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于巩固 复习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于巩固 复习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于巩固 复习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于巩固 复习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于巩固 复习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统一学习目标1.研读教材梳理出中华文明起源到东汉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史实。2.结合教材“探究与拓展”分析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3.组内交流复习过程中的疑惑。1.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影响3.宗法制的特点4.早期国家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5.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阶级、文化)6.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7.百家争鸣中主要派别的代表观点,百家争鸣的意义8.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知识清单要求:结合清单自主整理背诵相关知识点,同时完成《创新方案》第一单元后面的针对练习。知识体系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五帝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陶寺遗址夏朝商朝周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国家初始形态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4000年前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理清时空线索商朝统治:(1)多次迁都(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3)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集权。商朝政治制度特点:要点解析1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目的: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但是由于诸侯权力过大,动摇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制含义:宗法即宗族法规,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作用: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和宗法制要点解析2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与井田制分封制度-天下归姬: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宗法制度-天下归嫡: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天下归序:严格的等级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井田制度-天下归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深化理解早期国家的特点政治: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集权。经济: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青铜铸造发达;农具以石木为主。文化:礼乐制度;象形文字;天下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要点解析3商鞅变法(前356年、前350年)角度主要内容作用经济改革⑴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激发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⑵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军事改革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剥夺和限制了贵族特权,也极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改革⑴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⑵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春秋战国儒家

孔子(没落贵族)

核心观念: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改良周礼教育贡献:有教无类、著书立说

孟子人性善;提出仁政思想

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

老子

核心观念:道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逍遥自由阴阳家

邹衍五行相生相胜墨家

墨子(下层平民)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

商鞅、韩非(新兴地主)变法图强、奖励军功;法为工具、中央集权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促进了文化繁荣。时代大背景?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共同的背景(时代特征)

总特征: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1.政治(1)宗法、分封制崩溃(2)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为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2.经济:(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兴起。3.阶级:

旧贵族体系打破,士阶层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出现4.文化:(1)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文化下移(2)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统一的条件:客观、主观2.巩固统一的措施: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经济3.意义秦的暴政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目的(作用)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补充:军事儒学地位:政治上统治地位,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深度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危机四伏,政治上统一,思想上也急需统一。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整合出一套适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新儒学”。新儒学的内容: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天人感应3.君权神授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