过筛,并冲洗干净和保持一定湿润,避免在过筛和混合过程中产生较大扬尘;3桩位填孔完成后,应及时将桩四周洒落的灰土砂石等收集清扫干净。5.4.8盾构产生的泥浆宜通过泥浆处理工作站进行泥水分离,将处理后的泥饼妥善处理,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减少扬尘污染。5.4.9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设置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确保泥浆不外溢。5.4.10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开挖出的土方不得长时间在桩边堆放,应及时运至现场集中堆土处并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5.4.11换土垫层法施工时,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应禁止车辆碾压通行。5.5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5.5.1现场运输砂浆、砂石的斗车或料罐应封闭完好;砖、砌块等散件物料应采用密封式吊笼吊运。5.5.2使用非标准砌块的,现场切割宜采用专用切砖机集中加工,并采取防尘措施。5.5.3砌筑、抹灰时的落地灰应及时清扫。5.5.4装饰工程所用墙砖、地砖、石材、木制品、泡沫塑料板等装饰块材宜场外加工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现场需切割时应在专用封闭式切割间或带水集中切割,操作人员必须有防尘保护措施。5.5.5对混凝土或砖基层进行剔凿、清扫处理时,宜采用防尘降尘清理措施,如没有防潮要求的可采用洒水湿润等措施。5.5.6机电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装修施工同步进行。如需在墙体开槽切割、孔洞钻取,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鼓励在砌体中预留管线。5.5.7现浇泡沫混凝土现场制备应采用散装水泥原材料,直接泵送到作业面并准确控制发泡混凝土浇筑厚度、表面平整度或坡度。5.5.8玻璃棉、岩棉板块材宜涂刷界面剂进行表面固化处理,并应封闭存放。现场切割时应在封闭的箱子内进行,防止碎屑、纤维飘散。对玻璃幕墙、石板幕墙的型材切割、构件制作必须采用统一制作、提倡工厂化加工,玻璃幕墙框扇不得现场加工,石材幕墙切割和钻孔应在工厂制作完成。5.5.9涂料施涂宜采用涂刷或滚涂方法。采用喷涂工艺时,应有效遮挡。5.6市政及园林绿化工程5.6.1市政道路施工时应当配备洒水车辆,喷(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应做到每天工完场清,应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人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5.6.2路基土方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分段分层填筑并及时碾压。路基及水稳层上施工车辆需临时通行的,应当有专人负责洒水降尘。5.6.3水稳层混合料应在搅拌站进行拌合。清扫水稳层、旧混凝土路面作业时,优先采用洒水、吸尘措施,当采用空压机、鼓风机吹扫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5.6.4暂时不能清运的土方和建筑垃圾,必须按规定要求有序堆放,并采取固化、覆盖等扬尘防治措施。5.6.5路沿石、路砖等构件切割、加工或者进行其他切割、钻孔、凿槽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时,应当采取喷雾等方式进行降尘。大量的作业应在工厂完成,少量的在工地移动式帐篷内完成。5.6.6路面破除时使用无组织排放尘埃的中小型粉碎、切割、锯刨等机械设备时,应采取围护、遮挡等防止扬尘措施。5.6.7已建成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宜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5.6.8市政道路路面基层水泥混合料必须由拌和站集中拌和。5.6.9对城市裸地进行绿化工程施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绿化工地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围挡等降尘措施;2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须停止土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并洒水防尘或加以覆盖;3土地平整后,一周内要进行草坪建植;未进行草坪建植的,要每天洒水或覆盖;4植树树穴所出穴坑土,要加以整理或拍实;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及时种植,穴坑土要加以覆盖;5道路或绿地内各类管线敷设工程完工后,一周内要恢复路面或景观,不得保留裸土地面;6绿化工程产生的垃圾,在主次干道、景观带及繁华地段做到当天清理干净,其它地段应在两天内清理干净。6拆除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6.0.1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物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拆除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防止施工扬尘污染的具体措施。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施工总承包资质和相应的能力,施工单位应按规定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颁发备案登记证。拆除施工前,拆除方案应得到相关方批准。6.0.2严禁采用整体拉、推墙体的拆除方法。6.0.3在人口密集区及临街区域进行拆除作业时,宜设置防护排架并外挂密目式安全网。6.0.4拆除工程施工前,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5米的围挡。城市主要干道、景观地区、繁华区域的拆除工程应全封闭,工地周围设置拆除警示标志。6.0.5人工拆除前应制定好降尘措施,人工拆除、静力破碎作业时,应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拆下的材料、构件、杆件等,应采用垂直升降设备或从流放槽中卸下,或经过楼梯搬运到地面;建筑垃圾可通过原电梯井道或设置的垃圾井道卸下。6.0.6机械拆除、爆破拆除时,在确保作业安全的条件下应采取;适当预拆非承重墙,清理部分致尘构件及积尘以下扬尘控制措施,建筑物内部应采取洒水措施,设置分区隔档,各层楼板及各爆点四周应设置塑料盛水袋,起爆前后采取持续洒水或喷淋措施。在爆破拆除前,应进行试爆,并根据试爆结果,对拆除方案进行完善。爆破拆除时应控制爆破强度,并尽量采用多孔微量爆破方法,钻机成孔时,应设置粉尘收集装置,或采取钻杆带水作业等降尘措施。应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并在爆破作业外围洒水喷湿。6.0.7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取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在7天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6.0.8拆除二层以上房屋时,应当按房屋的实际高度进行防尘围护,临近主要道路和生活区的一侧应当设置双层密目网,防止和减少拆除中物料、建筑垃圾等外抛,避免粉尘、废弃物飘散,拆除现场设备不少于2台风送式喷雾机持续交叉喷雾降尘;需快速拆除的项目在拆除时应使用喷雾洒水车持续喷雾降尘。6.0.9对烟囱、水塔等高大建(构)筑物进行爆破拆除时,爆破拆除设计时应考虑控制建(构)筑物倒塌时的触地振动,必要时应采取在倒塌范围内铺设缓冲垫层和开挖减震沟。6.0.10当使用机械或机具钻孔、破碎结构构件时,应尽量采用带水作业工艺。确因洒水或喷淋导致建(构)筑物、结构疏松,危及施工安全的除外。6.0.11拆除工程完成后,场地裸置2个月以上的土方,应当采取草籽播种、草坪种植等临时绿化措施,场地裸置2个月以下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压实、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7物料运输扬尘污染防治7.0.1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先在工地出入口建立车辆冲洗设备,应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此项目渣土运输核准。7.0.2施工道路作为社会道路通行机动车的,施工单位或运输单位落实每天派专人进行清扫,随时洒水降尘。7.0.3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完善出入口保洁和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清洗和登记、监督管理工作。7.0.4建筑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运输情况。具备联网条件的项目应与监管部门联网,无法联网监控的,项目完工前,由施工单位保存完整的视频监控资料备查。7.0.5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运输车辆型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宜采用密封式货车;2工程泥浆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3建筑垃圾和土方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4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若采用无密闭车斗,其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0mm,保证物料不露出;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6宜使用环保渣土运输车。7.0.6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沙池及其他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全自动的车辆冲洗设备。7.0.7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应按市容(城管)、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线路、倾倒点进行运输、倾倒。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和运输,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应关闭到位。车辆应装有导航系统。8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8.0.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是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采取覆盖、洒水(喷雾)、封闭、除尘等措施,有效控制因堆放、装卸、运输、搅拌等产生的粉尘污染,逐步建成绿色环保搅拌站。新、改、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当同步实施环保配套设施建设。8.0.2搅拌楼应当实行全封闭生产,搅拌层应当设有冲洗设施,称量层平台应当有除尘设施。搅拌楼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上料、配料、搅拌等环节应当实施封闭,搅拌主机、筒仓应当配备除尘设施,除尘设施必须保持完好,虑芯等易损装置应当定期保养和更换。筒仓除尘器宜安装在筒仓旁的地面上,吹灰管应当采用硬式封闭接口,不得泄漏。8.0.3搅拌站厂区内道路及生产区地面应当进行硬化、绿化处理,配备洒水车辆,定期冲洗,保持清洁,不得有粉尘堆积。搅拌站厂区出入口应当设置洗车台和冲洗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未冲洗清洁不得出场。清洗废水必须排入沉淀池内进行集中沉淀处理,有条件的可实现循环利用。混凝土运输车辆应当采取预防渗漏措施,避免在运输途中滴撒漏。8.0.4搅拌站所使用的水泥、粉煤灰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材料必须密闭存放。运送散装水泥、掺合料、粉状外加剂、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滴漏的车辆应当采取封闭或遮盖等措施。8.0.5搅拌站砂石骨料堆放必须设立分隔挡墙进行有效分界,并按种类和规格分类分仓堆放。砂石骨料的装卸、搬运应当采取有效降尘措施;散装水泥等粉料的装卸应当有防尘措施,严格控制粉料上料过程,防止粉料泄漏。8.0.6新建搅拌站砂石骨料堆场应当建成封闭式(三面墙,安装硬质顶盖)并设置喷雾喷水设施降尘,铺装硬质地面并设置排水沟。8.0.7预拌混凝土垃圾应当分类收集、集中堆放。浇捣剩料应当运输至指定场地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硬化混凝土应当及时清理。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9.1一般规定9.1.1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9.1.2施工现场的噪声排放应符合建筑工地管理条例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地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要求,加强管理,文明施工。9.1.3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9.1.4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以上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9.1.5施工现场噪声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土石方阶段、基础工程施工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长,采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9.2施工现场噪声防治措施9.2.1施工场地的设备应合理布局,特别是产生噪声较大的施工设备工作位置尽量靠近场地中间。除特殊建筑项目经管理部门批准外,一般项目夜间不施工。9.2.2市区的建筑工地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泵时,应使用工地电源不带自带发电机,减少噪声源污染。9.2.3施工期对局部使用的高噪声施工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如通过在施工高噪设备上设置装配隔音屏、消声器等方法达到降噪的目的。9.2.4对噪声控制要求高的区域应采取隔音措施。9.2.5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必须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连续工作时长和等效声级接触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中的有关规定。9.2.6施工现场应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不应超过70dB,夜间不应超过55dB。9.2.7妥善安排施工时间,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禁止强噪声机械施工。9.2.8对运输车辆合理安排时间及防噪声措施,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和经途附近有居民区的道路时禁止鸣喇叭。10建筑工程扬尘与噪声监测10.1一般规定10.1.1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备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且应符合本标准中附录A相应技术要求。10.1.2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应按附录B的要求执行。10.1.3监测仪器应符合本规范10.3的要求。10.1.4监测点数及点位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10.4的要求。10.2监测点报警值和达标判断依据10.2.1以PM10作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报警值为150μg/m3。10.2.2当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15分钟均值浓度达到150μg/m3以上时,平台及工地扬尘管理相关责任人员手机软件自动报警,应立即采取降尘措施,及时控制扬尘。10.2.3监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值应符合表10.2.3中的控制要求。表10.2.3建筑施工场界颗粒物的控制要求控制项目浓度限值(μg/m3)达标判定依据*可吸入颗粒物PM10200≤6次/日数据有效采集率Act≥90%注:一日内,以一个工程建筑施工厂界为单位,单位内的任意监测点监测数值均计入统计,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15分钟浓度均值超过200μg/m3的总次数≤6次/日,则该工程施工现场扬尘达到本规范的控制要求。10.2.4平台应保留可吸入颗粒物PM10报警及超限时段的视频监控及风速、风向、温湿度等气象参数用于调查取证。10.2.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应符合表10.2.5中的控制要求。表10.2.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6:00至22:00)(dB)夜间(22:00至次日6:00)(dB)7055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注:一日内,以一个工程建筑施工厂界为单位,施工期间,测量连续20min的等效声级,夜间同时测量最大声级。一日内昼间环境噪声不超过70dB,夜间环境噪声不超过55dB且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高于15dB,则该工程施工现场噪声达到本规范的控制要求。10.3监测仪器的要求10.3.1扬尘及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应在建筑施工前完成安装及调试工作,并在整个施工期间实时监测。10.3.2验收时应确保仪器性能指标、联网测试技术指标等关键技术指标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并向验收部门提供以下资料:1系统中各监测仪器的产品合格证;2中国环境保护产品CEP认证证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CPA;4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国外进口设备除外);5监测仪器的布点方案;6扬尘在线监测仪比对测试报告;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计划;8系统运行维护方案。10.3.3扬尘在线监测仪比对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扬尘在线监测仪投运前,按照产品型号,每种型号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比对测试工作,结果应满足本规范表A.3.1中的相关要求。2扬尘在线监测仪投运中,每年应按照5%-10%的比例开展现场质量抽检与比对测试,具体抽检比例可根据不同运维单位上一年度的质量情况和管理需求确定。上一年度运行质量较好的可适当降低抽检比例,但不宜低于5%;上一年度运行质量较差的可适当提高抽检比例,但不宜高于10%。3比对测试结果应满足本规范表A.3.1中的相关要求。4在用仪器的比对测试报告应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至数据平台,或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原始记录和测试报告应保存以备查。10.3.4噪声在线监测仪的校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校准项目为传声器校准,传声器手工校准设备应为与声级计同级或高一级的声校准器。2手工声学校准每季度不少于1次,校准值与标准值之差不应大于0.5dB。10.4监测点位的设置方法10.4.1建筑工地扬尘及噪声监测点数应符合表10.4.1要求。表10.4.1建筑工地扬尘及噪声监测点数设置要求建筑工地占地面积(万m2)监测点数(个)<21≥2,<10每2万m2不少于1≥10在10万m2最少设置5个监测点的基础上,每增加10万m2最少增设1个监测点。注:面积不足2万m2的部分按2万m2计,不足10万m2的部分按10万m2计。10.4.2市政一般道路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每500米至少设置一个监测点;市政地铁工程,每个地铁站点至少至少设置一个监测点;混凝土搅拌站根据其规模宜设置1至2个监测点。10.4.3监测点位优先设置于车辆进出口处及工地下风向处。监测点数量多于车辆进出口数量时,多余的监测点沿围挡内侧均匀设置。10.4.4当与其他建筑工地相邻时,应避免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10.4.5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口高度一般应设在距地面不低于3m,监测点位距离任何反射面原则上应大于3.5m。10.4.6监测点的位置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可比性。10.4.7在监测点周围,不应有非施工作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的流通。从监测系统采样口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垂直距离的两倍以上。10.4.8监测点应设置在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10.4.9监测点附近应避免强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方便安装和检修通信线路。10.4.10监测点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影响。11验收11.1扬尘防治措施验收11.1.1为保证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实施,应进行施工现场扬尘管理等级评定。工地扬尘管理等级标准分为优秀、达标和不达标,具体评定标准见附录C。11.1.2符合全部达标标准要求的视为达标工地;符合全部达标标准同时符合全部优秀标准要求的视为优秀工地;达标标准中有任一条不能满足的视为不达标工地;凡是因为扬尘污染问题被行政机关处罚的视为不达标工地。11.2扬尘防治结果验收11.2.1施工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向当地监督站提供以下资料:1扬尘污染防治方案;2在线监测仪的日常检查与维护记录;3在线监测仪的维修记录;4项目开工前在线监测仪进场时数据比对报告;5监测单位每月对工地在线监测仪巡检出具的比对报告;6项目竣工验收时的扬尘与噪声数据分析报告。附录A在线监测系统A.1系统组成与功能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扬尘及噪声在线监测系统PM10在线监测仪样品采集监测终端噪声在线监测仪气象参数传感器视频监控单元数据采集仪信息平台风向、风速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摄像机云台或球机主控系统数据采集模块A.2技术要求A.2.1扬尘在线监测应采用基于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扬尘在线监测仪,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2.1的要求。表A.2.1扬尘在线监测仪技术指标名称指标技术要求PM10在线监测仪监测方式连续自动监测监测方法激光散射法进气方式泵吸式,流量不低于25L/H测量量程至少覆盖1μg/m3~30000μg/m3数据类型分钟值、小时值平行性≤±7%准确度±10%读数除湿气路具备加热除湿功能校准具备校准功能浓度报警具备设定浓度报警功能颗粒物切割器必须具备显示配备液晶屏可对仪器进行设置信息传输与共享具备多平台信息传输与共享功能其他具备滤膜更换功能,可保存并用于颗粒物溯源分析A.2.2噪声在线监测仪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表A.2.2的要求。表A.2.2噪声在线监测仪技术指标名称指标技术要求全天候户外传声器灵敏度在250Hz或1000Hz的灵敏度在26mV/Pa本底噪声<25dB(A)SPL指向性90°风罩抗风能力风速30m/s不损坏;风噪声衰减>25dB(A)噪声监测终端宽带噪声(计权声级)测量参数Leq,L(n)(5,10,50,90,95….),Lmax,Lmin等动态分析范围≥100dB(不换档)测量范围30dB(A)~130dB(A)频率计权A计权采样频率≤6s产生一组原始数据校准具备校准功能A.2.3气象参数传感器技术指标应符合表A.2.3的要求。表A.2.3气象参数传感器技术指标名称指标量程范围技术要求(测量误差)温度(原理:铂热电阻)﹣10℃~﹢50℃≤±1℃湿度(原理:电容式)0%RH~100%RH≤±3%RH风速(原理:超声波式)0m/s~30m/s≤±1m/s风向(原理:超声波式)0°~359°≤±5°气压(原理:压阻式)300~1200百帕±1百帕A.2.4视频监控仪技术指标应符合表A.2.4的要求。表A.2.4视频监控仪技术指标名称指标技术要求云台定位精度±0.2°,回传分辨率0.1°预置位具备设置和调用预置功能巡航功能具备设置和调用巡航功能(360°)自动归位具备设置和自动归位功能摄像头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最低照度0.05LuXA.3设备运行阶段维护与检修A.3.1施工单位应建立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有使用及维护记录,保存时间应与建设周期一致。A.3.2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管。1对在线监测仪进行完好性检查,包括外观无影响检测的损伤、功能键操作正常、显示清晰等。2检查监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检查电路系统、通讯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数据传输情况。检查地台、基座、护栏、电源线铺设等完整情况;箱体腐蚀情况,密封圈是否完好。并填写检查记录。A.3.3在线监测系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维修与保养:1在正常环境下开机,PM10浓度值及噪声长时间停留在某一数值且无任何波动。2在线监测系统机身或内部组件受到损伤。A.3.4当在线监测系统经维修保养后仍达不到A.2中技术要求的,应予以报废。Ⅰ系统维护A.3.5扬尘在线监测仪应具备校准功能,校零和校跨每月至少一次,污染高发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动校零和校跨的频率。A.3.6运维单位每三个月应进行至少一次流量准确性和稳定性检查,每次流量检查频次应不少于3次平行测定,流量平均值与设定值间的误差应不大于±5%。超过允许误差应进行校准。A.3.7噪声在线监测仪的风罩宜两周左右更换或清洁一次,遇扬尘污染高发期宜增加清洁频率。A.3.8运维单位应定期对视频和音频监控设备进行清洁维护,确保视频和音频监控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Ⅱ系统检修A.3.9运维单位应制定各监测设施及系统易耗品更换计划,并按计划实施。A.3.10运维单位应检查数据采集传输装置运行情况及数据传输一致性情况,每月对数据采集仪内的监测数据进行备份。A.3.11设备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原则上应在故障发生24h内修复。当设备发生故障超过72h仍无法修复,应采用备用设备替代发生故障的仪器。2更换影响计量性能的主要部件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并实施有效的量值溯源工作。A.3.12运维单位应保存检查和维修记录,保存时间应与建设周期一致。附录B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B.1数据采集与传输B.1.1扬尘在线监测仪数据采集频率为2s,颗粒物测量值单位统一换算成μg/m3。统计分钟数据后上传至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统计十五分钟均值后报出。B.1.2数据应按传输指令要求实现数据传输,应满足向多用户发送在线监测数据的传输需求。B.2数据储存与处理B.2.1扬尘在线监测仪的现场端分钟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信息平台端分钟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视频、图片文件现场端存储时间应不少于一周,信息平台端存应存储至工程竣工验收。B.2.2可吸入颗粒物PM10、噪声监测数据应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的修约方法为4舍6入、逢5则奇进偶舍。B.2.3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数据有效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有效率应不低于90%。2当15分钟采集的有效分钟值不少于90%时,该15分钟数据有限。3当1h采集的有效分钟值不少于90%时,该小时数据有效。4每日应有不少于21个有效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日均值。日均值的统计时段为北京时间0:00至23:59。5每月应有不少于27个有效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月均值(2月份不少于25个有效日均值)。B.2.4噪声监测数据有效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噪声监测数据的数据有效率应不低于90%。2应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规定计算。B.2.5监测数据无效数据与异常数据取舍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效数据:在线监测仪校零和校跨期间的监测数据均为无效数据;当风速大于5m/s,以及出现降水或其他恶劣天气影响监测时,噪声在线监测数据应作为异常值。2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咨询业务协议模板88527版B版
- 2024年度互联网内容平台债务保证担保合同3篇
- 水暖管道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考核试卷
- 简历机械课程设计范文
- 棉织造工艺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港口物流与物流配送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粤剧主题课程设计
- 电子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 2024年时尚生活类杂志订阅与品牌授权合同3篇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电子线路板的应用考核试卷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
- 202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GB/T 35603-2024绿色产品评价卫生陶瓷
- 2024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手机摄影教程
- 产品进入医院的程序及方法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司机劳务合同
- 搭乘私家车免责协议书
-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正式版)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