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_第4页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概括题

2019文言文复习专题——分析概括题1一、考纲说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考纲说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一、考纲说明3.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纲说明3

12.(2018全国二卷《王涣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的无法分身。原文比对: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渤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12.(2018全国二卷《王涣传》)下列对原4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3.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52016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6年(新课标I)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高考文言文分62015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设误。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年(新课标I)(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7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ABC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D(三)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与选文各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8

2015—2018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一览表考试年份题干要求错误类型2018不正确故意误译2017不正确无中生有2016不正确故意误译2015不正确无中生有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2018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一览表考试年份题干9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10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

2、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技巧一:结合选项进行分层阅读;快速找准比对范围技巧二:重看“具体行为事例(分析)”技巧三: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高考文言11【例题】2016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原文: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比对关键点(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例题】2016年(新课标I)比对关键点(一)比对关键12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132015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年(新课标I)【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14比对关键细节(词语)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比对关键细节(词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15【例题】2014年(全国大纲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韦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比对关键点(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例题】2014年(全国大纲卷)比对关键点(二)比对添加内162017年(新课标II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原文: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现场练兵】2017年(新课标II卷)【现场练兵】17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的陷阱。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18比对关键点(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例题】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原文:混(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比对关键点(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例题】2017年(19【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比对人物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比对人物21【例题】2015年(新课标I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原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比对关键点(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

——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例题】2015年(新课标II)比对关键点(四)比对句间因22【现场练兵】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现场练兵】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3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24【例题】2010年海南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原文: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比对关键点(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例题】2010年海南卷比对关键点(五)比对时间——防时序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原文: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傅祗升职担任卫尉,是在平定齐万年举兵反叛之后,司马伦辅政之前。)【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现场266.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6.比对时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7【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有很多贫穷的人生下孩子无法抚养,张淳耐心规劝,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比对关键点(六)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

——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原文: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qiǔ干粮)水而已。……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场练兵】高29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的陷阱。文言文中表程度的常用词有:益、愈、弥、尤、加、倍等;表范围的常用词有:悉、皆、咸、尽、毕、但、只等。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30【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撤破桥道,斩获数百人,打得羌族、浑族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原文: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将李贤任河州总管和洮州总管期间发生的事情混在了一起。比对关键点(七)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比对关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原文: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场练兵】32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错误”的陷阱。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33总结总结34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方法与技巧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六)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七)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方法与技巧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35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原文: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尖兵出战】无中生有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尖兵出战】无中生有3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原文: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尖兵出战】张冠李戴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7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B.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职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原文: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尖兵出战】曲解文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8译文: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译文: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3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原文: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混淆因果【尖兵出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40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原文: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二人进升官职的原因是皇帝认为他们现任的两个官职等级相同,不可兼任。混淆因果【尖兵出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41曲解文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孝恪少有志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曲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失败后,徐勣派他入朝送金钱贿赂,被朝廷封为阳翟郡公,并被任命为宋州刺史。

B.郭孝恪善于谋略,窦建德率众支援王世充,他向太宗建言献策,“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太宗采纳他的计策,打败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原文: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令与徐勣守黎阳。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剌史。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大宗曰:“……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后破建德,平世充。【尖兵出战】曲解文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原文: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是大败敌军之后的事情。)时序颠倒【尖兵出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3解题步骤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

2、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技巧一:结合选项进行分层阅读;快速找准比对范围技巧二:重看“具体行为事例(分析)”技巧三: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解题步骤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44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六)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七)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45文言文整体阅读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注意筛选以下信息:一、人物:传主及其相关的人物二、官职:所任官职,几度升黜改徙三、事件:勤学、孝义、爱民、抗上、平乱等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在原文标记。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与事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时间、官职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换体现出来。文言文整体阅读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46——分析概括题

2019文言文复习专题——分析概括题47一、考纲说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考纲说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48一、考纲说明3.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纲说明49

12.(2018全国二卷《王涣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的无法分身。原文比对: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渤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12.(2018全国二卷《王涣传》)下列对原50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3.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512016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6年(新课标I)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高考文言文分522015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设误。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年(新课标I)(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53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ABC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D(三)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与选文各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54

2015—2018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一览表考试年份题干要求错误类型2018不正确故意误译2017不正确无中生有2016不正确故意误译2015不正确无中生有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2018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一览表考试年份题干55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56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

2、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技巧一:结合选项进行分层阅读;快速找准比对范围技巧二:重看“具体行为事例(分析)”技巧三: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高考文言57【例题】2016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原文: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比对关键点(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例题】2016年(新课标I)比对关键点(一)比对关键58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592015年(新课标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2015年(新课标I)【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60比对关键细节(词语)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比对关键细节(词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61【例题】2014年(全国大纲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韦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比对关键点(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例题】2014年(全国大纲卷)比对关键点(二)比对添加内622017年(新课标II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原文: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现场练兵】2017年(新课标II卷)【现场练兵】63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的陷阱。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64比对关键点(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例题】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原文:混(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比对关键点(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例题】2017年(65【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6比对人物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比对人物67【例题】2015年(新课标II)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原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比对关键点(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

——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例题】2015年(新课标II)比对关键点(四)比对句间因68【现场练兵】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现场练兵】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69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70【例题】2010年海南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原文: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比对关键点(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例题】2010年海南卷比对关键点(五)比对时间——防时序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原文: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傅祗升职担任卫尉,是在平定齐万年举兵反叛之后,司马伦辅政之前。)【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现场726.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6.比对时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73【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有很多贫穷的人生下孩子无法抚养,张淳耐心规劝,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比对关键点(六)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

——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原文: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qiǔ干粮)水而已。……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现场练兵】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场练兵】高75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的陷阱。文言文中表程度的常用词有:益、愈、弥、尤、加、倍等;表范围的常用词有:悉、皆、咸、尽、毕、但、只等。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46张PPT)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共76【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撤破桥道,斩获数百人,打得羌族、浑族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原文: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俄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将李贤任河州总管和洮州总管期间发生的事情混在了一起。比对关键点(七)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例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比对关7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原文: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现场练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场练兵】78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错误”的陷阱。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课件79总结总结80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方法与技巧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键点,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一)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二)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三)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五)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六)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七)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方法与技巧仔细比对,准确辨析把握比对关81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原文: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尖兵出战】无中生有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尖兵出战】无中生有8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原文: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尖兵出战】张冠李戴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