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综述_第1页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综述_第2页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综述_第3页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综述_第4页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埼大多题目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2016年6月25日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摘要神经网络由于其固有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和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已经在控制及其优化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神经网络来可以处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和逼近系统的辨识函数等问题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PID控制是最经典的控制算法,其简单、稳定、高效的性能使其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面对现代控制系统规模大,复杂度高的情况,单纯使用传统的PID控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本文结合神经网络与PID两者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智能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与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工业中单纯使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对复杂系统与大规模控制的情况下不能保证在任何时刻都提供准确无误的控制信号,将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结合智能控制中的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克服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更加准确地控制被控对象,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用于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行的。资料显示,国内外将神经网络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方式和结构还未有一种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对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比较公认地研究方向可以分为监督控制、神经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和逆控制,这时根据控制系统的结构划分的。本文利用到的就是神经自适应控制。本文结合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与PID控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在在MATLAB中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控制器原理根据当前产生误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及误差的变化趋势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条件,神经网络将根据当前PID控制器的误差情况以及过去所有进行的PID控制历史数据,共同作为样本数据,重新进行神经网络的参数的训练,得到神经网络内部传递函数的新的表达式,之后PID参数调整将依据新的神经网络进行自动的控制和调整,从而以实现PID控制器具备自适应调节的能力。图2-1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实现原理图为此设计了PID控制器实现原理图,如图2-1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PID控制器在完成正常PID功能之外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PID参数调整模块。模块依照前期生成的神经网络对PID的控制参数进行自动化的调整,而在设计的神经网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神经网络的一端将连接该PID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历史累计控制数据,而且该历史数据还将随着PID控制器在新环境下的实际应用不断添加新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从而确保历史数据所保存的数据关系都是PID最近一段时间内的输入输出关系数据,此后,神经网络每进行下一的PID参数调整之前都将启用这一阶段内的所有历史数据对神经网络的各个控制系数进行重新训练,生成最符合当前历史数据规律的神经网络传递系数。由于设计的HD控制器其参数调整依赖的是神经网络,因此可确保对PID参数调整的准确性。而神经网络又是依赖于最近一段时间PID累计的历史数据进行控制,因此确保了设计的PID控制器具有自适应参数调节的能力。.控制器设计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由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的神经元结构构成单神经元自适应智能PID控制器,结构简单,并且可以使用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单神经单元自适应PID控制结构图如图2-1所示。图3-1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结构图图3-1所示转换器的输入反映被控过程及控制设定状态。设rn为设定值,yu^为输出值,经过转换器后转换为神经元的输入量,5、x2、x3等分别为x(k)=e(k);x(k)=Ae(k);x(k)=e(k)-2e(k—1)+e(k—2);1 2 3复k)=y(k)—y(k)=e(k);r设ui(k)(i=1,2,3)为对应于xi(k)输入的加权系数,K为神经元的比例系数,K>0。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为Au(k)=K23ux(k)i=1在神经元学习过程中,权系数u.(k)正比于递进信号r(k),r(k)随过程进行缓慢衰减。权系数学习规则如下:u(k+1)=(1-b)u(k)+Xr(k) (8-5)TOC\o"1-5"\h\zi i ir(k)=z(k)v(k)x(k) (8-6)式中,b为常数,b>0;九为学习速率,九>0;z(k)为输出误差信号,是教师信号。z(k)=y(k)-y(k) (8-7)r将式(8-6)带入(8-7)后,有\o"CurrentDocument"Au(k)=-b[u(k)-:z(k)v(k)x.(k)] (8-8)式子中:Au(k)=u(k+1)-u(k)如果存在一个函数f[ui(k),z(k),v(k),xi(k)],则有fk)-bl[z(k),v(k),xi(k)]

i贝U(8-8)可写为(8-9)式(8-9)表明,u(k)加权系数的修整按函数f.(•)对应于u(k)的负梯度方向进行搜索。应用随机逼近理论可以证明,当c充分小时,使用上述算法,u(k)可收敛到某一稳定值,且其与期望值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为了保证上述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学习算法的收敛性与鲁棒性,可对学习算法进行如下规范化处理:

v(k)=v(k-1)+k》u(k)x(k);ii=1〃(k)=u(k) .u(k)= ;'工|u(k)|i=1u(k+1)=u(k)+九z(k)v(k)x(k);u(k+1)=u(k)+Xz(k)v(k)x(k);u(k+1)=u(k)+九z(k)v(k)x(k);式中,入I、九p、九d为积分、比例、微分的学习速率。x(k)=e(k);x(k)=Ae(k);x(k)=9(k)=e(k)-2e(k-1)+e(k—2)1 2 3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的运行效果与可调参数K、九I、入p、入D的选取有关。4仿真与测试为了能够对设计的自适应HD控制器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Matlab仿真工具建立了PID控制器模拟仿真条件,并实现对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以及神经网络的控制的参数调整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过程中重点测试PID控制器对阶跃信号的响应能力,以及PID控制器自适应的调整能力,测试结果如下所示:0.20L0-noAcLJ图4-2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实验1,当参数设定为K=1.0,XP=200,々=0.35,入d=0.40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4-1所示,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如图0.20L0-noAcLJ图4-2系统阶跃误差变化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间/sec图4-1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当参数设定为K=1.0,=200,入=0.8,入=0.40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4-3所示,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如图4-4所示。

0.2g! i i i i i i i i i 0.2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I'sJ/sec图4-3系统阶跃响应 图4-4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可调参数k3尸,々卜d密切的影响着单神经元PID学习算法的运行效果,在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仿真分析后发现K是系统最敏感的参数。K值的变化,相当于P、I、D这三项系数同时变化,实验时候应该谨慎选择K的参数,若K过大,则会出现较大超调,且会出现多次正弦衰减现象,这时就应首先减小K的值。实验3,当参数设定为K=3.0,尸=200,々=0.8,入D=0.40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4-5所示,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如图4-6所示。实验3,当参数设定为K=3.0,尸=200,々=0.8,入D=0.40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4-5所示,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如图4-6所示。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间/s&c-05 1 1 1 1 1 1 1 1 1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时间/SK图4-5系统阶跃响应图4-6系统阶跃误差变化g! i i i i i i i i i 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间/sec_Q2 I | | | | | | | | ■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sec实验4,当参数设定为K=1.0,尸=200,々=0.8,入d=0.40时,系统阶跃响应如图4-7所示,系统阶跃误差变化如图4-8所示。图4-7系统阶跃响应四组使用的系统阶跃响应的比较如图4-9所示:图4-8系统阶跃误差变化InME.l实验1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间/sec实验3ns.cu0.4k J0,2 InME.l实验1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时间/sec实验3ns.cu0.4k J0,2 ]O'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时间/sec实验4由于设计的PID控制器其参数调整依赖的是神经网络,因此可确保对PID参数调整的准确性。而神经网络又是依赖于最近一段时间PID累计的历史数据进行控制,因此确保了设计的PID控制器具有自适应参数调节的能力。将PID控制器应用在四个不同的应用环境,检测PID控制器输出结果的稳定性,实验过程中采取PID控制器产生的误差作为衡量PID控制器稳定的指标,如图4-9所示。从图可以看出在四个不同应用环境中,PID控制器从一个应用环境进入到另一个应用环境时,只要K的值选取准确,超调量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很快PID控制器根据应用环境产生的误差自动的调整神经网络的相关系数,并实现对PID控制器的精确调整,从而使得误差在此趋近于0,因此这一实验也表明所设计的PID控制器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5总结神经网路通过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因此具有很强的智能化程度,而且随着计算机和各种嵌入式设备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使得应用神经网路来解决各种非线性问题在复杂度上成为可能,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利用神经网络内部大量的线性方程式来模拟非线性应用领域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能够做到对PID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而且仿真测试也验证了应用神经网络实现PID控制参数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可以考虑应用中间层数和节点数更为庞大的神经网络,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自适应PID控制器的综合性能。参考文献[1]王敬志,任开春,胡斌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24(3):72-73.⑵彭燕.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在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33(6):163-167.[3]张义,左为恒,林涛.BP神经网络PID控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1,28(4):149-151.[4]陈益飞.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1,28(4):212-215.附录为证明本文原创性与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放上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源代码。functionoutRes=ANN_PID(input)%ANN_PIDSummaryofthisfunctiongoeshere%Detailedexplanationgoeshereifinput>0outRes=0;elseclearall;closeall;ts=1;sys=tf(10,[37156.3,810.2,1]);dsys=c2d(sys,ts,'z');[num,den]=tfdata(dsys,'v');x=[0,0,0]';xiteP=400;%PxiteI=0.8;%IxiteD=0.4;%Dwkp_1=0.10;wki_1=0.10;wkd_1=0.10;error_1=0;error_2=0;y_1=0;y_2=0;y_3=0;u_1=0;u_2=0;u_3=0;ts=1;/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